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147章 三爷爷来商议事

国匠精魂 第147章 三爷爷来商议事

作者:农夫在城有点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07:49:33 来源:书海阁

岳西南的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像般随意地飘浮着,给这片宁静质朴的小村庄增添了几分悠然的气息。阿丽家的院子里,老槐树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这个家庭的过往。

阿丽的父亲,这位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坐在院子里那张略显破旧的石凳上,手中紧紧攥着女儿的来信,信纸已经被他反复摩挲得有些毛边。自女儿来信告知她即将与贾晓臻步入婚姻殿堂,这位老人便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内心仿佛有一场永不停息的风暴。

他抬头望向墙上阿丽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的阿丽,扎着俏皮的双马尾,嘴角咧得大大的,露出还未长齐的乳牙,眼睛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看着这张照片,阿丽父亲的心中五味杂陈,过往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阿丽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喊出 “爸爸”,那软糯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想起阿丽第一次背上书包,蹦蹦跳跳去学校的模样,小小的身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想起阿丽每次放假回家,给他讲述城市里新奇见闻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如今,女儿就要嫁人了,他既为女儿找到相伴一生的人而感到由衷的喜悦,眼眶也不自觉地微微湿润;可另一方面,婚礼操办的难题却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岳西南的风俗源远流长,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作为女方亲属,他深知责任重大。彩礼的数额、嫁妆的准备、迎亲队伍的规制、婚礼仪式的流程…… 桩桩件件,都需要精心筹备,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不禁想起邵阿婆几年前嫁女儿的事,邵阿婆没按传统规矩给乡邻每家送一块肉,结果被邻里议论了好几年。在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子里,违背习俗就如同挑战了大家共同遵循的秩序,会被视为异类。这让阿丽父亲更加忧虑,他深知女儿在城市生活多年,接触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阿丽追求简单自由的婚礼,对那些繁琐的传统仪式毫无兴趣。

“唉,这可如何是好?” 阿丽父亲长叹一声,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自己的头发,脸上满是痛苦与无奈的神情。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女儿小时候跟在他身后,奶声奶气喊着 “爸爸” 的模样,如今却要嫁为人妇,他既欣慰又不舍。但在老家,这些传统是祖宗留下的根脉,是家族传承的象征,是乡亲们眼中的庄重与体面,轻易更改不得。阿丽父亲脑海中浮现出三爷爷那严肃的面容和坚定的眼神,不禁又叹了口气。三爷爷是家族里的长辈,在村里德高望重,对岳西南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感情,视其为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不容许有丝毫的更改。

阿丽父亲深知,三爷爷的坚持不仅仅是个人的执着,更代表着整个家族乃至全村人对传统的尊崇。如果按照女儿的想法办婚礼,必然会在家族里掀起波澜。他担心女儿会因此在乡亲们面前难做,被人指指点点,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他的目光在照片上久久停留,试图从照片中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可现实的难题却如同这深沉的夜色,浓稠得化不开。他满心迷茫,不停地在心中暗自思忖:“这婚礼可怎么操办才好呢?一边是女儿的想法,一边是三爷爷坚守的传统,可千万别因为这个闹得不愉快啊。” 他的思绪随着那昏黄的灯光飘向远方,不知道这场婚礼最终将何去何从。他渴望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满足女儿对简单婚礼的向往,又能尊重家族的传统,让各方都能接受。但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里呢?他绞尽脑汁,却始终没有头绪,内心满是迷茫与无奈 。

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绝美画卷。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每一寸光线都像是带着温度的金色丝线,为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温暖而明亮的氛围之中。阿丽家的院子里,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那纤细的茎干随着微风轻轻摆动,花瓣也如同灵动的蝴蝶翅膀般上下翻飞,仿佛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贵客。

三爷爷背着一个洗得有些泛白的布包,布包的边缘已经磨得有些毛糙,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拄着一根拐杖,那拐杖的把手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仿佛诉说着无数个风雨兼程的日子。七十多岁的三爷爷从村南边一步步挪到村西的阿丽家。他的步伐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稳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一份责任和使命。

一路上,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三爷爷的身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街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三爷爷的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微笑,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世间的一切纷扰。

路过邻居家的院子,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狗儿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三爷爷的庄重,叫了几声便又安静下来,继续趴在门口晒太阳。村里的鸡鸭在路边悠闲地觅食,偶尔抬头看看这位熟悉的老人,又继续它们的忙碌。三爷爷的脚步声在宁静的乡村小道上显得格外清晰,那“笃笃”的拐杖声,仿佛是乡村的节拍器,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走到前院的时候,二婶子正在院子里晾晒被子,看到三爷爷,她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他三爷爷,您这是去阿丽家帮她商议事啊?”三爷爷微微点头,回应道:“是啊,阿丽家的事,得好好商量商量。”二婶子又说道:“阿丽这闺女可好啦,人漂亮,心眼儿也好。三爷爷您去,肯定能把这事办得妥妥的。”三爷爷笑了笑,没有多说,继续往阿丽家走去。

在岳西南,有儿女结婚的人家成为主家,主家儿女结婚前讨论彩礼嫁妆等婚嫁大事被称为“商议事”,这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数字的博弈,更是对家族尊严、传统习俗和邻里关系的考量。只有德高望重的老人才能最终替主家确定,从另外一层意思上说,只有经过正式的“商议事”,主家的彩礼嫁妆才算达到了“三认可”的程度,即男方认可、女方认可和街坊四邻认可。如果商议事成功,这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整个家族的尊重;如果商议事失败,那主家或参与商议事的老者要负被人讥笑数年的代价。

三爷爷深知这份责任的沉重。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阿丽的婚事铺路。他知道,阿丽的爸爸是个老实人,面对彩礼和嫁妆的问题,心里一定满是矛盾和纠结。彩礼要少了吧,街坊四邻会笑话他家闺女不值钱;彩礼要多了,女婿又拿不出来。按旧规矩办吧,阿丽和女婿都在城里工作,那些繁文缛节他们也不懂,再说也没有意义;不按旧规来吧,又怕街坊四邻埋怨他破了规矩,让他们少收了礼物。

三爷爷心里清楚,这些矛盾和纠结,都需要他在主持“商议事”中一一化解。他不仅要考虑阿丽爸爸的感受,也要照顾到阿丽和女婿的想法,更要顾及街坊四邻的看法。

三爷爷以前是民办老教师,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虽然已经陈旧,布料也略显单薄,但却被他打理得整整齐齐,每一个褶皱都像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头上那顶黑色帽子,稳稳地戴在他的头上,为他本就硬朗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威严。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院子,那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宣告着他对传统的坚守。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清脆的 “哒哒” 声,在这宁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仿佛是一首独特的乐章,打破了小院的寂静。

阿丽的父亲正在屋里忙碌着,突然听到这熟悉的脚步声,心中一喜,赶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快步从屋里迎出来。他的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那笑容真诚而温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双手连忙接过三爷爷手中的布包,口中说道:“三爷爷,您可算来了,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歇。” 说着,便侧身将三爷爷往屋里让,还轻轻扶着三爷爷的手臂,生怕他走得不稳。

“不辛苦,不辛苦,能来看看你们,我高兴着呢!” 三爷爷爽朗地笑着,声音中带着几分豪迈。他走进屋子,目光在屋内扫视了一圈,看到墙上阿丽的照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阿丽这孩子,真是越长越漂亮了。”

此时,阿丽正在房间里整理着自己的衣物。她将一件件衣服仔细地折叠好,分类放进衣柜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突然,外面传来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衣服,竖起耳朵听了听,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她轻快地走出房间,脚步如同跳跃的音符般充满活力。

看到三爷爷的那一刻,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甜甜地喊了一声:“三爷爷好!” 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那笑容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般灿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三爷爷看着眼前这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阿丽,眼中满是慈爱,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他感慨地说道:“阿丽啊,都长这么大了,马上就要嫁人了,恭喜你啊!”

阿丽听了,脸颊微微泛红,那红晕如同天边的晚霞般美丽。她羞涩地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少女的腼腆。随后,她转身走到桌前,熟练地拿起茶壶,将热水缓缓倒入茶杯中,热气瞬间升腾而起,弥漫在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茶香。她双手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递到三爷爷面前,说道:“三爷爷,您喝茶。” 那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般动听。三爷爷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还是阿丽贴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