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190章 送日子之盛谈“六礼”

国匠精魂 第190章 送日子之盛谈“六礼”

作者:农夫在城有点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07:49:33 来源:书海阁

第190章 送日子之盛谈“六礼”

冬日的岳西南村落,一片萧瑟。寒风如冰刀般割着人们的脸颊,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偶尔有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为这寂静的村子增添了些许生气。阿丽家的小院里,积雪堆在墙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屋内,温暖的炉火熊熊燃烧,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阿丽三爷爷坐在堂屋,手里握着旱烟袋,“吧嗒吧嗒” 地抽着,烟雾缭绕中,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贾晓臻父亲贾茂林、土根、王世坨、阿丽父亲、阿丽母亲围坐在一旁,大家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闲聊着。

三爷爷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你们这次来送日子,可是咱岳西南这边婚姻大事里重要的一环呐。咱这边的传统婚姻缔结过程,那可是有讲究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六礼’,那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贾茂林笑着点头:“他三爷爷,您给我们详细讲讲,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三爷爷磕了磕烟袋锅,开始娓娓道来:“这‘六礼’啊,头一礼就是纳采。男方家得托媒人带着一定礼品到女方家提亲。要是女方父母收了这礼,那这婚姻啊,就有个好开头了。这就好比现在的提亲、说媒。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去给人家说媒,那礼品虽说不算贵重,但也得有个样子,带只鸡啊,或者几斤点心啥的。到了女方家,还得把男方家的情况仔仔细细地说清楚,女方父母要是觉得行,脸上那笑容都藏不住。”

土根一边听,一边暗暗在心里记下,还不时插上一句:“三爷爷,这纳采确实挺重要的,这是第一步,得给女方家留个好印象。” 王世坨也在一旁点头称是。?随后,三爷爷慢悠悠地讲起了一个故事。“在咱们岳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啊,有个小村庄,被岁月浸润得温润如玉。村里有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远处的青山。河边有棵古老的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就像村子的守护者,静静地看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在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翠花的媒婆。别看名字俗气,可她极有手段,经她手促成的婚事多得数不清。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一张嘴能说会道,能把麻绳说成金线,能把石头说成宝玉。这天,翠花又接到了一桩婚事,是给村里的铁柱说亲。铁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力气大,心眼好,就是脸皮薄,见了姑娘就害羞。

翠花思忖了半晌,决定去邻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她换上大红的衣裳,头上的银簪子在阳光下闪着光,脚蹬一双绣花鞋,迈着碎步出了门。一路上,她和路过的村民打招呼,笑声爽朗,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她的热情。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翠花来到了邻村。她找了一圈,看中了一个叫小菊的姑娘。小菊长得清秀,性格温顺,还会做一手好针线。翠花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这是一门不错的亲事。她找到小菊的家,说明了来意。

小菊的娘是个精明人,听了翠花的话,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她故意为难翠花,说:“我们小菊这孩子,脾气可犟,要是婆家不好,我可不答应。”翠花忙说:“您放心,铁柱家虽然不富裕,但人勤劳,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小菊的娘又说:“那可不行,我得看看铁柱家的情况,要是合心意,这亲事才能成。”

翠花心里有些打鼓,但嘴上却笑着说:“这好说,我这就带您去。”于是,小菊的娘跟着翠花来到了铁柱家。铁柱家里虽然简陋,但被铁柱娘收拾得干干净净。铁柱娘是个和善的人,见有人来,赶忙端茶倒水。

小菊的娘打量着铁柱家的一切,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她对翠花说:“这孩子不错,这亲事我答应了。”翠花听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她赶忙说:“那可太好了,我这就去准备聘礼。”小菊的娘又说:“不用那么麻烦,我这人实在,就让铁柱来我家一趟,要是小菊愿意,这亲事就算成了。”

翠花回到铁柱家,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铁柱和他娘。铁柱听了,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搓着手说:“我……我行吗?”铁柱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傻孩子,去吧,好好表现。”铁柱点点头,跟着翠花来到了小菊家。

小菊正在院子里缝衣服,看到铁柱来了,脸一下子红了。铁柱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翠花在旁边打圆场,说:“小菊,这就是铁柱,人老实,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小菊低着头,轻轻地说:“娘,你和铁柱哥聊聊,我去做饭。”说完,就进了厨房。

铁柱和小菊的娘坐在院子里,气氛有些尴尬。铁柱绞尽脑汁想着话题,突然看到院子里的鸡在啄食,就说:“大婶,您家的鸡养得真好。”小菊的娘笑着说:“是啊,这鸡可会吃,下蛋也多。”铁柱又说:“要是能多养些,说不定能多赚些钱。”小菊的娘听了,眼睛一亮,说:“这主意不错,你要是愿意,咱们一起养鸡。”这时,小菊从厨房端着饭菜出来,看到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门亲事算是成了。饭后,小菊的娘对铁柱说:“铁柱,你是个实在人,小菊跟着你,我放心。”铁柱听了,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点头。

婚后的日子,铁柱和小菊相互扶持,共同努力。他们在院子里搭起了鸡窝,养了许多鸡。每天清晨,公鸡打鸣,小菊就起床做饭,铁柱则去田里干活。日子虽然忙碌,但却充满了希望。

几年后,铁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盖起了新房子,添置了新家具。小菊的针线活也远近闻名,来找她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铁柱常常对小菊说:“娶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小菊则笑着说:“有你在,我心里踏实。”

三爷爷讲完故事,轻轻叹了口气,说:“这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和婚姻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仪式,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能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就像铁柱和小菊,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却在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出了最温暖的光芒。”

“接下来就是问名。” 三爷爷接着说,“媒人得代表男方父母,去打听女方的名字和年龄。可别小看这一步,这其实是对女方家庭背景和父母情况的调查呢。以前啊,大家都讲究门当户对,女方家的情况摸清楚了,男方家心里才有底。我记得有一回,有户人家去问名,结果发现女方家有个亲戚名声不太好,男方家就犹豫了好一阵子。”

贾晓臻的父亲贾茂林若有所思地说:“这确实有道理,了解清楚对方家庭情况,对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有好处。”

“纳吉这一步也关键得很。” 三爷爷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得占卜男女生辰八字。这八字啊,包含着年、月、日、时,再加上天干地支,能推算人的命运呢。要是两个人八字相合,双方父母又没意见,那才能正式订婚。这属相和生辰八字配不配,可是关乎未来婚姻幸不幸福的大事。以前,媒人都得把双方的帖子拿到算命先生那儿去请教,只有先生说行,这事儿才算稳了。”

土根好奇地问:“三爷爷,那要是八字不合,这婚事就黄了?”

三爷爷叹了口气:“大多数时候是这样,不过也有少数人家,不那么迷信这个,觉得孩子们感情好就行。但在过去,大多数人还是很看重这个的。”

“纳成,也叫纳征或者纳帮,这就是订婚下聘礼了。” 三爷爷继续说道,“纳吉之后,男方就得把少量的布帛、丝、皮送到女方家,当作约证。这可算是正式订婚的仪式了,和咱们这儿实际生活中的换帖差不多。在这个仪式上,要交换帖子,帖子上写着男女双方的姓名、属相和生辰八字。先是草帖,然后是细帖,帖子里还得写清楚居住地、祖上三代为官情况、当事人出生年月日、母亲姓氏啥的。”

贾茂林点了点头:“这订婚下聘礼,确实得郑重其事,这是对女方的尊重。”

“请期呢,就是男方卜择婚期。” 三爷爷说道,“在过去啊,得请教占卜师,不像现在,咱们可以自己挑个好日子。这就相当于现在咱们这儿的送喜好、商量日子,也有点像商量登记的时候。男方家选好了日子,还得去女方家征求意见,女方家要是同意了,这日子就算定下来了。”

土根认真地说:“三爷爷,这每一步都很重要,都得好好办。”

“最后一礼就是亲迎了,男方去迎娶新娘,举行婚礼。” 三爷爷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那一天,男方家张灯结彩,新郎穿着新衣,带着迎亲队伍去女方家。女方家也早早地准备好了,新娘穿着红嫁衣,盖上红盖头,等着新郎来接。一路上,鞭炮齐鸣,热闹得很呐。到了男方家,举行拜堂仪式,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送入洞房,这婚姻就算成了。”

贾茂林感慨地说:“三爷爷,听您这么一说,这传统婚姻缔结过程的仪式感可真强啊。”

三爷爷笑了笑:“是啊,这每一步都饱含着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祝愿,虽说现在时代变了,有些仪式简化了,但这其中的心意可不能丢。”

土根在一旁暗暗想着,这些传统仪式说不定以后自己结婚也能用得上,得好好记住。他时不时地拿起茶杯,喝上一口茶,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

贾茂林接着说:“三爷爷,不管这仪式怎么变,我和晓臻他母亲都一定会把阿丽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晓臻和阿丽感情好,我们做父母的,就希望他们能幸福。”

三爷爷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现在的年轻人啊,能遇到彼此喜欢的不容易,你们做父母的支持,这小两口以后的日子肯定过得甜甜蜜蜜。”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拍打在窗户上,发出 “砰砰” 的声响。屋内的炉火却烧得更旺了,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阿丽三爷爷的话,就像这冬日里的炉火,深深地印在了贾晓臻父亲、土根和王世坨的心里,也让他们对传统婚姻缔结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