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196章 送日子之盛谈彩礼、嫁妆与婚事费用

岳西南的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大地,天空灰蒙蒙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阿丽所在的村子,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远处的田野一片苍茫,只有几棵枯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阿丽家的小院里,几间瓦房错落有致,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挂着几串玉米,在寒风中轻轻晃动。

阿丽家堂屋内,烧得正旺的煤炉散发着温暖,炉上的水壶冒着热气。大家围坐在炉子旁,阿丽的母亲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三爷爷笑着说道:“这岳西南的冬天,可比咱松江市冷多了!” 阿丽的父亲连忙应和:“是啊,三爷爷,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一阵寒暄过后,话题渐渐转到了这次送日子的正事上。三爷爷清了清嗓子,看似随意地说道:“如今这年轻人结婚,讲究可多着呢。就说这彩礼、嫁妆和婚事费用,各地的规矩都不一样。在咱们岳西南,这些可是马虎不得。” 贾晓臻点了点头,好奇地问道:“三爷爷,您给讲讲,岳西南这边具体都有哪些讲究?”

三爷爷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缓缓说道:“先说这彩礼,在咱们这儿,那可是男方对女方的重视。过去啊,彩礼的形式多样,古代人用牛羊、粮食、贝壳支付,现在大多都直接给钱或者送贵重物品了。而且啊,彩礼的多少,得看双方家庭的条件和孩子的情况。” 王世坨在一旁插了话:“确实,我听说有的地方,彩礼高得吓人,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阿丽的父亲皱了皱眉头,说道:“可不是嘛,现在有些风气不太好,有些女方家一味地索要高额彩礼,完全把婚姻当成了买卖。” 贾晓臻思索片刻,说道:“我在书上看到,不同社会和文化传统,彩礼和嫁妆的习俗差别很大。据默多克的抽样调查报告,有 60% 的社会传统中新郎的亲属要付彩礼,陪送嫁妆的情况相对少一些,只占抽样社会的 4%。”

三爷爷听了,赞许地点点头:“晓臻不愧是大学生,知道的就是多。在咱们岳西南,过去女方家也会陪送嫁妆,不过这‘嫁妆’的含义很窄,主要就是指女方父母陪送的家具。新中国成立前,穷苦人家陪送的嫁妆很少,也就一件新蓝布上衣和几件小头饰,只有那些财主家,才会陪送一些家具。” 阿丽的母亲回忆起往事,感慨道:“是啊,我结婚的时候,娘家就陪送了一个木箱子,那就算是嫁妆了。”

贾茂林放下茶杯,说道:“现在时代不同了,年轻人结婚,女方陪送的东西也多了。90 年代末,这边年轻人结婚,女方父母一般会陪送一套组合家具,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缝纫机等。” 阿丽笑着说:“我和晓臻早就商量好了,我们不重这些形式,有没有彩礼、嫁妆都无所谓。我们更看重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感情。” 贾晓臻也点头表示赞同:“对,我们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没必要被这些物质的东西束缚。”

三爷爷笑了笑,说道:“你们年轻人能这么想,自然是好的。但在咱们农村,这些习俗一时半会儿还改不了。就拿彩礼来说,虽然大部分彩礼都用来添置女方的结婚用品,最后也都成了新家庭的财产,但也有个别父母,把女儿的彩礼挪作他用,给儿子娶媳妇,或者盖房子。” 阿丽的父亲叹了口气:“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有些家庭因为彩礼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影响了孩子们的婚姻。”

土根一直静静地听着,这时也忍不住说道:“我听说,现在有些地方的彩礼越来越高,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有的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四处借债,婚后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贾晓臻接过话茬:“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南江省东部地区男方承担的结婚费用一般为 到 元,其中‘见面礼’就有 800 到 1000 元。还有闽西清流县,彩礼上升速度惊人,当地借债办婚事的比例高达 93%。”

阿丽的母亲担忧地看着阿丽和贾晓臻,说道:“虽然你们不在乎这些,但咱们也不能坏了规矩。该有的礼节,还是得有。” 阿丽靠在贾晓臻身边,撒娇地说:“妈,我们知道。但我们不想因为这些给双方家庭带来负担。”

三爷爷沉思片刻,说道:“其实,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结合,彩礼和嫁妆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孩子们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晓臻和阿丽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们懂事。咱们做长辈的,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贾茂林和阿丽的父母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话题一转,王世坨说起了他听说的一件事:“我有个朋友,在结婚前,女方家突然提出要增加彩礼,否则就不结婚。我朋友家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最后这婚差点就没结成。” 阿丽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样太不好了,婚姻怎么能被彩礼左右呢?” 贾晓臻也气愤地说:“这种把婚姻当作交易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双方的感情,也破坏了社会风气。”王世坨接着说:“是啊,这种事情现在并不少见。就拿我一个老乡来说吧,他和女朋友谈了好几年,感情一直很好,眼看着就要结婚了,女方家却在婚礼前突然提出要增加50万彩礼,理由是要为新娘的未来生活提供保障。这5万对于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根本拿不出来。他们家本来就不富裕,为了筹备婚礼已经借了不少钱,再要50万,实在是无力承担。”

“那他们后来怎么办呢?”阿丽关切地问。王世坨叹了口气说:“我老乡实在没办法,只能和女方家反复沟通,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难处,但女方家态度很坚决,说如果拿不出这笔钱,就取消婚礼。我老乡也很难过,毕竟在一起那么多年,感情很深,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放弃这段关系。最后,他只能无奈地选择分手,而女方则在收到5万彩礼后另嫁他人,听说一年后就离婚了,生活也变得一团糟。”

阿丽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案例。一对情侣在山西,原本商定好1.8万元的彩礼,但在婚礼前夕,女方突然要求再加1万元用于购买五金等物品。男方觉得这是临时加码,难以接受,最终选择退婚。即便后来女方妥协,男方也因信任破裂而坚持分手,他认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原则和人品的考验。”

贾晓臻听完这些故事,摇了摇头说:“这些案例真的让人深思。彩礼本是传统习俗,初衷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经济支持,但现在却逐渐被物化,甚至成为衡量婚姻价值的尺度。这种转变不仅加剧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婚姻的本质被扭曲,让爱情蒙上了功利的阴影。”

阿丽补充道:“而且,这种因彩礼问题导致的婚姻破裂,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情感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有些家庭为了支付高额彩礼而负债累累,甚至影响到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还有些人因为彩礼纠纷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破坏了邻里关系和社会和谐。”

王世坨感慨地说:“确实如此。我觉得,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习俗的引导,让彩礼回归其本质,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而不是物质化的交易。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倡导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让人们认识到婚姻的真正意义在于感情的结合,而不是金钱的交换。”

贾晓臻点头赞同:“此外,法律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规范彩礼的合理范围,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比如,对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惩处,以维护正常的婚恋秩序和社会风气。”

阿丽说:“小贾说的有道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婚姻回归其纯粹的本质,让爱情在没有物质枷锁的情况下自由生长,从而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的家庭和社会。”

阿丽的父亲站起身来,给大家添了茶水,说道:“咱们都是实在人,晓臻和阿丽的事,就按他们的想法办。彩礼、嫁妆这些,能简单就简单。只要孩子们以后相互扶持,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贾茂林也表示赞同:“对,只要孩子们幸福,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窗外的风依旧呼呼地刮着,但屋内的气氛却格外融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讨论着婚姻中的各种问题,欢声笑语不时传出。阿丽和贾晓臻手牵着手,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一场关于彩礼、嫁妆和婚事费用的讨论,让两家人的心走得更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