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4章 牛蒡加工厂

国匠精魂 第4章 牛蒡加工厂

作者:农夫在城有点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07:49:33 来源:书海阁

大西北沟村所在的乡镇是河西镇,那是一个宁静而朴实的镇子,宛如一颗镶嵌在广袤大地的明珠。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世世代代靠着土地为生,过着平淡却充实的日子。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的农业模式渐渐难以满足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都在期盼着能有新的机遇改变现状。

杨为富,河西镇种子站的站长,一向对农业资讯十分敏感。这天,他正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最新的农业杂志,偶然间,一则关于大西北沟村开始尝试种植牛蒡的消息跃入眼帘。杨为富作为镇里为数不多的有见识、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一直心系农业的发展。他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暗自思忖:“牛蒡,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大西北沟村居然开始种了,如果能在种子站建个牛蒡加工厂,说不定是个绝佳的商机。”

这个想法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他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杨为富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目光透过窗户,落在远方的田野上,思绪飘飞。“我这儿有院子,有冷风库,搭个棚子、弄几个池子、插上水管子就能初步运作起来。而且大西北沟村离种子站才5里路,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去加工厂干活能挣个加工费,老头老太太们也能有活干,牛蒡还能就近销售。”

杨为富越想越觉得可行,心里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某个伟人曾经说过“仅仅发现机会是不够的,你要内心渴望猎杀。”但他也清楚,建牛蒡加工厂有诸多困难。

“首先,资金是个大问题,设备、厂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种子站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其次,技术方面也存在短板,缺乏专业的牛蒡加工技术人员和成熟的加工工艺。再者,市场开拓也不容易,要让国外客户认可并接受他们的牛蒡产品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和营销,这绝非种子站几个人所能办的,如何办呢?对,有了!”

拿定主意后,杨为富一刻也不想耽搁,急匆匆地去找大西北沟村的先农合作社主任王世富,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王世富主任当时正在村里和专业合作社成员们热烈地讨论着牛蒡的种植情况,远远就看到杨为富火急火燎地走来。

“王理事长,忙着呢?”杨为富笑着打招呼。

王世富一看是杨为富,连忙应道:“杨站长,啥风把你给吹来了?”

杨为富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道:“王理事长,听说咱村开始种牛蒡了,我就想着种子站和理事会在种子站共同建个牛蒡加工厂,您看成不?”

王世富的心跳加速了几分,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理事会繁荣的景象。但随即,他又感到了沉重的责任压在心头,这个决定关系到每一个理事会成员的生计,他不能轻率。

王世富说道:“杨站长,这事儿我一个人可做不了主,我得听听大伙的意见。”

杨为富赶忙说道:“王理事长,您好好考虑考虑,这对咱理事会可是件好事儿。我那种子站条件不错,有院子、有冷风库,搭个棚子、弄几个池子、插上水管子就能开工。而且本村离种子站才5里路,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去加工厂干活能挣个加工费,老头老太太们也能有活干,货物还能就近销售。”

王世富微微点头,说道:“杨站长,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这不是小事儿。”杨为富见王世富没有当场拒绝,心里有了点底,说道:“王理事长,那您尽快考虑,我等您消息。”

在告别了王世富主任后,杨为富带着满腔的激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快步走在返回种子站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坚定的脸庞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心中明白,今天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回到种子站,杨为富没有立刻着手行动,而是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沉思着接下来的每一步。他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从资金的筹集到设备的采购,从人员的培训到市场的调研,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夜幕降临,种子站的院子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杨为富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穿透夜色,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牛蒡加工厂在这里拔地而起,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打开台灯,开始了建厂的筹备工作。他首先列出了一个预算表,估算了建设加工厂所需的资金。随后,他开始草拟一份设备清单,考虑到牛蒡加工的特殊性,他知道必须引进先进的加工和冷藏设备。接下来,他计划召集一次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向大家阐述建厂的计划和预期效益,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参与。

送走杨为富后,王世富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个决定关系到整个理事会的未来,不能轻易下结论。于是,他决定先去找村里经验丰富的牛蒡种植户王世坨商量商量。

王世坨正在自家的牛蒡地里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看到王世富来了,他放下手中的锄头。“王理事长,您咋来了?”王世坨问道。

王世富开门见山地说:“世坨啊,镇种子站的杨站长想与咱理事会共同在他们那建个牛蒡加工厂,你觉得咋样?”

王世坨望着自家的牛蒡地,心里有些忐忑。他知道这是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但也清楚未知的风险同样巨大。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相信只有尝试,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王世坨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理事长,我觉得这事儿行。种子站有资金,办事情比较可信,如果有了加工厂,咱们的牛蒡也不愁销路了。”

王世富听了王世坨的话,心里踏实了不少:“世坨,你说得有道理。那咱就再跟杨站长好好合计合计。”

过了几天,王世富带着王世坨,陪着杨为富一起去拜访明鑫公司的李兆平,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来到李兆平的公司,他们在会客室里焦急地等待着。杨为富心里忐忑不安,不停地搓着手,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准备好的说辞。终于,李兆平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李经理,您好您好!”杨为富连忙起身,满脸堆笑地打招呼。

李兆平微微点头,坐下说道:“杨站长,听说你想建牛蒡加工厂?”杨为富赶忙递上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说道:“李经理,您看看,这是我们的初步想法。我们镇种子站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而且大西北沟村现在种了不少牛蒡,我们两家合资建个加工企业,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李兆平翻看着计划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杨为富紧张地看着李兆平的表情,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李兆平放下计划书,看着杨为富说:“杨站长,你们以前没搞过这个业务,也不懂加工、储藏技术,而且将来我们还要出口霓虹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杨为富急忙说道:“李经理,我知道这是个挑战,但我们有决心做好。而且我们也会找专业的制冷等人员来帮忙。您看,我们大西北沟村有丰富的牛蒡资源,要是能建个加工厂,对咱们双方都有好处啊。”

李兆平沉默了一会儿,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权衡利弊。杨为富的心悬在了半空,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终于,李兆平开口说道:“原则上我同意你们搞加工厂,毕竟镇上种子站建个牛蒡加工厂对农民来说有好处,一条龙牛蒡加工,他们能就近销售,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好事,你们能加工,我们也能方便不少事。但你们一定要把技术和质量把控好。”听到李兆平同意,杨为富等人心里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从李兆平那里出来后,杨为富兴奋地对王世富和王世坨说:“王理事长,世坨兄弟,现在李经理这边算是点头了,咱们可得抓紧干起来。”王世富说道:“杨站长,这事儿急不得,咱们得好好规划规划。”王世坨也附和道:“是啊,得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回到村里,王世富召集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开了个大会。

“乡亲们,镇种子站杨站长想与理事会共同建个牛蒡加工厂,大家都发表发表意见。”王世富说道。

专业合作社成员们顿时议论纷纷。

“这能行吗?种子站想搞外贸蔬菜加工,不大靠谱吧?!”一位专业合作社成员担忧地说道。

“我看行,有个加工厂,咱们的牛蒡能卖个好价钱。”另一位专业合作社成员充满期待地说。

“可是杨站长他们懂加工吗?”有人提出了质疑。

王世富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说道:“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但是这是个机会。杨站长说了,会找专业人员来指导。而且咱们离种子站近,到企业里去当个工人也方便。”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专业合作社成员们最终以15票的优势通过了支持建牛蒡加工厂的决定。

在筹备的过程中,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紧张成了最大的问题,设备运输也因为路况不佳而延误。

杨为富和王世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可咋办啊?”王世富愁眉苦脸地说。

杨为富咬了咬牙:“王理事长,别担心,咱们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去银行贷款?”

王世富犹豫道:“贷款可不是小事儿,利息也不低啊。”

他们又去找王世坨商量。

王世坨想了想说:“要不咱们发动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先凑点钱入股?”

王世富犹豫道:“这能行吗?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刚同意建厂,又让他们掏钱入股,会不会有意见?”

杨为富说:“也只能试试了。大不了咱们多给大家点承诺,讲讲未来的好处。”

于是,他们再次召集专业合作社成员开会。

“乡亲们,现在加工厂遇到了点困难,资金有点紧张,大家能不能先凑点钱入股。”王世富说道。

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开始都沉默不语。这时,一位年长的专业合作社成员站起来说:“理事长,咱们专业合作社一直都穷,好不容易有个翻身的机会,我愿意出点钱入股。”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其他专业合作社成员也纷纷响应,表示愿意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设备也顺利到位。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为富忙得不可开交。他四处打听,寻找专业的制冷人员和加工技术人员。王世富则在理事会里协调人力,为加工厂的建设做准备。

王世富是个稳重但性子急的人,事情一旦决定了,他巴不得当天就干完,看到进展有些缓慢,找到杨为富。“杨站长,这人员找得怎么样了?”王世富问道。杨为富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王理事长,费了不少劲,总算找到了几个靠谱的。不过这费用可不低啊。”

王世富皱了皱眉,说道:“费用的事儿咱们再想办法,先把人定下来。”

杨为富点头:“行,我知道了。还有设备也在采购了,但是运输可能会耽搁几天。”王世富说:“那咱们得盯着点,不能耽误了工期。”

牛蒡加工厂终于开始动工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杨为富亲自监工,王世富也时常过来查看进度。

“杨站长,这进度可得抓紧啊。”王世富说道。杨为富应道:“王理事长,您放心,保证按时完工。”

在种植方面,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也不断学习和改进种植技术。他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合理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确保牛蒡的产量和质量。

王世坨经常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一起交流种植经验,还邀请了农业专家来村里进行指导。

“大家注意啊,牛蒡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是浇水也不能太多,不然容易烂根。”王世坨在田间对专业合作社成员们说道。

“还有啊,施肥要适量,不能过量,不然会影响牛蒡的品质。”一位农业专家补充道。专业合作社成员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几个月后,加工厂终于建成了。在开业的那天,河西镇种子站热闹非凡,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杨为富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咱们生活一定能越来越好。”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悄然降临。霓虹国突然退运牛蒡,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贾晓臻作为一名负责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开始深入调查退运原因。在王世坨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杨为富,看到杨为富正愁眉不展地坐在办公室里。“杨站长,您好。我是来调查牛蒡退运事件的贾晓臻。”贾晓臻自我介绍道。

杨为富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唉,这事儿真是让人头疼。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退运。”

贾晓臻坐下来说道:“杨站长,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原因。您先给我讲讲这个牛蒡加工厂的建设过程吧。”

杨为富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起牛蒡加工厂建设的前前后后。从他偶然得知大西北沟村种植牛蒡的消息,到去找王世富商量建厂,再到拜访李兆平争取支持,以及筹备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努力。

贾晓臻认真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等杨为富讲完,他陷入了沉思。“牛蒡为什么被霓虹国退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