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奋进 > 第112章 殿试风波

奋进 第112章 殿试风波

作者:铁拳羞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7 13:43:11 来源:书海阁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落在了眼前的一份试卷上。这份试卷正是出自李奋之手。看着试卷上的文字,皇帝心中不禁暗自窃喜,接着便是一阵哈哈大笑。

“这就是那个李奋啊,果然有趣得很。如此放荡不羁、率性洒脱,竟然将殿试当作一场儿戏。”皇帝心想,但他表面上却装作十分生气的样子,环视了一圈两旁的大臣。

皇帝语气严厉地说道:“这就是你们替朕选出的会元?不久前还闹失踪,弄得朝廷不得安宁。如今到了殿试,却这般轻率对待。礼部尚书在哪里?宰相,你也来看看,这写的都是些什么狗屁东西!简直是有辱斯文!”

宰相宋元任恭敬地接过试卷,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内容。只见试卷上仅有四个字——吃饭最大。字迹倒是颇为工整,只是这样的答案实在太过荒谬。皇帝放权让考生自由发挥,可这发挥得也太过分了。

宋元任义正言辞地开口说道:“陛下啊!此人如此狂妄无礼,实在应该被乱棍打出殿外才对啊!不仅要革除他所有的功名,而且永远不能再录用他。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目无法纪、亵渎皇威啊!”

大康王朝的皇帝赵振华沉思片刻后回应道:“历来科举之事皆乃朝廷之大事,一直以来都是由礼部负责处理和跟进的。朕对礼部可谓是信任有加啊。不过呢,朕倒是很想弄清楚这件事的真相。这个举子究竟是名不副实、徒有其表呢?还是根本就不将朕以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故意戏弄我们呢?礼部一定要彻查此事。罢了罢了,还是叫他前来回话吧,我们大家都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个人会如何解释。”

此时,一名太监快步走向李奋,并传话道:“陛下传你问话,请务必小心谨慎地回答,千万不可惹怒陛下啊!”

礼部尚书郭永安见此情形,慌忙跪伏在地,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微臣有罪啊!微臣曾经有失察之过,请陛下责罚。微臣身负朝廷科举的重任,理应为国家选拔贤能之士。然而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微臣实在是难辞其咎啊!”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说:郭大人你也不用自责。这个事情说到底跟你关系也不大。说不定是你下面的人做事疏漏了。情有可原。他不是在那里吗?朕已经让人去叫过来问话了。你不要着急。朕只是想搞清楚他为什么写出来吃饭最大四个字。难道说他真的不把殿试放在眼里?还是说有什么难言之隐?朕又不是无德昏君。

礼部尚书郭永安说:感谢陛下不忍责罚。臣十分惭愧。臣也会多问几句。陛下一个交代。请陛下稍候。这个考生太狂傲了。简直是罪大恶极。臣一定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狂傲之人。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康王朝皇帝赵正华一脸严肃地说道:“朕并非没有容人之量,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学之人,朕也是十分乐意包容他们的傲骨和傲气。不过,这个李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如此轻率行事,他到底把科举当成了什么?又将朝廷置于何地?朝廷的确急需各类人才,朕对此也心知肚明,但一切都需先把事情弄清楚才行。”

李奋听到宣召后,迅速来到皇帝陛下面前,然后扑通一声跪下,叩头行礼,并大声说道:“学生李奋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千岁!”此刻,在场的户部和刑部官员纷纷恶狠狠地瞪了李奋一眼,但李奋却视若无睹,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看着眼前的李奋,语气平静地说道:“你先起身说话吧。这里是你参加殿试时所写的文章,在场的几位大人有些问题要问题,你需如实回答,切不可闹出笑话来。”说完,便将手中的试卷递给了一旁的官员。

礼部尚书郭永安愤怒地说道:“好你个狂妄不羁、目无尊长的书生!本官乃堂堂礼部尚书郭永安,为官多年,见识过无数才华横溢之人,也主持科举多年,却从未见过如你这般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你胸无半点文墨,却将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视同儿戏,简直是辜负了皇上的恩泽,更谈不上尽到为人臣子应有的礼数!那些圣贤书中的四书五经、礼仪春秋以及诸子百家的教诲,难道都被你抛诸脑后了不成?”

李奋缓缓站起身来,不卑不亢地回应道:“郭大人,您主持科举的确经验丰富,但您没见过像学生这样的人,并不能说明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学生并不知晓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我们所接收到的试题明确要求自由发挥,这正体现出吾皇陛下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陛下隆恩浩荡,而我认为,于当今世上,民以食为天,吃饭才是头等大事。因此,学生在殿试文章中仅写下‘吃饭最大’四字,难不成郭大人认为吃饭并非至关重要之事?或许大人您觉得这不重要,但百姓们若是吃不饱饭,又如何能安居乐业呢?”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郭大人却不应因意见相左而对学生发起攻势,如此行径实非堂堂朝廷大臣应有的气度。况且,不光是郭大人,在座的诸位大人,如果三餐不继,同样会面临饥肠辘辘之苦。因此,学生认为以饱腹为重,并无过错可言。诚然,在场的每位大人皆家资殷实、丰衣足食,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享用美食美馔、穿着锦衣华服,可谓享尽荣华富贵。然而,他们又怎能真正理解百姓的困苦呢?于诸位大人而言,饮食之事轻而易举,但对普通民众来说,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存需求。此时,礼部尚书郭永安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盯着李奋,怒斥道:“你这竖子竟敢信口胡诌、大言不惭!不知从何处学得这般歪门邪道,竟在此处强词夺理、无理取闹!老夫亦是历经十年寒窗之苦才有今日。”

本官深深地知道,对于读书人来说,气节是最为重要的。首先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通过修身养性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其次则是要尽忠于君主,报效国家;最后才能考虑如何造福百姓、惠泽苍生。怎么会像你所说的那样,把吃饭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呢?你这简直就是荒谬至极!要不是陛下宽宏大量、心怀仁慈,本官早就将你逐出京城了。

宰相宋元任说道:“你倒是长了一张巧嘴,能言善辩。即便如此,但事实终究是胜于雄辩的。也不能说你完全说错了,这里毕竟是殿试,陛下亲自驾临考场,一方面是想要考察一下天下士子们的真实才学水平,从中选拔出一些能够真正经世济民、有所作为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降下恩泽给天下的众多学子,鼓励他们勤奋努力地读书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

陛下在此处,看重的是各位考生所撰写的文章。从你写下的这四个字来看,可以看出你还是具备一定的书**底的。不过,民间传闻说你是当朝的第一书圣,这恐怕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希望你不要被这些虚名所束缚,反而忽略了去体会皇上的深意和期望啊。

宰相宋元任嘴角微扬,露出一抹别有深意的笑容。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乃读书之人,应当深刻领悟自身之过。对待长辈需怀有敬重之心。郭大人身为朝廷要员,有权回应其所提出之疑问,但你绝不可对其不敬甚至顶撞。如此行为实非明智之举。年轻人啊,切莫心浮气躁,欲速则不达。诚然,你方才所言亦有可取之处,并非常人皆可明悟的谬论歪说,其中确有几分道理所在。但愿日后你不再如此轻率鲁莽行事。”

李奋赶忙躬身施礼,谢道:“多谢宰相大人教诲,学生已知错矣。学生绝非有意冲撞郭大人,请大人见谅。此次殿试,陛下独树一帜,令众多举人束手无策。学生不才,亦在此列。然学生着实体会到陛下用心良苦。敢问世间何事最为重要?学生以为,民以食为天,吃饭一事至关重大。倘若百姓皆能饱腹,皆可享用佳肴美馔,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起而造反作乱。反之,他们定当感恩戴德于陛下,如此一来,朝廷之税收亦可得到保障。”

如此一来,户部岂不是资金充裕了?朝廷行事也会便利不少。学生定当竭尽所能,思索对策,以确保百姓温饱无虞。此乃学生读书之唯一追求,请陛下体谅学生的良苦用心。陛下天威浩荡,学生绝无不敬之意,反而是对陛下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说道:“你此人,言行举止确有独到之处。朕时间充裕得很,倒要瞧瞧你日后能有何成就。此次便不与你计较了。只望你能收敛自身脾性。须知,此地乃朝堂,朝堂者,犹如大熔炉也。至于你最终会被染成何种颜色,且留待日后再观。朕对你的成长甚是期待。关于你方才所言‘吃饭最大’,朕并不觉得有多大谬误,但终究不够庄重、严谨,亦欠考虑周详。你是否尚有其他言辞欲诉?读书与为人处世同理,这一点朕自是明了。”

文章做得好并不代表人做的好,嘴上说的怎么样、心里又是如何想的,朕也不是很明白。不过,朕一直都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怒。而且,朕觉得你的某些想法和朕还是有一些相符的。好了,如果你没有其他想说的话,就先退下吧。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李奋连忙说道:“学生多谢陛下!陛下英明神武,又有一片仁爱之心,学生深感惭愧,无地自容。叮当闭门思过,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李奋便转身离开了。

这时,礼部尚书郭永安站出来说道:“陛下,像李奋这样狂妄悖逆之人,怎么能够轻易饶恕呢?如此下去,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纷纷效仿,那该如何是好啊?请陛下三思啊!微臣实在难以相信,他真的能够体会到陛下您的良苦用心。按照我大康王朝的律法,应当以大不敬之罪论处才对。即便不给他定下大不敬之罪,也至少要给定他一个君前失仪之罪啊。”

郭永安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众人都知道,郭永安向来以直言敢谏着称,但此时此刻,他的这番话却让人不禁为之一震。毕竟,在这个封建王朝里,皇权至高无上,谁敢轻易挑战皇帝的权威呢?然而,皇帝却并没有立刻回应郭永安的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东宫太子赵一天毕恭毕敬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不应过度宣扬。郭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儿臣以为,父皇一向以宽宏大量、仁慈宽厚着称。方才宰相亦言及李奋之言论颇有见地,父皇对此人亦予以谆谆教诲。如此这般,便可将此事翻过。郭大人或许稍显言过其实,其言辞未免有危言耸听之嫌。父皇时常训诫儿臣,做人需谦逊豁达,胸怀宽广如山谷。”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看着眼前的太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太子啊,看来你对这个李奋还真是颇为看重呢。你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吗?”

太子微微躬身,语气坚定地回答道:“父皇,儿臣认为李奋此人确实有几分才能。他提出的一些政见和措施,或许能给国家带来新的气象。而且,他心系百姓,若能让百姓填饱肚子,实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太子的看法。他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吧。朕愿意给他一次机会,看看他究竟能否如你所言,成就一番功业。但若是他辜负了朕的期望,也休怪朕无情。”

太子连忙谢恩,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皇帝对李奋的一次考验,也是对自己眼光的一次检验。

皇帝接着又说:“不过,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朕希望你们都能以李奋为榜样,心怀天下苍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心尽力。”

说完这些话后,皇帝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让国家越来越好!而此时的李奋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他能否不负众望成为国之栋梁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场内逐渐弥漫着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在场的众多举人纷纷开始陆续交卷,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无奈的神色。有的人面露喜色,似乎对自己的答卷充满信心;而另一些人则忧心忡忡,仿佛对接下来的命运感到担忧和迷茫。

此时此刻,殿试考场上的情绪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那些胸有成竹的举人们,自信满满地将试卷递交给考官,心中期待着好成绩的到来。他们或许已经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次金榜题名的场景,渴望借此机会一展才华,迈向人生的新阶段。然而,对于那些心怀忧虑的人来说,情况却截然不同。他们可能在考试中遇到了难题,或者对自己的表现不够满意,心情沉重地交出答卷,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的内心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无法平静。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充分展现出了这场科举考试对于他们前途命运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性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