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奋进 > 第135章 提前安排

奋进 第135章 提前安排

作者:铁拳羞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7 13:43:11 来源:书海阁

李奋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语气十分诚恳地说:“付老爷子,您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我心里已经很清楚了。事情就先这样安排吧。不知道您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或者补充,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下。毕竟我年轻,对订婚结婚这些事情不太熟悉,很多规矩和习俗都不懂,还要麻烦您多操心。非常感谢您!”

付清爽快地大笑起来,连连摆手说道:“李大人,您真的太谦虚了。我只是一个仆人,以后还要伺候您和小姐呢。怎么可能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呢?这样的安排很好,我没有任何意见。希望李大人不要跟我这么客气,不然反而会让人感到有些陌生。关于那些规矩和习俗,没关系的。侯府自然会派专人去处理好一切。而且,不是还有秦姑娘在旁边帮忙吗?到时候,大家再一起讨论具体的细节。”如今,我的任务已圆满完成,便不再叨扰了。还请李大人恕罪,在下这就先行告退了。”

李奋连忙起身,挽留道:“老爷子为何如此匆忙呢?莫不是觉得在下招待不周?眼看着就要到午饭时间了,不如留下来一起吃个便饭再走啊!您这么急着要走,实在让人过意不去。”

付清赶忙解释道:“李大人误会了,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您能邀请我留下来吃饭,这可是我的荣幸啊!只是我现在真的有事要处理,没办法留下来和您一起享用美食。您这么热情好客,怎么可能会招待不周呢?今天我着急离开,是因为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需要向侯爷汇报任务的进展情况,免得让侯爷担心。侯爷那边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还请李大人多多包涵。”

李奋听了付清的话,不禁感叹道:“原来是这样啊,既然老爷子有要事在身,那我也就不好强留了。不然,倒显得我不懂事了。”他转头对秦姑娘说道:“秦姑娘,付老爷子不辞辛劳地赶过来,真是辛苦了。你去给老爷子准备一些茶水钱,表示我们的心意。”

付清连忙摆手道:“李大人言重了,这可使不得!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不敢接受任何赏赐。”这样确实不合适。我只是过来递个话而已嘛。

李奋却坚持道:“老爷子不必推辞,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不成敬意。如果没有您这样的人,我们的事情也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点茶水钱,就当是对您的一点犒劳吧。”请老爷子不要推辞了。再推迟就伤了我的心。

付清见李奋态度坚决,便不再推脱,笑着点头道:“那就多谢李大人了,改日再与大人相聚。”那就感谢李大人了。在下这就前去给侯爷汇报。说完付清转身离去。

李奋微微皱眉,心中似乎有些不悦,但还是尽量保持着礼貌地对郑管家说:“郑管家,麻烦你替我送送付老爷子吧。我这里还有些琐碎事情需要处理一下。”接着,他又特意强调:“记得给老爷子叫一辆舒适的马车,并妥善安排好一切。”

郑伯通立刻恭敬地点头答应:“好的,公子放心。这些事情我都会安排妥当的。”说完后,他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去,去追赶付清老爷子。

秦思思站在一旁,看着郑伯通离去的背影,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轻声开口问道:“公子,我发现您最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烦恼?总感觉您闷闷不乐,神情严肃认真,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您感到忧虑呢?”她接着回忆起前两天学馆里热闹非凡的场景,说道:“前几天学馆举办活动时,气氛非常热烈,前来参加的人都是当今社会的知名人士、书法大师以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公子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才对啊!甚至连东宫太子和吏部苏大人都亲自莅临现场,表示对我们的支持与认可。这样的盛况,公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李奋说道:“学馆确实办得很不错啊!”他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不禁感叹道,“而且来的人也很多呢!”他目光扫过人群,发现大家都对这场活动充满期待和热情。接着,他提到金家两位兄弟时,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金家两位兄弟也非常给面子,送了很多礼物过来。不仅如此,他们还亲自说动东宫太子前来参加这次庆典。”说到这里,他微微皱起眉头,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他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当下还没搞清楚其中缘由,但据说是因为此事,东宫太子妃金丽华和金家两个兄弟都吵起来了。至于具体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但这件事确实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秦姑娘。”说完,他将目光投向秦诗雨,希望她能给出一些见解。

秦思思满脸不可思议地说道:“这简直难以置信呀!”她皱着眉头,陷入沉思之中,“金家大公子历来稳重,他可不是那种容易冲动的人啊!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和公子的交情?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如果真的因此惹恼了东宫太子,这个后果岂是金大公子能够承担得起的?他怎么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啊?这完全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秦思思顿了顿,接着说道:“公子,我也听说了,金家的两位公子都在卖宅子,而且是京城的宅子。不过,东宫太子似乎又给金大公子找了一套宅子,还是皇帝陛下亲自赏赐的。另外,公子所说的金二公子拿出五百万两银子送给太子殿下这件事,我也觉得十分蹊跷。实在想不清楚其中缘由,真是令人头疼啊!”

秦思思轻轻叹了口气,继续分析道:“金大公子向来成熟稳重、从容不迫,即使面对泰山崩于前的情况,他也是面不改色。如今却做出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费解。这一切都太超乎寻常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他能得到什么好处?他有什么企图?

李奋说道:“这件事不必着急,我已经派遣杨大哥前去调查了。而且,我最近听闻边关局势不太稳定,你需要多加留意并收集相关信息。若有任何情况发生,请务必第一时间告知于我,并充分利用悦薇堂的势力。它不仅是一家商号,更是我们能够真正依靠的力量。”

他继续解释道:“边关不稳定的原因并非仅仅来自匈奴一方,南楚同样存在问题。因此,这些事情绝不可轻视,必须及时收集情报。一旦匈奴和南楚有所异动,要将他们的动向立刻告诉我。”

秦思思回应道:“我明白了,公子。那么对于我们与金家的商业往来,是否应该适当收缩呢?以免被他们找到可乘之机。我会确保下属人员密切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一有任何风吹草动,便立即向公子汇报。此外,前掌柜还提到,近期我们与南楚、匈奴的生意越来越多,贸易规模相当庞大。尽管并非军事物资,但依然至关重要。”

李奋沉思片刻,目光闪烁,缓缓说道:“嗯……必须适度减少。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察觉到任何异常。此外,关于南楚和匈奴两国之间的贸易,我们也要做出相应调整。降低出口数量,但要大幅度提高价格。这样既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又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另外,勇毅侯府那边,既然婚事已经确定下来,你就得亲自前去跑动一下。多与付小姐沟通交流,不仅可以探听消息,还能开展贸易活动。不过,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与境外的贸易,这可属于走私行为,如果被官府发现,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后路准备,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了,还有悦薇堂那边,也需要再提拔四位掌柜,分别负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看就从店里挑选吧,把有能力的人提上来。其中,田来财经验最丰富,可以担任大掌柜一职。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他那里人手确实非常紧张。所有这些事务,都由你来安排处理,千万不要拖延。明白了吗?”在大康王朝境内,老百姓依旧贫困,我们必须引导他们购买物资,可以适当降低价格。

秦思思点头应道:“我明白,公子放心吧!你交代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全力办好的。关于再提上来四个掌柜的事情,我也非常赞同,由他们分别负责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业务。”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收养了大量的孤儿,这些孩子中有一些表现得非常出色,很有灵性。我正准备挑选出几个优秀的孩子送到京城来。一来可以保护公子的安全;二来也能在公子身边伺候,就算是抬轿子的活儿,也必须要安排自己人去做。”

李奋回应道:“嗯,这件事你看着去办就好了,我也同意你的想法。你现在手上的事情比较多,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回头让杨大哥给你挑选几名护卫,最好找四五个身手不错、反应敏捷的人。此外,还需要有年轻漂亮的女娃子,留在你身边伺候,帮你处理各种事务,当你的助手。当然,我这边一切都很好说话,没那么多讲究。”

“但是这些人必须要保证忠诚可靠,绝不能有二心。”李奋严肃地说道,“给他们把规矩弄清楚,一旦违背了规矩,敢背叛我们,那便绝不可轻饶!尤其是那些在身边伺候的人,更要万分谨慎。”他皱起眉头,继续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金家两个兄弟打的牌我都还没搞清楚,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只能小心应对,以后对待他们也得保持分寸。毕竟五百万的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即便以悦薇堂如今的盈利速度,恐怕也需要三五个月才能挣够五百万的银子。因此,凡事一定要多考虑一些,决不能让别人有机可乘。”

秦思思点头应道:“公子放心,我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会给他们将规矩讲清楚的,在公子身边做事,自然要有规矩。我也深知‘慈不掌兵,义不经商’这个道理,心中自有分寸。我绝对不会掉以轻心,一定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虽说我们现在生意众多,但想要挣到五百万的银子,也绝非易事,需要时间和努力。我一定会时刻提醒自己,反思再反思,避免被人利用。”她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似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李奋说:好了。就这么定了。你去忙吧。哦对了我的官袍官帽送过来了没有?明天我要去翰林院。该去翰林院报到了。明天是报到的日子。我也要谨慎对待。免得让人传闲话。

秦思思说:早都准备好了。在公子的卧室里。裁剪得非常得体,翰林院自然不能小视。祝愿公子旗开得胜。前途似锦。

翰林院,是文学士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庭院深深,楼阁林立,环境清幽,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在翰林院中,聚集了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或执笔挥毫,或吟诗作对,或切磋学问。

翰林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经筵侍讲等。这些文士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皇帝提供智囊支持,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决策。他们的职责不仅在于文字工作,更在于为国家的治理和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翰林院乃皇帝的智囊团,其中的官员们肩负着为皇帝起草奏书和圣旨的重要职责。在经筵侍讲时,他们恭敬地侍奉在皇帝左右,为其提供决策的依据。

书房中,静谧无声,只有笔尖轻触纸张的声音。官员们全神贯注地起草着奏书,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准确传达信息。他们对国家大事了然于心,用精炼的文字将复杂的问题清晰地呈现给皇帝。

而在圣旨的起草过程中,更是需要字斟句酌。官员们深知每一道圣旨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圣旨的措辞恰当、语气威严。

经筵侍讲时,官员们则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见解,为皇帝讲解经典、分析时政。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帮助皇帝在众多决策中找到最佳方案。

这些翰林院的官员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皇帝提供着最优质的服务。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荣辱。在这片宁静的书房中,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为国家的繁荣付出着自己的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