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105章 三千破十万, 一战擒两王

秦明:“可惜的是,凌敬谋划虽好,窦建德却以不能坐视郑国亡国为由,拒绝了他的提议。”

“此后,唐夏两军继续对峙于虎牢关一线。随即,唐军打入夏军内部的间谍传来消息说,窦建德方面,已经获知了唐军骑兵草料耗尽的消息,此刻,他正牧马于河北,准备亲自统兵进攻虎牢。”

“于是李世民随即将计就计,一面向北渡过黄河,从南面逼进广武山一带,侦察敌情。并乘机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造成唐军真的缺草料的假象。”

“之后,李世民于当晚返回虎牢驻守。到了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统领全军,前来他交战。”

天幕上,随着秦明的讲述深入,虎牢之战的具体细节内容,也跟着渐渐浮现出来。

画面中,李世民窦建德分别率领唐夏两军对峙于虎牢一线,战役初期,窦建德更是凭借着强大的军力,步步紧逼唐军城下,最终逼得唐军只能固守。

再说夏军人数方面,光是窦建德自身的兵力就有十万之众,军容之盛,更是绵延数里。期间还有王世充将领郭世衡率领一部分郑军在汜水南岸策应相助。

此时的唐夏兵力对比,是1:30。

兵力悬殊之大,纵观古今,也只有楚霸王的彭城之战,和汉光武帝的昆阳之战可以媲美。

秦明继续说道:“战役初期,窦建德军势力强大,率领大军驻扎于汜水之上。与此同时,王世充也跟着派出大将郭世衡列阵与汜水之南,两方合兵,军阵绵延数里。”

“李世民见状,知道敌军此时气势正盛,不宜交锋,故一直采取大军坚守不出的策略。只偶尔派出少股部队,出城与窦建德军在阵前交战。”

“双方如此对峙一番之后,唐军内部,将领皆以为唐军不过三千五百人,而敌军足足有三十万,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的,不如弃守虎牢关。”

“就在这时,又是唐太宗李世民站出来稳定了军心,太宗对诸将说:‘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 是无政令;逼城而列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 追而击之,无往不克。吾与公等约,必以午时后破之。”

“如此一番激励士卒的演讲过后,唐军军心大振,不再言撤兵之事。”

“而事实也如李世民所言,窦建德军从早上列阵至下午,军中士卒又累又渴。于是唐太宗果断的抓住这个战机,趁着敌军阵容涣散之际,率领大军出击,夏军来不及结阵,便被唐军冲得四散奔逃。”

“随即,李世民更是率领大将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冲入到夏军阵后,张挂唐军旗帜。如此一来,夏军士兵见状更是以为后方以被唐军给占领,军心彻底崩溃。李世民则趁机穷追猛打追逐夏军三十余里。”

“最终创下了以三千五百名骑兵,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并斩首三千多级,俘虏敌军五万人的辉煌战绩。”

“不仅如此,连带着夏军首领窦建德,也在此役中,被李世民大军所俘获。”

“夏王既破,郑王亦不能久守洛阳,最终同样被李世民给擒获。这便是所谓的一战擒两王。”

天幕画面中,随着秦明声音的落下,唐夏两军于虎牢关大战的画面也紧跟着浮现出来。

看着天幕视频中,所播放的李世民所率领的三千五百名玄甲骑兵,于万军中冲敌破阵的样子,诸天位面。谁人见了不感到惊讶?

大秦。

嬴政更是叹道:“前有一个项羽,仅以五万楚军 ,就破了我大秦二十五万大军。后又有一个汉光武帝刘秀,昆阳之战以三万汉军,又击败了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

朕本以为光是此二人就已经很厉害了,想不到,如今又来了一个李世民,仅以三千五百名骑兵,就敢硬刚窦建德十万大军 ,居然也赢了。”

“这,一个个的,简直就离谱!”

汉朝。

刘邦同样也被李世民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天赋给震惊了。

刘邦:“朕以为,项羽那样的人物,就已经是朕此生中,见到过的最强的对手了。”

“想不到,居然还有人能接二连三的取得以少胜多的大胜,并创下不亚于西楚霸王的辉煌战绩。李世民,朕总算知道,仙人为何将他排列于最强帝王榜第二名了。”

“此人用兵,堪称为神也!”

东汉。

建武皇帝刘秀在见到李世民的战绩后,同样感慨的对群臣说道:“朕本以为,在帝王之中,于用兵一道上,朕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尝自认为天下中,无一人用兵是朕的对手。”

“然而直到看到这个李世民他的战绩之后,朕才知道,原来这天地间,除了朕之外,后世竟还有着李世民这样无比出色的英雄人物。”

说着,他接着感慨一句,“朱元璋,朱棣,以及这个李世民,若是可以,朕真的好想与这些同样创下赫赫武功的帝王见上一面,把酒言欢,想来那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和刘秀一样,萌生出同样想法的,还有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朱元璋,朱棣等创下丰功伟绩的皇帝。

明朝,永乐十七年。

朱棣更是看着天幕说道:“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后世公认的千古一帝。虎牢之战,一战擒两王,更是直接奠定了大唐数百年的基业。如此文治武功都创下丰功伟绩的皇帝,才不枉是咱一生都在追求的偶像。”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恨不能与他见上一面。不然,我与唐太宗之间,定然有许多共同话题可聊。”

李世民,作为华夏历史上真正文治武功都达到顶端的第一人,皇帝中的天花板人物。

吹捧他的,除了帝王之外,还有许多王侯将相,士子文人及贩夫走卒。

北宋,元丰三年。

司马光叹道:唐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来,前所未有也!大唐之所以有天下,皆赖太宗之功也。”

明朝。洪武十二年。

已经告老还乡,辞官归隐的昔日大明丞相李善长看完天幕,感慨道:“千古悠悠帝王,于文武一途,有所建树者,三代以来,唯汉之光武,唐之太宗,宋之太祖,与我朝当今之陛下,与之后太宗皇帝朱棣诸君是也。”

“其余皇帝,皆不足以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