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248章 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

老朱听到秦明批评自己的话后,心中不服的他当即忍不住辩驳道:“仙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一点实际都不懂。”

“想朕为什么给官员们实行低俸政策,那还不是有鉴前代的教训?”

他接着开始举例。

“就说那赵宋一朝,三百年间,宋廷虽以高官厚禄以俸养天下士人,可到头来,那些个文官们,还不是一个个的软骨头。在国家危亡之际,除了极少数人愿意以死报国之外,其余的都充当了塞外蛮族的带路党。”

“再来就是咱小时候的经历告诉咱,不管是什么官,那都是不能信任的。这些个当官的,仗着自己手里有点权势,一个个的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更别说咱要是给了他们高官厚禄,他们手里一旦有钱又有势后,盘剥起百姓来,那还不得更加变本加厉。”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官员们手里要是有了钱,朝廷就很难防止他们四处走动,要是他们官与官之间,互相勾结起来,送礼结党营私怎么办?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再来就是如今朝廷百废俱兴,国家税收本来就不高。朕要是因为厚待官员,就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那岂不是步了前元的后程?”

说了这么多,他朱元璋就是想证明,他给官员们实行的低俸政策没错。

然而紧接着太子朱标的一席话,又是直接触及他的逆鳞。

朱标:“父皇给官员们实行低俸的政策,初衷固然是为了我大明朝的发展与百姓不受官员欺压。”

“可按照仙人的意思,父皇你实行的低俸政策,恰恰是致使我朝许多官员贪污的重要原因。”

“只因我朝许多官员一年的俸禄,远远不及一年的支出。如此一来,官员们焉能不为了生计,从而走向以权谋私的地步。”

“放屁!”老朱一听此话,更是大怒。

转头向朱标反驳道:“咱给官员们定下的俸禄虽低,但也是精打细算过的。”

“以一个从九品小吏为例子,从九品官员,一个月的官俸五斗米,便是七十五斤,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月的生活了。”

“更别提那些官阶更高的官员,他们一月的俸禄,只会比从九品官员的高,又岂会不满足于一家人的生活所需?”

朱标:“可那是父皇你仅仅只计算了官员们每天所需粮食的消耗量,并以此来发放官员俸禄。”

“然而除开官员们一家老小的粮食开销之外,他们的穿衣住行,柴油盐醋,以至于吃饭所需的瓜果蔬菜。甚至是走亲访友,婚丧嫁娶等,又有哪一样不需要开销?”

“想一个从九品官员,若按照朝廷的制度,一个月的薪俸才不过五斗米,折合成银子,亦不过才半两而已。半两银子,对于一个小吏来说,怕是也仅仅只够养活自己,更遑论养家糊口。”

“便是级别再高些的七品县官,一个月俸禄也不过才两石米。若按一石米一两银子算,折合成银子,亦不过才二两而已。”

“一个月俸仅仅只有二两的县令,倘若要他守着这点官俸清廉为官,父皇你认为可能吗?”

简简单单一句话,说得老朱半天哑口无言。

良久,朱元璋才道:“便是如此,他们也应该体谅如今朝廷的困难。官俸低微,不是他们贪污的理由。”

“再者咱给官员们低俸,那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发展,而非是单单为了官员们的俸禄,这一点标儿你要记住了。”

朱标:“父皇只叫官员们体谅朝廷的困难,而从不设身处地的考虑官员们的难处。如此一来,又焉能做到君臣一心呢?”

事实上。

朱标没说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今的大明朝廷,五品以下官员,多半是靠着家中祖上传下来的土地过活。

其次便是官员们依靠着家族中所经营的产业所产生的收益,这才能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

否则若真要按朝廷每月所发的那点俸禄过日子,只怕是不知有多少官员要饿死。

…………

蓝星直播间内。

为了进一步说明明朝滥发宝钞带来的弊端。

秦明继续说道:“早在明初,明太祖刚发行大明宝钞时,那时的一贯宝钞与白银的汇率还是1:1。与铜钱的汇率也是一贯宝钞等于一千文铜钱。可以说这时候的大明宝钞,公信力还依然是很强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朝因为大量的军事行动,导致财政不断的赤字,政府不得已之下,只得靠大量发行宝钞来维持财政的运行。”

“又兼明初开采铜矿困难,以及民间私铸铜钱成风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到洪武末年时,宝钞与白银的汇率已经下降到了1:0.5两白银的程度 ,贬值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天幕上,继之前出现的历代官员俸禄表之后,取而代之出现的,乃是明朝开国以来,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

从洪武三十一年间,光是朝廷花在北伐上的钱粮,就足足有十三次之多。再然后是四年的靖难之役,整个北方中原大地,几乎经历了一遍战火。

再往后是永乐时期,朝廷先是征发数十万大军征安南,后又召集内阁大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然后是派遣郑和下西洋,召集民工修建北京紫禁城,五次北征等等诸多大事。

每一项工程的背后,都是大量的财政支出。

永乐位面。

乾清宫内。

作为大明帝国实际上的二代目皇帝。

朱棣作为从洪武年间过来的人,也因此,对于天幕中提到的朝廷滥发宝钞一事,他亦是感受最深的。

因为滥发大明宝钞的行为,事实上不只他爹朱元璋在干,他也在干。

原因无他。

朝廷每一次大规模军事的行动,都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

更何况还要修建北京城,编纂永乐大典,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需要钱?

没办法,为了能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他只能更进一步发行大明宝钞,用来兑换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以充实国库,这也是朝廷最快的来钱方式。

只不过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

那就是大明宝钞发行的越多,它的贬值速度也就越快。

时至今日,大明宝钞与白银的汇率从永乐初年好不容易维持的1:1又一次降到了1:0.8两。并且按照目前的形势,贬值的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甚至于在大明某些铜矿资源不丰富的地区。一贯宝钞与铜钱的汇率更是来到了惊人的1:0.5。

也就是一贯大明宝钞,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半两银子。

朱棣就这么默默的听着天幕上秦明所说每一句话,他心里也在期盼着,秦明能给出适合解决当下大明宝钞快速贬值的办法。

“所以仙人,能有什么办法,助我大明摆脱眼前宝钞快速贬值的困境呢?”

永乐大帝看着天幕语气沉重的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