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37章 惊闻大典遗失,暴怒的朱棣

秦明:“与历代王朝迁都中原长安洛阳不同,朱棣迁都的地方,则是选择了他原来的封地,也就是大本营北平,作为大明新都的首选。”

“永乐元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改为顺天府。同时,为了增加新都周围人口,朱棣又曾多次下令,以有罪之徒迁徙往北平及其周围的遵化,永平等州府县进行耕种。”

“此后数年间,朱棣又多次迁徙山西,山东,湖广之地诸多郡县之平民前往北平充实人口。并且于永乐四年,下诏开始营造北京紫禁城。”

“在一边营造新都的同时,作为一个立志于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迹的帝王,朱棣于文治武功上的成就,也颇有建树。”

“首先是文治上的成就。朱棣一生中所做的影响最大的功绩,便是命学士解缙等人,编撰了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

“此书就这么说吧,内容涉及之广,包含了历代各家所编撰的经史子集,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等各类书籍。朱棣命人将这些书籍整理编撰成册,终于永乐六年成书。”

“永乐大典,是华夏历史, 乃至于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可惜,这么好的书,却在后来的历史中,因为南京皇宫失火的缘故,原稿多数被焚于皇宫大火之中。”

“再后来,嘉靖年间嘉靖帝虽命人手抄了一本副本,但也多数因为盗窃和战争的缘故,致使正本遗失,副本则保存不全。以至于到了后世,明永乐大典仅存八百卷残本流传于世,实为后世一大遗憾也。”

大明,永乐十七年。

原本正与儿孙一起,兴致勃勃的听着仙人介绍自己功绩的朱棣,猛然听到天幕中仙人说起自己命人所编撰的永乐大典,原稿居然在后世被毁于宫殿大火之中。

不仅如此也就罢了,就连正本也遗失不见了。

这叫他堂堂永乐大帝如何接受?

奉天殿内,朱棣身子猛然一怔,紧接着便是咬牙切齿,站起身子对着虚空大骂:“后世?是哪个该死的子孙这么无能,居然敢把朕的永乐大典给弄丢了?”

“是谁?若是让朕知道,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朕非得活刮了他不可!”

朱棣那个气哦!

永乐大典,不仅是他一生功绩的一部分不说,更是他留给后世华夏子孙的瑰宝。

谁能想到,好好一部万册永乐大典,就这么说丢就丢了。

朱高炽朱瞻基见状,父子俩对视一眼,连忙上前劝解朱棣。

朱高炽扶着老爹,拍着朱棣起起伏伏的后背。

“爹,您消消气,消消气,现在不还没到大典遗失的时候嘛。您要是不放心,可以现在就下旨,让文渊阁那帮学士,再重新刊印一部也行,用不着发这么大的火。”

“就是啊爷爷,您可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可咋办?”朱瞻基也在一旁安慰朱棣。

父子两人说了好一阵话,才将朱棣起伏的胸口给平静了下去。

震怒过后,朱棣果然下令,为防止以后永乐大典遗失,决定再让文渊阁学士们重新抄录一本,以作为副本。

等大典重新抄好后,原来的正本则要嘱咐后人好好珍藏,定不让它失传。

……

与此同时,另一时空位面。

大明,景泰三年。

已经登基三年的景泰帝朱祁钰,同样也在于谦,王直,胡濙等一众文武大臣的陪同下,观看着天上出现的天幕。

尤其是当听到天幕上仙人说起永乐大典原稿被焚一事时,作为过来人的朱祁钰,立马就想到了发生在几年前,正统十四年时,南京皇宫发生的那场大火。

就是那场大火,烧毁了永乐大典的原稿。以致于后来的大典虽然正本流传,原稿却彻底被毁了。

对此,朱祁钰也只能无奈叹道:“永乐大典原稿虽然珍贵,可惜都被正统十四年的那场南京皇宫大火给烧了个干净。”

“好在还有正本保存在南京皇宫文渊阁内,也算是没有使大典遗失。可就是从仙人的话来看,往后的大典,怕是还会再遭逢劫难。”

“该如何是好?诸卿,可有办法?”

“陛下!”

礼部尚书胡濙在此时开口道:“臣以为,大典固然珍贵,但却是孤本。为保其流传不失,理应再重新抄录一本。”

“故臣斗胆,请陛下派人,重新抄录大典一份,作为备用。”

朱祁钰点点头,显然对胡濙的话表示赞同。其余大臣,于谦,王直,商辂等人见状,也纷纷表示赞成胡濙的建议。

可就是这个重修大典的时间上,兵部尚书兼首辅于谦却认为,应当要缓上一缓。

“陛下!”

于谦拱手看向武英殿上方的龙椅上的朱祁钰,“臣以为,大典抄录势在必行。然而我朝前者因为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两场战斗,国力损耗严峻,因此臣认为,抄录大典之事,繁浩甚重。不如等国力恢复些,再下旨进行抄典一事不迟。”

朱祁钰本就信任于谦,听他这么一说,再想想如今的大明国力,确实损耗严重,亟待恢复。

于是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暂缓抄典一事,等国力恢复一些,再行抄典不迟。

当然,朱祁钰心中真正想的是,借助抄录永乐大典一事,在朝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毕竟他可一直忘不了,他这个皇位,是孙太后和于谦二人,一同把他扶植上来的。

等同于他这个皇帝,此刻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龙椅虽在他身下,却令他坐得那叫一个如坐针毡。

另一边,蓝星位面。

直播间内。

秦明继续讲述着朱棣的文治武功。

“说完了朱棣修纂永乐大典的文治,我们再来说说朱棣的武功方面。作为一个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朱棣于亲征打仗方面的爱好,那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首先是明朝征安南一役。众所周知,自古越南地区,为我中华之领土。秦汉时期,华夏王朝在此设立交趾郡,此后一直延续到大唐时期,越南都是中华固有之领地。”

“然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唐末五代中原政局更迭纷乱,南方各地方诸侯趁机割据自立,越南,便于此时开始独立建国,自绝于中国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