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开局茅草屋,农家走上致富科举路 > 第223章 欣欣向荣

开局茅草屋,农家走上致富科举路 第223章 欣欣向荣

作者:花样划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7 22:48:46 来源:书海阁

叶长砚从周边村寨雇佣了一些长工,又买了一头性子温和的毛驴儿,连老爷子每天骑着毛驴儿,到田间地头巡视,一时间就找到了另一种人生乐趣。

叶长砚给的工钱也很不错,雇工们倒是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干活也是相当的勤恳。

去年秋耕种的小麦油菜也逐渐进入了收获期,叶长砚又雇了一批短工,连老爷子对这些人的干活效率倒是很满意,没几天就把地里的作物收获了回来。

在里正的小舅子张飞的介绍下,叶长砚又在稍远一些的村寨,买下了几片地,正值春收完成,忙着春耕的时候。

叶长砚和连老爷子商量了一番这些地的种植计划,连老爷子就安排着长短工们投入到忙碌的春耕中去了。

叶长砚对这些地,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于春耕的作物安排也是非常的丰富,水田和能引水的旱田都种了水稻,其中近两成还是种的糯米水稻,田坎上则是主要种的大豆和绿豆。

不能引水的旱田和大部分旱地都种的是玉米,后续玉米地还将套种红薯,靠近叶家附近的旱地则主要种了些蔬菜和经济作物,比如花生、生姜和辣椒等。

连长顺和连泽安在叶长砚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惊蕈术,在山林间培育出了许多生长着香菇的枯木,采摘香菇的任务,主要是由石头、二牛和素芹、朵儿以及雪梨几个小厮和丫鬟来负责。

舅母曾氏和表嫂汪氏则主要负责制作如鸡鲜,为此叶长砚又买了一头毛驴儿,负责拉磨。

舅母曾氏和表嫂汪氏,还跟着二妞和方小玫学习蒸馏鲜花,叶长砚的外祖母翁氏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主动将翻晒蘑菇的事情揽在了身上。

连小龙也跟着五郎去了夏先生的私塾,进入了启蒙班,连家上下非常高兴,这可是连家的第一个读书人。

方小童每天除了跟着鲁廷风练功,这叶家采买和迎送的事情则主要落到了他的身上。

大伯娘徐氏和大妞到泡菜加工坊不久,很快就熟悉了起来,如今这泡菜加工坊的日常事务,都是由这对母女在负责打理,叶长砚观察了一阵,发现大伯娘徐氏还是有些能力的,在大妞的帮助下,这泡菜加工坊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开始徐氏还会主动征求叶长砚的意见,像是近段时间的生产计划,原材料的采购安排等等,后来叶长砚便逐渐放手让徐氏自己拿主意,如今她也学会了自己制定生产计划,提前规划原材料的采购安排,跟加工坊里的几个长短工的关系也都处得非常的融洽。

二伯娘柳氏在加工坊的食堂干得也是心情愉悦,没有了老夫人成天指挥着她团团转,又能跟食堂其他几个帮工闲扯谈天,二伯娘很是喜欢自己这份工作。

虽然没有吃荤腥,可这食堂的伙食,那可比家里好太多了,又是云峰楼的厨子掌勺,二伯娘这些日子腰身都丰腴了不少,整个人的气色也好了许多。

大伯叶孝文虽然还是在物料部做组长,可随着加工坊生产规模的扩大,进出仓库的物料也更多更频繁,叶孝文的工作就忙碌了许多,当然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二伯叶孝武,在装卸组干了几个月的搬运工,脾气收敛了不少,整个人都精壮了许多,前不久被重新调回去做了组长。

大郎和四郎跟着管事们学习管事,倒也学到了不少,大郎毕竟要年长成熟些,脑子也更灵活,目前已经开始独立管理一个车间的日常事务了。

四郎年纪小些,脑子似乎也没有大郎灵活,但他做事更加踏实,管事们交待给他的事情,也比较放心,几个管事都喜欢把一些细致的事情交代给四郎,四郎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二郎自从进了车队,这十天半月都难得有个回家的时候,成天不是在去往愉州府城的路上,就是在去往逸州府城的路上。

柳氏上次看见自己的儿子都是半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如今的二郎皮肤被晒得黝黑,整个人也壮实硬朗了不少,身上散发出一股粗犷的男子气。

老夫人郭氏,每天从老宅出门,散散步,跟村子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坐在村子里的大榕树下聊聊天,到了饭点就来到加工坊的食堂吃饭,有时候也会去叶三房院子里坐坐。

看着自己这些儿孙都各自忙碌着,老夫人总算是心中宽慰了不少,当然她在跟人闲聊的时候,也不忘向人推荐推荐自己的孙子孙女,还让人家帮忙留意,看看有没有那合适的姑娘小伙儿,说给她这几个孙子孙女。

李宝林的儿子李荣旭,本就是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他在加工坊很快就适应下来,不久就提出了两个改进工作效率的方法。

叶长砚跟李荣旭详细交流了一番,他认为李荣旭的头脑灵活、思路清晰、能力出众,叶长砚便让李荣旭也跟着各个管事学习管事。

蔡老这段时间又加大了梁靖程和叶长砚这对师兄弟的功课量,从蔡老授课的内容来看,叶长砚猜测蔡老似乎在做着某种准备。

但蔡老却并未提及自己的打算,叶长砚倒也就没有仔细询问,而是跟着梁靖程一起专心上课,每天上午上课一个半时辰,下午上课两个时辰,晚上还有一个时辰的讨论时间,这段时间叶长砚过得非常充实。

四月底,终于是传来了吴县令升迁的消息,吴县令被调往了林州,任林州一个上县的县令,表面上看,虽然吴县令依旧是吴县令,可林州紧邻盛京,靠近京畿重地,且林州历来就是富庶之地,是历朝历代重要的粮仓,林州一个上县县令的品级则是从六品。

原本盛京的吴家给吴鸿昌运作的是正六品的朗州通判,可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被吏部给驳回了,虽然在林州任县令的结果并不是吴县令最满意的,但林州毕竟靠近京畿重地,做出政绩也更容易得到提拔。

林州原先这个上县的县令,就是从林州这个从六品县令,连升两级,一举提拔到了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掌管河工水利的实权岗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