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星耀足坛:史上最强带刀后卫 > 第86章 岁,正年轻

星耀足坛:史上最强带刀后卫 第86章 岁,正年轻

作者:渭水秋风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07 22:48:47 来源:书海阁

热身之后,开场之前,主办方还有一个短暂的开幕灯光秀,在调动起全场氛围之后。

双方队员开始列队进场。

正如徐晋之此前感慨的,中国队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到最近一次德转更新,这支中国队的总体身价已经来到1.76亿欧元,在亚洲超过最高总身价1.68亿的韩国队,仅次于1.81亿的澳大利亚队和2.54亿的日本队。

中国足球一跃而成为亚洲足坛的暴发户,总身价在两年中翻升几倍。

来看中国队今天的首发吧。

中国队:4141

门将:1号王昊铭(中超-首都腾龙)

四后卫:19号苏郁(英超-纽卡斯尔城)6号姚镇钧(荷甲-菲耶诺德)5号赵雄英(中超-江宁天元)2号吴瑛飞(中超-江宁天元)

单后腰:23号陈懿延(葡超-阿罗卡)

四前卫:22号艾克拜尔(荷甲-阿贾克斯)8号凌云(法甲-涅斯)25号彭朋(德甲-科洛)10号何羡(西甲-瓦伦迪亚)

单前锋:9号刘景翼(中超-长阳竞技)

从这套阵容的纸面实力来看,中国队其实已经碾压他们今天的对手加拿大队了,别看加拿大队的身价有1.71个亿和中国队相当,但这里面罗杰·戴维斯一个人就占了9500万欧元。

加拿大队中,8成以上的队员都来自美职联和墨西哥联赛,而中国队的留洋阵容都快凑出一套首发了。

而开场以后,在主场加持下的中国队也如赛前预计的那般在场面上压制住了加拿大队。

这如何不令中国的球迷们欢呼沸腾,毕竟加拿大队如今在国际上也算排名48的劲旅了,而中国队近几年由于累积胜场,排名有所进步,但还是掉在59名之远。

再看场上,加拿大队好不容易在中国队的前场断球,皮球几次传递来到罗杰·戴维斯脚下,然而还不等他转身带球推进,陈懿延就已经卡在路线上,在发觉到戴维斯动作后,一个箭步将球捅落。

接应上来的吴瑛飞将球断走,旋即脚尖轻碰,一个利落的人球分过便将加拿大队的边前卫约翰·克劳恩给甩在身后。

中国队的攻势再度席卷。

而已经踢到后腰位置的苏郁完整看到了这一幕,不禁感叹陈懿延平时虽然大大咧咧,在欧洲也是各种花边不断。

但落在场上,这种涨球真是肉眼可见,过去一个久藤安乡都给他过得找不着北,但现在已经能提前预判抢断罗杰·戴维斯了。

尤比尼奥亲儿子真不是白叫的,在那个葡萄牙兽腰的调教下,陈懿延已经成为葡超最值得关注的扫荡型后腰了。

不过在目前的足球潮流下,功能单一的扫荡型后腰注定在市场上卖不出价格,陈懿延需要开发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目前的他对于中国队来说,重要性无可撼动,因为中国已经不缺组织出球的人选,只缺一个兼具硬度和强度的破坏手。

这就让苏郁被彻底解放出来,有陈懿延在中路担当战术兑子,苏郁无论是居后调度还是突破前插都可以放手施为。

而比赛场上,中国队的优势更是被直观体现。

加拿大的队员们貌似是在施行中位逼抢的战术,但他们在相互的联系上却总显得生涩和僵硬,以至于中国队总能轻易地通过结实的出球功底和默契的跑位传接从容不迫地应对逼抢,并组织起进攻来。

在以往,中国队后场倒脚常常被球迷们视作推卸责任,消极比赛。

而如今,中国队频繁通过人员换位,各种传接串联的套路层出不穷,却是让球迷们屡屡迸发出欢呼。

细究这其中缘由,就是如今的中国队从不缺乏组织推进,突破向前的想法和能力。

比赛进行到第14分钟,中国队彻底在控球上占据主动。从后场开始,姚镇钧接到吴瑛飞的转移球,一个反向跨步抹开对手前锋爱德华多,旋即一脚低平球精准找到回撤到中圈的凌云,后者背身迎球直接横推给陈懿延,随后坚决前插,陈懿延接球动作稍大,但还在赶在戴维斯欺身逼抢前将球回给凌云。

凌云直接带球从中路独闯龙潭,期间面对对手两人夹防,外脚背斜分皮球给到禁区弧顶的刘景翼,后者同样不停球一脚塞向禁区远点,从越位线上杀出的彭朋调整身位接球送出倒三角,跑出空位的凌云迎球便是一脚推射。

只可惜在远角被封死的情况下,凌云这一脚太过追求近角角度的刁钻,而忽视了球速,被加拿大的门将贝芬斯·维纳杜姆下地封堵后二次反应,将球打了出去。

像这种类型的传切配合只是中国队在过去15分钟里的一个缩影,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队在这次进攻被封堵出来以前,已经持续一分半钟连续传导没有被加拿大断球过了。

这样的中国队显然又给球迷们带来全新鲜活的体验。因为以往的中国队最为球迷喜闻乐见的就是各种不懈拼抢,长传反击,然后快马飞驰的场景,而像这样组织紧密,推进顺畅的配合美得让人不敢看……这也正说明,这支年轻的中国队还远没有到达成熟的巅峰,徐晋之非常有远见的没有固定采用某种套路来框束他们,而是不断采取新战术新打法来磨炼球员,试验阵容。

世界足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没有一成不变,一应万法的套路。

过去中国队透支体力,拼高位,严打反击的踢法完全是出于无奈,毕竟这是在当时最实惠最能在短时期见成效的战术体系。

但为计深远,徐晋之几乎是在18强赛的半程,就急赶着让中国队向新打法转型,为此甚至不惜“揠苗助长”,丧心病狂地将17岁都不到的彭朋召进国家队。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必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巨大的隐患,毕竟从上半程看,老一套对于中国队来说是很吃香的,既然有效,那就不可避免地用保守的思维去看待。

然而殊不知,历史是用来总结的,而不是用来重复的,经验和教条编织的陷阱,正从以往的脚步中蔓伸出来,轻轻勾住某一些人的心理,最终让人在侥幸和一昧守成中吃到懊悔不迭却死不悔改的教训。

而在欧洲游历了近10年的徐晋之,却能深刻意识到如今世界足坛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个七旬的老人,要带领一群初谙世事的大小伙子们,去赶足坛当头的一波浪潮。

70岁正是闯荡的年纪,中国足球正年轻,他也必须年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