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 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

作者:肖羲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4:52:30 来源:书海阁

乌云娜从胤禛的卧房出来以后,便召来了苏培盛细细的叮嘱了一番,让苏培盛注意着胤禛的状态不要再着凉了。

交代完苏培盛后,乌云娜便回了自己的正院,让春雨派了几个人去通知李氏几人要去庄子上的事情,让几人收拾东西。

便开始收拾指挥着春雨和夏竹收拾她惯常用的东西。又让秋菊去了前院弘晖的住处,看看弘晖那边收拾的如何了。让冬雪去了旁边的耳房看看双胞胎的东西收拾的如何了。

待一切都准备完毕以后,已经是晚膳时分了。

春雨进来问乌云娜:“福晋,可是要用晚膳了?”

乌云娜想了想,道:“嗯,让小厨房准备一些素净些的炒菜吧。”

“是。”春雨听完乌云娜的吩咐以后,便出去了。

乌云娜用完晚膳,洗漱好以后,便躺到了床上,春雨帮乌云娜落下床帘以后,便去了外间的炕上休息。

这是乌云娜所特许的。春雨几人值夜的时候,乌云娜都会让她们在外间的炕上休息。一是乌云娜并不是很喜欢在睡觉的时候有人在一旁候着。二则是因为冬日的北京城实在是太冷了,乌云娜并不正宗的古代人,她觉得让人在大冷天打地铺实在是很没有人道,所以都是让春雨几人值夜时在炕上休息的。

待听到春雨出去将门帘放下的声音以后,乌云娜就闪身进了空间。

她要去看看当时有没有保存下塑料的配方,在找找大棚蔬菜的种植和培养。

看看若是没有塑料的配方,该拿什么来替代。

乌云娜在空间里看了许久,都没找到她有记载塑料薄膜的配方。于是,便只能放弃。

乌云娜开始思考没有塑料薄膜该拿什么东西替代塑料薄膜来做大棚。

乌云娜首先想到的便是玻璃,但她知道在清朝,玻璃的透明度并没有现在那般高,且造价很高。就好比琉璃盏卖的十分的昂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若是要用玻璃来替代塑料薄膜,首先就得解决这清朝的玻璃透度该如何提升,乌云娜只是将玻璃放入备选中。

不过乌云娜还是将制作玻璃的配方找了出来。

======以下是百度得来的制作玻璃的原材料======

制作玻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石英砂(SiO2):是玻璃的主要原料,提供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二氧化硅。

纯碱(Na2CO3):作为助熔剂,能够降低石英砂的熔融温度,促进玻璃的形成。

石灰石(CaCO3):同样起到助熔剂的作用,并有助于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

长石:长石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钠等成分,有助于玻璃的熔融和性能提升。

此外,还可能使用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等其他无机矿物作为辅助原料,以调整玻璃的性能和特性。这些原料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玻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玻璃(如普通玻璃、钾玻璃、燧石玻璃、特硬玻璃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原料组合和比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百度结果完======

乌云娜想着去了庄子以后,便将二哥富昌找来,让他找人试着烧制一下,若是能成不用来制作大棚暖房,用来将窗户都换成玻璃的也能让室内亮堂一点也挺好的。

将玻璃放入塑料薄膜的替代品以后,乌云娜继续翻着书架上关于作物种植的书。想看看还有什么好的方式。

乌云娜翻了许多书以后,发现在自然及低成本材料中,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考虑使用如玉米秸秆绿色环保且低成本的材料来替代塑料薄膜。

玉米秸秆在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且可以达到遮阳、保温、通风的目的。

还可以选用稻草或芦苇等编织物。这些材料在农村地区容易获取,成本较低,且具有一定的保温和防雨效果。

且稻草或芦苇等编织物可以覆盖在大棚顶部,起到保护植物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玉米秸秆还是稻草亦或是芦苇编织物这些材料的透光性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大棚内的光照条件。这又让乌云娜有些头疼。

(看到许多清穿的小说,会将土豆、玉米的引进算作是主角的光环之一,这边百度了一下发现玉米在明朝嘉靖三十年(1531年)就被引进了国内。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玉米已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传入中国后,玉米逐渐由华南、西南、 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

土豆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引进国内的。这一结论基于科学家对资料的考证,以及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着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的记载。

该书中明确记述了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尽管早期文字记录和作物名称可能存在混乱,但多数研究倾向于土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说法。

不过在当时只是小范围的种植并不算是很常见的作物,尤其是土豆,土豆在北京首次被广泛种植大致是在民国以后,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被普通居民所接受。到了上世纪50年代,土豆在北京农业生产中已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京城蔬菜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故此成为人们的家常菜。

当然引进并不意味着大量种植,可能只是小范围的种植一些。)

乌云娜在空间内待了许久,突然想到在在清朝的北方,玉米可能并不是常见的作物,那估计玉米秸秆也很少见吧。乌云娜默默的想着,这替代品又少一个。

不过乌云娜想着是不是可以让人去南方找找玉米种子试着在北方种植推广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