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 第233章 二百三十三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第233章 二百三十三

作者:肖羲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4:52:30 来源:书海阁

======题外话======

1.关于御稻米,是确实有这么一个东西的。

康熙御稻米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因其产在宫内,且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被称为“御稻种”或“御稻米”。

康熙皇帝在丰泽园(今故宫博物院西侧)里种植了数亩稻田,每年春天种植河北玉田县的谷种。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下旬,康熙帝在田间行走时,发现了一颗特别高大的谷穗,不仅长得高,而且谷粒已经成熟。于是他把这颗特殊谷穗的种子藏起来,第二年再种植,以检验这株特殊的水稻是否仍能早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这颗谷穗又结满了谷粒,且比其他谷穗早熟3个月。康熙大喜,立刻下令推广种植这种稻谷。

御稻米颗粒圆润,晶莹明亮,蒸成米饭香甜细嫩、松软可口,尤宜煮粥,汤汁澄滑、香气四溢,且米粒不散碎。

米色微红,气香味腴,营养丰富。

生长周期短,能在较短时间内成熟,适合在长城以北等寒冷地区种植。

康熙皇帝在北京成功培育御稻米后,先是在京西玉泉山、畅春园等地培育御稻米,均获得了成功。然后向长城以北的地区推广御稻米种植技术。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开始在避暑山庄进行御稻米种植试验,结果获得了大丰收。御稻米在避暑山庄培育成功后,每年避暑时节,不仅能供宫廷人员食用,而且还有盈余。

康熙还希望把御稻米向炎热的南方地区推广,并且希望能够在南方培育出一年两熟的双季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赐给时任苏州织造的官员李煦一石御稻米种子,让他在苏州试种。历经8年,御稻良种推广到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两季亩产也稳定在了6石上下,有力促进了南方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发展,缓解了当地粮食压力。

2.关于奏折的发回

上一章中关于皇帝批阅完成的奏折的发回方式,是我胡邹的,真实的批阅完成的奏折的发回方式,如下:

康熙时期,发还批阅好的奏折主要通过内阁以及后续相关的六科等部门。具体流程为:

皇帝批阅奏折后,发回内阁。内阁再根据情况,交六科发抄。六科将奏折分发至有关衙门执行。

如果奏折是发往外省的,则由各省驻京提塘官赴有关衙门领出,再通过驿站发出。

当然,以上的内容我否是百度的。

爱你们呦!( ? 3?)?

======题外话完======

很快,胤禟便到了乾清宫。进到乾清宫,胤禟先是打了个千,给康熙请安道:“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安。”

康熙点了点头,道:“起来吧。”

胤禟起身后,便问康熙道:“皇阿玛召儿臣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儿臣做嘛?”

康熙点了点头,道:“是有点事,你去户部领两石御稻米的稻种,明日便启程去济南,交给你四哥。剩下的你四哥知道该如何做。”

胤禟听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家皇阿玛突然要自己去济南给四哥送御稻米的稻种。但能出京走走,虽然是出京办差,他也是很开心的。

更何况,去的地方还有自家四哥和八哥。那他就更加欢喜了。

于是,胤禟很爽快的便应下了,道:“儿臣遵旨。不过,皇阿玛,儿臣能不能随四哥和八哥一道回京。”其他的什么都没多问。

康熙想了想,觉得反正最近京城没有什么大事,也没有需要胤禟做的,他想在济南待着,跟胤禛和胤禩一起回来,便一起回来吧。便道:“行,你去了便跟着你四哥和八哥好好学学,好好办差,到时候一起回来。”

胤禟得了康熙的允许以后,便告退,从乾清宫退了出来。

从乾清宫出来的胤禟,先是去了户部。户部尚书已经接到了康熙的旨意,见胤禟过来,便也不多说,直接带着胤禟去了放御稻米稻种的仓库。

让人给胤禟称了两石的御稻米稻种以后,看着胤禟的人带着两石的御稻米稻种浩浩荡荡的走了以后,自己恭恭敬敬的送胤禟出了户部。

自从之前那次胤禟在朝堂上大骂户部尚书监守自盗以后,这户部尚书算是怕了胤禟了。每回见了胤禟都恭恭敬敬的。

尤其是,胤禟就在户部挂职。虽胤禟因着喜欢做生意,一门心思都在自己的铺子里,每日就去户部点个卯。但,户部尚书还是每日会在户部见到胤禟的。

户部尚书心里对胤禟的害怕,胤禟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从户部领了御稻米稻种的胤禟,也没耽误。派人回府收拾东西,自己则是一点都没耽误的,带着大部队直接出发了。并没有按康熙说的第二天才走。

济南府,比胤禟先到的是康熙批复过的折子和乌云娜让暗卫带回去的匣子。当然了,康熙批复过的折子比乌云娜的匣子先到。

康熙派人送回的折子到的时候,胤禛和胤禩正在商量着接下来怎么做。苏培盛便走进了山东巡抚在府衙内特意给二人收拾出来的一间书房里,道:“爷,京里来人了。”

胤禛闻言便道:“让人进来吧。”

“嗻。”苏培盛应下以后便去了外面将人请进了书房里。

那人进来先是给两人请了安道:“奴才给两位爷请安。”

胤禛点点头,道:“起来吧。”

那人站起身后也不多话,直接从怀中将康熙批好的折子取出来递给一旁侍立着的苏培盛。

苏培盛接过以后,便呈给了胤禛。

胤禛打开看完看着上面的批复,脸色逐渐舒朗开来,待看完以后,便递给了一旁坐着的胤禩。胤禩看完以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来人将折子交出以后,便道:“两位爷若是无事,奴才就回京复旨了。”

胤禛点点头道:“行,你退下吧。”说完以后,便吩咐苏培盛道:“苏培盛,送一送。”

第234章 二百三十四

那人出去以后,胤禩便问道:“四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胤禛想了想道:“先还是照常发放着粮食,至少让大家先将今年过去,就算皇阿玛赐下的御稻米稻种到了,种下能收获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胤禩道:“四哥,弟弟觉得我们这样每日施粥发粮的有些麻烦了。我带来的粮足够让整个山东省的百姓渡过今年到明年收获前的这一段日子了,不若我们按人口将每家每户的粮一次性都发了?”

胤禛仔细思索了胤禩的提议以后,便道:“八弟说的也有理,那明日就让各州县统计每个村镇都有几户几人,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吧。顺便统计一下各州县的耕地情况。

等皇阿玛赐下的御稻米稻种到了也是需要统计的,不若早些就做起来。到时,米和稻种一起发放。 ”

胤禩闻言也没有意见,便道:“那弟弟我明日就去找巡抚大人办这事。”

胤禛点点头道:“嗯。”

两人正商量着呢,就见苏培盛又进来道:“爷,暗一回来了。”

胤禛一听暗一回来了,便道:“赶快让进来。”

“嗻。”苏培盛应声下去,将暗一带了进来。

暗一很快进来了,进来以后先是打了个千,道:“奴才给爷请安,给八爷请安。”

胤禛点点头道:“起来吧。”

暗一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乌云娜给的那个匣子,递给一旁的苏培盛道:“爷,这是福晋让奴才带来的。”

苏培盛接过暗一手中的匣子,呈给了胤禛。

对于胤禛养了一批暗卫的事情,胤禩是知道的。胤禛并没有将这件事瞒着胤禩、胤禟和胤?三人。

胤禩觉得这是必要的,别说是四哥了,作为他们皇子哪个人没有养几个暗卫。若是没有暗卫的保护,谁知道自己的那些兄弟们会不会让人来刺杀自己。

胤禩看着胤禛手中的匣子,也听到了刚刚暗一的话,这是乌云娜让带给胤禛的,便知道这是四嫂给四哥的信件,想着两人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便很识趣的起身告辞。道:“四哥,反正也商量了差不多了,弟弟就先告辞了。”

胤禛点了点头,道:“行。让苏培盛送送你。”

胤禩赶忙道:“不用,这在巡抚大人的府上,难不成还会出意外,弟弟自己认识路。”

胤禛也不与胤禩多客气,点了点头,就道:“行,那你慢些。”

胤禩笑着摆了摆手,走出了书房,回了自己的屋子。

书房里的胤禛送走了胤禩以后,便打开了乌云娜的匣子。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乌云娜所画的那两幅画,展开第一幅是弘晖坐在桌边练大字的情形。

只见那小小的孩童,端坐在桌前,脸上挂着与他年龄不符的严肃神情,眉头微皱,眼神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毛笔。

他紧紧握着笔杆,小心翼翼地将笔尖蘸满墨汁,然后轻轻提起,一笔一划地开始书写。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认真,仿佛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脸上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

看着画中这一幕情景,胤禛不禁想起了曾经刚刚开始学写字的弘晖。那时的弘晖也是如此,总是一丝不苟地练习书法,努力追求完美。

他的身影在画中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时间从未流逝,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

胤禛眉眼带笑地轻轻打开了另一幅画卷,缓缓将其展开之后,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只见画面之上,有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儿正在嬉戏玩耍。

其中一个小儿欢快地追逐着蝴蝶,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而另一个小儿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地毯上,专注于摆弄手中的小玩具。

整幅画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让人不禁心生温暖和感动。

扑蝶的小儿穿着一身淡绿色的衣裤,上衣外面套了一件鹅黄色的马甲,头上梳着少女常梳的双丫髻,上面还插着两朵小花,她走路还不稳当,只踉踉跄跄地朝着一只正停在花苞上的蝴蝶跑去,手上拿着一个小网兜,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一旁的另一个小儿看起来只有两三岁的样子,他的脑袋光秃秃的,上面只留着脑后的一小撮头发,扎成了一条细细的辫子,如同一只老鼠尾巴一般。

此刻,他正安静地坐在一旁铺着的地毯上,手中拿着一个小拨浪鼓,一边摇着一边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拨浪鼓,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而在他身旁,铺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布娃娃、小木马、积木等等,这些玩具都是他最爱的宝贝,他时常会将它们摆放在一起,然后开心地玩耍。

胤禛看着眼前摊开的两幅画,眉梢眼角不由得变得更加的温柔。

一旁的苏培盛看着觉得很是神奇,他自然也是看到了桌上的两幅画。

两幅画上的三个小儿都是活灵活现的,仿佛三个小主子就在他们的眼前。

让苏培盛不由得在心里感慨道:“这福晋的画画的可真好啊。”

让苏培盛觉得惊奇的不仅仅是乌云娜画的活灵活现,更加是对胤禛变脸之快的惊叹,心中更是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对福晋在恭敬些。

这福晋在爷的心里地位可真是不一般,正院的三位小主子在爷心里爷很是重要。没看爷还没看信,光是看到了福晋画上的三位小主子,爷的整个眉眼都柔和了很多了。

这祝余这小子命还真的好,自从被爷要去给了福晋,这小子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口一个师傅,屁颠屁颠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小祝子了。

现在整个雍郡王府谁不得给他一点面子,连自己和高无庸见着他都得给个笑脸。

虽说这小子对自己和高无庸还是像和之前一样的恭敬。”

苏培盛心中的一番感慨,胤禛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小心翼翼的收好放,重新放回了匣子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