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 第259章 二五九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第259章 二五九

作者:肖羲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4:52:30 来源:书海阁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便来到了康熙皇帝定下要选立太子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晨曦微露,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凡是有资格上朝议政的大臣们,纷纷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色庄重地早早站立于大殿之中。不仅如此,就连平日里鲜少涉足朝堂的诸位德高望重的老皇亲国戚们,此刻也都悉数到场,个个精神抖擞,神情严肃。

当胤禛踏入太和殿时,只见朝堂之上几乎已被人群填满。他目光扫视一圈,发现自己的兄弟们大多都已然抵达,唯有那位被圈禁的前太子胤礽和因犯错而遭禁足的先诚亲王胤祉未能现身。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响亮的“啪,啪,啪”声突然从太和殿外传了进来。原来是三声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禁鞭之声。这三声鞭响犹如惊雷一般,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也预示着新的一场朝堂风暴即将展开。

随着禁鞭声渐渐消散,康熙皇帝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宛如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太和殿。他气宇轩昂,身姿挺拔,不怒自威,缓缓走向那张代表着无上权力的龙椅,并稳稳落座。

待到康熙皇帝坐稳之后,朝堂上的众臣与皇亲们立刻整齐划一地双膝跪地,齐声高呼:“微臣(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充分彰显出众人对康熙帝的敬畏之情。

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毫无表情,只是淡淡地抬了抬手,开口说道:“平身吧。”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令在场之人皆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起身站直。

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地扫视了一圈殿下的众人后,缓缓地抬起手示意大家起身。待众人站直身子之后,康熙并没有过多的寒暄与迂回,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好了,诸位爱卿,咱们也就别耽搁时间了,直奔主题吧!想必你们手中都已经拟好了关于请立太子的折子,现在就依次呈上来吧,交由梁九功即可。”

康熙的话音刚落,只见一直侍立在他身旁的梁九功立刻手持一个巨大的托盘,迈着稳健而又轻盈的步伐从康熙身边走下台阶。他面带微笑,态度恭敬却不失庄重地走到殿下众臣面前。

大臣们纷纷伸出双手,将早已准备好的折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梁九功手中的托盘上。梁九功则有条不紊地逐个收取,动作娴熟而利落。他仔细核对每一份折子是否完整无误,并向递交折子的大臣微微点头示意,表示已收到。

没过多久,所有大臣的折子都被收了上来。梁九功转身回到殿前,迅速将托盘中堆积如山的折子放置在一张宽大的桌子上。紧接着,他展现出令人赞叹的高效工作能力——手脚麻利地将这些折子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叠一叠地分开。

他先是仔细查看每份折子上面所标注的姓名,然后依据这些名字准确无误地将折子分别归类整理。完成分类后,梁九功又小心谨慎地把它们一一放入早在众人眼前摆放整齐、并且分别标有各位皇子名字的箱子当中。

整个过程看似繁琐复杂,但在梁九功熟练且精准的操作之下,进展得十分顺利。大约过去了短短一小刻钟左右的时间,原本杂乱无章的众多折子已然被梁九功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时,康熙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些装满折子的箱子。他粗略地扫视了一遍后发现,这几个箱子中的折子数量大致相当,没有出现明显的悬殊差距。其中,胤禔的折子数量相对较多,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胤祉;接下来则轮到胤禛和胤禩,他们两人的折子数量相差无几;至于胤祥与胤祯,虽然也有一些折子支持,但数量显然不如前面几位皇子那么多。

康熙对于胤禔拥有众多支持者一事丝毫没有感到惊讶。要知道,多年来胤禔一直敢于同胤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犹如两座对峙的山峰般难分高下。而胤禔之所以能够如此底气十足地与身为前太子的胤礽长期抗衡,其背后所依仗的势力定然不容小觑。若不是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撑着,又怎能在前太子面前如此张扬跋扈,并且还持续了这般长久的时间呢?

至于胤祥与胤祯得到一些人的拥护,康熙同样觉得在意料之中。毕竟近些年来,胤祥和胤祯始终紧紧跟随在胤禛以及胤禩身后,尽心尽力地协助他们处理诸多事务。不仅如此,二人在办事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将各项差事都完成得极为出色,赢得了部分大臣的认可与赞赏。因此,即便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位大臣对他们表示支持,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当康熙看到胤禛和胤禩各自箱子中的奏折数量时,他发现似乎胤禩获得的支持更多一些。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倒也能够坦然接受并理解其中缘由。自这两位皇子出宫开府以来,无论是胤禛还是胤禩,在承办朝廷交予的各项任务时均表现卓越,成绩斐然。在这两人当中,胤禩因其性格更为温和可亲,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故而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亲近;相较之下,胤禛则显得较为冷峻严肃,不苟言笑,甚至令朝中许多大臣心生畏惧。所以,那些敢于支持胤禛的人大抵皆是具备一定真才实学,自身清正廉洁、问心无愧之人吧。令康熙大为震惊的是,支持胤祉的奏折数量竟然仅仅稍逊于胤禔,相较于胤禛和胤禩而言,则多出了许多。在康熙的记忆之中,多年以来,胤祉始终安分守己地埋头修书,间或跟随在太子身侧打理些许简易事务。实在难以想象,竟会有如此众多之人拥护胤祉,由此可见,这老三的野心着实不小啊!

念及此处,康熙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诸位皇子,但却并未发现老三的身影。经一番思索后,方才忆起老三已被自己下令禁足。而当回想起给予老三禁足惩处的缘由时,康熙心头对于胤祉的不满瞬间愈发强烈起来。暗自下定决心,日后定要让这老三一门心思专注于修书之事,切不可再任由其肆意妄为、四处折腾了。

此时的胤禔,在目睹了属于自己那箱中的奏折之后,心中不禁猛地一沉。他深知眼下的局势已然对自己极为不利,必须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方能消除自家皇阿玛对自己可能产生的猜疑之心。于是,胤禔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着,苦苦思索应对之法……

就在胤禔还在脑海中不停地思索着各种办法,试图消除康熙心中对他的疑虑时,突然间,一阵威严而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朝堂之上的沉寂。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端坐在那高高在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的康熙皇帝缓缓地开口说道:“胤禔啊,朕知道如今支持你的大臣人数众多,那么你是否有心要成为这东宫之主——太子呢?”

胤禔听到此言,心中猛地一震,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不敢有丝毫迟疑,急忙双膝跪地,叩头如捣蒜般地回应道:“皇阿玛明鉴!儿臣绝无此等野心。儿臣自知才疏学浅、心思愚钝,实在难以承担起太子这般重要且艰巨的责任啊!恳请皇阿玛高抬贵手,另择其他更具才能与智慧的弟弟们来担当此重任吧。”

康熙微微眯起双眼,紧紧地盯着跪在下方瑟瑟发抖的胤禔,似乎想要透过他的外表看穿其内心真正的想法。片刻之后,康熙皇帝再次发话问道:“嗯,既然如此,那你认为在你的诸多兄弟之中,究竟哪位有足够的能力来接任这太子之位呢?”

胤禔听到康熙的问话,先是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皇阿玛的话,依儿臣之见,四弟胤禛和八弟胤禩皆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二人无论是在学识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当然啦,皇阿玛您英明神武、睿智非凡,对于立储之事想必早已心中有数,儿臣也深信皇阿玛最终一定会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儿臣在此向皇阿玛保证,不管最后是哪一位弟弟有幸登上太子之位,将来继承大统、君临天下,儿臣都会心甘情愿地前往军中,为弟弟们镇守边疆、保家卫国,绝无二心!”说罢,胤禔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以示自己的忠心不二。

康熙坐在龙椅之上,神情严肃地听着胤禔那一番滔滔不绝、洋洋洒洒的长篇自白。待胤禔终于说完之后,他微微颔首,表示已经知晓,然后缓声道:“行了,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回到原位站好吧。”

胤禔闻得此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大口气。他如蒙大赦般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向自己原本所站之处走去,并恭恭敬敬地站定。

待到胤禔在其位站好之后,康熙方才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胤禛,继续开口问道:“胤禛啊,对于胤禔适才所言你适宜被立为太子之事,你自己究竟作何想法?不妨说来让朕听听。”

胤禛一听,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跪地叩头行礼,口中应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二哥乃是由皇阿玛您亲自悉心教导而出的储君人选。虽说二哥此前或许犯下些许过错,但毕竟是经皇阿玛亲手教养长大的,想必经过这段时日的反思与自省,二哥定然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之过并且有所悔改了。依儿臣之见,二哥依旧是储君的不二之选。”

康熙听闻此言之后,面上并未显露出明显的表情,但实际上他已在内心深处暗自颔首表示认同。此时的康熙压根就未曾打算重新册立那位曾经被废黜的太子,因为在他心底已然有了明确的人选——胤禛。只不过当下还并非最佳时机将这一决定公之于众,因此需要精心谋划一番究竟应当如何妥善行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紧接着,康熙目光一转,落在了胤禩身上,并开口向其发问道:“胤禩啊,那么依你之见,在你们这些兄弟当中,究竟是谁更为合适担当这太子之位呢?”

听到皇帝的问话,胤禩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忙移步至胤禛身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然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启禀皇阿玛,儿臣自觉生性愚钝、才疏学浅,实在难以胜任这太子一职。在儿臣看来,二哥与四哥皆具非凡之才,无论是德望还是能力,均远胜于儿臣,他们二人远比儿臣更适宜坐上那太子宝座。”

康熙闻听此言之后,微微皱起眉头,稍稍停顿了片刻,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罢了,朕压根儿就没有打算重新册立太子。那太子啊,对上未能尽孝于朕这身为阿玛之人;对下呢,又不能友爱他的那些年幼弟弟们。虽说他确实具备一些才华和学识,但如此品性实在难以担当太子之重任。至于这新一任的储君人选嘛,朕必须得深思熟虑一番后,方可作出最终的决断。好了,今儿个就暂且到这儿吧!”

梁九功见康熙龙颜微沉,似有要事在身,赶忙恭声开口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他那尖细而响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太和殿内回荡着,仿佛要传遍每一个角落。

待梁九功话音落下之后,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之中。众大臣们面面相觑,似乎都在等待着谁先站出来说话。然而,过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没有人有所动作。康熙见没人有动作,便大步的离开了太和殿往乾清宫而去。

======题外话======

最近,数据一天比一天差,各位宝宝们看完帮忙点点催更呦!!!若是得空的话,能帮忙送个看广告的免费礼物就最好了!!!

爱你们呦(?????)?

======题外话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