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一朝穿越,成了屠户家的小女儿 > 第172章 宋常青制盐记(二)

宋常青深知,制盐新法子若仅停留在试验成功的阶段,于琼州的经济发展不过是杯水车薪。于是,在确定新制作出来的盐巴无毒害,且比管盐更加精细之后,他决意全力推广这一创新之法。

当然,上报是一定要上报的,不过琼州实在是天高皇帝远,消息传到京城,已经是来年的事情了。

他先是召集了琼州各地的乡绅与盐场工匠,在宽敞明亮的议事堂内,宋常青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向众人阐述新制盐法的精妙之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从掘井引水到制卤结晶的每一个步骤,手中的比划与口中的描述相得益彰,力求让每个人都能领悟其中关键。为了让众人有更直观的认识,他还命人在庭院中依照新法子搭建了简易的制盐模型,亲自演示操作流程,阳光洒在他专注的面容上,映出一片赤诚。

演示完毕,宋常青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盐场。每到一处,他皆卷起官袍衣袖,踏入盐田之中,与盐工们并肩劳作。他耐心地指导盐工们挖掘合适的盐井,对井的深度、宽度及位置都一一悉心指点。在制卤环节,他亲尝卤水浓度,手把手地教盐工如何观察卤水色泽与黏稠度的变化,确保他们能精准把握时机。对于结晶过程中搅拌的力度与频率,他也反复示范,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再无他事。

同时,宋常青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令。对率先采用新制盐法且成效显着的盐场,官府给予减税奖励,那红红的印章在告示上格外醒目,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对于积极学习新技艺的盐工,他赠予粮食布匹,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交通便利之处,他设立制盐技艺传授点,派专人驻点讲解示范,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小小的传授点充满了求知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憧憬。

宋常青不辞辛劳地穿梭于海南的山水之间,他的身影出现在海边盐场、乡间小道、城镇集市。他逢人便宣传新制盐法的优势,那坚定有力的话语,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渐渐地,新制盐法在海南各地如星火燎原般推广开来,盐产量节节攀升,琼州的经济也随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接着,宋常青赶紧组织人手和东西,按照试验成功的样子正式开始生产盐。在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制盐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在他的推动下,盐的产量大大提高,不光够腌海鲜用,还给其他行业提供了足够的原料,让琼州地区的商业更兴旺了。

在商业流通这块,宋常青靠着他敏锐的政治经济眼光,积极跟周边地区搞外交和谈生意。他以知府的身份,代表琼州跟周围的那些地方的官府和商会联系。他派信使带着琼州的特产样品和诚意满满的信,跟各地谈成合作的想法。然后,他组织商船队,给船队官府的支持和保护。每一艘商船出发的时候,他都会到码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远处,给商人们送行打气。他还靠着官府的力量,在各地弄了琼州特产的展销馆,用官方的信用做保证,让琼州产品在市场上一下子就显眼了。

在打造品牌上,宋常青更是有巧心思。他把琼州的文人、手艺人叫到一起,办了个大大的“琼品创名”活动。在活动上,他鼓励大家给琼州的好盐、好看的椰雕这些特色产品起名字。他自己也参加评选,最后定下了“琼海晶盐”“椰韵珍宝”这些很有海南特色的品牌名字。他还下令在官府的文件、通告和对外做贸易宣传的时候,都统一用这些品牌名字,让琼州的产品很快就在市场上冒尖了。

在岛内商业集市的建设上,宋常青把他管理的本事都使出来了。他规划集市的安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从卖海鲜的地方到卖手工东西的地方,从住的客栈、喝酒的馆子到钱庄、当铺,啥都有。他定了很严的商业规定,以官府的名义贴出告示,不准有骗人、垄断这些不好的生意行为。他还弄了官府管的地方,定期去集市上查看,维护市场的秩序。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他减掉一些商业税,给外来的商人提供土地、住的地方这些优惠条件。

在这个时候,知府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出台政策等等,不过只能对于琼州内部有用,到了外面,可就不行了。

在宋常青一直不放弃的努力下,琼州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好。城里头,街道上热闹得很,车来车往,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安稳快乐。海边,商船来来往往,渔业特别兴旺。

然而就在过去这整整一年里,众多地区仅仅只是听闻过有关琼州的种种传闻,却尚未能够亲身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尽管如此,那些率先抓住机遇、尝到甜头的人们,已经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而琼州也的确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不仅如此,放眼整个大越国,对于琼州所特有的各类物产的需求量仍然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进一步挖掘。

如今,宋常青担任琼州知府一职已然进入第三个年头。在这段时间内,大越国的各级官员体系并未出现特别显着的人事变动。当然啦,这里面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每隔三年都会举行一次针对地方官员政绩的全面视察活动。这种视察工作通常是由基层开始逐层向上汇报,以便朝廷能够对各地官员的治理成果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

按照常规而言,即便某位官员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未能推动经济取得明显的增长,甚至导致当地变得更为贫困,也不至于因此而降职处理或是被直接辞退。当然,如果不幸遭遇了诸如重大恶性案件、严重瘟疫爆发等极端状况,且无法妥善安置受灾百姓、解决相关问题时,根据规定倒是可以更换负责官员。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那些背后有着一定势力背景的官员往往无需为此过度担忧。反之,若是哪位官员能够在任期间立下赫赫功勋,成绩斐然出众,那么通常情况下将会得到晋升提拔的奖赏。

宋常青很快就要满三年,在宋常青之后已经又考了两次科举,二公主的面首都不知道换几批了,应是记不得宋常青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