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131章 山西省—姜姓、范姓、方姓

姜姓

- 起源:

- 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姓起源于古代的姜水,姜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今陕西省岐水县西的岐水,另一种是今宝鸡市渭水之南的清姜河,二者都在今陕西省境内。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生活在距今 5000 年前,他初为岐水支流姜水一带神龙部落首领,后来向东扩张到今湖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带。炎帝出生于姜水,因此以姜为姓,这是姜姓中最早的一支。

- 伯夷之后: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互相通婚且一同向东迁徙,后来内部发生冲突。炎帝的裔孙共工氏治水失败,弄得国灭姓夺,炎帝的子孙被迫改从他姓。到共工氏从(堂)孙伯夷,帝尧时辅佐朝政,掌管礼仪,舜帝晚年赐伯夷恢复祖姓姜,以继承炎帝之后,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候,形成吕氏部族。吕侯的侄孙吕尚,即姜尚、姜子牙、姜太公,也是姜姓的重要人物。

- 变迁:

- 齐国兴衰:姜尚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受封于东夷族齐国故地,称齐太公,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齐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逐渐强大,但到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 迁徙发展:姜姓在历史上不断迁徙,逐渐分布到全国各地。秦汉时期,姜姓有部分人迁至山西。汉朝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徙关中,成为当地的重要姓氏之一。此后,姜姓在山西不断繁衍发展,成为山西的重要姓氏之一。

- 在山西省的分布:在山西省,姜姓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比如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地区,如太原、大同、运城等地都有姜姓人口分布。这些姜姓人有的是历史上迁徙而来定居于此,有的则是在当地长期繁衍发展形成的家族群体。而且在一些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不少姜姓的村落或家族聚居地。

范姓

- 起源:

- 以邑为氏: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晋国的士会。尧的后世子孙在周时称唐杜氏,入周后改封于杜,后被周宣王所灭,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而改姓为士。其曾孙士会因战功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今河南范县),自此,士会的子孙便以范氏为姓。

- 变迁:

- 早期发展:范氏起源于晋,即现在的山西。在山西早期发展中,范氏以高平为盛大。高平地处今山西南部,南临河南,西近陕西长安,地理位置优越。

- 向外迁徙:随着历史的发展,范氏逐渐向外迁徙。因地理位置靠近中原,范氏慢慢南迁至中原和江南地区。在历史的变迁中,范氏不断在各地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家族群体。

- 在山西省的分布:山西省是范姓的起源地之一,在山西仍然有不少范姓人口分布。特别是在高平及其周边地区,范姓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家族传承。这些范姓家族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在山西的其他地区,如太原、晋中、临汾等地也有范姓人的分布。

方姓

- 起源:

- 方雷氏之后: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

- 姬方叔之后: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

- 变迁:

- 早期迁徙: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有部分方姓人迁徙到山西和山东等地。

- 后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姓不断向其他地区扩散,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宋元明时期,方姓的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迁移。

- 在山西省的分布:方姓在山西省有一定的分布。在历史上,由于迁徙等原因,方姓人在山西的一些地区定居下来。比如在山西的运城、晋城等地,有方姓人的聚居地。这些方姓人在当地生活、繁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家族群体,并且在当地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