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197章 青海省—白姓、崔姓、唐姓、毛姓、秦姓、史姓、

一、白姓

(一)起源

1. 源自嬴姓

- 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2. 出自芈姓

- 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前 740 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 689 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尹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后来白公胜发动政变,失败后自杀。他的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

3. 以地名为氏

- 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有个白土店,其居民以地名为姓,形成白姓一支。此外,古代南方有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今广西博白县),当地有人以白为姓。

4. 其他来源

- 有部分少数民族如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在汉化过程中改为白姓。例如,回族中的白姓,多取自阿拉伯语首音。满族白姓,有的是由巴雅拉氏、瓜尔佳氏等改姓而来。

(二)变迁

白姓早期主要在陕西、河南等地发展。在战国时期,白公胜事件后,白姓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迁徙。秦汉时期,白姓在中原地区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分布。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白姓和其他姓氏一样,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徙,有的南迁,有的向周边地区扩散。唐宋时期,白姓在文化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白居易,使得白姓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明清时期,白姓人口进一步繁衍,并随着移民潮向更广泛的地区发展,包括向西北方向。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白姓来源多样。部分白姓可能是在明清时期的大移民背景下从内地迁徙而来。在青海的东部农业区,如西宁周边的农村、城镇可能有白姓聚居。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民族融合等原因也有白姓存在。白姓在青海的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而是较为分散地分布在全省各地,他们在当地从事农业、商业等多种行业,融入了青海当地的社会生活。

二、崔姓

(一)起源

1. 源于姜姓

- 西周初年,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为齐国始祖。传至齐丁公汲的嫡长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君位,但他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齐乙公得),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崔氏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是为山东崔氏。

2. 少数民族改姓

- 一些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等在与汉族融合过程中,有部分人改姓崔。例如,满族崔佳氏等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崔姓。

(二)变迁

崔姓自起源后,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发展壮大,成为齐国的重要家族。在秦汉时期,崔姓开始向中原及周边地区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期,崔姓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出现了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着名的世家大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隋唐时期,崔姓依然是望族,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等因素,其家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宋以后,崔姓在全国范围内继续繁衍发展,不断向南方和北方其他地区迁徙。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崔姓人口可能是在明清时期移民而来。在青海的分布可能主要集中在一些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河湟谷地。这些崔姓家族在当地逐渐生根发芽,传承家族文化。在当地社会中,他们可能参与了农业生产、地方贸易等活动,与周边其他姓氏家族共同构成了青海的人口结构。虽然在青海崔姓人口数量相较于一些大姓可能不算多,但在当地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着自己的轨迹。

三、唐姓

(一)起源

1. 出自祁姓

- 是帝尧的后裔。尧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尧死后,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建立唐国。丹朱的子孙在唐国世袭诸侯,到西周初,唐国被周公灭掉。唐侯的后代就以国为氏,称为唐氏。

2. 出自姬姓

- 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叛乱,周公旦率军平叛后,将唐国旧地封给成王之弟叔虞,建立晋国。叔虞的儿子燮父又把晋水之旁的唐地作为自己的食邑,其后代中也有以唐为姓的。

3. 其他来源

- 少数民族中也有唐姓,如满族他塔喇氏、唐古氏等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唐姓,还有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有唐姓,可能是在民族融合等过程中形成的。(二)变迁

唐姓起源后,在山西、河南等地有早期的分布。春秋时期,唐姓随着晋、楚等国的发展而有所迁徙。秦汉时期,唐姓人口逐渐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在唐朝时期,由于国姓为李,而唐与李有渊源,唐姓也沾光得到一定发展,知名度提高。唐宋以后,唐姓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散,向南方地区的迁徙趋势明显,同时在北方也继续发展。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唐姓可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因各种原因迁徙而来。在青海的城镇和农村都有唐姓分布,他们有的可能是因戍边、经商等原因来到青海。在当地,唐姓家族可能从事不同的行业,与其他姓氏共同构成了青海的地域文化特色。唐姓在青海可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聚居地,但在各个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唐姓人口,为青海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毛姓

(一)起源

1. 出自姬姓

-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为姓。

2. 以封国为姓

- 周文王第九子毛叔郑,被封于毛国(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其子孙以国为氏,形成毛姓。这两支毛姓其实都是周文王的后裔,是毛姓的主要来源。

3. 少数民族改姓

- 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有部分人改姓毛。例如,蒙古族毛忽来氏等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改为毛姓。

(二)变迁

毛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陕西、河南一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毛姓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迁徙发展。秦汉时期,毛姓在中原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布。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毛姓也向周边地区扩散。唐宋以后,毛姓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了更广泛的分布,家族不断繁衍壮大。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毛姓人口可能是在明清时期或更晚时期迁徙而来。在青海的分布可能比较分散,在一些人口聚集的城镇和乡村都可能有毛姓居民。他们在青海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相互融合,参与到当地的经济、文化等生活中,有的从事农业,有的从事商业等,成为青海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五、秦姓

(一)起源

1. 出自嬴姓

- 秦姓为颛顼帝的后裔,周武王时,其裔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建立秦国。非子的曾孙秦仲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秦仲在与西戎作战中阵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秦姓。这是秦姓最主要的来源。

2. 源于姬姓

- 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在秦邑(今河南范县东南),其后人以邑为氏,也姓秦。这一支秦姓历史也较为悠久。

3. 少数民族改姓

- 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有部分人改姓秦。例如,满族穆颜氏等在民族融合中改为秦姓。

(二)变迁

秦姓在起源后,在甘肃、陕西等地早期发展。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和扩张,秦姓人口在秦国的领土范围内以及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的分布。秦朝统一后,秦姓并没有因为秦朝的灭亡而衰落,反而在全国范围内有了进一步的迁徙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姓随着社会的动荡向其他地区扩散。唐宋以后,秦姓在南方和北方都不断繁衍,形成了不同的家族分支。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秦姓可能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迁徙而来。部分可能是在秦朝灭亡后,有秦姓后人因避难等原因向西北方向迁徙。在青海,秦姓分布可能在一些交通要道沿线的城镇或农业区,他们在当地参与了社会经济生活,有的可能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可能参与贸易等,与其他姓氏共同构成了青海丰富的人口文化。

六、史姓

(一)起源

1. 源于仓颉

-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相传他创造了文字。仓颉的后代以官名为姓,称史氏。这是史姓最早的起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出自周太史佚之后

- 西周初期有太史官尹佚,为人严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史佚、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形成史姓。

3. 少数民族改姓

- 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有部分人改姓史。例如,满族石佳氏等在民族融合中改为史姓。

(二)变迁

史姓在起源后,在西周时期主要在周王朝的统治中心附近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史姓人口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都有史官,史姓在一定程度上也随之分布更广泛。秦汉时期,史姓在中原地区已经有了较多的人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姓和其他姓氏一样,在社会动荡中迁徙发展,有的南迁,有的向其他地区扩散。唐宋以后,史姓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繁衍,分布更加广泛。

(三)在青海的分布

青海的史姓人口可能是在明清时期或更晚时期迁徙而来。在青海的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分布。他们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史姓家族可能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传承家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的则从事农业、商业等活动,为青海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