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232章 云南省—纳西族木姓、回族马姓、那姓、撒姓、沙姓

纳西族木姓

- 起源:明朝初期,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因从征有功,朱元璋赐予其“木”姓.

- 变迁:木氏土司将此姓视为特权专利,规定平民只能姓和,即使是木氏嫡亲,若非嫡长,三代以后也必须降为“阿”姓,“阿”姓五代以后复降为“和”姓.

- 分布:主要分布在丽江地区,以丽江古城及周边为聚居地,这里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木姓家族在此地传承发展,有着深厚的家族根基和文化底蕴.

回族马姓

- 起源:回族先民信仰伊斯兰教,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取其尊名的第一个音节的语根“m”为姓,马的语根也是“m”,于是众多先民就以马为姓.

- 变迁:唐延和初年,回族马姓先祖从西域来到中国太原,后迁居陕西固原柳树巷,明洪武十六年,有翰林院编修马沙,因讲解西竺所贡天经八卷,明皇见喜,敕封太师之职 。明天启二年,马泽源借贸易为名客游于黔,落业于威宁下坝蔡家地,后形成蔡家地马姓,与甘肃河州沙沟门台子的台子马家同宗.

- 分布: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昭通、威宁等滇东北地区,该地区与贵州相邻,历史上商贸往来频繁,回族聚居较多,马姓家族在此不断繁衍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那姓

- 起源:一是源于春秋时期,楚武王灭掉权国后,将权人迁往那处,部分人以地名“那”为姓;二是源于汉朝时期的那县,有人以地名称那氏;三是源于汉朝时期大宛国的破落那氏部落;四是源于东汉时期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五是源于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的汉化改姓;六是源于明清时期云南彝族那氏土司,由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那.

- 变迁:历经各朝代的发展,那姓在不同地区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其人口不断迁徙流动,在保持自身姓氏传承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习俗.

- 分布:在云南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宁洱县等地,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那姓在此落地生根、传承发展.

撒姓

- 起源:一是源于古西域回纥族支姓,属于以国名汉化改姓为氏;二是源于辽国时期北院乙室王耶律撒哈,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三是源于元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尔及其子孙,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变迁:撒姓在历史上随着家族的迁徙和民族的融合,不断在各地传播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和传承体系.

- 分布:在云南有一定数量的撒姓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些回族聚居的地区,如昆明、玉溪、红河等地,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文化交流活跃,为撒姓家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沙姓

- 起源:沙姓起源较为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出自子姓,是殷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后裔,以地名为氏;其二,出自神农氏,为炎帝之后,以先祖名号为氏;其三,源于回族,取自经名首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祖父沙的,为镇守云甫的达鲁花赤,沙全初名抄儿赤,元英宗时赐名沙全,子孙遂以沙为姓 。

- 变迁:回族沙姓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在云南,沙姓回族与当地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 分布:云南的沙姓分布较广,在昆明、大理、楚雄、曲靖等地都有分布,这些地方多为交通要道或经济文化中心,沙姓家族在此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