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60章 湖南省—易姓、袁姓、邹姓

易姓

- 起源:

- 易部落起源说:易姓起源主要源出易部落。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东南流注大清河。易河流域的易部落是尧侯母亲庆都的母族,历史悠久。

- 姜太公后裔说: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的重要功臣,被封于齐,其后人又被封于易地,遂以易为姓,这一支易姓尊吕尚为得姓始祖。

- 易牙之后说: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后来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

- 变迁:

- 先秦时期:易姓的活动缺乏相关史料记载。

-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易姓的发展情况也不太明晰,但可以推测其主要活动范围仍在北方地区。

-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有易姓人南迁。西晋时,湖南和甘肃已有易姓的足迹。

- 隋唐时期:易姓子孙在江南地区逐渐昌盛,中原地区的易姓也在繁衍。这一时期,还有部分易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

- 宋元时期:易姓在山西、山东、广东、湖北等地区都有分布。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

- 明清时期:易姓主要在江南发展繁衍,明代有易节,万载人;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等。到清朝至现代,易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且有部分易姓人迁至海外。

- 分布:目前易姓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重庆四省市,大约占易姓总人口的 76%,其次分布于江西、广西、贵州、河南。湖南为当代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易姓总人口的 24%。全国形成了长江中上游的易姓聚集区。

袁姓

- 起源:

- 妫姓起源: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袁氏早期主要在其发祥地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据唐朝学者林宝所着的《元和姓纂》载,袁氏源于“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由于上古时期,爰、袁、辕、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爰姓也作袁姓。

- 轩辕氏皇帝居所辕邑起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氏皇帝居所辕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其族人以辕为名命称其邑,后称为袁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是为河北袁氏。

- 改姓起源:

- 长者赐姓:据《明史》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百姓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袁葵让百姓们各自把孩子领回去,百姓纷纷请求让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袁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后裔子孙为纪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称袁氏。

- 少数民族汉化改姓:鲜卑族、高车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部分氏族汉化改姓为袁。如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皇族拓跋氏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车族袁纥氏族、元朝时期蒙古土默特部乞袁氏族等。

- 变迁:

- 西汉时期:袁政 11 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

- 东汉时期: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着姓。

-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 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 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袁世凯家族庞大,分居国内外。

- 分布: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较多,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 54%。袁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 33 位,人口约有 700 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0.54%。

邹姓

- 起源:

- 出自曹姓:为颛顼帝后裔挟(曹姓)之后。据《说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载,上古时有邾娄国,为颛顼帝后裔曹挟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中有的以国为氏,称为邹姓,是为山东邹姓。

- 出自子姓: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周朝时被封于宋,以奉商祀,其裔孙正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邹姓。

- 出自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后,将蚩尤部落中部分人迁移到邹屠之地(今山东邹平一带),该部落的后人便以地名命姓,为邹屠氏,后简化为邹姓。

- 变迁:

- 先秦时期:邹姓主要在山东地区发展。

- 秦汉以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徙扩散,如向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迁徙。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邹姓人开始大规模南迁,进入江南地区。

- 隋唐时期:邹姓在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姓氏之一。

- 宋元明清时期:邹姓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广泛,且形成了许多着名的家族和宗族。

- 分布:当代邹姓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等省份。其中,江西省是邹姓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