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80章 天津市—曹姓、郭姓、吴姓

曹姓

- 起源:

- 源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曹叔振铎,是曹氏的得姓始祖。公元前 122 年,曹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成为始封之君。其后代以曹为姓,曹姓由此开始繁衍。例如,西汉名相曹参就是曹叔振铎的后裔,为曹姓在历史上的发展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 出自颛顼的后裔曹安: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武王封曹安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后为楚国所灭。安的后裔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

- 古代昭武诸国之一曹国人来中国后改姓:昭武诸国位于中亚地区,一些曹国人来到中国后,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 少数民族改姓:今哈尼族、蒙古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姓,他们大多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民族融合等原因而改姓曹。

- 变迁:

- 先秦时期:曹姓的最早发源地是山东,山东曹姓成为后世曹姓繁衍播迁的主要源头。在这一时期,曹姓主要在山东及周边地区发展。

-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曹姓逐渐向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扩散。例如,在河南、河北等地,曹姓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姓人也随着人口的迁徙浪潮不断迁移。一些曹姓家族为了躲避战乱,迁往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同时,在北方地区,曹姓人也在不断寻找相对安定的地方定居。

-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曹姓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些曹姓人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曹姓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 宋元明清时期:曹姓已广布我国各地。据记载,雍正年间有福建曹姓入居台湾,进而迁移海外。

-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曹姓人可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而来。一部分曹姓家族可能是从山东、河北等临近省份迁至天津。在天津的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曹姓家族聚居的现象。例如,在某些乡村或社区,曹姓人可能相对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姓人在天津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参与天津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他们在商业、手工业、教育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贡献。

郭姓

- 起源:

- 源自任姓:为黄帝后裔。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其中禺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任氏族是黄帝时代 12 个重要氏族之一,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领、任姓之祖。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在今山东聊城西北一带),为侯伯,有郭哀,为大禹御。该郭国历经夏商周三朝,春秋时公元前 670 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后裔开创中山郭氏。

- 出自姬姓:

- 西虢公:始于公元前 1046 年,位于陕西宝鸡东。春秋时灭于晋,上阳城破后,戎人允射仕晋,秦晋交战,兵败俘死;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公元前 687 年为秦所灭,后裔以郭为氏。

- 东虢公:始于公元前 767 年,位于河南荥阳北。春秋时灭于晋,后裔以郭为氏。

-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指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人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

- 源自少数民族:

- 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 蒙古族、满族等:蒙古族的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满族的郭珲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汉化等原因改为郭姓。

- 变迁:

- 秦汉时期:郭姓的先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汉武帝时曾将大量山西、陕西一带的居民迁往河西走廊一带,促进了郭姓的进一步分布。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战乱和民族的迁徙融合,郭姓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部分人南迁至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也有一部分人西迁至甘肃、青海等地。

-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郭姓人开始大规模向南方迁移,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向海外迁移,如东南亚地区。

- 现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郭姓人的分布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分布地区外,新的移民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也有大量的郭姓人口。同时,海外郭姓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郭姓人来源较为广泛。一些郭姓家族可能是从周边的河北、山东等地迁徙而来,也有一些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移民潮中从其他地区辗转来到天津。在天津的各个区县,都有郭姓人的分布。他们在天津的商业、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姓

- 起源:

- 源于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以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这个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吴部落勇敢剽悍,善于狩猎,首领叫吴权,是炎帝的大臣。吴部落在姜水(今陕西陇县陇山东)活动,后来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朝时,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着称。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 5000 年以上的历史。

- 源于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这支吴姓的历史有 4000 多年。

- 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衰落灭亡后,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 3500 多年的历史。

- 出自黄帝姬姓:黄帝后裔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 2600 多年的历史。

- 少数民族改姓:如蒙古八旗姓、满洲八旗姓、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汉化改姓为吴姓的情况。

- 变迁:

- 先秦时期:古代的吴国位于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是吴姓的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日益强大,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

- 秦汉时期: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秦汉时期,吴姓逐渐在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扎根发展。

-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 宋元时期:吴姓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各地,如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吴姓人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

- 明清时期:吴姓人继续繁衍发展,一些吴姓家族在文化、商业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同时,也有部分吴姓人开始向海外移民,如东南亚地区。

-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吴姓人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移民过程中来到这里的。一些吴姓家族可能是从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迁徙而来。在天津的一些区域,可能存在吴姓家族的聚居地。吴姓人在天津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建设,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