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 第217章 预知未来,建设大秦西部第一大城的愿景。

燕太子丹抵达咸阳,大秦方面举行了隆重的礼节欢迎,给予了极大地礼遇,这让燕丹很是欣慰。

他认为,曾经的朋友,哪怕是已经为王,依旧是没有忘记自己。

曾经的质子府再一次启用,燕丹被安置在其中。

只是秦王政并没有第一时间前来见燕丹,这让燕丹心中有些不安:“舍人,劳烦通禀相邦,孤请求面见秦王。”

“好!”

舍人点了点头,露出公式化的笑容:“太子稍候,回去之后,我会禀报相邦!”

“有劳!”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燕丹也是看清楚了,在咸阳,他想要见到秦王政绝非一件容易得事情。

如今,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变得截然不同了。

时隔多年,他还是质子,只不过,从邯郸来到了咸阳,但身份地位都没有改变,而嬴政已经从一介质子都不算的质子之子,成为了秦王。

中原第一大国的王。

“太子,秦国这是.......”

燕丹挥手打断了随从,他做质子多年,自然是清楚,这是质子的常见待遇,相比于在赵国邯郸,这一次他们前来咸阳,算礼遇了。

........

临洮县。

巴清与乌氏倮带着伙计,走遍了临洮县各处,同时书吏忽与主吏王清随行,一路上讲解了临洮县的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以及县府对于临洮县下一步发展的规划。

巴清于临洮县府,注册成立了巴氏建筑社,乌氏倮也是如此,注册成立了乌氏建筑社。

与此同时,在岷的主导下,临洮县府成立了临洮县建设投资社,东山商社成立东山建筑社。

在岷的见证下,巴氏建筑社与临洮县府签订了临洮县与冀县的临冀县道,乌氏建筑社承接了临下县道。

东山建筑社承接了临狄道。

临洮县建设投资社承接了临洮县的各乡乡道,以及第一医坊的建设。

双方约定,所属工程的所需钱粮,由县府与商社共同出资,巴氏商社,东山商社,与乌氏商社,在临洮县内经商,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

各道建设完成,将会设置收费亭,由道啬夫管辖,前五年的收益,尽数归于商社,以弥补商社的投资。

五年之后,所有收益归于临洮县府。

为此,东山商社为东山建筑社注资三万金,巴氏商社为巴氏建设社注资五万金,乌氏商社为乌氏建设社注资五万金。

县府整合所有资源,为临洮县建设投资社注资两万金。

莨夫等人,走遍临洮县各大乡里,绘制出了各乡道的开凿路线,上报县府政事堂。

政事堂中,岷坐在主位之上,望着各大商社的负责人,以及临洮县的大小官吏,道:“临洮县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这一点上,我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安全。”

“对于劳工,以临洮县庶人为主,同时由县府出面,接纳因为天灾而进入临洮县的人口。”

“对于劳工的工资结算,不得拖延。”

“对于工程的质量,必须要确保,同时也要确保时效。”

“特别是临洮县的建设投资社,必须要优先建设临洮县第一医坊。”

说到这里,岷话锋一转,道:“诸位若是有其他的想法,可以一一提出来。”

这个时候,临洮县建设投资社总执事忽站了出来:“上令,第一医坊的建设,下吏明白。”

“但是,当归研究坊,是否.......”

“当归研究坊也要提上日程,临洮县其实不太适宜种植五谷,相比于关中,相比于巴蜀,临洮县的五谷收成,一直处于最低。”

岷眼中带着光芒,望着在场众人,道:“临洮县,必须要实行,牧,农,商,医并重的举措,以农为立足根本,打造药材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

“坚持以牧为特色,商为流通,同时构建依靠洮水,岷水,以及各县道组成的水陆交通网,虹吸因为灾荒进入的难民,从而进一步增加临洮县人口。”

........

这一次岷说了很多。

唯独没有提及教育,在岷看来,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教育的投入,那是一个无底洞。

只有临洮县的财政进一步缓解,临洮县才有资格发展教育。

而且,发展教育,开设学宫,都需要一个契机,现在很明显条件尚未成熟,他只能按捺心中的激动。

从这一刻开始,岷终于有了改变一县的能力。

........

会议结束,岷找来书吏奋:“以你为首,以及县府的司会,组建临洮县五谷商社,前往山东六国购买粮食。”

“这一点,我会让东山商社,巴氏,乌氏商社协助。”

“巴清与乌氏倮资助的十万金,全部拿出来,用在这件事上。”

“此事要秘密进行,不要以秦商的身份进行,一旦交易成功,将粮食全部秘密运往临洮县。”

“诺!”

奋点头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岷站在政事堂中,眼中掠过一抹精光,他记得很清楚,这两年内,大秦灾荒严重,史书上甚至于留下了岁大饥这三个字。

明年更是遭受了蝗灾,瘟疫横行,无奈之下,大秦朝廷颁布政令,令庶人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由此可见,灾荒的严重。

这是一场灾难,必然会死人无数。

但,若是提前预知,这对于临洮县而言,将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大量的五谷粮食,正在开始的各种基建项目,将会活人无数。

若是利用的好,临洮县不仅能够早日完成各种基建项目,更是能够吸纳流民,让临洮县的人口一下子暴增。

不管是在那个时代,人口才是发展的基础。

如今的临洮县,人口只有三四万左右,在岷看来,临洮县人口达到二十万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程度。

现在不是后世,临洮县根本养不起四五十万的人口,而二十万便是一个极限,到时候,临洮县将会成为陇西郡之中第一大城。

也会是大秦西部,唯一一座人口突破二十万大关的城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