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 第31章 不求四百载王朝大业,只为老头子一生安稳。

固端酒的手微顿。

他有那么一瞬间的心动。

毕竟,舍人给出的筹码不低,很容易让人动心。

只是固想起了青禾,想起了岷喜静的性格。

在以前,岷与牛的子嗣经常在一起玩耍。

但,后来,便一直都没有了。

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室,也不愿与同龄孩童玩闹。

曾经固还担心过。

但,自从岷显出过人的聪慧 ,他就明白了。

太过于聪慧,也会显得孤僻。

毕竟,同龄人在他的眼中,与傻子无异。

念头一闪而过,固抿了一口酒,笑着,道:“这倒是好事,只是舍人,这件事,需要与孺子商量!”

“老夫不敢冒然答应!”

见到舍人一脸不解,固低声,道:“昨日,我拜托了上丞,看能不能让孺子进入学室!”

“如今尚未有消息传来!”

“不知结果,我也无法承诺上吏,还望上吏海涵!”

“上吏之好意,固铭记于心!”

说到这里,固举盅朝着舍人,道:“我敬上吏一盅!”

“好!”

这一刻,舍人也是举盅,与固对饮:“有秩,此事老夫能理解!”

“此事依旧,等结果出来!”

“若是岷孺子去了学室,当老夫没有提过!”

说到这里,舍人再一次举盅:“岷孺子聪慧,想来是没有问题的!”

“老夫在这里提前恭贺有秩了!”

“多谢上吏,此事还请上吏保密,切勿泄露消息!”固举盅对饮,眼中满是凝重:“固也只告诉了上吏!”

“这是自然,有秩放心!”

舍人点头,并且给予了保证:“老夫若是嘴不够严实,也无法长期担任官驿舍人!”

“更何况,老夫与有秩一见如故!”

“对于岷孺子也甚是喜爱........”

.........

许久,固与舍人辞别,回到了家中。

此刻的岷,正在百无聊赖的翻看着封诊式,见到老头子回来,不由得面上露出一抹喜色。

“大父!”

“岷孺子,大父给你带了一些吃食!”老头子拿出用荷叶打包的吃食,放在了石案上:“这可是陇右酒肆的名吃!”

看了一眼荷叶中的点心,岷笑着点头 :“多谢大父!”

随即给固倒了一碗清水。

等到固落座,岷将今日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向着固讲了一遍:“学室令与里典走的时候,说是此事大父也知晓?”

“嗯 !”

此时,固心中满是欣喜:“老夫求了上丞,看来是上丞那边发力了!”

“这是好事!”

“学室令亲自来,说明这件事有成功的可能!”

老头子揉了揉岷的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喜意:“明日,老夫休沐!”

“便给你收拾一下主屋以及书室!”

“也带你去临洮县的集市看看,置换一些日常所需!”

“好!”

岷点了点头。

他们来的匆忙,不管是盐巴,还是饴,以及一些茱萸等,都需要重新购置,也需要购置一些粟米。

若是再不去集市,他们连豆饭都没得吃了。

天天去外面吃,他们爷孙可承受不了。

老头子催促,眼中带着宠溺,他将舍人的话,咽了下去:“快吃,要不然都凉了!”

“好!”

将吃食吃完,岷喝了一口白水。

这是一种以粟制作的糕点,其中加了饴,除了甜味,基本上也没有其他的特点,唯一的优点,便是制作的小巧,还算是精美。

岷对于临洮县的吃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毕竟,就算是那个时代,小地方的吃食都是一言难尽。

更何况,是这个吃不饱,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了。

“岷孺子,老夫恰好闲着,书室你想好如何收拾 了么?”固喝了一口清水,朝着岷,道。

“大父,我太小,放书案会有些不便!”

岷与老头子来到右边主屋,指着窗户跟前:“我打算将书案置于窗前,将书案提高一些,在窗框下方。”

“然后将支踵(一种坐具,T型木器,主要功能在于人跪坐时,将脚跟架空,使得脚跟与小腿免受臀部的挤压)也提高一些,将一腿换为三腿,或者四腿。”

“这样一来,大父去了县府点卯,孙儿在书室中,也可以通过窗户看到院落以及门!”

“也可以让光线更好一些,少用一些膏!”

“在后面墙壁上,装上木板,作为书架........”

........

“好!”

老头子点了点头。

虽然岷的要求有些多,但,节约膏这一点,就可以打动他了。

更何况,岷也没有说错,高一些,岷在书室中,便可以看到院落与门,这样,外面有动静,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

“这样一来,就需要请木工了!”

老头子沉吟半晌:“正好今晚不用做晚食,老夫便将主屋的土墙收拾收拾,然后便去找里典,让其推荐一位木工!”

“到时候,按照你的要求来!”

闻言,岷心中一喜,朝着老头子,道:“多谢大父!”

心心念念的改变,终于是要开始了。

这对于此刻的岷来说是好事!

这意味着,他对于固的影响越大了,有利于后面的一些计划的进展。

比如壁炉,比如火炕,还有劁猪术。

这些都是他给老头子准备的,让老头子平步青云的技术。

当一件件功劳堆积起来,也许做不了县丞,也做不了县令,但老头子曾为大秦锐士的一员,做一个亭长还是可以的。

甚至于,县尉也不是不可以想一想。

有秩虽然看似与亭长平级。

但,有秩只是一个办事员,是光杆,只是负责收缴赋税与征发徭役。

但是亭长则不一样。

亭长虽小,却是一个头。

按照《汉书》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其中《汉官仪》记载:亭长之下,设有亭父与求盗,并配有五名服徭役的青壮。

所以,亭长比有秩要有实权的多。

汉高祖曾为泗水亭长,后逐有四百载大汉基业。

他为大父谋求亭长,甚至于县尉,不求四百载王朝大业,只为老头子一生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