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秦时明月之煌良一梦 > 第21章 幻音宝盒

秦时明月之煌良一梦 第21章 幻音宝盒

作者:此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9 13:52:47 来源:书海阁

“苍龙七宿?”颜路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他似乎对这个词并不熟悉,但又觉得它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没错,就是苍龙七宿。”张良语气坚定地回答道。他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洞察到了其中隐藏的秘密。

就在这时,刚刚走过来的伏念突然开口说道:“相传苍龙七宿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联!”

颜路和张良闻言,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伏念。他们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这位德高望重的掌门师兄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颜路和张良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喊道:“掌门师兄。”声音中带着几分探寻的意味。

果然,只见伏念微微颔首。然后,他用一种沉稳而庄重的口吻继续说道:“这个人便是辅佐周王的周公旦。”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讲述起关于周公旦的传说:“周公旦乃是周武王姬发之弟,曾协助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其功勋卓着,被封于鲁地,成为鲁国的始祖。然而,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周朝国师。据说,周公旦精通天文历法,能够观测天象、解读星辰之秘。而这苍龙七宿,正是他所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周公旦!”颜张二人听后不由得齐声惊呼。他们心中暗自思忖,原来传说中的周公旦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宝物和秘密。要知道,周王朝历经八百余年不衰,一直被后世视为一个传奇。

伏念微微颔首,表示肯定地说:“没错,相传周王朝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长达八百年之久,正是因为周公旦拥有几件不为人知的秘宝。这些秘宝蕴含着无尽的玄机,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它们解开了那个自上古时代便传承至今的苍龙七宿之谜。通过解开这个谜团,周公旦得到了一种足以左右王朝兴衰更替的神秘力量。”

说到这里,伏念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接下来的话。一旁的张良见状,忍不住插嘴问道:“那么敢问掌门师兄,您是否知晓这几件秘宝究竟是何物呢?它们又具有怎样的神奇之处呢?”言语之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说来惭愧,我并不知晓。”伏念面露惭色,语气带着些许歉意地说道。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而苍老的声音从他们三人身后传来:“幻音宝盒。”

三人闻声转过头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站在那里。他们立刻认出了这位老人,齐声喊道:“荀师叔!”

三人赶忙向荀况行了个礼,表示敬意。荀况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并问道:“你们为何突然提及苍龙七宿之事呢?”

于是,张良便将今日所遇之事详细地禀报给荀况。听完之后,荀况不禁长叹一声:“没想到李斯历经如此岁月,仍旧本性难移,对这苍龙七宿的秘密穷追不舍。”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感慨和无奈,似乎对李斯的行为早已有所了解。紧接着,荀况又继续说道……

“关于苍龙七宿,我曾从师父那里听闻过一些相关传说。师父告诉我,这苍龙七宿乃是一种极其神秘且强大的力量。据传闻所述仅有七位人物成功获得了苍龙七宿之力。

他们依次为:帝俊、黄帝、神农、唐尧、虞舜、夏禹以及周公旦。其中,帝俊凭借着苍龙七宿的无上威能,击溃了巫族;黄帝借助其力量战胜了蚩尤;神农则运用它孕育出了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五谷杂粮;唐尧颁布诏令确立圣贤之言;虞舜更是借此让蛮荒之地销声匿迹;大禹依靠这股力量疏浚洪水,拯救苍生万民于水患之中;而周公旦则利用苍龙七宿制定出了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那荀师叔,您所说的这幻音宝盒究竟是何物啊?”颜路满脸疑惑地追问道。

只见那荀师叔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这幻音宝盒可是阴阳家的绝世珍宝!它乃是解开苍龙七宿之谜的关键所在。据传闻,此宝盒系由周公旦亲手打造而成。若欲揭开苍龙七宿背后隐藏的惊天机密,非得借助这幻音宝盒不可!然而,单有此一盒尚不足以成事,尚需另外寻得其余七个分别代表着七个星宿之力的青铜机关盒方可大功告成。”

“原本七个机关铜盒被周王室供奉在宗庙之中,周幽王昏聩,烽火戏诸侯。致使外族灭国,废太子宜臼复国,迁都洛邑。原本宗庙之中的七个铜盒也被臣属夺走,从此各诸侯间攻伐不止。春秋时的春秋五霸,以晋国为大,据传当时晋文公手中已有三个铜盒,其余四个铜盒分散在楚、齐、秦、宋四国手中。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吴越国君虽亦有霸主趋势但是不如其余五家。三家分晋后,出现战国七雄的名目。七个王国,各自继承了一个铜盒,在这几百年有上演一出接一出的好戏。”

“罢了,罢了。我今日前来是为了子燹被罚一事前来的。”荀子说出自己下山来的目的。“师叔,子燹与其他弟子斗殴之事!”伏念还没说完,便被荀况打断:“是你们三位做师傅的问题。”伏念闻言,反问:“师叔,此意何解?”

荀况闻言笑了起来:“果真是明端师兄的好徒弟,儒家的好掌门呀!伏念,你听好了。错一:事不问缘由,便同罚弟子。错二:听辩言却不查事实。错三:教之不严,为师之惰。若不是子明小友前来问老夫此事对错,老夫竟不知小圣贤庄竟已如此。”

颜路见不得大师兄被冤枉,立刻说明事情经过。却还是惹得荀况批评:“出声辩言便一定是有理之人吗?同罚弟子便是解决问题之法吗?”见众人不答话,荀子冷哼一声,转身离去。只留下儒家三花,面面相觑。

“掌门师兄,荀师叔一时气言,切莫放在心上。”颜路出言宽慰。“两位师兄,在下有一事不明,荀师叔和师父是有什么芥蒂吗?”不怪张良疑惑,儒家三花虽互为师兄弟,但是并不是同一师傅。掌门伏念的师傅便是荀况口中的明端,而颜路的师傅先前是儒家奇人,只不过儒家上下禁止他人谈论此人。后面才拜入明端门下。张良前来求学时,虽然拜师明端,但是授书解业乃是两位师兄。与师傅相知不多,只不过每次见到荀师叔和师傅在一起时两人便如针尖对麦芒一般。连带着这位师叔对掌门师兄都没什么好脸色。

颜路和张良二人倒没有被牵连上,张良虽然听有传闻,但是未经证实,也不好妄自揣测。今番见师叔如此批评大师兄,也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伏念闻言,瞪了一眼张良,拂袖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