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汉末小人物 > 第142章 打跑曹操,危机解除

汉末小人物 第142章 打跑曹操,危机解除

作者:张有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7:58:38 来源:书海阁

建安八年三月,轰轰烈烈的邺城会战落下帷幕,河北八万大军对战曹操两万五千,曹操战不利,全军退回黎阳休整。

此战无论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对于袁氏三兄弟来讲都是空前的,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能是绝后的。

此战一举扭转了官渡之败以来袁氏阵营的种种颓势,为今后取得更辉煌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战役基本摧毁了曹操速胜河北的奢望,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重新调整自身阵营内部的架构,甚至对于以往的政治举措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弦更张。

的这次胜利不仅是袁氏的胜利,也是河北士族的伟大胜利,河北士族以无比巨大热情,给前线空前规模、源源不绝的人力和物力支援。

袁尚曾深情并形象地讲过,邺城之战的胜利,是本朝广大特权阶层身体力行指引百姓,用推车,一步一步推出来的!

此战五校营和邺城守备军没有参战,袁谭战损几乎可以不计,曹性和郭援两人的伤亡比较严重,剩下战损全在河北义勇,几乎可以认定是河北义勇热血死战逼退了曹操。

别看河北义勇打的激烈,其实战场上死亡的不多,战后统计主要是轻重伤员数量庞大。

袁尚回到邺城,首先以大将军名义发布命令,第一条,所有战俘全部活埋,搜出来的值钱物件一律归个人所有。

第二条,宣布帮助曹操的河北民夫为叛徒,责罚也好,勒索也罢,全交给河北义勇负责抓捕问罪。

打起仗家里的存粮都给当兵的征走了,为了养家糊口才做民夫,一般没人真去计较老百姓帮助过谁,袁尚纯属出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让河北义勇下乡搜刮发财。

取胜就该得到好处,命令下达后河北义勇惊喜万分,欢声雷动纷纷夸赞袁尚有担当,为了大家得好处甘愿背负骂名,如此英明的主公到哪里找去?

此战没抓住多少曹军战俘,跑不掉的都是伤兵,露宿野地连日挨冻少食更加虚弱,时常有冀州义勇来营地打骂战俘取乐,稍有不满直接揍死。

杀俘命令下达次日,冀州人将伤兵带出营地,用粗绳子将一群伤兵串成一排,当着面挖好了坑,一脚踢倒一个,其余的跟下饺子一样全掉进坑里。

知晓了命运也没有力气反抗,紧闭双眼安静的等待浮土一锹一锹甩下去,张开大嘴奋力吸进最后一口空气,生命便消失在黄土里,临了义勇们还要在表面跑步踩上几圈。

允许人家勒索不代表抵消抚恤,袁尚在战后抚恤上犯了难,本想掏空邺城来个人人有份,实权将领纷纷反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家高兴了以后怎么办?

袁谭姿态很高,表示愿意拿出青州赋税一同抚恤,当即遭到袁尚反对,其实袁谭就是做个姿态将袁尚架在火上烤,他压根儿就没有这么大本钱。

大哥终归起了高调,袁尚逼的没招,大手一挥散空资财,大钱都花了小钱也就不在乎了,邺城天天摆酒庆祝,到处笙歌艳舞。

最近刘琰心情不好,总是一个人跑到空荡荡的俘虏营发呆,有时候盯着枯树枝,有时候瞅着黄土包,每次都是半响不动,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主公做的没错。”郭援坐到一旁,顺手递来一杯清水。

刘琰喝了口水,想了想又皱着眉叹息:”我哥心狠手辣,也没见他杀俘虏,更别说打劫老百姓。“

“那不一样。”郭援摇摇头继续开口:“刘校尉心里只有军人,没有老百姓。”

刘琰啊了声,不太理解这话从何讲起。

郭援咧着嘴苦笑:“没有什么是非黑白,您明白这个道理。”

战场受伤基本活不长,不是无法医治,小兵的命不值钱,军阀宁愿让伤兵自然死去,也不愿意在小兵身上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

治好了也没用,父母妻儿都在河南,不会真心给你卖命。别以为喊几句动心的大义口号,人家就会泪流满面发誓效命,这都是假的。

小兵可不是将领,字都不认得,只懂亲情没啥理想,只有那些自私的、坏透的人,才会为了活命,为了财物不顾爹娘,抛妻弃子。

你要顺风顺水还好,指望没有良心的人和你共患难渡难关,这种人不能用愚蠢来形容,纯粹是脑子进水,乱世中谋杀主将,阵前反水的事还少吗!

袁谭对老百姓好不是因为心善,那是为了对抗青州不老实的本土士族,袁尚靠着冀州士族才赢得胜利,自诩士族利益的代表,讨好士族自然要牺牲老百姓。

没有任何约束,大群义勇全副武装闯进村子,不管是否帮助过曹操,想过关就得拿钱财,不然家里男人被带走,怎么哭都不好使。

及时送出孝敬还好说,晚一阵事情就坏了,人接回来鼻青脸肿还算轻的,就怕给关进邺城监狱,别以为关进监狱有吃有喝是好事,托人找关系没个一年半载不出来,少了壮劳力耽误明年春耕全家都得挨饿。

郭援不是替谁辩解,军阀打劫老百姓是默认的潜规则,作战失败要靠打劫稳定军心,作战胜利也需要打劫来奖赏士卒。刘珪手下都是职业军人待遇优渥,非万不得已不会冒着涣散军纪的风险纵兵劫掠,袁尚已经尽力了,五校营就没骚扰百姓。

义勇没有军纪不出几天就会出现劫掠事件,与其到时无法追究不如坦然卖好。袁尚在自己领土内纵兵劫掠是不对,这不是没实力南下,没办法的办法嘛,起码没允许义勇胡乱杀人吧。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刘琰总想不通也不是办法,不如分散注意力,找热闹地方玩一玩兴许就不会再纠结。

“不如去宴席上喝几杯?”郭援提议道。

刘琰点点头,确实该去看看,袁熙不露面,自己再不露面怕有流言蜚语,说别的还能忍,说幽州人介意没参与抢劫就太难听了。

伟大的胜利必须要有庆功宴流水席,郭援反复叮嘱,代表袁熙代表幽州走个形式,敬完酒赶紧回家,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毕竟不是光彩的事。

刘琰答应的好好的,开始还有些腼腆,轻移慢转掩面抿杯,莺声浅笑侧脸相对,没成想几杯酒下肚就不是她了。

撸胳膊挽袖子,敬完一圈又来一圈,郭援劝阻她还有理,刚才是人家盛情回敬,不喝多卷人家面子,引起不满谁负责?

许昌出逃以来早给憋坏了,也可能是目睹杀伐太重,想找由头发泄,反正刘琰压根儿就不打算回家,今后指不定还有没有这种场合,必须喝个痛快。

不光是邺城权贵,有点钱儿叫的上号的都来了,不是谁都认得刘琰,再者说,酒这东西喝上就顾不得其他,推杯换盏哪里有个头儿?

袁尚也上去劝她回家,几句歪理邪说当场就懵了,非但没给人劝走自己还被灌了不少酒,冲郭援摇摇晃晃摆摆手,那意思是谁爱劝谁劝,我是没那本事。

论起吃喝享乐,刘琰是身经百战的个中翘楚,谁上去劝都得败下阵来,酒量小的直接滑到桌子底下。

后半夜众人给抬回家,做着梦还要喝酒呢,袁熙什么都没说,默默擦干眼角的泪水,认命般哀叹一声,娶鸡随鸡娶狗算狗吧。

第二天酒醒,洗漱完毕觉着没意思,趁人不注意偷偷跑回宴会,这回喝酒还不算,招呼军将支桌子下注开赌,每一局赌注都大让人的咋舌。

流水席没个三五天不会结束,这些日子袁熙都生活在惊惧中,输钱倒在其次,就怕给泰山环抵押出去。

虽说大家都有意不提,可头盔的事情到底瞒不住,宴会热闹劲过去没多久,这件事便满城尽知。这下不敢出去胡混了,袁熙家一男三女躲在房里围着头盔长吁短叹。

“威硕啊,别怪埋怨你,太莽撞,太莽撞啊。”袁熙翻来覆去这句话,他脑子很乱也想不出别的话来。

刘琰很后悔,但事已至此袁熙你到是拿个办法出来,总埋怨有用吗?也不能怪袁熙,自己这个大聪明也没办法,想起赵温叹了口气:“我爹在就好了。”

赵温有心帮忙也帮不上忙,儿子造反被杀,女儿怀恨跑路,他现算是彻底凉了,就是个被监控起来的吉祥物,给亲友写个信都受人检查。

“不许再提他,你在首都就没学到好儿。”

袁熙脸绿得渗人,特别痛恨赵家父子,别的暂且不论,就单说好好一个邻家妹子,给调教成五毒俱全,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恨。

一抹翠绿摇曳耀眼,比灯火还要夺目几分,仿佛是主人心境在外部的表达,晃动得诡异而凄惨,荧荧惨惨的节奏瞧的人莫名哀伤。

刘琰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顺手递过去一个漆盘安慰:

“醅酒生酸多酎则甘,漉新留涩常饮则甜;抚揉宝玉历久增韵,父兄身教博采众长;觞酌刻镂墨外朱内,醇熟快意何碍盛物?”

新酿造的醅酒很酸,需要经过反复的酎,就是多次过滤的意思,才会甘冽清香;

崭新的皮水囊会发出涩味,用旧了才会散发清水原本的甘甜;

这人啊,就跟宝玉一样,盘的越久越有韵味;你老丈人和你大舅哥多照顾你呀,出阁之前就替你把媳妇练满级,不用费力毕业号到手。

漆器用旧自然有痕迹,就跟我一样,外表是看着黑漆漆,心里可是粉嫩鲜红;你享受熟女的爽快就行了,盘子里又没有别人剩下的残羹,矫情个啥呀?

平心而论确实醇熟、当真快意,演艺圈的头牌都自愧不如,袁熙接过漆盘琢磨一阵,立时又面带苦涩:“真想砸成渣。”

冥冥中对渣字莫名熟悉,刘琰眨眨眼看向甄姬:“我渣吗?”

“您是宝贝,不渣。”

甄姬摇头泰山环也跟着摇头,两人知道渣这个字不好,有什么其他含意不重要,前面加个不字就对了。

不算宏伟的胸中多了些什么,有个叫良心的家伙出远门现在回来了,但家里已经没了多余位置,他缩角落不服气大呼小叫。

搞的刘琰无法用屁股思考,心里烦乱不自觉脱口而出:“史路去淇园怎么还不回来?”

“他跑淇园做什么?你有多少秘密瞒着我?”袁熙提起这事儿就奇怪,刘褒常去淇园游玩,问到皇家赠予一事当家太监就三缄其口,只说当自己家好了别的不必问。

刘琰狠狠搓脸,暂时将良心关在小黑屋里:“你老婆我是皇帝,后宫佳宾。。。。。。呃,现在是黄龙三年还是黄龙四年?”

“你定的年号问谁呢?这事就是个笑话。”

袁熙一点都笑不出来,流言传扬好些年,新鲜劲儿早过了,乱世最不缺的就是胡说八道,皇帝也好年号也罢,大声嚷嚷吧天下人只会当成笑料。

刘琰捂脸讪笑:“也是哈,行,我去隔壁探望大郎。”

袁熙是真忍不住了,眼珠子一瞪:“你还没喝够啊!你看谁家媳妇总找大伯哥喝酒!”

“哦吼吼吼,亲口承认喽,不去了,不去了,陪你。”

刘琰抬手遮脸掩饰尴尬,去袁谭那借着谈正事顺道喝点小酒而已,会战打完之后,青州和幽州总要交换意见,对未来做些设想。

袁熙一家躲个清静,冀州和青州两边因为鸡毛蒜皮的摩擦,从各不相让到后来剑拔弩张,无非就是会战哪一方出力多,贡献大。

本来没什么好争执的,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没冀州义勇舍生忘死,曹操不可能打退,可问题就是青州军率先击破敌军一翼,又夺回袁绍的遗物思召宝刀。

对此青州人有自己的说法,蒋奇被张绣击破没使上什么劲,曹军骑兵的眼皮底下,靠青州人自己的力量夺取了对方阵地,抢在冀州人之前冲上曹军指挥部夺回了遗物。

别管是不是曹军自己撤的,事实就是如此,袁尚也讲不出什么别的话反驳,说多了反倒显得强词夺理,找理由否定友军的贡献。

时间不能浪费在争执上,当前曹操还包围着黎阳,如何救援需要出个章程,这么大的事肯定不能让袁熙躲屋里,袁尚亲自敲门一定要袁熙出面不可。

谁都不会上来直接就提不愉快的事,自然而然优先商量怎么救援黎阳,不过两边都憋着火,讲话自然都不客气,会议开始就进入僵局。

郭图还在黎阳饥一顿饱一顿呢,对于救援青州人很积极,考虑到清水河失败在前,袁谭现有兵力单薄,即便加上幽州军也难以击退曹操,按道理五校营该跟着去。

袁尚怕袁谭趁机吞并军队,虽说士兵不会跟着青州人走,可五校营的装备也精贵啊,上万件精良的铠甲器械,就是冀州两三年时间都生产不出来。

袁谭不缺兵员他缺的是装备,因此袁尚不愿意增强对方实力,对增派军队推三阻四,河北士族倒是愿意跟着袁谭去,可碍于冀州背景暂时没人出头表态。

辛评提出个折中建议:“没有强大支援我家实难取胜,不如全军出击必能破贼。”

实话说现在形势很好,真该一鼓作气全军杀去黎阳,义勇可以不去,五校营和邺城守备军参与就足够,你不放心的话,大不了派个冀州人指挥好了。

苏由面露为难:“粮草资材短缺,防守有余出击不足。”

苏由是审配副手,负责管理后勤,邺城一战明面上是士族自带粮草器械,但是战后抚恤需要袁尚解决,单就就这一项开支邺城就捉襟见肘。

大军出击不是只有战兵,需要海量民夫跟随,黎阳虽然距离近,就算五校营和邺城军参与出击,也要五万民夫供应后勤。

民夫需要吃饭,短时间结束战争还好说,要是迁延上几个月曹军还不退兵,近十万人的粮食问题怎么解决?

“关键还是抚恤占用太多钱粮。”李定刚说完,沮宗紧跟着表态:“我等族人部曲自家抚恤,省出钱粮供大军后勤。”

“我愿散尽家财权且尽力。”刘惠的提议立刻博得众人响应。

“五校和郡国兵暂且不动,我等愿为主公前驱,同青州先赴黎阳!”崔琳算是没憋住,替大家说出了真实想法。

大家族自己解决抚恤问题,剩下的小豪族就好办了,至少能剩下一半的物资。

要搁战前,士族义勇交给袁谭没什么,现在情况变了,会战中青州兵团首先得胜,还夺回了宝刀思召现在声威大振。

刘惠这些人当然忠心耿耿,可拦不住义勇小兵动起投靠的心思,五校营也是同样道理,目前无论如何不敢把军队交给他。

眼下群情激昂袁尚再不愿意也得出兵,说不恨是假的,尤其是刘惠说什么散尽家财,用你显摆什么?不懂体察上意只会唱高调。

“感谢诸公高义,子慧也不必散尽家财,此战动用五校及郡国兵即可,袁青州先行我率部随后。”

审配话讲的很公道,自行抚恤族人部曲,省下很大一部分开销,其余小家族的抚恤很快就能完成,和曹操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事,以后少不得靠各家助力。

大家都很累该回家休息休息了,再说大军也不是到黎阳就开打,青州军先行,冀州正规军随后也属正常。

“冀州多久能出发?我部到达黎阳曹贼攻击该如何抵挡?”辛评有话摆在桌面,你别等青州军出发后不动弹,磨磨蹭蹭十天半月才出发,袁谭孤军面对曹军攻击根本挡不住。

不等审配开口回答,众人就开始议论。

“幽州有两营五校,刘孝阳本部大弓手乃强兵。”

“君忘清水河之败?”

“清水河一战没有大弓手。”

“大弓手才有几人?况折损近半。”

“折损矛手补充即可。”

刘琰藏在袁熙身后半响没参与争论,偶尔悄悄探出头,迎上众人目光紧忙缩了回去。

“刘度辽?孝阳侯?姑祖母?”刘惠轻声呼唤。

“矛手训练时间太短,同于禁对抗吃了大亏,随意补充不可行。”刘琰只说话没露头。

辛评冒出个新想法:“五校营交于幽州一同出发如何?”

袁熙浑身一颤,立刻反驳:“不可,五校营本归大将军,我家甘愿交还。”

袁熙才不愿意上当,刘琰和袁谭两人走的很近,军队交给幽州就等于交给袁谭,幽州就两个郡,今年勒索是给退回来了,可刘珪没承诺明年也不要。

已经有曹性的大弓手,再加上两营五校军,这六千人是全脱产的职业兵,装备的维护支出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养活他们幽南二郡就不用做别的事了。

物资不够还要强行养兵,只能仰仗冀州,或是投靠青州,就刘琰那智商不得给这帮人玩死!玩死还得说一句谢谢啊。

哪怕养得起也不行,五校营的精华在大戟士,大戟士全是冀州人,都是本地家境殷实的良家子,对冀州忠贞不二带去幽州也养不熟。

我袁熙忍辱负重就是不想掺合内斗,没能力劝阻哥哥弟弟,我不添麻烦退出总行了吧,有事我上,没事我闪,我就是个无关紧要的配角,既然如此要兵干什么?

没成想话刚说完刘琰就急眼了,从身后揪着袁熙脖领子就嚷:“他疯啦,我不同意。”

“舅母不是幽州刺史。”袁尚笑嘻嘻拨开刘琰。

“幽州我说了算,不信你问问。”

袁尚收敛笑意起身厉声下令:“郭援韩猛!”

两人半点没犹豫起身唱喏,气的刘琰手指韩猛尖叫:“白眼狼,我救过你命!”

韩猛直视刘琰,讲话没有任何含糊:“忠臣不侍二主,刘孝阳大恩只能来世粉身碎骨以为报答。”

此时高蕃插嘴讲话,像是在叙述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五校营归属大将军,战事间隙自当归建,是否出战,划归何人该由大将军定夺。”

刘琰再怎么不愿意也没用,高蕃说的再明白不过,根据袁绍遗嘱,袁谭和刘琰只有战时五校营的指挥权,战斗间隙或是战争结束,就该正常归建。

五校营永远都是袁尚的,这次因为事情紧急才给你使用,下次给不给可就不一定了。

刘琰气的直喘粗气:“你这个白痴,给剥了军权还替他人讲话!”

袁尚不想给任何机会:“郭援入并州协助进击河东,韩猛帐下听用。”

刘琰急的直拍桌子:“高干没那么好心,于夫罗朝秦暮楚郭援此去死路一条!”

高干就是搂草打兔子利用南匈奴祸害一下,郭援不是高干嫡系,去了就是孤军,开始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之后顿兵坚城曹操援军到达就是死路一条。

袁尚这样做纯粹出于政治目的,示好高干、打压幽州、扫清中立派巩固兵权。

大家都惊呆了,冀州士族明显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相互你瞅瞅我我瞧瞧你,不是讨论救援黎阳吗?怎么收上军权了?

谁都闹不清状况,谁都不敢率先开口,刘惠想试探着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刚一拱手还没等冒出音,袁尚狠狠一眼瞪过去,惊的他立时缩回脖子不敢吱声。

刘琰打蔫,众将低头,没人再开口就剩袁谭袁尚两兄弟在探讨。

“我大军十日内开拔,兄长若忧虑可缓缓进军。”

“我军辎重粮草不足。”

“目下只能拨付一半,五日后当补足,辎重队紧跟兄长之后。”

“兵甲补充可否于冀州购置?”

袁尚冷笑:“兄长不是一直往来拜访城内各商家,暗中协议采购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