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汉末小人物 > 第153章 西山决战,英雄埋骨 二

汉末小人物 第153章 西山决战,英雄埋骨 二

作者:张有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7:58:38 来源:书海阁

古代城墙由夯土筑建,墙基外的墙砖不是烧制,都是黄土和泥做成砖坯晾干后敷设上去,日晒雨淋每隔几年就要修缮,否则不用攻击自己就垮。

因此水攻不必淹没城池,只需要泡上十天半月墙砖脱落墙基崩裂,再等到土地半干不干,推冲车撞几下就塌了。

现在邺城周边全成了沼泽洪泛区,邺城里面军队出不来,外面也甭想进去,十来天步兵就能通行,可攻城器械要等土地干透才能使用,估计至少得一个月。

十来天后土地稍微干燥,曹操大军果然再次包围邺城,好在城墙周围还有很多水坑洼地,步兵能过攻城器械就困难了,车辆压上去陷入湿泥很难通过。

曹军不再攻击,派出散兵清扫战场上的尸体杂物,期间袁尚的主薄李孚趁机混进城去,这个故事颇有戏剧性。

按说奸细都生怕引起注意,可李孚却反其道而行。他冒充曹军执法干部,从包围圈北侧进入曹军大营朝东营走,经过东营曹操本人大帐篷还看了一眼,转向来到南营,接着又从南营跑到西营。

大摇大摆的穿越大半个曹军营地,一路颐指气使,鸡蛋里挑骨头惩罚了好几个军官,到达邺城章门附近,也不知道被他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问题,命令将守营门的军士给绑起来,刚绑好李孚眨眼就跑出营地来到城墙下,曹军根本来不及阻止。

曹操知道这件事不但没生气,还为李孚的胆略鼓掌叫好,放话说”他不但能混进去,还能再混出来,你们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信。“

果然审配致书请求放邺城老幼出城,曹操不但答应,对出城的百姓也不盘查,李孚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再一次大模大样混出去。

七月末袁尚大军终于到了,原本袁尚从东而来,沿途没人肯给他补给,军队粮食吃尽了无法再进兵,驻扎在清水河边等到李孚征集到粮草才继续前进。

粮食有了路又走不通,漳河下游一片泥泞军队无法通行,袁尚只好北渡漳河,走北岸干燥高地绕到刘琰这边汇合。

大帐内袁尚首先开口斥责曹操泯灭人性水罐邺城,之后话锋一转说起战事:

“李子宪已与城内联络好,我等将曹军引出来交战,审正南趁机从城内冲出一战可破。”

目前来看袁尚所说是唯一正确的方案,都说归师勿遏,可我军士气再高也不能全军冲过去乱砍乱杀吧。

袁熙袁尚两军加起来两万余人,你知道曹军有多少?曹军甚至不用交战,躲在营垒防御就行,时间久堕了士气还算归师吗?就算你强攻,一个一个营寨硬啃,之后呢,冲进城再被曹操围住?

还不能坐在这干等,没了邺城袁尚还能算是冀州主人吗?说到底还是要打,利用审配迫使曹操分兵,将曹操从营垒中调动出来,通过野战打疼他,逼迫曹操撤军。

预设战场距离要足够远,让他不能随意撤回营垒,地形还要对己方有利,和清水河之战的设想相似,靠地利削减曹操的兵力优势。

打开地图探讨一番,一众将领不约而同的都将预设战场放在阳平亭。

那里处于邺城西北,距离邺城不到十七里,周围没有洪水经过,那里南侧河流阻隔,北面西山屏护,中央平地东窄西宽形成一个喇叭口。曹操大军由东来,进入喇叭口越走越窄无法展开,正是以少打多的关键要地。

手指地图上一处山体,孟岱凝眉开口:“关键在北面西山,这里该是会战最激烈处。”

西山是邺城附近一片高岗,自北向南连绵延伸到阳平亭的平原边,其中紧邻喇叭口的一座台地位置最关键。

台地面积不大,却是整个战场的制高点,曹操肯定会优先占据这里,之后居高临下,由北向南展开大军发动攻击。

“韩猛可守此处,张顗马延划拨其麾下。”袁尚信心满满看向身后:“孟岱可为后应。”

刘琰本想着让幽州兵去守,不过听到是韩猛来守也就没再说话。

“韩易阳,尹武安你二人在后随时支援。”袁尚接连下令,所指是易阳县令韩范,武安县令尹楷,这俩人刘琰认识,同赵国都尉沮鹄一起跟随来援。

众将接连应喏声中袁尚似乎找到了感觉,起身面容郑重的走到袁熙跟前:“幽州兵在正面与敌消耗,待曹军疲惫我全军从西山杀出一举可胜!”

袁熙刚要反驳,袁尚抬手止住:“地形险要利于防御,我再将梁岐划与你调遣。”

这一战能胜最好,不能胜打出威势也算达到目的,此外刘琰心中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控制蒋奇和牵召的骑兵,这个计划从第一次邺城会战时就有设想,甚至可以说这才是刘琰最想达成的目的。

“我需要骑兵。”刘琰直接开口讨要,不管此战胜败,近四千骑兵有信心在华北平原和曹操周旋到底。

“不行,我部骑兵是突击主力。”蒋奇大声反驳,关键一击就靠骑兵撕开口子,他还想要刘琰的骑兵,没想对面先开口讨要。两人谁都有道理,几句话不合开始大声争执,刘琰是志在必得,不敢和蒋奇动手就耍泼,大有不给我誓不罢休的架势。

袁尚也不愿意把骑兵全部划给刘琰,这是他最后的底牌,轻易不会交给他人,今天打定了主意,就算刘琰动手打人也寸步不让。

面对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度,孟岱起身劝阻:“幽州军只是牵制,此战胜败全赖突击,就如当初潞城故事。”

孟岱意思是袁尚此战要仿效刘珪在潞县突击邹丹,刘琰是亲历者,知道那次取胜完全是靠侥幸,可想反驳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以少打多本来就是靠冒险赌运,只是后人美化胜利者有意讹传,搞的失败者跟个傻子一样,所谓讲故事大抵都是如此。

袁尚众人没有让步的意思,也许人家也打算留着骑兵打运动战,加上孟岱又出来打圆场,再争就怕辩暴露真实目的,刘琰扭过头也就默认了。

此后就是讨论细节,计划是韩猛七千人守住西山台地,袁熙指挥一万人利用地形正面硬扛,等待战事胶灼袁尚率领八千生力军骤然发难,突击曹操主阵地。

建安九年八月初十,袁军整体向西北撤离,曹操留中领军史涣辅助曹丕继续包围邺城,自己亲率主力兵团紧逼。

双方走的都很慢,袁军怕曹操不追,曹操怕吓到袁军导致真的撤离,一天后两军到达十七里外的阳平亭各自摆开阵势。

曹军分成左中右三部分,武卫中郎将许褚护卫曹操坐镇中军,行中护军韩浩以下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越骑校尉薛乔,长水校尉戴陵列阵左右,合计一万余马步。

曹仁右军正对西山,指挥曹洪、夏侯渊、朱灵、徐晃、杜袭、毛介、满宠、张辽等八将共两万人,十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大方阵。

喇叭口正前方,护军赵俨都督于禁、乐进、李典、路昭、冯楷、张合、高览等七校尉,合计两万步军沿着河岸列成鱼贯阵。

曹军整体像是一个三角状,两边曹仁和赵俨突出,曹操中军略微落后,曹纯、张绣五千骑兵在中军侧翼,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两万五对五万?”袁熙坐在大旗底下,面色不断阴晴变化,看样子不只是心中没底那么单纯。

刘琰心里也打鼓,按住袁熙肩膀故作镇定:“比这难都打过,安心,咱家不需要胜。”

袁熙呃了声,双手紧紧握住刘琰久久不愿松开。

“我需要到前面去,记住我的话。”刘琰尽力言语安抚,趁机慢慢拨开袁熙。

“晓得,学大哥,你不回来我不动。”

“我回不来。。。。。。”

不能刘琰说完袁熙再次扯住:“我等你回来!”

“我战死你立刻就走,去江南!带上泰山环!”

刘琰说完头上马就走,知道袁熙心里只有一个女人,现在这都不重要,只要家人能好好生活比什么都强。

经过己方军阵,军队的士气不高但也不算低落,这情况很正常,面对的不是几千人、万把人的会战,是袁曹双方近十万军队的总决战,想什么都没用,只能打着看了。

刘琰来到前军找到曹性:“准备得如何了?”

曹性抿嘴等了一阵才拱手开口:“一旦不利?”

不等曹性再说刘琰翻身上马:“斩尔头。”

此战幽州军在喇叭口最窄位置横排出鱼贯阵,沮鹄两千冀州兵紧靠河岸,赵渎两千幽州兵在后;曹性一千披甲步军挨着台地并列在沮鹄侧翼,身后是王度一千新招矛手和霍奴两千幽州兵随时支援。

梁岐的冀州兵在后方护卫袁熙,一千乌桓骑兵前出到远方喇叭口开阔处,集中在河岸边的硬地上,准备等赵俨的步兵深入喇叭口,刘琰就发动横断。

郭嘉骑在许褚脖子上,遥看敌军阵列下出结论:“主公制胜堂堂,必定武耀天下。”

“奉孝何时会看军阵了?”许褚杵着长戟语带揶揄。

“奉孝于军旅不熟,然结论正确。”曹操手捻胡须点头回应,要的就是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袁尚给世人看,说完扭头对着韩浩下令:“开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