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汉末小人物 > 第194章 快乐总是很短暂 一

汉末小人物 第194章 快乐总是很短暂 一

作者:张有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2:35:52 来源:书海阁

要说刘琰在过舒服日子纯属高干误会,刘琰现在是一个人当两个用,要不是有中央深造过的基础,能帮着刘靖收拾烂摊子,屠各早就乱翻天了。

屠各部落属于匈奴人的一支,前汉开始就在朔方一带和杂胡羌人混居在一起,人口众多地盘广大,西起居延北至阴山,东临黄河南抵上郡几乎分布整个朔方。族群基本分成两部分,以呼延部为首的北部屠各占据整个河套地区,势力延伸至居延海一带。

其他金姓,兰姓,卜姓,乔姓等都算做南部屠各,在朔方其他地区半农半牧,相比于北部屠各南部屠各汉化更深,很多人从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根本分辨不出胡汉。

和通常认知不同,南匈奴包括屠各部落拥有很多大小城池,单于王廷美稷之外有属国都尉的居城龟兹,这不是西域那个龟兹国,屠各的龟兹城位置在今天榆林市;还有今天内蒙古杭锦旗的大城县,还有山西的离石县等等。

自从刘靖统一屠各,朔方、河套、宁夏都成了他的地盘,也包括其中的县城。屠各人并不占据属于大汉的城池,当地还是大汉官员在打理,除了缴纳保护费,过去该怎样生活现在还是怎样生活日子过的很平静,等到曹操下令放弃朔方,最先发懵的反倒是匈奴人。

有大族自治县城里还好说,主要是关市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官府作为中介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谁也不敢弄虚作假,官员接到命令拍拍屁股走人,关市贸易突然之间没人管了。过去出现问题还能找官府承担损失,现在没有担保人做什么都不方便。

贸易影响的是所有人,本地汉家大族不愿意出面干这等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都来找刘靖让匈奴人派官员去管理关市,理由很过硬,缴了这么多年保护费也该匈奴人出面担当了。刘靖登时就傻了,关税收入还不够几次贸易纠纷的赔偿,这明显是赔本赚吆喝,大汉出于社会安定和国家形象的考虑赔的起,匈奴人口袋里可没几个大子给商人糟践。

还是那句话贸易影响的是所有人,汉人来找刘靖匈奴人也没闲着,理由也很充分,你统一屠各不找你找谁?连西域人也来凑热闹,现在没有汉人官员就属屠各都尉官最大,我们千里迢迢跑来你不解决困难可不成。

自从南匈奴入塞以来,和内地的经贸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支柱,上到贵族下到底层牧民只知道吃大汉的红利,从没想过去冒风险管理。没人管理还真不成,没有稳定的经贸来源,用不多久就会引起社会内部的剧烈动荡。

此前因为大汉先乱了引起贸易中断,羌渠单于对形势判断错误,天真的认为内地动乱很快就能解决,坦白说他没能能力稳定内部经济,因此才急着派主力帮助大汉平定内乱,内部空虚加上人民不满结果导致南匈奴爆发内战。

刘靖不是不想管,是没那个本事,关中地区输出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除了粮食之外不乏附加值很高的手工业品。相比之下南匈奴主要输出附加值很低的原料,包括牛、羊和奶制品,其次才是毛皮和马匹,至于羊毛纯属附带赠品。

按理说南匈奴应该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事实上则不然,南匈奴卡在内地和草原之间,从内地运来的货物转手卖去草原,能获得极高的差额补偿,对内地的贸易逆差不但能从草原上找补,还能赚取极高的利润。

有人就问了,草原上穷的尿血,能有啥东西让南匈奴赚差价?还真有!欧亚大陆北纬30度——北纬50度这条宽阔的地带上,存在数个面积广大相互连通的草原。西起乌克兰东到哈萨克斯坦的北温带草原,中间经过蒙古高原的北温带阔叶林地区,来到蒙古高原东部的北温带干草原,继续向东进入北温带贫草原一直延伸到外东北的北温带阔叶林带,贯通东西的草原自古就是一个整体,现代称作“内亚草原带”。

在丝绸之路开拓之前,东西两边的游牧民族通过“内亚草原带”频繁来往,这能从蒙古国和前苏联的“匈奴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北匈奴正式通过这条通路向西迁徙,走到今乌克兰境内和当地的阿兰人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开拓之后的“北路”指的是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的那条路,在北面还有一条草原游牧民族控制的“北道”。

这条北道在丝绸之路之前始终畅通,有很大一部分产自西域的和田玉就是通过这条路,经草原游牧民族转手流入中原地区。由于“北道”始终受游牧民族控制,因此不论东西方对他的记载都是只言片语,近代的考古挖掘才逐渐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草原气候苦寒,底层牧民生活贫穷朝不保夕,然而顶层贵族的日子过的不比中原王的公侯将相朝差,奢靡的享受需要大量的内地商品支撑,当中原王朝强盛靠掠夺的手段不成立,贸易便成了不二之选。你有商品咱有金银,不用管黄金是怎么来的,那太血腥太残忍,只需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是重贵属贫乏的地区,不要说黄金连白银都极少。古代中国始终用铜铁作为货币,商品经济繁荣给逼的没招才发明了纸币,中国的经济体量过于庞大,靠纸币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监管制度和科技手段的落后还引起惨烈的通货膨胀造成信用危机,南宋就是如此灭亡在蒙元手里。

古代中国要苦熬到大航海时代才迎来转机,16世纪到17世纪约有三分之一的新大陆白银流入大明,明清两代整个日本的银矿产量几乎都来到中国,直到这时候,中国才有足够的贵金属完成银本位。

贸易最在意的一点就稳定,大汉爆发内乱大小战争不断,对牲畜和马匹的需求量暴增,过去小打小闹的贸易满足不了关中军阀的需求。距离关中最近的屠各部落零散成一堆,有些对关中友好有些对则不然,关中地区面对外部威胁还要应付屠各的骚扰。

通过金祎撮合关中氏族决定抓住机遇,助力刘靖发起统一战争,用经济手段控制一个善意的统一的屠各部落对关中才最有利。

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朔方屠各部落或者说整个南匈奴,在经济上对关中地区的依赖程度很高,和关中的贸易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半。丝织品运去草原可比走丝绸之路便宜太多了,随便一块黄金就能换到成车日用品,足够贵族家庭奢侈一阵子。相比黄金羊毛才是当下的优势商品,屠各的羊毛给莫家收去,为了满足关中的需求,过去扔都嫌污染草场的漠北羊毛突然紧俏起来。

内地羊毛货源充足导致毛毡制品价格下跌,正因为价格下跌购买群体反而扩大了,羊毛贸易非但没有赔钱还越赚越多,过去都当垃圾现在有人收,管他多少钱草原民族都觉得不亏,搞转口贸易的南匈奴人也是血赚。

匈奴人除了南北吃差价还需要关中市场消化自身的畜牧产品,因此关中可以失去屠各,屠各不能没有关中。失去关中地区的贸易支持,南匈奴单就军事规模上讲就得缩水一半,有人做过一个比喻,韦康在凉州打一个喷嚏,隔夜屠各都尉就得患重感冒。

对于贸易问题,刘靖不想和关中翻脸,靠抢劫过日子就必须得管。匈奴人的日常管理靠雇佣汉人来解决,匈奴人也没什么麻烦事,普通人会写字就能做高级幕僚。这些人类似后世的师爷,平日管理草原牧民处理民间纠纷,计算账目核对账本这些事手拿把掐,对于复杂的政府职能就爱莫能助。

相比官员的问题,没有管理章程才让人头疼,官员回到内地要述职,离职的时候把能拿的都拿走了,就算让师爷们赶鸭子上架,没有具体章程想现学都不成。这不是现学现用能够解决的事,对外贸易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关中人倒是原意帮忙,可人来了一看发现事情不对,内地是进出口贸易属国是转口贸易,单就税率问题短时间内就无法计算出合理的数值,总不能单纯相信商人的话吧。此外还有定向增减税的问题,这属于国家税务系统的绝密,涉及很多黑吃黑的内幕,非税务系统的官员想通过计算根本不可能了解答案。

每一个关市,对待每一个国家的商队都有不同的增减税率,例如车师的商人说他家减税千分之五,没有具体条陈指导,想知道真假要从海量的存档备案里去查找。西域那么多商人,想一个一个找出来没个一年半载不可能。

关中人不信邪还真翻记录去找,看过记录才知道把事情想简单了,涉及税率的记录一个汉字没有全是密语。其实想知道也简单,找身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长安是贸易中心那有鸿胪寺完整的增减税条陈。

且不说钟繇有没有权利给你,关中人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过去是中央控制屠各税务,别说钟繇碍于法规插不上手,曹操也顾及派系不敢干预。这要给他敞开大门,肯定需要派人过来指导,不用多久屠各的一切情报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关中人傻眼,金祎同样也帮不上忙,外台常侍作为皇帝的秘书,主要工作是伺候好皇帝,对于政务并不了解也没空余时间去学习。再者外台是晋升的阶梯,贵族子弟通常不知道会调去那个部门,政务完全可以升职以后接触没必要费心学习专业知识。

说不了解吧,经常接触奏章多少也能知道,说完全了解也不对,政务靠看奏章可学不会,具体事情多了去了。奏章只算总纲领,是无数心血汇总后的结论和对策,没有亲身在职能部门常年的浸润,面对具体问题根本无法完善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