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304章 幅字画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304章 幅字画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晨曦透过窗帘的缝隙,悄然洒落在王景行的脸上。

他悠悠转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走出卧室,目光扫向屋内,只见成堆的大号行李箱横七竖八地占据着客厅。

王景行无奈地摇了摇头。

家中的三间库房,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将近 2 米高的大保险柜和2个靠墙摆放的博古架。

上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

多到连每一颗价值百万的宝石,也只能一箱箱堆在一起。

至于金砖,只能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地上。

现在再来两车珍宝,这三间库房根本摆不下了。

简单吃过早饭后,王景行便出门了。

他径直前往家具市场,买了 12 个大型博古架。

雇来的工人将博古架运到家中,按照他的指示放在了客厅。

王景行看着这些高大的博古架,心里犯起了愁。

库房重地,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敢轻易放进去,只能自己动手。

他撸起袖子,双手紧紧握住博古架的一端,用力向前推,一步一步地将博古架挪向库房。

每个库房中间勉强能并排摆下 4 个博古架。

不过这样一来,房间里就只剩下狭窄的过道,人走在其中,非常拥挤。

但王景行顾不上这些,他迫不及待地开始整理那些还装在行李箱里的珍宝。

小客厅的暗门走进去,并排的三个库房外面是一条过道,王景行在这里放了一张桌子。将行李箱一个一个地往库房外面的过道搬。

他打开第一个行李箱,最先拿出来的是书画。

这批书画足足有 76幅,全部用画袋和金丝楠木画盒装得严严实实。

王景行小心翼翼地一一打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激动。

其中清代书画作品 16 幅,而乾隆的御笔书法就有 8 幅,占了一半。

此外,还有清代女画家陈书的画 3 件。

还有乾隆朝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画作 2 件,作品以人物画为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董邦达的画作 2 件,张照的书法作品 1 件,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明代书画作品有 19 件,这些作品更是让王景行惊叹不已。

其中包含仇英、沈周、边景昭、王绂、蔡羽、唐伯虎、文征明和董其昌的书画。

“吴门十才子” 之一的蔡羽,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书法作品在这批收藏中足有 4 件。

董其昌的书法作品 1 件,画作 3 幅。

宋代作品最多,高达 31 件,包含宋徽宗、苏汉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燕文贵、赵伯骕、萧照、李迪、刘松年、梁楷的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宋代书画的各种风格和流派,从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到梁楷的减笔画作,每一件都代表了宋代书画艺术的巅峰水平。

此外,还有唐代书画作品 9 幅。

吴道子、阎立本、韩滉、韩干、周昉、张萱、边鸾的画作各 1 件。

另外还有一本唐代的《金刚经抄本》,纸张虽然有些泛黄,但字迹清晰,笔法工整。

而最让王景行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一幅李白的书法作品《乘兴帖》。

内容为:“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太白书。”

纸本,纵 26.5 厘米,横 36.1 厘米,草书 5 行,全帖共 21 字。

短短 4 句话,却勾勒出一幅月下独酌、物我两忘的悠然画面,将李白潇洒肆意的人生态度展露无遗。

王景行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幅《乘兴帖》肯定是真迹。

除了纸张的年代感以外,帖后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题跋和钤印也是最有力的证明。

帖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南宋贾似道、元代张宴、明代项元汴和清乾隆皇帝等 6 人的题跋。

宋徽宗赵佶题跋称赞:“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认为李白的书法与他的诗歌一样卓越,这评价非常高。

而清乾隆在隔水题跋中写道:“观其笔气豪逸,非他人所能赝托,张晏以下诸跋,亦皆可据其为青莲遗墨不妄耳”。

给出了真品的鉴定。

钤印有南宋赵孟坚的“子固”“彝斋”和贾似道的“秋壑图书”印。

元代张宴的“端本家传”印,明代项元汴的 “墨林项季子章”“香严居士” 和清乾隆 “乾隆御笔”“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等众多钤印。

密密麻麻,非常壮观。

已知现存李白的真迹只有一幅,是《上阳台帖》。

总共 25 个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王景行马上打开手机,上网搜索《上阳台帖》。

他仔细对比落款的“太白”二字。“太”的点与“白”上点并排斜下。

“白”的两横化作两点并排斜上,与上两点呼应。

字迹磊落,意态万千,气势飘逸,两个“太白”风格完全一致。

王景行又仔细查了半天资料,没有发现《乘兴帖》被乾隆作为陪葬品的记录。

不过一旦这幅作品曝光,必将引起收藏界和文化界的巨大轰动。

王景行心里清楚,那可能会给他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

这幅画注定只能锁到保险柜中。

除此之外,就是顾恺之的《谢安像》。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被誉为“画绝、才绝、痴绝”。

他的线描技法独特,被称为“春蚕吐丝描” 或 “高古游丝描”。

线条紧劲连绵,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衣纹和情感。

特别是对人物神情和精神的状态,堪称一绝。

最着名的的就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除此之外,他还画了《司马宣王像》《夏禹治水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等。

全都形神兼备。

顾恺之的真迹目前已无存世。

《女史箴图》是唐代摹本,且残缺不全。

《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

国内公开最早的绢本画是隋代画家展子虔唯一的传世作品《游春图》。

王景行这幅《谢安像》是顾恺之目前唯一存世的作品。

也是最早的绢本画。

一想到这个,王景行就手心冒冷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