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375章 再来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375章 再来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送走刘姐,蔡韵韵神色带着几分狐疑,几步走到王景行身边,小声说道:“老板,我感觉这个女人很奇怪。”

王景行正低头看着刚入手的五彩花鸟纹盘,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反问道:“怎么奇怪了?”

蔡韵韵微微皱着眉,回想着刚才的场景,说道:“您瞧她那模样,看咱们店里的古玩,眼神里全是陌生,一点行家的感觉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个收藏家。”

她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刘姐刚才进店时的样子,“而且啊,她走进店里,戴着个大墨镜,遮了半张脸,左顾右盼的,那鬼鬼祟祟的劲儿,好像生怕被别人发现,我瞧着心里直发毛,您说,她该不会是小偷吧?还有她拿来的那个瓷盘,别是赃物啊!”

王景行听着蔡韵韵的一番分析,轻轻摇了摇头,语气笃定地说:“应该不是小偷,这女的虽然行为有点古怪,但举手投足间那股子气质,更像在机关单位上班的。”

“在机关里待久了,行事风格难免会谨慎些,可能她对古玩这行不熟,又怕露怯,才会表现得小心翼翼。”

听老板这么说,蔡韵韵也没话说,反正交易已经完了,以后也不会有交集。

谁能想到,仅仅一个星期后,刘姐的身影再度出现在古玩店门口。

刘姐走进店里,径直走到王景行面前,神色平静,像上次一样,礼貌地开口:“老板,帮我看看这两件古董什么价格。”

说着,她从随身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长条形包裹和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王景行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的古董摆件,接过刘姐递来的东西。

他先打开长条形包裹,一幅古画缓缓展露在眼前。

随着画卷展开,王景行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脱口而出:“居然是郑板桥的《墨竹图》立轴!”

这幅画尺寸不算大,高约66厘米,宽大概40厘米。

画面中,几竿修长的竹子挺拔而立,枝叶疏密有致,疏朗间透着一股空灵之气。

郑板桥那独树一帜的笔法在这幅画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苍劲有力却又不失洒脱之意。

墨色的浓淡处理得恰到好处,“瘦劲孤高”的艺术风格跃然纸上。

竹叶的画法十分讲究,以“个”字、“介”字巧妙组合,笔势连贯流畅,自然天成。

王景行双手轻轻摩挲着纸张,感受着纸张独特的质感。

他一下就判断出这是清代中期典型竹纸的质地,纸张微微泛黄,却韧性十足。

接着,他开启透视,仔细观察墨色,只见墨色沉厚均匀,深入纸背,毫无后加笔墨的痕迹,显然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结果。

画的上方,题有一首诗:“一枝瘦竹傲风霜,不学群芳斗艳妆。老干横生天地气,任他桃李闹春光。”

法笔力雄浑大气,又不失灵动之美,结体欹侧多变,充满了郑板桥自创“六分半书”的独特魅力。

再看款署“乾隆壬午秋日,板桥郑燮写于潍县署中”。

钤印“郑燮印”、“七品官耳”,无论是印色的陈旧感,还是印文的风格,都与郑板桥所处时代的特征高度相符。

王景行抬起头,眼中满是肯定,对刘姐说道:“刘姐,这幅《墨竹图》是真品!”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从笔墨特征来看,完全符合郑板桥中晚年的绘画风格;纸张材质是清代中期典型竹纸,历经岁月,特征明显;题诗、款署和钤印,各方面都能相互印证,高度契合郑板桥的创作特点,所以,这必定是真迹无疑。”

刘姐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结论,她语气平静地问道:“那这幅画值多少钱?”

王景行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郑板桥的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价格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因为作品的尺寸、题材、创作时期等因素,价格区间差异比较大。”

“您这幅《墨竹图》尺寸不算大,题跋用的是典型的‘六分半书’,而且从款署可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期内的作品。”

“这类标准件在市场上价格相对比较透明,考虑到当前的市场行情,我给您出个诚心价,三百二十万。”

刘姐听了,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惊喜,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恢复了那副平静的模样,说道:“那这个鼻烟壶呢,你也给看看。”

说着,她打开那个精致的小盒子,将鼻烟壶放到桌上。

王景行从桌上拿起鼻烟壶,放在手中仔细端详。

这鼻烟壶高6.8厘米,呈扁瓶形,细颈阔腹,铜胎画珐琅工艺。

壶身两面开光,里面绘着西洋母子图,背景是巴洛克式建筑,色彩鲜艳夺目,颈部还装饰着缠枝花卉,底书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

乍一看,确实有几分乾隆珐琅彩的韵味。

然而,王景行很快就发现了端倪。

他轻轻敲了敲鼻烟壶,凭借多年把玩古玩积累的手感,感受着胎体的重量,说道:“刘姐,这个鼻烟壶是后仿的。”“您看这胎体,拿在手里明显偏轻,铜质和真品乾隆时期经过精炼的铜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说着,他指着鼻烟壶上的珐琅彩料,继续解释道:“再瞧这珐琅彩料,颜色过于鲜艳亮丽,缺少真品那种温润柔和的玻璃质感。”

“还有这人物面部的描绘,显得很机械,衣纹线条也生硬刻板,这些都是晚清民初仿品的典型特点。”

“另外,这款识,书写得过于拘谨,和标准的官窑款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王景行顿了顿,缓和了一下语气,接着说:“不过,虽说它是仿品,但也并非毫无价值。这是清末民间作坊仿制的精品,属于‘老仿’范畴,在古玩市场上,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我给您估个价,三万吧。”

刘姐听了,脸上的神情依旧平静,只是说道:“啊,原来是仿品啊。我还以为能值不少钱呢。那这价格还能再高点吗?”

王景行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脸诚恳地说:“刘姐,这已经是它合理的市场价格了。老仿虽然有收藏价值,可和真品比起来,价格确实差得很远。”

“您要是想出手,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是比较合适的。”

刘姐听后,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心里权衡着,过了一会儿,她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也卖给你。反正放在我手里也没什么用。”

王景行笑着说道:“好嘞,刘姐。咱们这就办手续,我马上给您转账。以后您要是还有别的好物件,还来找我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