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67章 交换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67章 交换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估计是人越老心性反而越像小孩,这群老爷子见到稀罕的宝贝仿佛就像见到久别的情人一样开心,频频开怀大笑。

这让王景行觉得这群老头还挺好玩的。

见三足铜炉被大家一致认可,王景行拿出田黄印章,双手放陈老桌前请陈老掌眼。

王景行对翡翠行业了解不少,知道玉不过手的道理,也听说古玩圈讲究瓷不过手。

反正不管什么古玩,不过手终究是没错。

陈老看到印章,眼睛一亮,双手从锦盒中拿起印章,反复观看,嘴里啧啧称奇:“田黄冻石啊,小王,你称过多少克吗?”

王景行回答:“126克。”

陈老感叹道:“黄金易求,田黄难得。凝如蜂蜜,润泽无比,如此极品田黄冻石,现如今是可遇不可求了,126克,光材料如今就价值千万。”

又将印章倒过来,仔细观看后惊叹道:“雅宜山人,居然是王履吉的印章,太难得了。”

钱老听了,迫不及待问道:“明代王宠的印章?”

陈老点点头,说道:“明代着名书法家王宠,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就是咱们苏省人。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与祝允明、文微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这方田黄印章应该是就是王宠之物,极为难得。”

钱老急忙跑进收藏室取出一幅书轴摊开,征得王景行同意后,拿来印泥和宣纸,将印章钤印在宣纸上。

一比对,哈哈大笑:“果然是这方,王履吉行草《致王守五札》中的印章就是这方田黄印,一模一样。哈哈,没想到今天居然见到了,真是平生一大快事。”

明代着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和藏书家何良俊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

王宠的书法初学蔡羽,后学晋人,崇尚韵味,字形体势舒朗,通清爽淡宕,格调萧散,深得钱老喜爱。

众人见状,都争相围观,不禁啧啧称奇。

陈老感慨道:“这幅字和印章500年后再度相逢,乃是收藏界一大快事。”

钱老迫不及待问道:“不知王小弟舍不舍得割爱,这方田黄印章我可以出到1500万的价格。”

古玩鉴赏交流会除了交流,藏家之间也经常有买卖或者互相交换的。

1500万的价格算是很有诚意了,钱老再转卖利润也很薄了,估计也是真心喜爱。

“这个···”王景行一时没反应过来。

一来没想到这方印章价格这么高。

二来也没有考虑过是否要卖的问题。

董建川见王景行犹豫,以为他不想卖又不好意思拒绝,帮忙圆场到:“钱老,这方印章可是我小兄弟的心爱之物,我想要他都舍不得给呢,您就不要眼馋了。”

钱老连连叹息。

黑虎资本的李邦柱见状,问道:“不知王小弟的康熙铜炉是否舍得割爱?”

李邦柱子是有名的爱收藏青铜器,早看上了王景行的精品康熙铜兽面纹冲天耳龙纹三足炉。

搞风投的都是人精,见王景行才拒绝了钱老,马上就提出购买意向。

王景行作为新人,在这种场合不太可能一再拒绝。

王景行正想着李邦柱砖砚中藏着的是什么宝贝呢。

见李帮柱送上门来,自然也就不客气:“我对李总的青花瓜瓞大盘很是喜欢,不如咱俩交换如何?”

李邦柱很是意外,青花瓜瓞大盘不会超过300万。

王景行的康熙精品铜炉价值却是至少300万,遇到李邦柱这样喜欢的,甚至可以出到400多万的价格。

价值虽然差别不是很大,但明显铜炉会更贵重一点。

李邦柱虽然很想要王景行的铜炉,但不好意思占便宜,说道:“这样交换却是让王小弟吃亏了,我再补你差价?”

王景行摆摆手说道:“补差价就不必了,藏友直接交流说不上吃亏,如果李总觉得占便宜了,那就把这块砖砚一并算进来给我吧。”

砖砚虽是清代古砚,却是稍显普通,古砖上没有铭文,而且出处难考,市价最多也就值个十来万

见王景行如此说,李邦柱倒是颇为踌躇,这明摆是占了便宜,在一帮老爷子面前,搞不好要被误会。

董建川见状,说道:“老李,你不必多想,我这位老弟性格就是这样,我这枚开贝版的袁大头就是王老弟送给我的。他可不差钱,听玉阁就是他的产业。”

前段时间的听玉阁翡翠开展,全是高档翡翠,而且又有买翡翠抽银元的活动,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算是一炮打响。

李邦柱的老婆也是有名的珠宝迷,对翡翠尤为喜爱,和董建川也是熟识的。

见过董建川从听玉阁带回来的手镯和无事牌后,第二天立马就专程赶到鹏城。

可惜玻璃种手镯已经售罄,便买了一个玻璃种的蛋面戒指和一块玻璃种的无事牌,也是非常喜欢。

听董建川这么说,众人皆惊,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成就,确实是人不可貌相。李邦柱递上名片,说道:“那我就交王老弟这个朋友了,青花盘加上砖砚换你的铜炉。”

拿起铜炉越看越喜欢,李邦柱说道:“今天中午我做东,大家移步吴王府。”

吴王府以经典淮扬菜所着称,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有60余间风格迥异的特色贵宾包房,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很有历史感。

服务员全是身穿汉服的年轻女孩,真是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悠悠古琴,浓浓汉风,是金陵最有名也是消费最贵的高端私人宴请会所。

淮扬菜是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原料多以水产为主,烹艺顶尖,刀功精细,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

淮扬菜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风格雅丽,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

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经典淮扬名菜让王景行大饱口福。

董建川见王景行埋头大吃,笑道:“还吃得习惯吗?”

王景行大赞:“菜品精致,滋味醇和,特别是本色本味,鲜香无比。”

陈老点点头,笑道:“淮扬菜讲究时令新鲜,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说法。”

正说着,上了一道红烧河豚,李邦柱转到王景行面前,说道:“这道红烧河豚也是吴王府的招牌菜,王老弟尝尝。”

王景行还真没有吃过河豚,虽然河豚剧毒,但既然能上餐桌,自然是可以放心吃的。

王景行也不客气,夹了一条,吃了一口,味道鲜甜,鱼肉肥嫩,汤汁浓醇,非常美味。

老爷子们喜欢喝黄酒,王景行现在的体质喝酒是千杯不醉,作为晚辈,非常豪气地逐一敬过去,而且和老爷子们喝是主动三杯对一杯,赢得一致好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