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91章 透视鉴古董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91章 透视鉴古董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王景行看着董建川收藏室里一排排的瓷器,由衷感慨:“董哥,我感觉收藏才是你最主要的生意,这些年赚的钱应该不少吧。”

董建川笑道:“那也是入行早,我入手的第一件古玩是二十多年前偶尔买的一对雍正粉彩龙纹大碗,花了20万,结果不到五年,卖了600万,正是这次无意间的交易让我发现古玩里的商机。”

王景行说道:“那也得您有火眼金睛啊。”

董建川说道:“我一开始也是门外汉,所以成天跟钱老他们混,拼命学习,看得多了也就入门了。而且我要么在拍卖公司竞拍,要么和信得过的熟人做生意,在金陵,知根知底的人不敢骗我。”

王景行还是很认同董建川所说的多看的经验。

末代皇帝溥仪曾经被人拉去鉴赏一个古董,他见到古董之后,只是看了几眼,就断定那是赝品,问他为什么是假的,溥仪说这个古董和他家的不一样,最后经过其他专家的鉴定,这个古董还真的是赝品。

王景行能透视,可以将瓷器内部的胎质和死亡气泡等情况看得很清楚,通过记住各个朝代的瓷器特质和死亡气泡的特征,基本可以判断瓷器的真假和年代。

鉴定其他古玩也是一样。

王景行说道:“董哥,咱们按年代来,教教我怎么鉴定瓷器。”

董建川指了指架子上的一件青瓷花瓶,得意地说道:“我的收藏基本都是官窑精品,这是极少数的民窑之一,南宋龙泉窑梅子青花瓶,也是我所有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瓷器。”

“你别看它是民窑就以为不值钱,龙泉窑虽然是民窑,但也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南宋时期是它最辉煌的年代,龙泉窑的瓷器虽然不少见,但这种高度超过三十五公分的花瓶可是相当罕见。”

王景行点点头,说道:“趴的不如卧的,卧的不如坐的,坐的不如站的,南宋花瓶确实稀少”。玩瓷器的都知道,趴的盘类不如卧的杯具,杯类不如坐的盆樽类,盆樽类不如站的瓶类。

董建川拿起花瓶继续说道:“你看,这花瓶器型雅致,长颈鼓腹,胎体厚重,内外均施青釉,釉色湿润翠绿,开片自然,制作精湛,保存完好,算是我这价值较高的精品之一了。”

说完龙泉窑花瓶,王景行指了指下一层架子上的青花盘说道:“这也是件大开门的成化云龙戏珠大盘。”

“成化朝是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可不是吹的,成化瓷器对质量非常讲究,特别是成化斗彩,个个都是天价,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

“成化斗彩我听说过,2.8亿港币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轰动一时。”王景行答道。

“可惜老哥这里没有成化斗彩。”董建川说道:“不过,成化青花也是非常珍贵的,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大变,青花呈色由以往的浓艳变为淡雅,淡描五彩精雅绝伦,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

“成化无大器,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都是大气派,到了成化朝,瓷器风格转向玲珑秀奇的精细小巧,像我这样的大盘,算是很罕见的。”

董建川上手说道:“你仔细看,这大盘胎子洁白细润,施釉又肥又透,莹润如脂。成化朝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几乎已经绝迹,改用国产的平等青。这种青料发色稳定,色彩柔和,云龙戏珠的图案造型轻灵秀美,笔画流利,精致如一。”

“我这大盘保存完美,尤其是极少见的成化官窑大盘,现在要是拿去拍卖,起拍价都得过千万,能拍多少没法估计。”董建川得意地说道。

鉴赏完成化青花云龙戏珠大盘,董建川又介绍了明万历五彩鸳莲纹提梁壶,这件提梁壶具有鲜明的嘉万时期五彩器特点,红色特别突出,感觉翠浓红艳,极为华丽。

一下午就在瓷器室中度过,从南宋龙泉瓷介绍到清宣统瓷。

董建川说一处,王景行记一处,并且用透视眼逐一验证,不懂就问,领悟极快,受益匪浅。

通过观察,王景行发现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瓷器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

明清官窑瓷器由于制作程序非常规范,胎土经过人工反复淘洗,因而胎质特别干净,透视进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特征很明显,而且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瓷器胎密度适宜,既不会过密也不会有疏松的感觉。

不同年代瓷器的死亡气泡数量和颜色上也明显不同,气泡在死亡过程中大体是由浅色变深色。

宋代瓷器气泡死亡较多,基本都超过气泡数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多数为黑色,少数为褐色和黄色。

明代的瓷器比宋瓷死亡气泡相对较少,但不同时期的气泡情况差别较大,永乐、宣德瓷器由于施釉较厚,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

清代早中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色或者微黄色;民国以后的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

不同朝代的瓷器也有不同的气泡特征,比如永乐瓷的气泡数量虽然较少,但大、中、小气泡混杂。

宣德瓷却是大、中、小气泡各自形成不同的气泡群。

说到气泡,董建川还介绍,宋瓷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汝瓷的气泡是“寥若晨星”,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特征。

可惜这些瓷器董建川家都没有,没办法见到实物。

当然,还可以通过器物的造型、底足的露胎、瓷釉的差异和款识的特征来鉴定瓷器的年代和真伪,但这涉及的知识和实践积累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

吃过晚饭再进瓷器室的时候,王景行通过下午梳理的各朝代瓷器胎质和死亡气泡的特征,已经能大体判断瓷器的年代,各朝代瓷器的特征也记得七七八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