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285章 噩耗

幸好遇见神 第285章 噩耗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晋**队大举伐秦,大部队被阻击在潼关、蒲坂、定城一带,沈田子的偏师却神奇地攻到了长安东边50里地的青泥城。

秦主姚泓亲率一万多军队围攻沈田子的不到二千人。

这二千人却是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作战、跋涉,淘汰后剩下的精兵强将。

萧西风带着四个老乡组成的钱塘旋锥阵,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沈田子率四个老乡组成武康战阵,在周耒等500将士配合下,悍不惧死,杀红了眼,所向披靡。

傅弘之带着近1400将士也豁出去了,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大伙没了退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或者死!

只能说秦主姚泓的军队运气太差,遇到了这样的亡命之徒,活该他们倒霉。

单兵实力强悍,有战阵倍增威力,悍不畏死,士气如虹…沈田子不到二千人的偏师,硬是杀得后秦军血流成河、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一万多后秦军,被斩杀的、踩踏至死的,接近一万。

剩余千把人,簇拥着秦主姚泓,狼狈逃回长安城里,开始闭门守城。

沈田子率军进驻青泥城。

清点人数,战损800多,还剩将将一千人。

秦国大军主力都在前线与王仲德、王镇恶、檀道济、朱超时等人的大军对峙,都城长安的一万守军,在青泥之战中几乎死伤殆尽。

沈田子坚信自己的一千精兵拿下长安城,轻而易举。

正在这时,第二路伐秦军主帅沈林子,因为担心哥哥的偏师兵力太少吃亏,在得到主公刘裕同意后,率领2000精兵赶来增援哥哥沈田子。

顺着沈田子军队行军路线紧赶慢赶,一路都是三哥手下军士守卫的关隘堡垒。赶到青泥时,哥哥沈田子的人马已经入了青泥城,正在休整。

见到弟弟带来2000精兵,沈田子大喜,当即决定立即出击,拿下长安城再休整。

沈林子把三哥拉到一旁,对他道:“长安城已是咱们嘴边的肥肉。这次出征,主公是统帅,其他人都比咱俩资历深。咱们没有汉王刘邦的野心,夺取长安城这种便宜首功,留给主公吧。这功劳,咱们兄弟俩吃得了,吞不下啊。”

沈田子一想,拍手道:“四弟,还是你想的周全。得亏你赶来及时,要不然,三哥我就糊里糊涂取了长安城了。”

沈林子道:“三哥,现在,王仲德、王镇恶、檀道济、朱超时等几路人马,都被秦军挡在潼关、蒲坂、定城一线。主公当初曾叮嘱我们,东边四路军攻进洛阳后,就地等他。可是大家见到这次西进伐秦如此顺利,都不肯让先,便都违背主公吩咐贸然继续西推,结果在潼关、蒲坂等地被姚绍设计,吃了大亏。我不愿违背主公意愿,请示主公同意后分兵来找你,一是担心你兵力太少,进攻不顺。二又担心你进攻太顺,怕你攻进了长安城。唉,小弟我是左右矛盾啊!所幸赶到时间虽晚了、没帮上忙,但不算太晚。”

沈田子笑道:“不晚不晚。四弟,你是不知道,三哥我这次走了大运,拉上了萧西风和他四个老乡。他们五人…”沈田子边说边摇头道:“简直不是人。他们组成非常熟练的锥形战阵:萧西风在前拖刀伤敌,一倒一片;四人在后面补刀;萧西风回头接应他们,继续向前推进。如此周而复始,从出发首战直到最后拿下青泥城,他们的战功,已经无法统计了。”

“哦,加上三哥你的战阵…”沈林子沉吟道:“难怪你这一万人,一路杀过来,拿下那么多堡垒,还分兵守着后路,却最先抵达长安城附近。又以区区不到二千人,还几乎屠灭秦国皇帝一万多军队。”

忽然,沈林子又道:“三哥,咱们这些人,最想攻进长安城的是王镇恶将军。他爷爷曾是前秦丞相。前秦为后秦所灭,他想亲自为他复仇,告慰先人,同时证明自己。我估计他会剑走偏锋,趁这季节渭河涨水之时,让大军乘蒙冲小舰,由黄河入渭水,溯流而上,进攻长安城。咱们…”

他停住伫听一下,接着道:“王镇恶乃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在此地有很强大的人脉基础。我估计主公的思路里,将来治理此地,会重点依靠他。咱们不要与他争。”

沈田子点头。他觉得自己这位四弟不愧号称小诸葛,思考问题,条理非常清晰、正确。

不过,他心中隐隐觉得,王镇恶野心勃勃,让他治理关中,似乎不妥。他坐大之后,也许是晋国麻烦。但这时候说这些,言之尚早。

沈林子又问:“三哥你打算怎样对待萧西风?”

“还能怎样对待?”沈田子道:“他说了,打完这场仗,还是回家养蚕去。军功什么的,他统统不要。能奖点金币最好,没有金币,给几匹马也行。”

沈林子道:“他的四个老乡呢?他怎么说起他们?”

沈田子:“他说了,他们表过态,跟他走。我的想法是,到时给点金币、几匹马,让他们走。他的军功要是算起来,封侯都够了。”沈林子点头。过了一会道:“三哥,他是聪明人。这时代风气就是如此,底层农户出身,再厉害也是炮灰。经历了陆彧那件事,他知道还会有人算计他。你我也护不了他一世。但愿他回乡养蚕,可避过灾祸吧。”

兄弟俩沉默下来。

沈田子觉得有了主公吩咐,保护他没有问题。但说到底,也是拿他做炮灰。

算了。在萧西风的事情上,积点德。

时间一到就放他们走,助他们早些离开是非旋涡。

沈田子心里做出了决定。

这趟西征,一路杀过来,他们帮自己够多了。

*****

这次西征后秦的晋国大军里,三路军首领、同为征虏将军的王镇恶,心情确实更加激荡。

因为,长安城,就是他出生、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

那时,他的爷爷王猛是前秦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爷爷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但他父亲是河东太守。

有祖父余荫,父亲也是高官。可想而知,他的童年、少年在这里,是多么幸福。

可惜,在他13岁那年,前秦国亡了。父亲也战死。

他叔父带他南下避祸于东晋。然后长大,遇到主公刘裕,得他赏识…

王镇恶还记得,自己离开前秦前,曾寄居于渑池人李方家。自己答应过他:若日后发达,打回老家,让李方做渑池县令。

眼看晋国大军被后秦军神姚绍挡在定城一线,无法前行。

而从前由东晋逃到后秦的叛将司马休之,代表后秦向北魏求救。魏国派出军队靠近战区,虎视眈眈。

形势对晋军很不利。

王镇恶决定孤注一掷,趁雨季渭河涨水,率偏军乘蒙冲小舰,由黄河入渭水,逆流向长安城出击。

他的想法得到主公刘裕的支持。于是,王镇恶率领5千军队出发了。

随后,无论是黄河沿岸还是渭水边的堡垒里,后秦军只见到蒙着牛皮的船只在水里行走,却见不到人。

当地百姓惊为神灵。

刘裕为了配合王镇恶,在几处发动猛攻,吸引敌军火力。

王镇恶的大批船只,很快来到长安城北边的渭桥南岸。

他命令军士们饱餐一顿,只带武器,弃船上岸。并对大伙说:此地距离长安城北门就几里路。咱们要么攻破长安城,建功立业。要么战死,尸骨无存。

众人激情澎湃。王镇恶也是猛人,一马当先,向渭桥守军发起进攻。

手下军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很快击垮后秦军。

城内的皇帝姚泓收到消息,率军赶来来援,半路与自家溃军相遇,自己带的人也被冲散。

姚泓在几个亲卫掩护下逃回皇宫,关上宫门坚守。

王镇恶就这样轻松拿下长安城。

其实,如果不是沈田子的人马消灭了长安城近一万守军,王镇恶的队伍能否攻进长安城,真的难说。

因为,长安城是古老首都,城墙被历代翻修加强,防御工事可以说是天底下首屈一指。

后秦皇帝姚泓手头没有多少军队,所以才干脆放弃守城,改为守卫皇宫,等待城外援军。

王镇恶的军队损失不大,接管了长安城四面城门防务。只有皇宫还在后秦皇帝手里。

各地秦军收到晋军攻打长安城消息,从几个方向赶来勤王。

可是到了长安城下一看,四道城门都是晋**队把守,城墙全是插着晋军旗帜。

秦军军心溃散,纷纷四面逃离,去寻找、投奔其他主人。

后秦皇帝姚泓知道了这些情况,走投无路,打开皇宫门,向王镇恶投降。

至此,后秦灭亡。共历三帝34年 。

长安城是王镇恶的出生地、故土。他对军队下令:对百姓务必秋毫无犯。

他的做法,得到长安城内6万多户、几十万各族人的认可。

不久,晋**事大都督刘裕进城,对王镇恶给予高度肯定。

随即,刘裕将姚氏直系皇族一百余口屠灭;将后秦皇帝姚泓押往建邺,当街斩杀,陈尸于市;后秦旁系皇族也押往建邺看管。

后秦国立国之地是中原古都长安,底蕴深厚。刘裕命令将皇宫、国库里许多文物、典籍等宝贝运往建邺。

后秦国内,羌族人有十几万人,他们全体集合,向西逃窜。

刘裕命令沈林子率军追击。

沈林子杀敌几千,俘虏回来一万多人。

王镇恶进入长安城后,将国库、皇宫里的财物偷偷搞走很大一部分。刘裕听说后只是一笑了之。

刘裕将后秦国库、内府钱财,全部赏赐给将士们。

后秦被灭,晋国国土面积大增,对手除了原来的强敌北魏外,现在多了一个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国。

大夏国国力也十分强大,骑兵凶悍,比后秦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鉴于此种情况,刘裕在长安城未央宫与北伐功臣们商议国事,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

结果除了沈家两兄弟,其他人都不支持他的意见。

刘裕只得作罢。刘裕亲率大军灭了后秦,这样的功业,比司马炎灭蜀汉还要伟大得多。加九锡这种美事,自然而然提上议事日程。

他的随军长史王弘,是前丞相王导曾孙,前司徒王珣长子。这样的高门大族嫡系子弟,最有资格去办理“加九锡”这种高大上的事情。

刘裕悄悄派出亲信卫队,护送王弘回建邺去。

建邺城。

刘穆之坐镇太尉府东府,与大世子刘义符一道,全权处理朝政大事。

他忽然听说随军长史王弘回到了建邺,正在与皇帝讨论为太尉刘裕加九锡之事,顿感血流不畅。

他有些搞不懂:这么大的事,主公为何瞒着自己。

他端坐不动,仔细回忆自己行事为人的一点一滴,检讨一下功过得失,看看哪些方面令主公不满意。

——北府军将领刘裕决定起事讨伐桓玄,向何无忌征询主簿人选,何无忌举荐了自己。

从此以后,自己对主公未有一丝一毫贰心。

讨桓玄、伐卢循、灭南燕、平刘毅、收西蜀、杀诸葛长民、灭后秦…

在这桩桩件件大事过程中,主公只需考虑军事问题:讨伐战略、将士调动、行军路线、进攻法术…

钱财筹划、粮草供给、朝务处置、后方情报收集…这些事,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

——自己唯一的缺点是贪吃,是真正的口舌之福,不是贪财的意思。自己并不需要多少钱财。

贪吃时还喜欢热闹,有时一顿饭,邀请许多人一起进餐。

——当然,都是公款吃喝。

主公也知道这点。自己并不避讳他。

按说,主公不会因为这点事对自己起疑吧?

刘穆之就这样坐那思考着。他没注意到,已是夜深了。厨房的下人一直等着他吩咐传菜开餐。

因为老爷交代过:在他琢磨事情时,不要打搅他。

即便错过对他最要紧的进餐时间,也不行。

过了半夜,厨房的下人实在觉得不对劲,于是向值守卫士反应情况异常。

卫士们报告给都尉,都尉报告参军。参军叫门不应,推门进去,见到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大人倒在地上。

走过去,摸摸手、额,冰冷。搭脉,没了脉相。

参军一面吩咐来人去请太医,一面命人去通知大世子刘义符大人。

太尉府里,顿时乱做一团。

不是太尉府家人出了什么事,而是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大人出了事。

……

不久,远在几千里外的长安城临时大都督府,同时收到了来自建邺城的情报、消息,都是报告同一件事:刘穆之大人去世了。

另一位随军长史王修,进来如实禀明建邺城消息时,刘裕听了,只觉得胸口被堵住,眼前金星闪烁。

他闭眼低头,等晕眩过去,以干涩嗓声问道:“你说什么?”

王修见大都督脸色苍白,冷汗直冒,强忍惊慌把消息复述一遍。

刘裕这次听得更清楚。

他一拳砸在身前案桌上。

案桌应声缺了一角,垮塌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