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10章 魏国再攻胡夏国

幸好遇见神 第310章 魏国再攻胡夏国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北魏皇帝拓跋焘准备攻打柔然前,下令军队撤出黄河以南,退守黄河北岸。

刘宋皇帝刘义隆派出的大军正好趁势北进,兵分几路,全线平推。

这次,刘义隆几乎拿出了压箱底的活计。

总指挥是右将军到彦之,他亲率甲士5万。

甲士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身穿铠甲的高级军士。多数是士族亲兵或萧西风这样的资深志愿兵。

普通戍卒,他们可没资格和本钱装备铠甲。

当然,铠甲也分几个等级。

重装骑兵的重铠最强。但是那太重了,徒步军士根本承受不住。

重装骑兵重铠之下,是精骑兵精甲。萧西风五人身上的就是这种。

精骑兵精甲之下是步(车)兵精甲和步(车)兵统甲。这些也有材料高下之分。

到彦之统帅的5万甲士包括:安北将军王仲德1万人、兖州刺史竺灵秀楼船军1万人、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1万人、建武将军杜骥1万人、滑台将军朱修之1万人。

此外,刘义隆还命骁骑将军段宏率8千精壮骑兵,由寿阳直逼虎牢关。到达后听到彦之调遣。

刘义隆派出自己堂弟、长沙王刘义欣担任监军,率3万混合军负责后勤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到彦之遵照皇帝刘义隆确定的策略,先定齐、再西进。

彭城进入黄河的通道是泗水。

这时是四月份,往年这个季节,雨水丰沛,水量很大。可是今年不知为啥,没下什么雨,泗水水位很低。

舟船载着大军行进很慢,八月份才到达黄河岸边的须昌。

这速度,比步行还慢。

须昌即后来的山东东平县。

到彦之原本担心遭遇魏军袭击,哪知到了黄河边,也没遇到魏军。

派斥候出去一打听,回报是:黄河南岸的魏军都已撤走。

原来,到彦之从彭城出发时,北魏皇帝拓跋焘已对魏**队下达指令:可以不与宋军交战撤出河南。

长沙王刘义欣手下将军姚耸夫,率军勘探运粮路线先行一步抵达此地,倒是与魏国守军交过手。

结果,姚耸夫斩杀了魏军须昌守将、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叔父拓跋特勤,取得此次北伐开门红。

魏国皇帝拓跋焘派人用100匹战马,换回叔父拓跋特勤的头颅。

到彦之大军接管须昌。他留下竺灵秀镇守此地,自己率大军向西挺进。

此时的弘农、河南、陈留等地城池要塞,北魏守军接受须昌守军教训,早已撤出。

刘宋军于是没费什么周折,很快光复河南全境。

到彦之命司州刺史尹冲,与骁骑将军段宏一道,镇守虎牢关。

命杜骥镇守洛阳。

朱修之镇守滑台。

到此时,滑台将军朱修之才正式就位。

萧西风五人也随朱将军一起,担起了守卫要塞的职责。

到彦之自己率大军驻扎虎牢关与滑台城之间的灵昌津。

北伐如此顺利,刘宋军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

这次的北伐将领中,只有王仲德将军一直担负着守卫刘宋国北部边疆的任务,对北方气候变化带来的地利条件变化深有体会。

他提醒到彦之:“禀到帅,北方与南方差别颇大。长江一年四季都是作为南北交通天堑存在,而黄河则不然。黄河到冬天就会结冰,至深冬时节,黄河反倒成了跨越两岸的交通坦途。别看咱们现在占据了南岸的要塞,深冬时节一到,魏**队要越河攻击咱们,从黄河冰面上通过是轻而易举啊。我很担心,魏军一定会在冬天进攻咱们。”

到彦之笑答:“黄河结冰,利弊对交战双方都是同样的。魏军固然可以据此进攻咱们,咱们何尝不可以据此进攻他们?王将军无需为此担忧。”

王仲德听了,只能在心里叹息几声。

刘宋大军多数是南方人,部分北方人也是常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大家都缺乏应付北方气候的经验。

到时魏军从冰面上进攻,宋**士别说在冰面上作战,就是在冰面上行走,也是极其难以适应的。

越过黄河冰面进攻魏军,对宋**队几无可能。

当魏**队集中兵力攻打宋国某座要塞时,由于结冰的缘故,其它要塞赶赴增援的可能微乎其微。

因为宋**队,无论是军士还是战马,都没经过冰面行军的训练。

反观魏**,战马和军士,长年累月行走在北方,对付冰冻有充分的装备和丰富经验。

此消彼长,严冬时节,刘宋大军只有死守要塞一条路。

而遭遇进攻时得不到增援,宋**队要塞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全凭敌人投入多少兵力攻打来决定了。

哎!到彦之是皇上在军队里的最大红人。地位极高而本事不大,王仲德面对他,见他听不懂自己的意思,也懒得再废口舌。

只能是做好自己本分,到时见招拆招吧 。——王仲德边叹息边想道。

*****

刘宋大军北伐前,刘义隆与赫连定达成约定:胡夏国与宋国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如果打败魏国,到时以恒山为界,东边归刘义隆,西边归赫连定。

刘宋这边,到彦之的大军如期开始北伐。

胡夏国那边,赫连定也信守约定,派弟弟赫连秃骨率大军自西往东发始攻击。

面对刘宋国和胡夏国两面夹击,北魏朝堂再次争吵起来。

是先对付南边的宋军、还是先对付西边的胡夏军?

抑或两线同时作战?

经过全面探讨、激烈争论,最后,拓跋焘决定:对南边宋**队,采取防守反击策略;对胡夏国则全力以赴、争取覆灭之。

因为,宋军一路杀过来、收复河南全境失地,对魏国没造成多大伤害。

他们如今沿黄河布防,防线超过2千里,每处要塞只能布置守军几千人,最多一万。

每处要塞的这点守军,不大可能越过黄河进攻魏国。也就是说,刘宋军部署2千里防线后,对魏国构不成多大威胁。

黄河以南本就是魏军主动放弃的。魏军早点打回去或晚点打回去,区别不大。

反观胡夏**队,他们的进攻,每前进一步,都是对魏国的伤害与威胁。

拓跋焘决定亲征赫连定,毕其功于一役,趁此机会彻底摧毁胡夏国。

他对宋军部署了东西两路防守人马:西部,安颉统领黄河北岸魏军,与到彦之的宋军对峙;东部,叔孙建率另一路魏军守黄河北岸,对付青州方向的宋军。

安颉和叔孙建的任务重点,前期是守塞,只需防范宋军过河即可,不要越河作战。到深冬季节、黄河河面冰层足够厚度时,可选择性进攻河对面要塞。

对刘宋军的防守反击部署到位后,拓跋焘下令分兵两路进攻胡夏。

第一路,自己亲自率领5万大军攻打平凉。

第二路,大将豆代田率4万大军攻打南部的长安城。

拓跋焘的大军很快将平凉城团团围困住。

平凉城胡夏军首领,是胡夏皇帝赫连定的弟弟赫连社于。

拓跋焘带着胡夏前皇帝赫连昌来到城门口,让赫连昌上前向赫连社于喊话,看看能否晓之以理,叩开平凉城门。

如果不战而陷平凉城,那将省去许多麻烦。

哪知赫连昌一开口,就遭到城墙上箭矢猛烈射击,差点被射中。

拓跋焘赶紧命人带着赫连昌后撤到安全区。

看来赫连社于一点也不给赫连昌面子,连对话机会都懒得搭理。

拓跋焘本来也只是试试,没指望赫连昌凭口舌轻易拿下平凉城。

他的计划和战术是“围点打援”。

对平凉城围而不攻,希望吸引胡夏大军来救援。魏军则对胡夏援军分而歼之。

赫连定此时正率军攻打魏国郦城,听说平凉城被围,他立即率领大军回援。

拓跋焘早有计策。

他派大将古弼前出,迎战赫连定,要他假装不敌后撤。

然后派出以前收服的高车敕勒骑兵埋伏在路旁,待赫连定大军进入包围圈,忽然冲出,迎击匈奴军。

于是,赫连定人马遭到四面围击,大军被冲击、切割成几部,分别遭到猛攻。

最后,赫连定只得率一部边打边撤,退守到鹑觚原上。

魏军团团包围鹑觚原。

拓跋焘命令军队四面八方切断胡夏军水源。

赫连定没有办法,只能强行突围。

匈奴铁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集中兵力拼死突围,真的撕开了魏军防线。

赫连定得以逃脱。

但胡夏军队损失惨重,赫连定本人也受了重伤。

他的弟弟赫连乌视抜及百余胡夏公侯被俘。

赫连定一路逃一路收拾残军,并沿途驱赶老百姓一起随军向西北转移。

最后,赫连定带着1万多军队和十几万百姓抵达上邽。即后世的天水市。

赫连定大败,平凉城里的赫连社于也失去斗志。

他下令向拓跋焘投降。

南路,长安城遭到豆代田大军猛烈攻击。

守将听说平凉失守,知道大势不妙,于是率部突围逃到上邽,与赫连定会合。

豆代田率大军拿下长安城,并一举扫荡、收复整个关中。

至此,平凉、长安、安定等大城都落到魏军手中。

豆代田收复长安城时,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救出了被胡夏俘虏的魏军前元帅奚斤、大将娥清。

奚斤是魏国前次进攻胡夏国的统帅,他的副帅是丘堆。

那次行动,在监军安颉俘获胡夏皇帝赫连昌的大好形势下,这两位仁兄却遭遇惨败,作为主帅的奚斤还被胡夏军生擒俘虏了。

拓跋焘当时一怒之下,命令安颉在前线斩杀了副帅丘堆。

奚斤、丘堆的那次失利,直接导致先帝拓跋嗣留下的六位辅政大臣变成了四位。

现在奚斤回来,拓跋焘自然也不会让他好过。

拓跋焘将赫连定的皇后赐给豆代田,并要奚斤端着酒樽,膝行给豆代田敬酒,感谢其救命之恩。

之后,拓跋焘命60岁的奚斤背着酒肉,徒步跟随大部队行军。

奚斤曾经位列先帝拓跋嗣留给拓跋焘的六位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嫉妒年轻部下安颉将军的军功,莽撞展开军事行动,致使魏军蒙受巨大损失。

如今遭此羞辱,也算这位老帅应得的报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