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14章 战事胶着

幸好遇见神 第314章 战事胶着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宋国皇帝刘义隆发起的对魏北伐遭遇重挫,原先收复的黄河以南地区,大部分重新落入魏**队控制之下。

黄河沿岸的几大军事要塞,只有滑台城还在刘宋军手里。

宋国滑台将军朱修之率领1万守城军,与魏国猛将安颉的3万攻城军,暂时形成僵持局面。

宋国皇帝刘义隆不甘失败,启用大将檀道济,重新调兵遣将,准备继续进攻北魏。

而此时的北魏皇帝拓跋焘,却并没过多关注黄河沿岸的战事。

他把抵御宋军北伐的任务交给安颉和叔孙建两人,自己在琢磨彻底覆灭胡夏国的行动战术。

拓跋焘派人拜访胡夏国西边的西秦国主乞弗幕末,许诺灭胡夏后,将平凉、安定二城封给他,条件是要他配合魏国夹击上邽的赫连定。

乞弗幕末的西秦国,是胡夏国的西部邻居,部分国土就在上邽境内。

西秦国还有两个邻居是北凉和吐谷浑。

胡夏、西凉、吐谷浑三国包围着西秦,一向以来可没少欺负乞弗幕末。

这些年来,西秦经常与三国交战,地盘越打越小,日子越来越难过。

这时接到拓跋焘递来的橄榄枝,乞弗幕末怎么会错过这机会?

他满口答应了拓跋焘的条件,并马上付诸行动,焚烧西部城池,率领军队和部落向赫连定的上邽城靠拢。

赫连定发兵拒之。

乞弗幕末于是率部在上邽城西边最近的南安城驻扎下来。

赫连定非常气愤,发兵攻打南安城。

第一回合,赫连定打败出战的西秦大将姚献,将其擒获。

第二回合,赫连定叔父率军攻城。

眼看安定城堪堪要被攻破,乞弗幕末不得已下令开门投降。

赫连定将乞弗幕末连同西秦宗室500余口全部屠杀。

西秦至此覆灭。

西秦建国时断时续,享国总共也仅22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赫连定覆灭没落户西秦,还是获得了大量金银财宝、牛羊人口等物资。

这场胜利顿时使赫连定的野心膨胀起来。

常言道:不作死,不会死。

赫连定却没记住这句话。

他决定趁着族人士气高涨,一鼓作气,率领麾下所有人马去攻打西北方向的西凉国。

因为他心里盘算过,西凉不会比西秦强。

自己既然能搞定西秦国,那么,应该也可以拿下西凉国。

如果自己的匈奴族占据了西凉国地盘,那就是打通了西域腹地。

到时,天之骄子般的匈奴族健儿就可以如先祖那样,骑着烈马在天山南北的浩瀚草场里自由驰骋。

从此天高任鸟飞,匈奴族得以摆脱魏国鲜卑人的追逐…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残酷。

赫连定做着美梦,却料不到自己的运气十分糟糕:吐谷浑大王慕璝盯上了他,派军中途等着他。

也许是匈奴族的气数已尽。

赫连定军民渡河时,吐谷浑大军看准时机、击其中济,胡夏军大败。

赫连定被吐谷浑大王生擒。

胡夏至此可算是覆灭。

胡夏国于公元407年由赫连勃勃建立,到公元431年灭亡,享国也只有24年。

这是历史上一件标志**件。

因为自此以后,匈奴族再没有建立政权,整个民族也慢慢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本来,拓跋焘还在盘算攻打赫连定的事。到这里就不用再伤脑筋了。

与魏国相邻的北方政权,也只剩下北凉、北燕。

北凉首领沮渠蒙逊早就向魏国称臣纳贡,并派皇子沮渠安居到平城做人质。

与魏国并不接壤的吐谷浑,大王慕璝也向魏国示好,将赫连定送到平城,交给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多纠结,将赫连定斩杀。

*****

视线回到南方,刘宋国。

在现存的宋军将领中,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统筹指挥大军作战能力,江州刺史檀道济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到彦之的能力与其相比,差距实在有些大。

只不过,当初辅政大臣废黜并杀害少帝刘义符,徐羡之、傅亮是主要策划者,檀道济、谢晦是亲自执行者。

后来刘义隆联合檀道济,清除了徐羡之、傅亮,讨伐诛灭了谢晦。但其实对檀道济一直心存高度戒备。

在刘义隆心里,废帝刘义符不是不能杀,而是不能由旧臣杀之。

如果徐羡之等人当时不杀刘义符,刘义隆继位后,多半也会想法子让他消失。

因为,一个废帝的存在,而且是现任皇帝的亲长兄,那种想象空间太大了。

对现任皇帝来说,那可能是噩梦的根源,会让皇帝寝食难安。

但是老臣废旧立新,且杀掉旧皇帝,这对现任皇帝来说,是更加恐怖的噩梦!

因为,谁能保证专权的臣子们不会再次上演废旧立新,再杀一个皇帝?!

这就是刘义隆容不下徐羡之等人的原因。

只不过那时刘义隆没有把握将四位辅政大臣一网打尽,只能拉拢、联合檀道济,做掉另外三人。但刘义隆对檀道济的戒备之心,从未松懈过。

只是,现在,筹划多年的北伐大业,形势发展太糟心了。

刘义隆不得不把檀道济抬出来,希望他能扭转乾坤。

同时,刘义隆也在心里发誓:如果这次檀将军能改变战局,率领宋国大军重新收复河南全境,让宋国与魏国维持黄河分界的局面。

那么,以往对檀将军的芥蒂一笔勾销。

今后君臣同心,书写宋国美好新篇章。

在这样的心境和期盼下,刘义隆发布了对檀道济的任命诏书,都督、刺史、将军等头衔一大堆,意思就一个:北伐战事,你来作主,说话管用。

檀道济接到诏书,也不含糊,立即率江州1万大军出发。

同时按皇帝旨意,统辖骁骑将军段宏部、殿中将军垣护之部、武烈将军兼济南太守萧承之部、从大狱里放出来戴罪立功的宁朔将军王仲德部。

没多久,大军走到寿张附近,与魏国将军乙砃眷部遭遇,发生激战。

宋军大败魏军,斩敌几千,取得开门红。

檀道济率部继续北上,二十多天就与魏军打了30多仗。

宁朔将军王仲德阵斩魏国济州刺史、大将悉烦库结。

宋军再次杀敌几千人。

檀道济让段宏将军分兵去救滑台,自己率部驻扎休整,打算继续北进,攻打济水岸边的重镇历城。

济水位于黄河以南,是与黄河平行的一条大河。

泗水由彭城附近向南流,汇入济水,并继续流向黄河。

历城就在泗水与济水交汇处。

泗水与黄河交汇处就是要塞碻磝。

黄河自西向东的四大重镇是金墉城(洛阳)、虎牢关、滑台城、碻磝镇。

宋国皇帝刘义隆这次北伐的目标就是拿下并控制这四个重镇。

现在显然难以达成目标了。

历城也是彭城到黄河的陆路路口。

早先,到彦之就是在这里焚烧船只、丢弃重甲,经陆路逃往彭城。

魏军在黄河东部的军事总指挥,一直是叔孙建。

拓跋焘听说刘义隆派檀道济接替了到彦之,于是也派一位大将出马协助叔孙建:廷尉卿、征南将军长孙道生。

长孙道生是魏国老将,参与过平柔然、灭胡夏战事,功勋卓着。

二人都知道檀道济的厉害。于是商定: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交战;充分发挥鲜卑骑兵的机动灵活特长,以魏国正规部队对宋军开展游击战;重点盯打宋军后勤补给线。对历城附近方圆几百里实行焦土政策,切断檀道济的粮草供应。

此后,宋军粮草多次被烧毁,粮道也几乎被截断。檀道济攻打历城的计划成了泡影。

如此一来,刘义隆发动的对魏国北伐战争,形成了两个战事旋涡:黄河下游(东部),檀道济VS叔孙建;黄河中游(西部),朱修之VS安颉。

两个战团的中心分别是历城的檀道济军团和滑台的朱修之孤军。

周边也有段宏、垣护之等宋军军队增援袭击,企图为被围困的宋军减轻压力。

檀道济的参战,看来对战局改变有限。

战争暂时陷入胶着状态。

但很明显,宋军的处境不妙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