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28章 原来是被支开

幸好遇见神 第328章 原来是被支开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当年,刘道济担任益州刺史时,以土皇帝自居。

他重用四个人:别驾张熙、长史费谦、中兵参军裴方明、参军杨德年。

别驾相当于副刺史。

重大礼仪活动出行时,单独为其置一乘车,稍稍落后于刺史,故称别驾。

长史相当于总管。

中兵参军就是首府或首长驻地军队总司令。

裴方明担任益州刺史府中兵参军,就是成都地区最高军事长官。

参军杨德年,可以理解为指挥地方(郡、县)部队的参谋长。

刘道济把裴方明的中军牢牢抓在手里,倾注所有精力。

他把政务、税收、商贸、治安等等事务,全部放手,让张熙、费谦、杨德年三人作主处理。

结果,这三位贪官酷吏把益州弄得一团糟,最后导致民变、起义。

幸好刘道济全力支持裴方明平叛,直至最后心力交瘁而死。益州叛乱得以被裴方明基本平定。

紧接着,梁州叛乱又起。

在萧思话、萧承之、裴方明等人共同努力下,最后也被平定。

裴方明在平叛行动中的表现,得到刘道济、萧思话的强力肯定、举荐。

他在那次平叛后晋升龙骧将军。不久又被刘义隆调到京城,任从三品右卫将军,掌管六支禁军中的一支。

听说仇池国主杨难当在西北边境搞事、攻打益州,宋国朝廷下定决心征讨他。

裴方明主动请战。

因为裴方明对杨难当非常憎恨,也有与仇池军多次交手的经历,刘义隆欣然应允了他的请求。并破例拨给他5000禁卫军精兵,其中2000骑兵、3000步兵。

裴方明的副手是太子积弩将军刘康祖,他是太子府的人。

刘康祖高大威猛,个人战力极强。颇似裴方明风格。

刘康祖之父刘虔之乃是随先帝刘裕京口起兵的功臣。刘义隆将他安排在太子府,并派他到前线历练,是在为太子培养将才、帅才。

随裴方明一起出征的,还有后军参军梁坦、陈弥、裴肃之,他们都是被皇帝派出来历练的军中后起之秀。

这次征伐仇池**事行动总指挥是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真道。

裴方明部也划归在他的麾下。

刘真道的身份是都督梁州、南秦二州、凉州、雍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

他手下将领还包括安西参军段叔文、鲁尚期,始兴王常侍刘僧秀,绥武将军马洗,振武将军王奂之。

刘真道得到来自皇宫的暗示:裴方明到前线后,全面负责军事行动。也就是说,领兵将领全部由裴方明指挥。

孙延安在为萧西风五人饯行时,把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全部透露给他们。供他们参考。

孙延安知道,五人从来不愿领军,只是一个行动战阵。

他们只能作为先锋,配合其它军队作战。

说得不好听,就是炮灰。

而且,他们还是不要军功的炮灰。

孙延安也搞不懂刘义康大人这次为什么派五人出征。

他能做的,只是把宋军将领们信息收集全些,让萧西风心中有个数。

萧西风体会得到孙延安的善意。向后者敬酒表示感谢。

萧西风为四人各写一封家书,自己也给陈夏写了一封信信,交孙延安将军代为投邮。

之后,孙延安派人带着大将军府文书,将萧西风五人送到禁卫军右卫将军部。

裴方明对萧西风五人并不陌生。上次击退仇池军、收复汉中时,大家是战友。

互相介绍,行礼、还礼后,他阅完大将军府文书,对五人笑道:“哈哈哈,萧都尉、几位司马,本将军的老主公被仇池国主杨难当害死,本人也吃过他的苦头。这次有几位壮士帮忙,本将军定能啃下这块臭骨头、灭了仇池国。”

萧西风五人于是再次拱手,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

宋国要攻打仇池国,在梁州汉中整军,然后由汉中西北部祁山道出兵,这是最佳行军路线。

建邺到汉中路程虽远,接近3000里路,却并不难走,因为战船可以直达。

由建邺出发,经寻阳到江陵,再到襄阳,过黄金谷口就进入汉中了。

汉中盆地南面是巴蜀盆地,有四条南北向通道,由东至西分别是: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阴平小道。

汉中盆地北面是关中平原,有五条通道,由东至西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以上汉中往南入巴蜀、往北进关中的九条通道,就是所谓的“蜀道”。

它们都是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山谷、河涧滩涂里,非常凶险。故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裴方明带着几位将领,率5000禁卫军甲士,乘着50艘大船,先到寻阳休整,补充给养。

然后到下一站江夏,补给后由此进入汉江。

由汉江直抵襄阳,再次休整。

雍州刺史、襄阳太守刘道产已经接到朝廷命令,为队伍准备了小船。

因为继续往上,江道变窄,有些地方不能通行大船。裴方明军队换乘100艘小船,继续前行。

……

此时的建邺城里,有巨大变故发生。且与萧西风五人有点关联。

彭城王刘义康出事了!

先帝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于424年登基,年号元嘉。

这年,皇帝封四弟彭城王刘义康为骠骑将军、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

两年后,刘义康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雍梁州诸军事。这是仅次于扬州刺史的重要外臣。

元嘉5年,刘义康入京,进封侍中、司徒、录尚书事、都督、南徐州刺史。与王弘共同辅理朝政。

元嘉8年,兼任扬州刺史。成为首宰、皇帝之下第一人。

元嘉11年,兼任太子太傅。地位更加尊崇。

在刘义康地位不断高升的同时,附庸在他身边的官员,人数越来越多、职位也越来越高。

当皇帝刘义隆生病、并且病情加重时,皇位继承问题就不可避免被提了出来。

因为太子刘劭年幼,刘义隆希望获得刘义康承诺:万一出现意外,刘义康会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辅佐刘劭。

刘义康是答应了,可是刘义康身边的人却起了心思。

彭城王府长史刘斌,到尚书部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出晋朝康帝继承兄长成帝皇位的史籍,想借此证明“兄终弟及”的合法性。

侍中、中领军殷景仁坚决反对司徒府一帮人的想法,为此与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刘湛发生激烈冲突。

刘义隆也对四弟起了疑心。他为了保全太子,颁下诏书,特许太子府专门组建一支东宫禁卫军,规模一万人。

这支东宫禁卫军独立于原有禁军体系,只服从太子一人。

这个做法开了历史先河,也为后来的太子弑父篡位悲剧埋下了伏笔。

由于皇帝刘义隆的病情缓和,帝、相冲突没有暴露到台面上。

但是,当刘义隆感觉身体康复了一些时,他便做出连环部署。

皇帝先借刘义康之手清理了老臣檀道济。随即出手,收拾权势熏天、对皇位生出觊觎之心的皇弟刘义康。

萧西风五人的钱塘战阵,是彭城王麾下的利器。

他们这次被调离京城、随军出征,或许与此也有点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