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85章 就任

幸好遇见神 第385章 就任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刘宋朝廷拥有22个州。排第一位的是扬州。

扬州有六个郡:丹阳郡、会稽郡、吴郡、豫州郡、九江郡、庐江郡。

刘宋国都城建康城位于丹阳郡。

吴郡紧邻丹阳郡。

萧西风老家钱塘县、天目道观所在地武康县,都在吴郡境内。

在阳间世人眼里看来,这里是凡人社会,是刘宋朝廷的地盘。

而阴修们是按照大、小阴间、不同地府划分地界。与人间的疆域划分并不一致。

人世间只从传说中知道阴间的存在,极少有人真正接触过阴间。

而阴间想了解人世间的事情,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萧西风之前负责的地盘上,几个月的时间内,人口由200多万,减少到80万左右。

但是,往南越过长江,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等地的人口却是陡增了几十万。

这是因为,江淮之间减少的100多万人口,有50多万是被魏军杀死了,有近30万青壮年被魏军掳去了平阳城,还有约50万是逃到了江南,分散到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等地。

酆都地府的三大司:判官司、阴卒司、轮回司,在江南都有机构。

各司修士按照上头划分的区域,执行自己的任务。

像肖五叔那样由地府派出的修士很少。他们只执行特别任务。

阴卒司分日游、夜游两所。两所功能有些区别。

日游、夜游两所所帅之间,会有工作衔接。但底层修士基本不会接触。

日游所有许多组。

过去,江南扬州一带的事情是由八组处理。

现在,由于江北大片地区荒无人烟,而江南靠近长江沿岸区域人口增加,上头决定把吴郡事务分给五组。

萧西风可以算是日游所驻吴郡的头目。只不过手下一个兵也没有。

吴郡下辖11县,有90万人口。——这一郡人口数量超过江北四州。

50年前,道教最兴盛的区域有三:一是汉中,二是洛阳,三是吴地。

汉中是道教兴盛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做过江州县令(重庆),后来辞官游历名山大川,在江西龙虎山创立道教。

但让道教兴盛的是他的孙子张鲁。就是《三国志》记载的那位汉中太守张鲁。他于乱世之中、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成为当时的世外桃源。

张鲁继承道教教主(天师)之位后,将道教带入到很高的高度,得以位列中华文明巅峰之列。

张鲁后来归顺了曹操,迁居洛阳,得封万户侯。

洛阳因此成为道教中心,而且是很长时间的中心。

很多人知道那句着名诗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也大致明白是志存高远、看不上一般功名的意思。

其实有资格视“万户侯”为粪土的,还只有君王。一般的公侯贵族都不够资格。

因为,“万户侯”是指食邑超过一万户的侯爷。

多数人对“食邑万户”没有概念,难以判断这有多么厉害。

以数据对比说话,可能就好理解些:刘邦刚得到天下时,除了赐封十个异姓王,只封了四个万户侯:萧何(1.5万户)、曹参(1万另630户)、张良(1万户)、周勃(1万户)。

汉武帝将霍去病捧到了天上,所封食邑是户。

同时期,霍去病的前辈(舅舅)卫青,其食邑是户。

霍光为史上最大权臣,食邑是户。他有权自己给自己加封更多,却也不敢超过老哥霍去病。

曹操做丞相时,万户侯只有两位:曹植、张鲁。

再看看曹操专权时期其他重臣待遇:曹操三子曹彰、曹据、曹林都是5000户,夏侯惇2500户,荀彧2000户,曹仁1500户,贾诩500户…

历史上,许多被封了“王”的贵胄,其食邑并不多,少于一万户。

尤其是实行“推恩令”后,“万户侯”成了贵族们不敢想象的奢望

只有正一品的头等王,食邑才能达到万户;二等嗣王、郡王的食邑都在5000户以下。

所以说,够格粪土“万户侯”的,都是史上有数的人物。普通大V,还真的粪土不起。

那句牛掰豪言,也只有那等牛人才能自然抒发出来。

大约100年前,汉中、洛阳两地的道教衰微、分化。

吴地的杜炅、孙泰相继崛起,开创道教重要分支,并一度成为道教主流。

50年前,吴地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就是道教(五斗米教)领导的信徒造反,持续时间长达12年。

自从孙、卢起义被镇压后,江南道教徒遭到高压清洗,其中吴地道教被毁灭性铲除。

数以百万计的信徒,死的死、逃的逃;

几百所道观无一幸免,全部遭到围剿、摧毁。

萧西风在自己的新“辖区”巡视一圈后,发现:天目道观是这里硕果仅存的唯一。

准确地说,它还不是“存”下来的,而是在邱井冈等阴修努力下恢复、重修的。

邱井冈等阴修,在江南总共恢复、重建了近70座道观。

吴地只有天目道观这一座。

观主樊陨是邱井冈找来的。他的牌碟证书等级颇高,可以主持各种祭祀、蘸谯、祈福盛典。

有了邱井冈、马健等阴修暗助,樊陨的法术迅速得到提升。

他多次被请去帮助官府、民间驱鬼、祛邪,自然大获成功。

渐渐地,在吴地,樊陨观主的法力、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他被视为与报恩寺住持圆冠并驾齐驱的大师。

民间称他们二人为吴地佛、道二仙。

二人心知肚明,都猜得到对方底细。

我的法术离开“仙长”就使不出来。那么,你的法术与我的功力相等,不是“仙长”相助,还能是什么?

正所谓大哥不小瞧二哥、和尚不鄙视光头。

如此的揣度、相待之下,吴地的佛教与道教达成了一种奇怪的平衡:这里有一百多座寺庙,而道观只有一座(天目道观)。但佛教首领圆冠大师对道教寡头樊陨观主,却没有丝毫的轻视、不敬。

相反,圆冠大师约束门徒:冒犯樊观主者,严惩不贷。

萧西风暂时还不清楚这里的教派态势。他的关注点只有天目道观本身。

他查了一下,天目道观里的驻观道士有31名:在家道士20人、出家道士10人,祭祀道士1人(樊观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