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463章 抵达洛阳

幸好遇见神 第463章 抵达洛阳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1 22:42:50 来源:书海阁

魏国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计划,得到皇叔拓跋澄的支持后,距离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因为,无论是在鲜卑贵族中,还是在军队里,拓跋澄都有很高威信和广泛人脉。

皇帝如法炮制,用单独召见的办法,继续亲自做宗室大佬、朝廷高官的工作。

先后表态坚决支持皇帝的王爷有:南安郡王拓跋休、咸阳王拓跋祯、安定王拓跋禧、始平王拓跋勰……等等。

这几位,每个都代表一方势力。

拓跋休,景穆帝拓跋晃第四子,辈分是拓跋宏的叔爷爷。

他的身份是太傅、内都坐大官。拓跋宏加封他为大司马。

拓跋祯,景穆帝第九子,也是拓跋宏的叔爷爷。拓跋宏封他镇北大将军、雍州刺史。

拓跋禧是拓跋宏二弟。他们共有七兄弟。

早年,冯太后曾想废掉拓跋宏,改立这位拓跋禧为主。

后来,经穆泰、陆叡等人苦谏,拓跋宏改过,拓跋禧帮话,冯太后才改变心意。

从那时起,这兄弟二人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

拓跋勰是拓跋宏六弟,容颜俊美,文武双全,与皇帝走得很近。

表态坚决支持皇帝的大臣,除了中书令李冲,还有光禄大夫尔朱新兴、太子少傅崔光、度支尚书李彪等等。

李冲是冯太后看重的汉人大臣,能力出众、人缘又好,拓跋宏自然也尽量拉拢他。

在任命拓跋澄为抚军大将军的同时,加封李冲为兵部尚书、镇南将军。

魏国朝堂中,对冯太后、拓跋宏的改革措施抱抵制态度的有几位大臣:东阳郡公、司徒拓跋丕,镇北将军、恒州刺史穆泰,散骑常侍、定州刺史陆叡等。

他们都有很大来头。

这些人有意靠拢太子拓跋恂,形成了一股势力。

拓跋宏对此有些头疼。

但涉及到自家太子,皇帝还没想好解决办法。只能对他们隐瞒自己真实想法,不致打草惊蛇。

太后16年(公元493年)正月,拓跋宏给南齐国皇帝萧赜下了一道战书。

萧赜不知魏主底细,忧思过度,导致旧疾复发,不久后竟然一病呜呼。

6月初七,拓跋宏下诏在黄河上架桥。

6月16,皇帝举行平城大阅兵。

大阅兵是阳谋。

皇帝是以此为契机撤换不信任的军官,收回保守派手中的兵权。

8月初九,拓跋宏率百官到方山永固陵祭奠冯太后。

他为祖母守孝三年期限已到。这次也是向祖母辞行。

办完这些事后,拓跋宏下令随行人员开始做出发准备,时间小一个月。

九月初三,北魏皇帝拓跋宏带着半个皇室后宫、半个东宫太子府、大半个朝廷班子,以及5万禁军、25万野战部队,共30多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开平城、出发南征。

拓跋宏让三弟、广陵王拓跋羽监国,留守平城。

广陵王之前使持节都督北方六镇,手头有六镇驻军兵符,便于应对北方柔然军队异动。

辅佐广陵王的是二人:东阳郡公、司徒拓跋丕,太师兼中书监冯熙。

拓跋丕是资深郡公;冯熙则是冯太后的亲哥。

皇帝率大军的这次行动,具体行程是先到第一站:洛阳城。

洛阳最早建城历史已无从考证。大约在西周代殷后就开始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是为东周。

秦时,洛阳为三川郡城。

刘邦受封汉王后,初期以洛阳为都,后迁汉中。

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大汉国后,洛阳为河南王城。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文献记载:东汉永和5年,河南郡(治洛阳)“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曹丕篡汉建魏,定都洛阳。

西晋篡魏后,还是以洛阳为都城。

洛阳最悲催的日子是永嘉5年(公元311年)5月27日,匈奴军队攻陷晋国首都,晋怀帝及多数王公贵族被俘。

洛阳先是遭到匈奴人烧杀抢掠、成为人间炼狱,最后被付之一炬。

——是为“永嘉之乱”。

影响中国历史格局的“永嘉衣冠南渡”也是因此而起。

时间又过去了小二百年。

拓跋宏率30多万人、马、车,九月初从平城出发,抵达洛阳时,已是十月中旬。

路上走了40多天。

正常年份,这时候北方是秋转冬季节,应该相当干爽。

可是上天似乎故意配合皇帝,进入十月份后,一路阴雨绵绵,非常寒冷。

道路也是泥泞凹凸,士卒步履维艰,车陷坑、马失蹄。

南行大军苦不堪言。

拓跋宏要的就是这效果。

因为,到时他假装让步、同意长住洛阳时,这些人应该会立马赞成,甚至感激涕零。

后世人对大军出征作战的理解,以为30多万人马的组成简单明了:前面几万先锋军,中间十几万中军,后面十几万后勤军、附属人员。

其实,真实状况与多数人的想象大相径庭。因为,凡是发动大的战争,除了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随军家属,还有许多商业服务团队人员自发跟随队伍行进,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没错,无论什么时候发生战争,都会有不怕死的商队跟随军队,做刀口舔血生意。

而且,交战双方队伍里都有这种商队。

双方军队都很默契:严格约束手下人,不得对这些商队下手。

当然,偷偷下阴手的不可避免。

就拿魏国皇帝拓跋宏这次南征行动来说,25万作战/后勤大军,皇宫、东宫、朝廷百官及卫队5万多人,这是官方的人马。

而紧随大军之后的商队则有:

铁匠商队:修理兼出售兵器。

当铺(金融)商队:收当并放贷、提供物品保管服务。

邮传商队:为大伙提供信件、物品传邮服务。

牙行:收购或代管俘虏。

流动青楼瓦肆:提供按摩听曲、慰安服务。

——以上这些商队,他们包括从业者、管理者、保镖,加起来也有2~3万多人。

他们各尽其能,满足军队各种需要。

这些服务人员冒死出没在战场周边,其实可以说是战争标配。

……

平城到洛阳的距离大约1400里。

经过四十多天并不轻松的行军,大队人马终于靠近了洛阳城。

映入眼帘的是坚固的城墙。

洛阳全称洛阳郡城,属于洛州管辖。

全郡人口四十多万,城里人口十几万。

城里已经接到军令,城门大开。

城里的建筑,低矮破旧,满眼残垣断壁,比起古都时代,自然是面目全非。

洛州刺史是太师冯熙兼任。

冯熙是冯太后兄长,皇帝岳父。

拓跋宏这次让他留守平城。

洛阳郡太守李韶、洛阳将军薛真度率领各级官吏,站在路旁,准备迎接皇帝和禁卫军入城。

洛阳城的城市轮廓、规模没什么变化,相当宏大。

拓跋宏带来的一万多王公贵族、朝廷官僚、和几万禁卫军,要在此地驻扎,地盘倒是绰绰有余,只不过要花大气力整修房屋,新修宫殿。

其余25万军队驻扎洛阳周边即可。

这些细节,拓跋宏早已派中书教学博士李道固和中书博士蒋少游,多次来洛阳,详细考察、勘探过了。

不过现在还没到宣布那些部署的时候。

拓跋宏下令军队就地扎营。

然后由李韶、薛真度带路入城。

拓跋宏下旨:皇室、朝廷衙署在金墉城安置;明天召集大臣朝会,商讨南征作战的具体军事部署。

此时,知晓皇帝真实意图的只有几人:拓跋澄、拓跋祯、拓跋休、拓跋禧……

李冲以为是真的南伐。

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

……

从平城方向来的大队人马抵达洛阳城时,方明以及丰都府的高阶阴修们隐藏在半空,观察着动静。

独孤楚月带着日游五组修士,还有轮回司、判官司驻洛阳的阴修们,也各就各位,一边巡视、一边干自己的本职活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