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470章 前朝往事

幸好遇见神 第470章 前朝往事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1 10:24:46 来源:书海阁

皇帝拓跋宏从洛阳往东,巡视了淮北四州。

接着,他北渡黄河,巡视冀州、瀛洲、幽州。

之后,他从幽州到怀荒镇,将柔玄、抚冥、武川、怀朔、沃野这六个北方军镇巡视一遍。

兜了一大圈后,才回到平城。

这次大范围巡视,拓跋宏最大的动作,或说收获,是将守旧派势力清洗了一遍。

当然,他并没杀人,而是劝退。

平城城里,经过拓跋澄、于烈的悉心动员,大部分贵族、高官家族,都已搬往洛阳或准备南迁。

留在平城的贵族、高官,只剩顽固派。

此外就是想去洛阳却没资格的低级官僚,还有老百姓。

拓跋澄、于烈在平城等着皇帝一行。

拓跋宏带着拓跋祯、拓跋勰、穆亮、崔光、尔朱新兴等人到来后,几位大臣分工,各司其职,准备迁走拓跋皇室祖宗牌位。

虽然遭遇顽固派非议、阻止,许多人跪在紫极殿门口痛哭流涕,但如今对方的力量太弱了,拓跋澄等人没费多大周章,将所有祖宗牌位、祭祀物件全部小心打包,装上了马车。

随即,拓跋宏举行祭祀大典,祷告天地,请列祖列宗出发南去。

留下南安王拓跋祯,与太师冯熙一起留守平城。

皇帝一行一路南行,直达洛阳。整个过程无惊无险,平平安安。

直到祭祀典礼完毕,祖宗牌位安置好,拓跋宏有些悬着的心,这才完全放了下来。

*****

洛阳城建工作顺利推进着。

这个时代的建筑材料就那么几样:木头、石头、青砖、夯土、陶瓦等等。

铜和铁是非常珍贵的战略物资,不允许用在民用建筑上,只在修筑皇宫时,经皇帝特批才能使用一点点。

魏国境内的工匠、石匠、木匠、瓦匠等,几乎全被征调到了洛阳。

房屋建好后,并没有化学污染,可以立即入住。

所以,洛阳城的局面是:一条街刚修好,几天后就洗衣浆晒、淘米炊烟、猫狗鸡鸭、儿童老人……一派市井热闹景象。

路、道、途上的车马、行人也日渐增多,繁忙起来。

皇宫尚未完工,暂时还不能入住、办公,皇帝和大臣们在金墉城里的临时皇宫中处理各项事务。

一间不算宽敞的正厅里,拓跋宏坐在地榻上,独自对着木几上摆着的两册手稿发呆。

那是祖母冯太后亲笔书写的“国难详辑”和“治国方略大纲”。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室。

她记录的“国难”,以北燕为主,也有几件事是发生在魏国。

北燕开国之君冯跋是她的伯祖父,第二位君主冯弘是她的祖父。

可惜北燕就只存续了冯跋、冯弘两位君主,国祚只有29年。

冯太后出生时,北燕已覆灭5年。

但长大后的冯太后,从亲姑姑、北燕前公主、魏国皇帝拓跋焘妻子冯昭仪口中,还是听说了北燕两代国君的狗血宫斗历史。

原来,冯跋是从后燕慕容氏手里夺取的皇位。

冯跋做皇帝,任命自己弟弟冯弘为司徒、录尚书事。

这样两兄弟一人抓军事,一人管政务,江山还算稳固。

这位司徒冯弘就是冯太后祖父。冯太后父亲冯朗是冯弘长子,姑姑冯昭仪是其长女。

冯跋在位二十二年后,病重。

临死前,他准备传位给太子冯翼,于是任命太子为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军政大权一手抓。

冯跋临死前的一系列调整,惹恼了两个人:一个是宠妃宋夫人,一个是弟弟冯弘。

宋夫人想扶持自己亲儿子冯受居登基,所以对冯跋的做法不满。

冯弘是因为皇兄临死前把自己的政务权力也剥夺了,因而不满。

如果太子冯翼德才兼备、文武皆通,北燕国祚也不会太危险。

问题就在冯翼的德才都不咋地。

他被立为太子后的十多年里,北燕形成三大派系:太子冯翼派、亲王冯受居派、司徒冯弘派。

冯跋死后,宋夫人支持儿子冯受居率先发难。开始鹬蚌相争。

冯弘后发制人,渔翁得利,将太子冯翼、亲王冯受居二人的势力屠戮殆尽不说,还顺带将皇兄的一百多个儿子全宰了。

冯弘继位一年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讨伐北燕。

战争断续进行了三年,北燕不敌。

冯弘向拓跋焘提出和解,将小女儿送给拓跋焘做嫔妃。拓跋焘接受了。

这个小女儿就是后来的冯昭仪。即后面冯太后的亲姑姑。

这位冯昭仪一生做了许多善事,其中两件事影响了后世历史走向。

一件事是,她想方设法藏匿拓跋焘的皇孙拓跋濬,躲过宗爱追杀。

后来拓跋濬登基成为皇帝。

他就是在北魏历史中作用颇大的文成帝。也即冯太后的丈夫、拓跋宏的爷爷。

冯昭仪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则是殷勤收留、悉心照顾、全方位教育培养侄女冯氏(后来的冯太后)。

她把自己在宫中的所见、所感、所闻,给侄女一一讲述、分析。同时,她还重点叙述了自家北燕朝廷的无情、肮脏、血腥杀戮经过,和覆国教训。

冯昭仪的这些教导,对冯太后世界观、国家观、朝堂认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

当然,冯太后个人聪明绝顶也起了一半作用。

因为,如果是个蠢才,有再好的老师也不好使。

冯太后在“国难详辑”里,沉痛记叙了北燕国从立国、明治、内屠、到覆灭的全过程,总结了几条惨痛教训。

“国难详辑”里,还顺带简单记录了“武帝灭佛”、“国史大案”、“景穆之憾“、“宗爱弑帝”、“乙弗浑乱政”等几件年代并不久远的大事。

……

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故事,还牵扯到萧西风的一个熟人:刘宋国滑台将军朱修之。

话说,当年刘宋皇帝刘义隆,曾三次北伐魏国,史称元嘉北伐。

第一次发生在元嘉七年,即公元430年。

刘宋**队总指挥是到彦之。

朱修之是到彦之麾下滑台将军。

在彭城王刘义康安排下,萧西风率四个老乡组成的“钱塘战阵”,随朱修之将军北伐。

刘宋军攻克了滑台要塞后,朱修之奉命率军驻守此处,成为名副其实的滑台将军。

后来,到彦之指挥失误,且畏敌,下令全线后撤,只命朱修之一军坚守滑台要塞。

半年之内,滑台守军多次击退数倍于己方的魏军攻城。

萧西风的钱塘战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刘宋援军一直无法将粮草送进滑台城里。

滑台守军吃光了树皮草根,接着又吃光了老鼠蟑螂,直至弹尽粮绝,军士无力再战。

朱修之将军先将萧西风五人悄悄送出城,然后打开城门向魏军投降。

攻打滑台的大将,是魏军第一猛将安颉,他对朱修之非常敬佩。

安颉向皇帝拓跋焘极力推荐朱修之。

拓跋焘对朱修之也十分欣赏,封他为侍中,留在身边顾问。并将一名宗室贵女嫁给他,为他诞下子嗣。

而朱修之则不动声色,一门心思想回归南朝。

拓跋焘攻打北燕时,为了安全起见,将之前俘虏的刘宋国(包括东晋)几位降将带着:毛修之、朱修之、刑怀明、徐卓。

毛修之是随刘裕出征、覆灭后秦的东晋大将。他有一手绝世厨艺,因此被拓跋焘封爵、授官。

朱修之鼓动大伙阵前脱逃,杀回南朝。

毛修之不干,但也没揭发他们。

后来,三人临阵反戈。

结果,徐卓被杀,朱修之、刑怀明跑进冯弘军队,向对方投降。

冯弘接纳了朱修之、刑怀明二人,却只对他们委以低级小官,并不重视他们。

北燕遭到北魏猛烈进攻,冯弘便派使者联络南朝宋国,希望取得刘宋国支持,夹击魏国,减轻自己压力。

宋国皇帝刘义隆听说后,派鸿胪侍郎张畅出使北燕都城黄龙城(后世朝阳市)。

张畅见到官员队尾的朱修之、刑怀明,大吃一惊。

他与朱修之是故交。

张畅趣步上前,对二人躬身行礼。

因为朱修之坚守滑台城的事迹,在宋国人尽皆知、广受尊重。

皇帝刘义隆也没因为朱修之投降而惩罚他的家属,反而给予保护。

朱修之、刑怀明见到故国使者,流下了眼泪。

他们简单叙说一下情况,重点表达回归故国的心愿。

冯弘见到这情形,心里有所明悟。

他既有些后悔,也明白这是机会。

于是,冯弘任命朱修之、刑怀明为北燕特使,随张畅回去,代表自己递交国书。

朱修之二人这才得以回归祖国。

朱修之被刘义隆破格提升为黄门侍郎。

他还曾专程到钱塘县古桑乡,找萧西风五人叙旧。

后来,朱修之担任冠军将军,随武陵王刘骏一起讨蛮,成为三皇子一派成员。

元凶帝刘邵弑父,刘骏起兵讨逆,朱修之被任命为平东将军。

刘骏登基后,升朱修之为平西将军、雍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

参与平定刘义宣叛乱后,朱修之更上层楼,被封南昌侯,任职荆州刺史。

后来加金紫光禄大夫,达到人生巅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