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 > 第148章 年的战争困局与挣扎

1877 年 1 月,东欧战场的局势在凛冬中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 月 12 日,法国政府在国内反战呼声和复杂的国际利益权衡下,做出了一个震惊各方的决定——宣布退出与泽许王国的联军战争。法国议会内部对于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意见分歧严重,经济上的负担以及担心过度卷入战争引发国内社会动荡,使得法国高层最终选择抽身。

法**队的撤离,让泽许王国联军的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路易·德·蒙塔涅中将率领着法国的 16 万大军有序回撤,这一行动在联军阵营中引发了连锁反应。英国原本就对这场战争的投入产出比有所顾虑,看到法国退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英国政府经过紧急磋商后,宣布保留部分军队在东欧,同时派出谈判代表与俄罗斯帝国接触,表达了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意愿。英国此举旨在维护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避免俄罗斯帝国因战争失败而过度衰弱,同时也不想完全放弃在东欧可能获得的利益。詹姆斯·格雷厄姆上将奉命带领一部分英军留守,其余部队则逐步进行战略收缩。

俄罗斯帝国在得知法国退出、英国动摇的消息后,士气大振。库图佐夫将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扭转战局的绝佳机会。他迅速调整战略部署,集中兵力对泽许王国联军发起反击。在哈尔科夫和基辅地区,俄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泽许王国联军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有些措手不及。阿尔弗雷德·冯·施密特元帅努力稳定军心,重新规划防线,但联军兵力的减少和士气的波动让局势变得极为严峻。在俄军的强大攻势下,泽许王国联军渐渐难以支撑。

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到 1 月底,俄罗斯帝国成功收回了哈尔科夫和基辅地区。这两座城市的失而复得,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恢复了重要的工业和农业产区,更极大地鼓舞了全**民的士气。而泽许王国联军则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困境,林泽许国王和施密特元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开始重新评估战争局势和下一步的战略。

在东欧局势风云变幻的同时,远东地区的“旭日之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俄罗斯帝国在与泽许王国联军周旋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在远东对清帝国的战略布局。

随着日本帝国在清帝国战场上陷入胶着,俄罗斯帝国认为有机可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一项秘密军事计划,派遣一支精锐的远征军前往远东,目标直指清帝国的首都北京。

2 月,俄罗斯帝国的远征军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成功在清帝国沿海登陆。这支远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由经验丰富的陆军中将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指挥。伊格纳季耶夫制定了快速突进、直捣黄龙的战略,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占领北京,迫使清帝国投降。

清帝国方面,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将领虽然一直在努力抵抗日本帝国的进攻,但对于俄罗斯帝国的突然入侵毫无防备。清军在沿海地区的防御力量薄弱,难以抵挡俄军的强大攻势。

俄军登陆后迅速向内陆推进,一路上势如破竹。清帝国的军队在仓促应战中节节败退,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北京城内一片恐慌,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慈禧太后在得知俄军逼近的消息后,惊恐万分。

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决定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地区暂避。这一决定引发了京城的混乱,百姓们纷纷出逃,社会秩序陷入崩溃。皇室和朝廷官员们在慌乱中踏上了西逃之路,留下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在战火的阴影下摇摇欲坠。

3 月,东欧战场上,泽许王国联军在经历了法国退出和英国部分撤军的冲击后,逐渐稳住了阵脚。阿尔弗雷德·冯·施密特元帅重新整合了剩余的兵力,加强了防线建设。泽许王**队与留守的英军紧密合作,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试图阻止俄罗斯帝**队的进一步反攻。

俄罗斯帝国虽然收复了哈尔科夫和基辅地区,但库图佐夫将军也深知继续进攻面临着诸多困难。联军的防御逐渐稳固,而且冬季的严寒尚未过去,后勤补给依然是个大问题。因此,俄军在收复失地后,也采取了守势,双方在前线形成了僵持局面。

在远东,俄罗斯帝国的远征军继续向北京推进。清帝国的军队在各地组织了一些小规模的抵抗,但都无法阻挡俄军的步伐。北京周边的城镇和乡村在战火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日本帝国看到俄罗斯帝国在清帝国的行动,也开始重新调整战略。山县有朋意识到,如果俄罗斯帝国抢先控制了清帝国,日本将失去在远东扩张的机会。于是,日本军队在辽东半岛加强了攻势,试图扩大自己的占领区,与俄罗斯帝国在清帝国形成竞争态势。

清帝国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将领一方面要应对俄罗斯帝国的进攻,另一方面又要抵御日本帝国的侵扰。他们四处调兵遣将,但由于兵力分散和装备落后,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局面。4 月,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的谈判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英国谈判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包括俄罗斯帝国在东欧做出一定的领土让步,保证英国在该地区的贸易利益等。俄罗斯帝国方面则坚决反对任何实质性的领土让步,双方在谈判桌上陷入了僵局。

在远东,俄罗斯帝国的远征军终于逼近北京城下。北京城高墙厚,但在俄军先进的火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伊格纳季耶夫下令对北京进行炮击,一时间,北京城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清帝国的守军在城墙上顽强抵抗,但伤亡惨重。城内的百姓惊恐万分,纷纷躲在家中祈求平安。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西逃的路上不断收到北京战况的消息,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日本帝国趁乱在辽东半岛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了更多的城市和地区。清帝国的局势愈发危急,国内各地的反清起义也在战争的刺激下有抬头之势。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大臣深知局势的严重性,但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5 月,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北京最终沦陷。俄罗斯帝国的远征军攻破了北京城的城门,如潮水般涌入城内。清军在城内与俄军展开了巷战,但终究无法抵挡俄军的进攻。

北京城内一片混乱,俄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无数百姓惨遭杀害。清帝国的皇宫也未能幸免,俄军闯入皇宫,洗劫了大量的财宝和珍贵物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此时已经逃到了西安地区。在西安,他们惊魂未定,却又不得不面对国家沦陷的残酷现实。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纷纷议论着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将领在北京沦陷后,率领残部退往内地。他们一方面要收拢溃散的军队,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抵抗俄罗斯帝国和日本帝国的进一步侵略。但此时的清帝**队士气低落,装备匮乏,面临着重重困难。

在东欧,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的谈判仍在继续,但双方分歧巨大,很难达成共识。泽许王国联军虽然暂时稳住了防线,但也在密切关注着谈判的进展,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盟友和支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

6 月,东欧战场上的僵持局面依然没有打破。泽许王国联军和俄罗斯帝**队在前线对峙,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露出破绽,以便发动新的攻势。尽管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

在远东,清帝国虽然北京沦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流亡西安,但国内的抵抗力量并没有被完全消灭。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将领在各地组织义军,继续与俄罗斯帝国和日本帝国的侵略军作战。然而,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清帝国的抵抗显得十分艰难。

俄罗斯帝国在北京建立了傀儡政权,试图对清帝国进行有效统治。但傀儡政权不得人心,遭到了广大民众的抵制和反抗。日本帝国则在辽东半岛加紧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同时与俄罗斯帝国在一些利益分配上产生了矛盾。

国际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欧洲各国对东欧和远东的局势密切关注,纷纷权衡自己的利益得失。英国在谈判陷入僵局后,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要加大对泽许王国联军的支持力度,以维护自己在欧洲的地位。法国虽然退出了战争,但也在观望局势,准备在合适的时候重新介入。

整个世界都被这场跨越欧亚的战争所影响,无数人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而战争的结局依然遥遥无期,和平的曙光似乎还隐藏在遥远的迷雾之中,各方势力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继续挣扎,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