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向刘璋进献计策的,是益州别驾张松,字永年。张松长得额头尖削、鼻梁高耸、牙齿外露,身材矮小不足五尺,说话声音却如铜钟般洪亮。刘璋问道:“别驾有什么高见,能解除张鲁带来的危机?” 张松说:“我听说许都的曹操,扫荡中原,吕布、袁绍、袁术都被他消灭,最近又打败了马超,可谓天下无敌。主公可以准备好进献的财物,我亲自前往许都,劝说曹操兴兵夺取汉中,以对付张鲁。如此一来,张鲁自顾不暇,哪里还敢觊觎蜀中呢?” 刘璋听后十分高兴,赶忙收拾金珠锦缎作为进献之物,派遣张松作为使者前往。张松暗自绘制了西川地理图本,藏在身上,带着几个随从,骑马踏上了前往许都的路途。很快,就有人把这个消息传到了荆州。孔明立刻派人前往许都打探消息。

张松到达许都后,在馆驿住下,每天都前往相府等候,请求拜见曹操。此时曹操自打败马超归来,志得意满,每日饮酒作乐,没什么大事很少外出,国家政事都在相府商议。张松等了三天,才得以通报姓名。曹操身边的近侍们索要贿赂,才肯带他进去。曹操坐在堂上,张松行礼完毕,曹操问道:“你的主公刘璋,连年不进贡,这是为何?” 张松回答:“因为路途艰险,盗贼时常出没,无法顺利进贡。” 曹操斥责道:“我已扫清中原,哪还有什么盗贼?” 张松说:“南方有孙权,北方有张鲁,西方有刘备,即便兵力最少的,也拥有十多万军队,怎么能说是太平盛世呢?” 曹操起初见张松相貌丑陋,心里便有五分不喜;又听他言语顶撞,便拂袖而起,转身进入后堂。左右的人责备张松说:“你身为使者,怎么如此不懂礼数,一味冲撞丞相?幸亏丞相看你远道而来,才没有怪罪你。你赶紧回去吧!” 张松笑着说:“我们川中可没有阿谀奉承的人。” 这时,台阶下忽然有一人高声喝道:“你们川中没有谄媚之人,难道我们中原就有吗?”

张松打量此人,只见他单眉细眼,面容白皙,神态清朗。询问姓名,得知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任丞相府掌库主簿。此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智谋见识过人。张松知道杨修是个能言善辩之士,便有心刁难他。杨修也自恃才华,轻视天下之人。此时见张松言语讥讽,便邀请他到外面的书院,分宾主坐下,对张松说:“蜀道崎岖,您远道而来,辛苦了。” 张松说:“奉主公之命,即便赴汤蹈火,也不敢推辞。” 杨修问:“蜀中风土人情如何?” 张松说:“蜀地为西郡,古称益州。道路有锦江之险,地势连接剑阁之雄。行程二百八十里,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之声相闻,市井街巷连绵不断。土地肥沃,庄稼茂盛,年年没有水旱之忧;国家富足,百姓安乐,时常能听到管弦之乐。所产之物,堆积如山。天下没有能比得上的!” 杨修又问:“蜀中人才如何?” 张松说:“文有司马相如的辞赋之才,武有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的勇略;医有张仲景的医术,卜有严君平的隐术。各行各业,出类拔萃之人,数不胜数,怎能一一列举!” 杨修又问:“如今刘季玉手下,像您这样的人还有几个?” 张松说:“文武全才、智勇双全、忠义慷慨之士,数以百计。像我这样不才之人,更是车载斗量,不计其数。” 杨修问:“您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张松说:“滥竽充数担任别驾之职,很不称职。敢问您在朝廷担任什么官职?” 杨修说:“现任丞相府主簿。” 张松说:“久闻您世代为官,为何不立于朝堂之上,辅佐天子,却在丞相府担任一个小吏呢?” 杨修听了,满脸羞愧,勉强回答说:“我虽然官职低微,但丞相委以军政钱粮的重任,早晚承蒙丞相教诲,很受启发,所以才担任这个职务。” 张松笑着说:“我听说曹丞相文不通孔孟之道,武不懂孙武、吴起的谋略,一心专权称霸占据高位,又怎能有所教诲,启发您呢?” 杨修说:“您身处偏远之地,怎么知道丞相的大才?我让您见识见识。” 他招呼左右从箱子里取出一本书卷,拿给张松看。张松看那书名是《孟德新书》。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全书共十三篇,都是用兵的要诀。张松看完,问道:“您觉得这是什么书?” 杨修说:“这是丞相斟酌古今,仿照《孙子》十三篇所作。您还说丞相无才,这本书足以流传后世吧?” 张松大笑道:“这本书在我们蜀中,三尺孩童都能背诵,怎么能算‘新书’?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剽窃来当作自己的成果,只能骗骗您罢了!” 杨修说:“这是丞相秘藏之书,虽然已经成书,但还未流传于世。您说蜀中小儿都能背诵,这不是骗人吗?” 张松说:“您要是不信,我背给您听。” 于是,张松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一字不差地朗诵了一遍。杨修大为震惊,说道:“您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 后人写诗称赞道:“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此时,张松想要告辞回去。杨修说:“您暂且在馆舍住下,我再向丞相禀报,让您面见君主。” 张松道谢后退下。杨修进去见曹操,说:“刚才丞相为何怠慢张松?” 曹操说:“他言语不逊,所以我才怠慢他。” 杨修说:“丞相尚且能容忍祢衡,为何不能接纳张松?” 曹操说:“祢衡的文章,闻名于当今,所以我不忍心杀他。张松有什么才能?” 杨修说:“且不说他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刚才我把丞相所写的《孟德新书》给他看,他看了一遍就能背诵,如此博闻强记,世间罕有。张松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熟记。” 曹操说:“难道古人与我不谋而合?” 于是让人把书扯碎烧掉。杨修说:“这个人可以让他面见君主,让他见识一下朝廷的气象。” 曹操说:“明天我在西教场点军,你先带他来,让他见识我军的威武,回去传话说:我很快就要南下江南,随后就来收取西川。” 杨修领命。

第二天,杨修和张松一起来到西教场。曹操点出五万虎卫雄兵,部署在教场中。只见士兵们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闪耀日光;四面八方,队伍整齐;旌旗飘扬,人马威风。张松斜眼观看。过了许久,曹操叫来张松,指着军队说:“你们川中可曾见过如此英雄人物?” 张松说:“我们蜀中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我们是以仁义治理百姓。” 曹操脸色一变,看着张松。张松毫无惧色。杨修频频用眼神示意张松。曹操对张松说:“我看天下的鼠辈如同草芥一般。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顺从我的就能生存,违抗我的只有死路一条。你明白吗?” 张松说:“丞相用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早就知道。昔日在濮阳攻打吕布的时候,在宛城与张绣交战的日子;赤壁遭遇周瑜,华容道碰上关羽;在潼关割须弃袍,在渭水夺船避箭:这些都是无敌于天下的战绩啊!” 曹操大怒道:“你这腐儒怎敢揭我的短处!” 喝令左右将张松推出斩首。杨修劝谏说:“张松虽然该斩,但他是从蜀地远道而来进贡的,如果杀了他,恐怕会让远方之人寒心。” 曹操怒气未消。荀彧也上前劝谏。曹操这才免去张松死罪,下令用乱棒将他打出。

张松回到馆舍,连夜出城,准备回川。他心里想:“我本打算把西川州郡献给曹操,没想到他如此怠慢我!我来的时候在刘璋面前夸下海口,如今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定会被蜀中人笑话。我听说荆州的刘玄德仁义之名远扬已久,不如就从那条路回去。看看这个人怎么样,我自有打算。” 于是,张松骑马带着仆从朝着荆州地界走去。走到郢州界口,忽然看见一队军马,大约有五百多人,为首的一员大将,穿着轻便,勒马向前问道:“来的莫非是张别驾?” 张松说:“正是。” 那将慌忙下马,行礼说道:“赵云等候多时了。” 张松下马还礼说:“您莫不是常山赵子龙?” 赵云说:“正是,我奉主公刘玄德之命,因为大夫您长途跋涉,鞍马劳顿,特意让我前来奉上酒食。” 说完,军士跪地献上酒食,赵云恭敬地递过去。张松心想:“人们都说刘玄德宽厚仁爱,善待宾客,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于是和赵云喝了几杯,上马同行。来到荆州边界,当天天色已晚,前面到了馆驿,只见驿门外有一百多人站立等候,击鼓相迎。一员大将在马前行礼说:“奉兄长之命,因为大夫您远涉风尘,让我关羽打扫驿庭,等候您歇息。” 张松下马,与关羽、赵云一同进入馆舍。行礼后分宾主坐下。不一会儿,摆上酒席,二人殷勤劝酒。一直喝到深夜,才结束宴席,张松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吃完早饭,张松上马走了不到三五里,只见又有一群人马前来。原来是刘备带着诸葛亮、庞统,亲自前来迎接。远远看见张松,刘备早早下马等候。张松也急忙下马相见。刘备说:“久闻大夫大名,如雷贯耳。只恨山川阻隔,无法聆听您的教诲。如今听说您回都,特意前来迎接。倘若您不嫌弃,到我们这荒州暂且歇息片刻,以解我对您的仰慕之情,那真是万分荣幸!” 张松十分高兴,于是和刘备一起上马,并肩入城。来到府堂上,众人相互行礼,分宾主依次坐下,设宴款待。饮酒之间,刘备只说些闲话,丝毫不提西川之事。张松用话试探说:“如今皇叔您镇守荆州,还有几郡之地?” 孔明回答:“荆州是暂时向东吴借来的,东吴时常派人来讨要。如今我主因为是东吴女婿,所以暂且在这里安身。” 张松说:“东吴占据六郡八十一州,民强国富,还不知足吗?” 庞统说:“我主身为汉朝皇叔,却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的都是汉朝的贼子,却都恃强侵占土地;有识之士怎能不为此不平。” 刘备说:“二位不要说了。我有什么德行,怎敢有过多的奢望?” 张松说:“话不能这么说。明公您是汉室宗亲,仁义之名传遍四海。不要说占据州郡,就算取代正统登上皇位,也不为过。” 刘备拱手道谢说:“您说得太过了,我怎么敢当!”就这样,刘备一连留张松饮宴三日,期间只字不提西川之事。到了张松告辞的时候,刘备在十里长亭摆下宴席为他送行。刘备举起酒杯,向张松敬酒说道:“非常感谢大夫不嫌弃我,留在这里与我畅谈三日。今日一别,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聆听您的教诲。” 说完,泪水潸然而下。张松心里暗自思忖:“刘备如此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我怎能舍弃他呢?不如劝说他,让他谋取西川。” 于是说道:“我也一直想早晚侍奉在您身边,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我看荆州,东边有孙权,时刻像猛虎般觊觎;北边有曹操,总是妄图鲸吞。这里并非长久可依之地。” 刘备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安身之所。” 张松说:“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百姓殷实,国家富足。有才能的人,长久以来都仰慕皇叔您的德行。如果您带领荆襄的军队,长驱直入向西进发,霸业可成,汉室也能复兴。” 刘备说:“我怎么敢当此重任呢?刘益州也是皇室宗亲,在蜀中广施恩泽已久。其他人又怎能轻易动摇他的地位呢?” 张松说:“我并非是卖主求荣之人。如今遇到明公您,不敢不坦诚相告。刘季玉虽然拥有益州之地,但他生性昏庸懦弱,不能任用贤能之人。再加上张鲁在北方,时常想要侵犯。如今人心离散,大家都渴望有一位明主。我这次去许都,本打算向曹操投诚,可谁知那逆贼奸诈无比,傲慢地对待贤才,所以我特意来拜见明公。明公您先夺取西川作为根基,然后向北图谋汉中,进而收取中原,匡扶朝廷,这样便能名垂青史,立下不世之功。明公如果真有夺取西川的想法,我愿意效犬马之劳,作为内应。不知您意下如何?” 刘备说:“非常感激您的深厚情谊。只是刘季玉与我同宗,如果攻打他,恐怕会遭天下人唾弃。” 张松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努力建功立业,奋勇争先。如今若不夺取,被他人抢先,后悔就晚了。” 刘备说:“我听说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辔。即便想夺取,又有什么好计策呢?” 张松从袖子里取出一幅地图,递给刘备说:“深感明公您的大德,斗胆献上此图。只要看看这图,就知道蜀中道路了。” 刘备大致展开一看,上面详细标注着地理行程、远近宽窄、山川险要以及府库钱粮等,全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张松说:“明公可以尽快谋划。我有两个心腹好友,法正和孟达。这二人必定能相助。等他们到荆州时,您可以与他们共商大事。” 刘备拱手道谢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他日若能成事,必定重重报答。” 张松说:“我遇到明主,不得不坦诚相告,怎敢奢望回报呢?” 说完便告别离去。孔明让关羽等人护送了张松数十里才返回。

张松回到益州,先去见好友法正。法正字孝直,是右扶风郿人,乃贤士法真之子。张松见到法正,详细讲述了曹操轻视贤才、傲慢无礼,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情况。还说自己已经将益州许给了刘备,专门来和法正商议。法正说:“我早就料到刘璋无能,一直有心拜见刘备。我们想法一致,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不一会儿,孟达来了。孟达字子庆,与法正是同乡。孟达进来,见法正和张松正低声密谈。孟达说:“我已经知道二位的想法了。是打算献出益州吧?” 张松说:“正是如此。兄长猜猜,应该献给谁?” 孟达说:“非刘玄德不可。” 三人不禁拍手大笑。法正问张松:“兄长明天去见刘璋,打算怎么说?” 张松说:“我推荐二位作为使者,前往荆州。” 二人答应了。

第二天,张松去见刘璋。刘璋问:“事情办得怎么样?” 张松说:“曹操是汉朝的贼子,妄图篡夺天下,根本不值得与他交谈。他已经有夺取西川的心思了。” 刘璋说:“那该怎么办?” 张松说:“我有一计,能让张鲁和曹操都不敢轻易侵犯西川。” 刘璋问:“什么计策?” 张松说:“荆州的刘皇叔,与主公您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范。赤壁之战后,曹操听闻他的名字都胆战心惊,更何况张鲁呢?主公为何不派使者与他交好,让他作为外援,这样就可以抵御曹操和张鲁了。” 刘璋说:“我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了。谁可以作为使者呢?” 张松说:“非得法正和孟达不可。” 刘璋立刻召二人进来,写了一封信,让法正作为使者,先去与刘备通好;又派孟达率领五千精兵,迎接刘备入川援助。他们正在商议,突然有一人从外面冲进来,汗流满面,大声喊道:“主公如果听从张松的话,那么四十一州郡就要归他人所有了!” 张松大吃一惊,看这人,是西阆中巴人,姓黄,名权,字公衡,现任刘璋府下主簿。刘璋问:“玄德与我同宗,所以我与他结交作为外援,你为何出此言?” 黄权说:“我向来知道刘备宽厚待人,柔能克刚,英雄无敌。他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又有诸葛亮、庞统的智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作为辅佐。如果把他召到蜀中,以部曲相待,刘备怎会甘心屈居人下?若以客礼相待,又一国不容二主。如今听我的话,西蜀就能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听我的话,主公就会像累卵一样危险。张松昨天从荆州经过,必定与刘备同谋。可以先斩了张松,再拒绝刘备,这样西川就万幸了。” 刘璋说:“曹操、张鲁打来,用什么抵挡?” 黄权说:“不如封闭边境,断绝关塞,深挖壕沟,高筑壁垒,等待时局清平。” 刘璋说:“贼兵侵犯边界,火烧眉毛,若等待时局清平,这是迟缓之计。” 于是不听黄权的话,派法正出发。又有一人阻拦说:“不行!不行!” 刘璋一看,是帐前从事官王累。王累叩头说道:“主公如今听从张松的话,是自取其祸。” 刘璋说:“不是这样。我与刘玄德交好,实在是为了抵御张鲁。” 王累说:“张鲁侵犯边界,只是癣疥之疾;刘备入川,才是心腹大患。况且刘备是世间枭雄,先侍奉曹操,就想谋害曹操;后跟随孙权,就夺取荆州。他的心术如此,怎能与他共处?如今若把他召来,西川就完了!” 刘璋呵斥道:“不要再胡说!玄德是我的同宗,他怎会夺取我的基业?” 便让人把二人扶出去。随后命法正立刻出发。法正离开益州,直接前往荆州,来见刘备。参拜完毕,呈上书信。刘备拆开信封一看,信中写道:“族弟刘璋,再次叩拜致信给玄德宗兄将军麾下:长久以来听闻您的大名,只因蜀道崎岖,未能及时进贡,心中十分惶恐惭愧。我听说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朋友尚且如此,何况同宗呢?如今张鲁在北方,随时可能兴兵侵犯我的边界,我很是不安。特意派人奉上这封信,恳请您垂听。倘若您念及同宗之情,顾全手足之义,立刻兴兵剿灭贼寇,我们永远结为唇齿相依的关系,我自会重重酬谢。书信难以尽言,专等您的到来。” 刘备看完十分高兴,设宴款待法正。酒过几巡,刘备屏退左右,私下对法正说:“长久以来仰慕孝直您的英名,张别驾多次谈到您的大德。如今能聆听您的教诲,真是深感欣慰。” 法正谢道:“我只是蜀中的一个小吏,何足挂齿!常说马遇到伯乐才会嘶鸣,人遇到知己愿以死相报。张别驾之前说的话,将军还有意向吗?” 刘备说:“我一直寄人篱下,未尝不感到伤感叹息。常想鹪鹩还有一枝可栖,狡兔也有三个洞窟藏身,何况人呢?蜀中是富饶之地,我并非不想夺取,只是刘季玉与我同宗,实在不忍心图谋他。” 法正说:“益州是天府之国,若不是能治乱的明主,不能据有此地。如今刘季玉不能任用贤才,这份基业不久必定会归他人所有。如今上天把它赐给将军,不可错失良机。难道没听说过‘逐兔先得’这句话吗?将军若想夺取,我愿效死力。” 刘备拱手道谢说:“容我再商议商议。”

当天宴席结束,孔明亲自送法正回馆舍。刘备独自坐着沉思。庞统进来说:“事情应当决断却犹豫不决的,是愚人。主公如此高明,为何如此多疑呢?” 刘备问:“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庞统说:“荆州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很难有大的发展。益州有百万人口,土地广阔,财富丰厚,可以作为成就大业的根基。如今幸好有张松、法正作为内应,这是上天的恩赐。为何还要迟疑呢?” 刘备说:“如今与我势如水火的,是曹操。曹操急躁,我就宽厚;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诡诈,我就忠诚:常常与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如果因为一点小利就失信于天下,我实在不忍心。” 庞统笑着说:“主公的话,虽然合乎天理,无奈如今是乱世,用兵争强,本就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如果拘泥于常理,就寸步难行了,应当权衡变通。况且兼并弱小,攻打昏昧,用武力夺取,以仁义治理,这是商汤、周武王的做法。等事情平定之后,以义报答,封他为大国,又怎么会失信呢?如今不夺取,终究会被他人夺走。希望主公仔细考虑。” 刘备恍然大悟,说:“真是金玉良言,我一定铭记在心。” 于是便请来孔明,一同商议起兵西行之事。孔明说:“荆州是重要之地,必须分兵把守。” 刘备说:“我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你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镇守荆州。” 孔明答应了。于是孔明总领荆州事务;关羽据守襄阳要路,镇守青泥隘口;张飞率领四郡巡视江面,赵云屯驻江陵,镇守公安。刘备让黄忠作为前部,魏延作为后军,自己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作为军师,率领五万马步兵,启程西行。临行时,忽然廖化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投降。刘备便让廖化辅佐关羽抵御曹操。

这年冬月,刘备领兵向西川进发。没走几程,孟达前来迎接,拜见刘备,说刘益州让他率领五千兵马远道前来迎接。刘备派人进入益州,先向刘璋通报。刘璋便发文书告知沿途州郡,供给钱粮。刘璋打算亲自到涪城迎接刘备,随即下令准备车乘、帐幔、旌旗、铠甲,务必鲜明。主簿黄权进谏说:“主公此行,必定会遭到刘备的谋害。我食主公俸禄多年,不忍心看到主公中他人奸计。希望您三思!” 张松说:“黄权这话,离间宗族情义,助长贼寇威风,对主公实在没有益处。” 刘璋于是呵斥黄权说:“我心意已决,你为何违抗我!” 黄权叩头至流血,上前用嘴咬住刘璋的衣服劝谏。刘璋大怒,扯着衣服站起来。黄权不放手,两颗门牙都被扯落。刘璋喝令左右,把黄权推了出去。黄权大哭着回去了。刘璋正要出发,一人喊道:“主公不采纳黄公衡的忠言,是要自寻死路啊!” 伏在台阶前劝谏。刘璋一看,是建宁俞元人,姓李,名恢。李恢叩头劝谏说:“我听说君主有直言劝谏的臣子,父亲有直言劝谏的儿子。黄公衡的忠义之言,您一定要听从。如果让刘备入川,就如同把老虎迎进家门。” 刘璋说:“玄德是我的同宗兄长,怎会害我?再敢多说的,定斩不饶!” 喝令左右把李恢推了出去。张松说:“如今蜀中的文官各自顾着妻子儿女,不再为主公效力;众将倚仗功劳骄傲自大,各有二心。如果得不到刘皇叔相助,那么敌人在外攻打,百姓在内反叛,这必定是失败之道。” 刘璋说:“你所谋划的,对我大有好处。” 第二天,刘璋上马出榆桥门。有人来报,从事王累用绳索倒吊在城门之上,一手拿着谏章,一手拿着宝剑,声称如果劝谏不被采纳,就割断绳索,撞死在此。刘璋让人取来王累所拿的谏章观看。谏章大致内容是:“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请:我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日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话,在武关会盟,被秦国围困。如今主公轻易离开大郡,想去涪城迎接刘备,恐怕有去无回。倘若能在街市上斩了张松,断绝与刘备的约定,那么蜀中百姓幸甚,主公的基业也幸甚!” 刘璋看完,大怒说:“我与仁人相会,如同亲近芝兰,你为何多次羞辱我!” 王累大叫一声,自己割断绳索,撞死于地。后人写诗感叹道:“倒挂城门捧谏章,拚将一死报刘璋。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 刘璋率领三万人马前往涪城。后军装载着一千多辆车的物资钱粮,前去迎接刘备。再说刘备的前军已经到达垫江。所到之处,一来有西川供给;二来刘备号令严明,如有随意拿取百姓一件东西的,一律斩首。因此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扶老携幼,满路观看,焚香礼拜。刘备都用好言抚慰。法正私下对庞统说:“最近张松有密信送来,说在涪城与刘璋相会时,就可以图谋他。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庞统说:“这件事暂且不要声张。等二刘相见时,见机行事。如果提前泄露,事情可能会有变故。” 法正于是把这件事秘密藏在心中,不再提起。涪城距离成都三百六十里。刘璋已经到达,派人迎接刘备。两军都驻扎在涪江之上。刘备入城,与刘璋相见,各自叙说兄弟之情。行礼完毕,二人挥泪诉说衷肠。饮宴结束,各自回到寨中休息。

刘璋对众官说:“可笑黄权、王累等人,不了解我宗兄的心意,胡乱猜疑。我今日见到他,才知他真是仁义之人。有他作为外援,我还担心曹操、张鲁做什么呢?若不是张松,我就错失良机了。” 于是脱下自己所穿的绿袍,连同五百两黄金,派人送往成都赐给张松。当时部下将佐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一班文武官员说:“主公先别高兴得太早。刘备表面柔和,实则刚强,他的心思难以揣测,还应当防备。” 刘璋笑着说:“你们都想得太多了。我兄长怎会有二心呢!” 众人都叹息着退下。

刘备回到寨中。庞统进来见他,说:“主公今日在宴席上,观察到刘季玉的举动了吗?” 刘备说:“季玉真是个老实人。” 庞统说:“季玉虽然为人不错,但他的臣子刘璝、张任等人都有不满的神色,其中吉凶难以预料。依我的计策,不如明天设宴,请季玉赴宴,在帷幕中埋伏一百名刀斧手,主公以掷杯为号,在宴席上杀了他,然后一拥而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就可以轻易平定益州。” 刘备说:“季玉与我同宗,诚心待我。况且我刚到蜀中,恩德信义还未树立。如果做这样的事,上天不会容忍,百姓也会怨恨。你这个计谋,就算是称霸一方的人也不会采用。” 庞统说:“这不是我的计谋,是法孝直收到张松的密信,说事情不宜拖延,应当尽早图谋。” 话还没说完,法正进来拜见,说:“我们这么做并非为了自己,而是顺应天命。” 刘备说:“刘季玉与我同宗,我不忍心夺取他的基业。” 法正说:“明公您错了。如果不这样,张鲁与蜀中有杀母之仇,必定会来攻打。明公您长途跋涉,率领士兵来到此地,前进则有功,后退则无益。如果犹豫不决,拖延时间太久,实在是失策。而且恐怕计谋一旦泄露,反而会被他人算计。不如趁着现在上天相助、人心归附,出其不意,早日建立基业,这才是上策。” 庞统也再三劝说。正是:人主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不知刘备心里作何打算,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