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话说孙权一心想要索回荆州。张昭献上一计,说道:“刘备最倚重的人,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如今在东吴为官,为何不将诸葛瑾的家小扣押起来,让诸葛瑾前往西川,告诉他弟弟,让他劝说刘备交割荆州,就说‘要是不归还,必然会连累我的家小’。诸葛亮顾念同胞之情,必定会答应。” 孙权有些犹豫,说道:“诸葛瑾乃是诚实君子,我怎么忍心拘押他的家小呢?” 张昭解释道:“只要明白告知他这是计策,他自然会放心。” 孙权听从了张昭的建议,将诸葛瑾的家小假意监押在府中,一面写好书信,打发诸葛瑾前往西川。

没过几日,诸葛瑾便早早抵达成都,先派人通报刘备。刘备问孔明:“你兄长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孔明心中有数,回答道:“是来索要荆州的。” 刘备又问:“那该如何回应他?” 孔明附耳低语,说出了应对之策:“只需如此这般。” 两人商议妥当后,孔明出城迎接诸葛瑾。他们并未前往孔明的私宅,而是径直来到宾馆。参拜完毕,诸葛瑾突然放声大哭。孔明故作惊讶,问道:“兄长有何事,尽管直说。为何如此哀伤?” 诸葛瑾哭诉说:“我一家老小这下可完了!” 孔明佯装关切,说道:“莫不是因为不归还荆州的事?因为我的缘故,吴侯扣押了兄长的家小,我心里实在不安。兄长不必忧虑,我自有办法归还荆州便是。”

诸葛瑾听了,心中大喜,当即同孔明一道去见刘备,呈上孙权的书信。刘备看罢,佯装发怒,说道:“孙权既然把妹妹嫁给了我,却趁我不在荆州,偷偷将妹子接了回去,这实在是情理难容!我正打算出动大批川兵,杀下江南,报此仇恨,他竟然还想来索要荆州!” 孔明闻言,哭着跪拜在地,说道:“吴侯扣押了我兄长的家小,倘若不归还荆州,我兄长全家将惨遭杀害。兄长若死,我又怎能独自苟活?还望主公看在我的面子上,把荆州还给东吴,保全我兄弟之情!” 刘备再三推辞,孔明只是苦苦哀求。刘备这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看在军师的面子上,就分一半荆州还他们吧,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他们。” 孔明趁热打铁,说道:“承蒙主公应允,那就赶紧写信给云长,让他交割这三郡。” 刘备叮嘱道:“子瑜到了那边,务必用好话求我弟弟。我弟弟性情急躁,如同烈火,我都有些惧怕他。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诸葛瑾拿到书信,辞别刘备,又与孔明告别,踏上前往荆州的路途。抵达荆州后,关羽将他请入中堂,宾主相互寒暄。诸葛瑾拿出刘备的书信,说道:“皇叔答应先将三郡归还东吴,希望将军今日就交割,好让我回去复命。” 关羽脸色一沉,说道:“我与兄长在桃园结义,发誓共同匡扶汉室。荆州本就是大汉的疆土,怎能随意割让给他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我兄长有书信在此,我也绝不归还。” 诸葛瑾焦急地说道:“如今吴侯扣押了我的家小,要是拿不到荆州,他们必将被诛杀。还望将军可怜可怜我!” 关羽冷哼一声,说道:“这分明是吴侯的诡计,怎能瞒得过我!” 诸葛瑾忍不住说道:“将军为何如此不给情面?” 关羽一听,手握剑柄,厉声说道:“休要再言!我这剑可不会讲情面!” 关平见状,连忙上前劝道:“父亲,这样做军师面上不好看,还望您息怒。” 关羽这才说道:“若不是看在军师的面子上,今日就不让你回东吴了!”

诸葛瑾满脸羞愧,急忙告辞,登上船只,再次前往西川去见孔明。此时孔明已经外出巡视去了。诸葛瑾无奈,只得再次去见刘备,哭着诉说关羽想要杀他之事。刘备说道:“我弟弟性情急躁,极难沟通。子瑜你可暂且回去,等我夺取了东川、汉中诸郡,调云长前去镇守,那时再交割荆州。”

诸葛瑾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回到东吴去见孙权,详细讲述了之前的事情。孙权大怒,说道:“子瑜此次前去,来回奔波,反复无常,莫不是都是诸葛亮的计谋?” 诸葛瑾连忙解释:“不是的。我弟弟也曾哭着哀求刘备,刘备这才答应先归还三郡,只是无奈云长顽固执拗,不肯交割。” 孙权说:“既然刘备有先还三郡的承诺,那就可以派官员前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赴任,且看情况如何。” 诸葛瑾说:“主公所言甚是。” 孙权于是让诸葛瑾接回了家小,一面派官员前往三郡赴任。没过几天,派去三郡的官吏都被驱赶了回来,他们向孙权报告说:“关云长根本不肯相容,连夜就把我们赶回东吴。稍有迟缓,便要被杀。”

孙权怒不可遏,派人召来鲁肃,责备道:“子敬,昔日你为刘备作保,借了我的荆州;如今刘备已经得到西川,却不肯归还,你怎能坐视不管?” 鲁肃赶忙说道:“我已经想到了一个计策,正打算向主公禀报。” 孙权问道:“什么计策?” 鲁肃说:“如今我们在陆口屯兵,派人邀请关云长前来赴会。如果云长肯来,就用好话劝说他;要是他不听从,就埋伏下刀斧手杀了他。要是他不肯来,我们就立刻进兵,与他决一胜负,夺取荆州。” 孙权点头道:“正合我意。你可立即去办。” 这时,阐泽进谏道:“不可,关云长乃是当世虎将,非同一般。恐怕事情不成,反而会遭他毒手。” 孙权生气地说:“若总是如此顾虑,荆州何时才能到手!” 于是命令鲁肃赶紧施行此计。鲁肃辞别孙权,来到陆口,召来吕蒙、甘宁商议,在陆口寨外的临江亭上设宴,写好请帖,挑选帐下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者,乘船渡江。江口的关平询问了情况,便带着使者进入荆州,拜见关羽,详细说明鲁肃相邀赴会的意图,并呈上请帖。关羽看完请帖,对来人说:“既然子敬相邀,我明日便去赴宴。你可先回去。”使者告辞离去。关平忧心忡忡地说:“鲁肃相邀,必定不怀好意;父亲为何答应他?” 关羽笑着说:“我岂会不知?这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我不肯归还三郡,所以孙权才让鲁肃在陆口屯兵,邀我赴会,借此索要荆州。我若不去,反倒显得我胆怯了。明日我独自驾着小船,只带十几名亲随,单刀赴会,倒要看看鲁肃能把我怎样!” 关平劝谏道:“父亲怎能以万金之躯,亲自踏入虎狼之穴?这恐怕也辜负了伯父的托付。” 关羽豪迈地说:“我在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会惧怕江东那些鼠辈!” 马良也劝谏道:“鲁肃虽有长者之风,但如今事情紧急,难保他不会心生异心。将军不可轻易前往。” 关羽坚定地说:“昔日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手无缚鸡之力,在渑池会上,视秦国君臣如无物;何况我曾学习万人敌的本领!既然已经答应,就不可失信。” 马良又说:“即便将军要去,也应当有所准备。” 关羽说:“只让我儿挑选十只快船,暗藏五百名善于水战的士兵,在江上等候。看到我的认旗挥动,便渡江前来接应。” 关平领命,自行去准备了。

使者回去向鲁肃报告,说关云长慨然应允,明日准时到达。鲁肃与吕蒙商议:“他来了之后,我们该如何行事?” 吕蒙说:“他若带军马来,我和甘宁各自率领一军埋伏在岸边,以放炮为号,准备厮杀;若他不带军来,便只在庭后埋伏五十名刀斧手,在筵席间杀了他。” 两人商议已定。第二天,鲁肃派人在岸边遥望。辰时过后,只见江面上驶来一只船,船上只有几名梢公水手,一面红旗在风中飘扬,上面一个大大的 “关” 字格外醒目。船渐渐靠近岸边,只见关羽头戴青巾,身着绿袍,端坐在船上;旁边周仓双手捧着大刀;还有**个关西大汉,各自腰间挎着一口刀。鲁肃心中惊疑不定,将他们接入庭内。行礼完毕,众人入席饮酒,鲁肃举杯相劝,却不敢直视关羽。关羽则谈笑自若,毫无惧色。

酒至半酣,鲁肃壮着胆子说道:“有一句话,想告知君侯,还望您垂听。昔日令兄皇叔,让我在我主公面前,担保借荆州暂住,约定在攻取西川之后归还。如今西川已经到手,可荆州却尚未归还,这恐怕有些失信吧?” 关羽回应道:“这是国家大事,筵席之上不必谈论。” 鲁肃接着说:“我主公仅有江东这区区之地,却肯将荆州相借,是念及君侯等人兵败远来,没有立身之地。如今你们已经得到益州,那么荆州理应归还;皇叔只肯先割让三郡,而君侯又不同意,这于理实在说不过去。” 关羽反驳道:“乌林之战,左将军亲冒矢石,奋力破敌,难道白白辛劳,就不该得到些许土地作为资助?如今你又来索要土地?” 鲁肃说:“并非如此。君侯当初与皇叔一同在长坂坡战败,计穷力竭,几乎要远逃他乡,我主公怜悯皇叔无处安身,不惜土地,让你们有个落脚之处,以图日后建功立业;可皇叔却有负恩德,破坏和好,已经得到西川,又占据荆州,贪婪而背信弃义,恐怕要被天下人耻笑。还望君侯明察。” 关羽说:“这都是我兄长的事,不是我该参与的。” 鲁肃又说:“我听说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发誓同生共死。皇叔就是君侯,君侯何必推脱呢?” 关羽还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说道:“天下的土地,惟有德者方能居之。难道只有你们东吴该拥有吗!” 关羽脸色一变,站起身来,夺过周仓所捧的大刀,站在庭中,看着周仓,叱喝道:“这是国家大事,你怎敢多言!还不赶紧退下!” 周仓心领神会,先来到岸边,将红旗一招。关平的船如离弦之箭,飞速奔过江东。关羽右手提着刀,左手挽住鲁肃的手,佯装喝醉,说道:“公今日请我赴宴,就别提荆州之事了。我如今已醉,恐怕伤了我们的旧情。他日我派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再另行商议。” 鲁肃吓得魂不附体,被关羽拉到江边。吕蒙、甘宁各自率领本部兵马想要冲出来,可看到关羽手提大刀,亲自挟持着鲁肃,担心鲁肃受伤,便不敢轻举妄动。关羽来到船边,这才放开鲁肃,稳稳地站在船首,与鲁肃作别。鲁肃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关羽的船乘风而去。后人有诗称赞关羽道:“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关羽平安回到荆州。鲁肃与吕蒙一起商议:“这计策又没成功,该怎么办呢?” 吕蒙说:“可立即向主公禀报,起兵与云长决战。” 鲁肃当即派人向孙权报告。孙权听后大怒,商议要出动全国之兵,去夺取荆州。忽然有人来报:“曹操又率领三十万大军杀来了!” 孙权大惊失色,连忙传令让鲁肃暂且不要招惹荆州的兵马,转而将兵力移向合淝、濡须,去抵御曹操。

曹操正准备起兵南征,参军傅干,字彦材,上书劝谏曹操。信中大致写道:“我听说动用武力要先展示威势,推行文治要先施以德政,威势与德政相辅相成,才能成就王业。过去天下大乱,您凭借武力扫除各方势力,十有**已经平定。如今尚未接受朝廷王命的,只剩下东吴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东吴有长江天险,西蜀有崇山峻岭阻隔,很难靠武力征服。我认为眼下应当进一步推行文德,按兵不动,让军队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行动。现在如果出动数十万大军,驻扎在长江边上,倘若敌军凭借险要地势深藏不出,使我们的士兵和战马无法施展才能,各种奇谋妙计也无处施展,那么朝廷的威严就会受挫。希望您能仔细考虑。” 曹操看完上书,便取消了南征计划,转而兴办学校,礼待文人雅士。这时,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商议,想要尊曹操为魏王。中书令荀攸表示反对,说道:“不行。丞相已经官至魏公,享有九锡的尊荣,地位已经到了极致。如今再晋升为魏王,于理不合。” 曹操听闻后,生气地说:“这个人是想效仿荀彧吗!” 荀攸得知曹操的态度后,忧虑愤懑,积郁成疾,卧病十几天后就去世了,年仅五十八岁。曹操隆重地安葬了他,也暂时搁置了称魏王的事情。

一天,曹操带着佩剑进入皇宫,汉献帝正与伏皇后坐在一起。伏皇后看到曹操进来,急忙起身。汉献帝见到曹操,吓得浑身发抖。曹操问道:“孙权、刘备各自称霸一方,不尊崇朝廷,该怎么办呢?” 汉献帝战战兢兢地说:“一切都由魏公您裁决。” 曹操生气地说:“陛下说出这样的话,要是被外人听到,还以为我欺负君主呢。” 汉献帝无奈地说:“您要是愿意辅佐我,那是我的幸运;要是不愿意,希望您能开恩放过我。” 曹操听了,愤怒地瞪着汉献帝,心怀不满地离开了。

汉献帝身边有人上奏说:“最近听说魏公想要自立为王,恐怕不久之后就会篡位。” 汉献帝和伏皇后听后,悲痛大哭。伏皇后说:“我父亲伏完一直有诛杀曹操的想法,我现在写一封信,秘密交给父亲,让他设法除掉曹操。” 汉献帝担忧地说:“以前董承就是因为事情不机密,反而遭遇大祸。现在要是又泄露出去,我和你可就都完了!” 伏皇后说:“我们整天如坐针毡,这样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我看宦官中忠诚可靠的,没有谁比得上穆顺,就让他来送这封信吧。” 于是,他们立即把穆顺召到屏风后面,支走了身边的侍从。汉献帝和伏皇后哭着把事情告诉了穆顺,说:“曹操这个奸贼想要当魏王,早晚必定会篡位。我想让皇后的父亲伏完秘密谋划除掉这个奸贼,可是身边的人都是曹操的心腹,没有可以托付的。想让你把皇后的这封密信,交给伏完。看在你忠诚仗义的份上,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穆顺哭着说:“我深受陛下大恩,怎敢不以死相报!我马上就去。” 伏皇后于是写好信交给穆顺。穆顺把信藏在头发里,悄悄出了皇宫,径直来到伏完的府邸,把信呈上。

伏完看到是伏皇后的亲笔信,便对穆顺说:“曹操的心腹众多,不能仓促行事。除非江东的孙权、西川的刘备在外面起兵,曹操必定会亲自前往。到那时,再联合朝廷中忠诚正义的大臣,一同谋划。内外夹攻,或许能成功。” 穆顺说:“皇丈可以写回信给陛下和皇后,请求秘密诏书,暗中派人前往吴、蜀两地,让他们约定起兵,讨伐奸贼,拯救君主。” 伏完马上取纸写好信交给穆顺。穆顺把信藏在发髻里,辞别伏完回宫。

原来,早就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事先在宫门口等候。穆顺回宫时遇到曹操,曹操问:“你去哪里了?” 穆顺回答说:“皇后生病了,我去请医生。” 曹操又问:“请来的医生在哪里?” 穆顺说:“还没请到。” 曹操喝令左右侍从,对穆顺全身搜查,没有发现夹带,就放他走了。忽然,一阵风吹落了穆顺的帽子。曹操又把他叫回来,拿起帽子查看,看了半天没发现什么,就把帽子还给他让他戴上。穆顺双手倒着戴帽子。曹操起了疑心,让左右侍从搜查他的头发,结果搜出了伏完的书信。曹操一看,信中说要联合孙权、刘备作为外援。曹操大怒,把穆顺抓进密室审问,穆顺坚决不肯招供。曹操连夜调集三千甲兵,包围了伏完的私宅,把伏完全家老小都抓了起来,还搜出了伏皇后的亲笔信,随后将伏氏三族全部关进监狱。

天亮后,曹操派御林将军郗虑手持符节进入皇宫,先收缴皇后的玉玺。这天,汉献帝正在外殿,看到郗虑带领三百甲兵径直进来。汉献帝问道:“有什么事?” 郗虑说:“奉魏公的命令,来收缴皇后的玉玺。” 汉献帝知道事情败露,吓得心胆俱裂。郗虑来到后宫,伏皇后刚起床。郗虑就叫掌管玉玺的人交出玉玺,然后拿着玉玺出去了。伏皇后知道事情暴露了,就在殿后的椒房内的夹壁中藏了起来。不一会儿,尚书令华歆带领五百甲兵来到后殿,问宫女:“伏皇后在哪里?” 宫女们都推脱说不知道。华歆让甲兵打开朱红色的门,四处寻找也没找到。他料想伏皇后藏在夹壁中,就喝令甲士打破墙壁搜寻。华歆亲自上前,揪住伏皇后的头发把她拖了出来。伏皇后哀求道:“求求你饶我一命!” 华歆呵斥道:“你自己去跟魏公说吧!” 伏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被两个甲士推着走了出来。

说起华歆,他向来有才名,曾经与邴原、管宁关系很好。当时的人把他们三人称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种菜,锄地时挖到了金子。管宁挥着锄头,看都不看一眼;华歆却捡起来看了看,然后才扔掉。还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坐着读书,听到门外有传呼的声音,原来是有贵人乘车经过。管宁端坐着一动不动,华歆却扔下书跑出去观看。管宁从此看不起华歆的为人,就割开坐席,与他分开坐,不再和他做朋友。后来管宁避居辽东,常常戴着白帽子,整天坐在楼上,脚不沾地,终身不肯在魏国做官;而华歆先是侍奉孙权,后来归附曹操,如今竟然做出了收捕伏皇后这样的事。后人写诗感叹华歆:“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又写诗称赞管宁:“辽东传有管宁楼,人去楼空名独留。笑杀子鱼贪富贵,岂如白帽自风流。”再说华歆把伏皇后带到外殿。汉献帝看到皇后,急忙下殿抱住她痛哭。华歆说:“魏公有命令,赶紧走吧!” 伏皇后哭着对汉献帝说:“我们不能再一起活下去了吗?” 汉献帝绝望地说:“我的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甲士们把伏皇后强行带走,汉献帝捶胸顿足,悲痛万分。看到郗虑在旁边,汉献帝说:“郗公!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事吗!” 说完,哭倒在地。郗虑让左右侍从扶起汉献帝回宫。华歆带着伏皇后去见曹操。曹操骂道:“我诚心对待你们,你们却想要害我!我不杀你们,你们就会杀我!” 喝令左右侍从用乱棒将伏皇后打死。随后,曹操进入皇宫,把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都用毒酒毒死了。当晚,曹操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多人,全部斩首示众。朝廷内外的人,无不震惊害怕。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后人写诗感叹:“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汉献帝自从伏皇后被害后,连续几天不吃东西。曹操进宫说:“陛下不必担忧,我对陛下没有二心。我的女儿已经是陛下的贵人,她既贤德又孝顺,应当成为正宫皇后。” 汉献帝哪里敢不听从。在建安二十年正月初一,趁着庆贺新年的节日,汉献帝册封曹操的女儿曹贵人为正宫皇后。大臣们都不敢有异议。

此时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他召集大臣商议收吴灭蜀的事情。贾诩说:“需要把夏侯惇、曹仁二人召回来,一起商议这件事。” 曹操立刻派人连夜把他们召回。夏侯惇还没到,曹仁先到了,连夜就进入曹操的府邸拜见曹操。曹操当时喝醉了酒,正在睡觉,许褚手持宝剑站在堂门里面。曹仁想要进去,被许褚拦住。曹仁大怒,说:“我是曹氏宗族,你怎么敢阻拦我?” 许褚说:“将军虽然与主公亲近,但您是外藩镇守的官员;我虽然与主公关系疏远,但现在担任内侍。主公醉卧在堂上,我不敢放您进去。” 曹仁这才不敢进去。曹操听说这件事后,感叹道:“许褚真是忠臣啊!”

没过几天,夏侯惇也到了,大家一起商议征伐之事。夏侯惇说:“东吴和西蜀目前还不能急于攻打,应该先夺取汉中的张鲁,用得胜的军队再去攻打西蜀,就可以一举成功。” 曹操说:“正合我意。” 于是起兵西征。正是:方逞凶谋欺弱主,又驱劲卒扫偏邦。不知道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