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先主刘备打算起兵东征东吴,赵云劝谏道:“国家的贼子是曹操,并非孙权。如今曹丕篡夺汉朝皇位,神和人都对他极为愤怒。陛下应当尽早谋取关中地区,在渭河上游屯兵,讨伐逆贼。如此一来,关东的忠义之士,必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匹前来迎接陛下的军队。要是舍弃魏国去攻打吴国,一旦双方交战,局势很难迅速得到缓解。希望陛下仔细考虑。” 先主说:“孙权害死了我的弟弟,况且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这些人,我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他们的肉、灭他们的族,才能消我心头之恨!你为何要阻拦我?” 赵云说:“讨伐汉朝逆贼的仇恨,是为了国家大义;为兄弟报仇的仇恨,是私人恩怨。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 先主回答:“我若不为弟弟报仇,即便拥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珍贵可言?” 于是,先主不听赵云的劝谏,下令起兵讨伐吴国。同时,派使者前往五溪,借五万番兵,一同相互策应;又派使者前往阆中,晋升张飞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兼管阆中地区。使者带着诏书出发了。

张飞在阆中,听闻关羽被东吴所害,从早到晚放声痛哭,泪水常常浸湿衣襟。众将领用酒来劝慰他,张飞喝醉后,怒气反而更加旺盛。无论帐上帐下,只要有人犯错,他就用鞭子抽打,很多人被他鞭挞致死。他每天朝着南方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满心怨恨,不停地放声痛哭。忽然,有使者到来,张飞急忙迎接,打开诏书宣读。张飞接受爵位后,向北叩拜完毕,摆酒款待使者。张飞说:“我兄长被害,仇深似海,朝廷中的大臣们,为何不早点奏请兴兵报仇?” 使者说:“很多人劝谏先灭魏国,然后再讨伐吴国。” 张飞愤怒地说:“这是什么话!从前我们三人在桃园结义,发誓同生共死。如今不幸二哥中途离世,我怎能独自享受富贵!我要当面去见天子,愿做前部先锋,披麻戴孝讨伐吴国,生擒逆贼,祭告二哥,践行我们之前的誓言!” 说完,张飞就和使者一同前往成都。

先主刘备每天亲自到教场操练军马,准备在选定的日子兴师动众,御驾亲征。于是,公卿们都来到丞相府拜见孔明,说:“当今天子刚刚登上皇位,就亲自统领军队,这对国家来说并非好事。丞相您身负国家重任,为何不加以规劝?” 孔明说:“我已经苦苦劝谏多次,可陛下就是不听。今天你们和我一起到教场去劝谏。” 当下,孔明带领百官前去劝谏先主,说:“陛下刚刚登上皇位,如果是想要北伐讨伐逆贼曹操,在天下伸张正义,那确实可以亲自统领军队;但如果只是想要讨伐吴国,任命一员上将统军出征即可,何必陛下亲自操劳御驾亲征呢?” 先主见孔明苦苦劝谏,心中的想法稍有动摇。忽然,有人报告张飞来了,先主急忙召见。张飞来到演武厅,拜倒在地,抱住先主的脚痛哭。先主也跟着哭起来。张飞说:“陛下如今做了皇帝,难道这么快就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二哥的仇,为何不报?” 先主说:“众多官员劝谏阻拦,我不敢轻易行动。” 张飞说:“其他人哪里懂得我们昔日的盟誓?如果陛下不去,我就豁出这条命为二哥报仇!要是报不了仇,我宁愿死也不见陛下!” 先主说:“我和你一同前往。你率领本部兵马从阆州出发,我统领精兵在江州与你会合,一起讨伐东吴,以雪此恨!” 张飞临行前,先主叮嘱他:“我向来知道你酒后容易暴怒,鞭打士兵,还让他们留在身边,这可是招来灾祸的做法。今后一定要宽容一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 张飞拜别先主后离去。

第二天,先主整顿兵马准备出发。学士秦宓上奏说:“陛下舍弃尊贵的身份,而去追逐私人的小义,这是古人都不赞同的做法。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先主说:“关羽和我,就如同一体。这份大义还在,我怎能忘记?” 秦宓伏地不起,说:“陛下如果不听从臣的建议,恐怕会遭遇不测。” 先主大怒,说:“我正要兴兵,你为何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 喝令武士将秦宓推出去斩首。秦宓面不改色,回头看着先主,笑着说:“我死不足惜,只是可惜刚刚创立的大业,又要毁于一旦了!” 众官员都为秦宓求情。先主说:“暂且把他关起来,等我报仇回来再处置。” 孔明得知此事后,立刻上表营救秦宓。表章大致内容是:“臣诸葛亮等人认为,东吴贼寇施展奸计,导致荆州沦陷,将星陨落,如同折断了楚国之地的天柱,这令人十分悲痛,确实难以忘怀。但要知道,篡夺汉朝皇位的罪魁祸首是曹操,而并非孙权。臣以为,只要除掉魏国逆贼,东吴自然会归服。希望陛下采纳秦宓的金玉良言,休养生息,蓄养士卒的力量,再做长远打算,那将是国家的万幸,天下的万幸!” 先主看完,将表章扔在地上,说:“我的心意已决,不要再劝谏了!” 于是,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镇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和弟弟马岱,协助镇北将军魏延镇守汉中,抵挡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作为后援,兼管粮草供应;黄权、程畿担任参谋;马良、陈震负责管理文书;黄忠担任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后卫。再加上川中将领数百员,以及五溪番将等人,总共七十五万大军,选定在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这天出师。张飞回到阆中后,在军中下令,限三天之内制作好白旗白甲,让三军将士都披麻戴孝,准备讨伐吴国。第二天,帐下两名小将范疆、张达进帐报告说:“白旗白甲一时难以准备齐全,需要宽限些时日才行。” 张飞大怒,说:“我急于报仇,恨不得明天就打到逆贼的地盘,你们竟敢违抗我的军令!” 喝令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打五十下。打完后,张飞用手指着他们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准备好!要是超过期限,就杀了你们二人示众!” 打得二人满嘴是血。二人回到营中商量,范疆说:“今天我们受了这顿刑责,怎么可能按时完成任务?他性格暴躁如烈火,要是明天还没准备好,我们都得被杀!” 张达说:“与其被他杀,不如我们杀了他。” 范疆说:“可我们怎么靠近他呢?” 张达说:“我们两个要是不该死,他就会醉倒在床上;要是该死,他就不会喝醉。” 二人商量妥当。

张飞在帐中,感到神思昏乱,举止恍惚,便问部将:“我现在心惊肉跳,坐卧不安,这是怎么回事?” 部将回答说:“这是君侯思念关公,才会这样。” 张飞让人拿酒来,和部将们一起喝,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帐中睡着了。范疆、张达两个贼子得知消息,在初更时分,各自藏好短刀,悄悄潜入帐中,谎称要禀报机密要事,径直走到床前。原来张飞睡觉从不闭眼,当夜他睡在帐中,两个贼子见他胡须竖起、眼睛圆睁,原本不敢动手。但听到他鼾声如雷,这才壮着胆子靠近,用短刀刺进张飞的腹部。张飞大叫一声,当场身亡,享年五十五岁。后人写诗感叹道:“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合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当夜,两个贼子割下张飞的首级,带着几十个人连夜投奔东吴去了。第二天,军中得知消息,起兵追赶,但没能追上。当时张飞的部将吴班,从荆州来拜见先主,先主任命他为牙门将,辅佐张飞镇守阆中。当下,吴班先上表章,奏报天子,然后让张飞的长子张苞准备棺椁装殓张飞,让张飞的弟弟张绍镇守阆中,张苞则亲自去给先主报信。此时,先主已经选定出师的日期。大小官僚都跟随孔明送行十里后才返回。孔明回到成都,心中闷闷不乐,对众官说:“法孝直要是还在,一定能劝阻主上东征。”

先主这天夜里同样心惊肉跳,难以安睡。他走出营帐,仰望天空,只见西北方向有一颗大如斗的星星,突然坠落在地。先主心中十分疑惑,连夜派人去询问孔明。孔明回奏说:“这预示着将会损失一员上将。三天之内,必定会有惊人的消息传来。” 先主因此按兵不动。忽然,侍臣奏报:“阆中张车骑的部将吴班派人送来表章。” 先主顿足长叹:“唉!三弟恐怕遭遇不测了!” 等到看完表章,果然是报告张飞的凶信。先主放声大哭,昏死在地。众官赶忙将他救醒。

第二天,有人报告说有一队军马像疾风一样赶来。先主出营观看。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员小将身穿白袍银铠,从马上滚落下来,伏地痛哭,此人正是张苞。张苞说:“范疆、张达杀了我父亲,带着首级投奔吴国去了!” 先主悲痛万分,茶饭不思。群臣苦苦劝谏:“陛下正要为二弟报仇,怎能先把自己的身体搞垮?” 先主这才勉强进食,然后对张苞说:“你和吴班敢带领本部军队担任先锋,为你父亲报仇吗?” 张苞说:“为了国家,为了父亲,我万死不辞!” 先主正准备派遣张苞起兵,又有一彪军如狂风般涌来。先主让侍臣去打探。不一会儿,侍臣领着一个小将军进来,此人也是白袍银铠,进入营帐后伏地痛哭。先主一看,原来是关兴。先主见了关兴,想起关羽,又放声大哭。众官再次苦苦相劝。先主说:“我想起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与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发誓同生共死。如今我做了天子,正想和两位弟弟一同享受富贵,可不幸他们都死于非命!看到这两个侄子,我怎能不肝肠寸断!” 说完又哭起来。众官说:“两位小将军先退下吧,让陛下好好休息调养身体。” 侍臣上奏说:“陛下年过六旬,不宜过度哀伤。” 先主说:“两个弟弟都死了,我怎么忍心独自活下去!” 说完,用头撞地痛哭。

众官商议说:“当今天子如此悲痛烦恼,我们该如何劝解?” 马良说:“主上亲自统领大军讨伐吴国,却整天痛哭,这对军队不利。” 陈震说:“我听说成都青城山的西面,有一位隐居的人,姓李,名意。世人传说这位老人已经三百多岁,能知晓人的生死吉凶,是当世的神仙。为何不奏明天子,把这位老人召来,问问吉凶,这比我们的话更有用。” 于是,众人入宫奏报先主。先主听从了这个建议,立刻派陈震带着诏书,前往青城山宣召李意。陈震连夜赶到青城山,让当地乡人带领自己进入山谷深处。远远望去,只见仙庄处青云隐隐,瑞气缭绕,非同寻常。忽然,一个小童前来迎接,问道:“来的人莫非是陈孝起(陈震字孝起)?” 陈震十分惊讶,说:“仙童怎么知道我的姓名?” 小童说:“我师父昨天就说过:今天必定有皇帝的诏命到来,使者一定是陈孝起。” 陈震说:“真是神仙啊!人们的传言果然不假!” 于是,陈震和小童一同进入仙庄,拜见李意,宣读天子的诏命。李意以年老为由推辞不去。陈震说:“天子急于见仙翁一面,希望仙翁不要吝啬您的大驾。” 经过再三诚恳邀请,李意这才起身前往。到了御营,李意见到先主。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目光灼灼,身形如同古老的柏树,知道他是异人,便以优厚的礼节相待。李意说:“老夫只是荒山村中的一个老头,没什么学问见识。承蒙陛下宣召,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先主说:“我与关羽、张飞两位弟弟是生死之交,已经三十多年了。如今两位弟弟被害,我亲自统领大军报仇,不知结果会怎样。早就听闻仙翁通晓玄机,希望仙翁赐教。” 李意说:“这是天数,不是老夫所能知晓的。” 先主再三询问,李意便要来纸笔,画了四十多张兵马器械的图,画完后便一一撕碎。又画了一个大人仰卧在地上,旁边有一个人在挖土掩埋,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 “白” 字,然后行礼告辞。先主心里不高兴,对群臣说:“这个狂老头,不值得相信。” 随即用火把李意画的东西烧掉,然后催促军队前进。张苞入宫奏报说:“吴班的军马已经到达。小臣请求担任先锋。” 先主赞赏他的志向,立刻取出先锋印赐给张苞。张苞正要接过印绶,又有一位少年将领奋勇站出来说:“把印绶留给我!” 众人一看,原来是关兴。张苞说:“我已经接到诏书任命了。” 关兴说:“你有什么本事,敢担当这个重任?” 张苞说:“我从小学习武艺,箭无虚发。” 先主说:“我正要看看贤侄的武艺,以定优劣。” 张苞让军士在百步之外立起一面旗帜,旗上画着一个红心。张苞拈弓搭箭,连射三箭,都射中了红心。众人都齐声称赞。关兴挽弓在手,说:“射中红心有什么稀奇的?” 正说着,忽然有一行大雁从头顶飞过。关兴指着大雁说:“我要射这飞雁中的第三只。” 一箭射去,那只大雁应声而落。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张苞大怒,飞身上马,手持父亲张飞使用的丈八点钢矛,大叫道:“你敢和我比试武艺吗?” 关兴也上马,绰起家传的大砍刀,纵马而出,说:“就你能使矛!我难道不会使刀!”

两位小将正要交锋,先主大声喝止:“你们二人不得无礼!” 关兴、张苞二人慌忙下马,扔掉兵器,跪地请罪。先主说:“我从涿郡与你们的父亲结为异姓兄弟,亲如骨肉。如今你们二人也如同兄弟,正应当同心协力,一起为父亲报仇。怎么能自己争斗,失去大义!父亲去世还没多久就如此,更何况以后呢?” 二人再次跪地请罪。先主问道:“你们二人谁年纪大?” 张苞说:“我比关兴大一岁。” 先主便让关兴拜张苞为兄长。二人在帐前折箭为誓,发誓永远相互救护。先主下诏任命吴班为先锋,让张苞、关兴护卫御驾。大军水陆并进,战船和骑兵一同前行,浩浩荡荡地杀向吴国。

范疆、张达带着张飞的首级,前去投奔吴侯孙权,详细讲述了之前发生的事情。孙权听完,收留了二人,然后对百官说:“如今刘玄德已经称帝,统领七十多万精兵御驾亲征,来势汹汹,这可如何是好?” 百官们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诸葛瑾站出来说:“我承蒙君侯的俸禄已久,却没什么可以报效的。我愿意豁出这条老命,去见蜀主,向他陈述利害关系,使两国和解,共同讨伐曹丕的罪行。” 孙权十分高兴,立刻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前去劝说先主罢兵。正是:两国相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行人。不知道诸葛瑾此行结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