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话说孔明率领大军前行至沔阳,途中经过马超的坟墓。孔明当即让马超的弟弟马岱为其挂孝,自己则亲自前往祭奠。祭奠完毕后,孔明回到营寨,与众人商议进兵之事。忽然,负责侦察的骑兵前来报告:“魏主曹睿派遣驸马夏侯楙,调集关中各路军马,前来抵御我军。” 魏延上帐献上计策,说道:“夏侯楙不过是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懦弱且毫无谋略。我愿带领五千精兵,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朝着子午谷方向往北进军,不出十日,便可抵达长安。夏侯楙若听闻我军突然杀到,必定会弃城朝着横门邸阁逃窜。我从东方杀来,丞相您则率领大军,从斜谷进军。若依此行事,咸阳以西之地,便可一举平定。” 孔明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此计并非万全之策。你莫要小瞧中原,以为没有能人。倘若有人献计,在山路偏僻之处设伏截杀,不仅这五千人会性命不保,还会极大地挫伤我军锐气,决然不可采用。” 魏延又说:“丞相要是从大路进发,敌军必定会倾尽关中之兵,沿途迎击,如此一来,战事必将旷日持久,何时才能夺取中原呢?” 孔明回应道:“我从陇右选取平坦大路,依照既定策略进兵,何愁不能取胜!” 于是,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魏延心中怏怏不乐。孔明派人传令,让赵云进兵。

且说夏侯楙在长安集结各路军马。当时,西凉大将韩德,擅长使用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率领西羌各路兵马八万前来。韩德拜见夏侯楙后,夏侯楙对他重加赏赐,并任命他为先锋。韩德有四个儿子,个个精通武艺,骑马射箭的本领尤为过人,分别是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韩德带着四个儿子以及西羌八万兵马,取道前往凤鸣山,恰好与蜀兵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严阵以待。韩德纵马出阵,四个儿子分列两旁。韩德厉声大骂:“你们这些叛国贼,怎敢侵犯我魏国边境!” 赵云听后,勃然大怒,挺枪跃马,单人独骑上前,点名要与韩德交战。韩德的长子韩瑛,拍马而出,迎战赵云。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韩瑛便被赵云一枪刺死在马下。次子韩瑶见状,纵马挥刀,冲上来与赵云厮杀。赵云抖擞精神,施展出往日的虎威,与之酣战。韩瑶渐渐抵挡不住。这时,三子韩琼急忙手持方天戟,催马前来夹攻赵云。面对两人的夹击,赵云毫无惧色,手中枪法丝毫不乱。四子韩琪见两位兄长难以战胜赵云,也纵马挥舞两口日月刀,加入战团,将赵云团团围住。赵云身处中央,独自与三员敌将拼杀。没过多久,韩琪中枪,落马倒地,韩德阵营中的偏将急忙上前将他救走。赵云见状,拖着长枪佯装败退。韩琼见状,放下手中方天戟,急忙取来弓箭,朝着赵云连射三箭,却都被赵云用长枪一一拨落。韩琼恼羞成怒,再次绰起方天戟,催马追赶赵云。不料,赵云突然回身一箭,正中韩琼面门,韩琼当即落马身亡。韩瑶见此情形,纵马举起宝刀,朝着赵云砍去。赵云果断弃枪于地,侧身闪过韩瑶的宝刀,顺势一把将韩瑶生擒,带回自己阵中。随后,赵云再次纵马提枪,杀入敌阵。韩德眼见四个儿子都丧生于赵云之手,吓得肝胆俱裂,率先逃入阵中。西凉兵向来听闻赵云的威名,如今见他虽年事已高,却依旧如此英勇,谁还敢上前与之交锋?赵云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退。只见赵云匹马单枪,在敌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后人有诗称赞道:“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邓芝见赵云大获全胜,便率领蜀兵乘胜掩杀,西凉兵大败而逃。韩德险些被赵云擒获,无奈之下,只得丢弃铠甲,徒步逃走。赵云与邓芝收兵回营。邓芝祝贺道:“将军年已七旬,却依旧英勇不减当年。今日在阵前力斩四将,如此壮举,世间罕有!” 赵云感慨地说:“丞相因我年迈,不肯重用我,我不过是借此机会,稍稍展示一下自己罢了。” 于是,派人押解着韩瑶,带着捷报,前往孔明营帐汇报。

再说韩德率领败军回去拜见夏侯楙,哭着将战事经过详细告知。夏侯楙听后,亲自统领兵马,前来迎战赵云。侦察骑兵将消息报入蜀寨,告知赵云夏侯楙引兵前来。赵云闻言,翻身上马,手持长枪,带领一千多士兵,在凤鸣山前摆开阵势。当日,夏侯楙头戴金盔,骑着白马,手提大砍刀,站在门旗之下。他见赵云跃马挺枪,在阵前往来驰骋,心中便想亲自出战。韩德在一旁说道:“赵云杀我四个儿子的血海深仇,我怎能不报!” 说罢,纵马抡起开山大斧,直取赵云。赵云见状,怒目圆睁,挺枪迎敌。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赵云长枪一挥,便将韩德刺死在马下。随后,赵云迅速拨转马头,直逼夏侯楙。夏侯楙吓得慌忙闪入本阵。邓芝趁机驱兵掩杀,魏军又吃了一场败仗,被迫后退十余里,扎下营寨。夏侯楙连夜与众将商议对策,他忧心忡忡地说:“我早就听闻赵云的大名,只是一直未曾谋面。今日一见,他虽已年老,却依旧英雄不减当年,这才相信当阳长坂坡之事所言非虚。如此勇猛之人,无人可敌,这可如何是好?” 参军程武,乃是程昱之子,他上前献计道:“依我看来,赵云虽勇,却无谋略,不足为惧。明日都督可再次引兵出战,预先在左右两侧埋伏两支人马。都督临阵佯装败退,引诱赵云进入埋伏圈。届时,都督登上高处,指挥四面军马,将赵云重重围住,便可将其擒获。” 夏侯楙觉得此计可行,便采纳了程武的建议,派遣董禧率领三万兵马埋伏在左侧,薛则率领三万兵马埋伏在右侧。两人领命,各自率兵埋伏妥当。

第二天,夏侯楙重新整顿金鼓旗幡,率领大军再次出战。赵云和邓芝出营迎敌。邓芝在马上对赵云说:“昨夜魏军大败而逃,今日却又前来,其中必定有诈,老将军可要多加防备。” 赵云满不在乎地说:“就凭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有什么作为?我今日定要将他生擒!” 说罢,跃马出阵。魏将潘遂出阵迎战,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潘遂拨马便逃。赵云拍马追赶,魏阵中八员将领一齐杀出,放过夏侯楙先行逃走,八员将领则陆续撤退。赵云乘势追杀,邓芝率领大军紧跟其后。赵云一路深入敌阵,突然听到四面喊声震天。邓芝见势不妙,急忙收兵退回。此时,左边董禧,右边薛则,两路伏兵杀到。邓芝所带兵马较少,无法解救赵云。赵云就此被困在垓心,他东冲西突,却发现魏军越聚越多。当时,赵云手下仅有一千多人,且已杀到山坡之下。赵云抬头望去,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着三军。赵云想要往东突围,夏侯楙便指挥魏军往东堵截;赵云想要往西突围,夏侯楙又指挥魏军往西阻拦。赵云无奈,只得引兵杀上山去。然而,半山腰中,擂木炮石如雨般滚落下来,赵云无法上山。赵云从辰时一直厮杀到酉时,始终无法突出重围,只得下马稍作歇息,打算等月出之后再战。赵云刚刚卸下铠甲坐下,月光便洒了下来。忽然,四下里火光冲天,鼓声震耳欲聋,箭石如雨点般射来,魏军齐声高喊:“赵云,早早投降!” 赵云急忙上马迎敌。只见四面军马逐渐逼近,八方弩箭密集射来,赵云的人马根本无法向前。赵云仰天长叹:“我不服老,今日却要死在此地了!”

就在这时,东北角上突然喊声大起,魏军纷纷逃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手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着一颗人头。赵云定睛一看,原来是张苞。张苞见到赵云,说道:“丞相担心老将军有失,特地派我率领五千兵马前来接应。听闻老将军被困,我便杀透重围。正巧遇到魏将薛则拦路,被我斩杀。” 赵云大喜,当即与张苞一同杀出西北角。只见魏军纷纷弃戈逃命,又有一彪军从外面呐喊着杀入,为首大将手提偃月青龙刀,手挽一颗人头。赵云一看,原来是关兴。关兴说:“奉丞相之命,担心老将军有危险,特地率领五千兵马前来接应。刚才在阵上遇到魏将董禧,被我一刀斩杀,首级在此。丞相随后就到。” 赵云说:“二位将军已经立下奇功,何不在今日趁势擒住夏侯楙,以成就大事?” 张苞听后,立刻引兵而去。关兴也说:“我也要去建功。” 说罢,同样引兵而去。赵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对身边的将士说:“他们两个是我的子侄辈,尚且争先建功。我身为国家上将,朝廷旧臣,怎能不如这两个年轻人?我当舍出这条老命,以报答先帝的恩情!” 于是,引兵前去捉拿夏侯楙。当夜,三路兵马夹攻,大破魏军。邓芝率领兵马前来接应,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楙本就是个毫无谋略之人,又兼年幼,从未经历过战事,见军中大乱,便带着帐下一百多名骁勇战将,朝着南安郡方向逃去。其余魏军见主帅逃走,顿时军心大乱,纷纷逃窜。关兴、张苞二人听闻夏侯楙逃往南安郡,连夜追赶而来。夏侯楙逃入城中后,下令紧闭城门,驱使士兵加强防守。关兴、张苞二人赶到后,将城池团团围住,赵云随后也赶到,三人从三面展开攻打。没过多久,邓芝也率领兵马赶到。他们一连围城十日,却始终未能攻克。

忽然有军报传来,说丞相留下后军驻扎在沔阳,左军屯驻在阳平,右军屯驻在石城,自己则亲自率领中军赶到。赵云、邓芝、关兴、张苞都前去拜见孔明,向他报告连日攻城不下的情况。孔明乘坐小车,亲自来到城边,围绕城池仔细查看了一圈,然后回到营寨升帐而坐。众将环绕站立,听候命令。孔明说:“这座郡城壕沟深、城墙高,难以攻取。我真正的目标并非这座城,倘若我们一味地长久攻城,倘若魏军分兵几路杀来,夺取汉中,我军就危险了。” 邓芝说:“夏侯楙是魏国的驸马,若能擒获此人,胜过斩杀百名敌将。如今他被困于此,怎能弃之而去?” 孔明说:“我自有妙计。此处西边连接天水郡,北边抵达安定郡,不知这两处的太守分别是谁?” 侦察士兵回答说:“天水太守是马遵,安定太守是崔谅。” 孔明听后,心中大喜,于是叫来魏延,如此这般地交代计策;又唤来关兴、张苞,同样授以计谋;还叫来两名心腹军士,吩咐他们依计行事。众人领命,各自率兵而去。孔明则在南安城外,命令士兵将柴草堆积在城下,扬言要火烧城池。魏军得知后,都哈哈大笑,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再说安定太守崔谅,在城中听闻蜀兵围困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心中十分惊慌恐惧,立即清点兵马,大约共有四千,用来守住城池。忽然,有一人从正南方向赶来,声称有机密要事相告。崔谅将其唤入,询问详情。来人回答说:“我是夏侯都督帐下的心腹将领裴绪。如今奉都督之命,特地前来向天水、安定二郡求救。南安形势危急,每日城上都以纵火为信号,急切盼望二郡的救兵,却始终不见踪影。因此,都督又派我杀出重围,前来报信。希望二郡能星夜起兵,作为外援。都督若看到二郡兵马赶到,便会打开城门接应。” 崔谅问道:“有都督的文书吗?” 裴绪从贴身之处取出文书,文书已经被汗水湿透。崔谅匆匆看了一眼,急忙命令手下为裴绪换了一匹好马,裴绪便出城朝着天水方向而去。没过两天,又有侦察骑兵来报,说天水太守已经起兵救援南安,让安定郡尽快接应。崔谅与府中官员商议对策。众多官员都说:“倘若不去救援,一旦南安失守,夏侯驸马性命不保,那都是我们两郡的罪过。只能出兵救援了。” 崔谅于是点齐兵马,离开城池,只留下文官守城。

崔谅率领兵马朝着南安的大路进发,远远望去,只见南安方向火光冲天,他赶忙催促士兵连夜赶路。当距离南安还有五十多里地时,忽然听到前后喊声震天。侦察骑兵前来报告:“前面有关兴拦住去路,背后张苞正追杀过来!” 安定的士兵们顿时惊慌失措,四下逃窜。崔谅大惊失色,只能带着手下一百多人,朝着小路拼死突围,最终逃脱,朝着安定城奔去。

崔谅好不容易逃到安定城的城壕边,城上却突然乱箭齐发。蜀将魏延站在城上大声喊道:“我已经夺取了这座城!你为何不早早投降?” 原来,魏延假扮成安定军,趁着夜色骗开了城门,蜀兵一拥而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安定城。

崔谅无奈,只能慌张地逃往天水郡。还没走出多远,前方突然出现一彪军队,摆开了阵势。大旗之下,有一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着鹤氅,端坐在车上。崔谅定睛一看,竟是孔明,他吓得急忙拨转马头往回跑。关兴、张苞两路兵马迅速追了上来,齐声高喊:“快快投降!” 崔谅见四面都是蜀兵,实在无路可逃,不得已只好投降,跟着关兴、张苞一同回到了蜀营大寨。孔明以贵宾之礼相待崔谅。

孔明问崔谅:“南安太守与你交情深厚吗?” 崔谅回答说:“南安太守是杨阜的族弟杨陵,与我所在的郡相邻,我们交情很好。” 孔明接着说:“现在我想麻烦你进入南安城,劝说杨陵擒获夏侯楙,你觉得可以吗?” 崔谅说:“丞相如果让我去,能否暂时让军队后退,好让我进城去劝说他。” 孔明听从了崔谅的请求,当即传令,让四面的军马各自后退二十里扎营。

崔谅单人匹马来到南安城边,叫开城门,进入城中,来到太守府。他与杨陵见过礼后,详细地说明了情况。杨陵说:“我们深受魏主的大恩,怎么能背叛他呢?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于是,杨陵带着崔谅来到夏侯楙那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夏侯楙问:“那应该用什么计策呢?” 杨陵说:“我们就假装我献出城门,把蜀兵骗进城来,然后在城中将他们一网打尽。” 崔谅依照这个计划,出城去见孔明,说:“杨陵愿意献出城门,放大军入城,以便擒获夏侯楙。杨陵本想亲自捉拿夏侯楙,只是他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轻易行动。” 孔明说:“这件事很容易。现在你原来的降兵有一百多人,我们可以让蜀将扮作安定军,混在他们当中,一起带入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下;再暗中与杨陵约定,等到半夜的时候,打开城门,来个里应外合。”

崔谅暗自思忖:“如果不带蜀将进去,恐怕孔明会起疑心。不如先把他们带进去,找机会在城内先把他们斩杀,然后举火为号,把孔明骗进城来,将他杀掉。” 于是,崔谅答应了孔明的安排。孔明叮嘱他说:“我派亲信将领关兴、张苞跟随你先去,就说是救援的军队杀进城去,好让夏侯楙安心;只要你们一举火,我就亲自进城去捉拿夏侯楙。”

当时正值黄昏,关兴、张苞领受了孔明的密计,披挂整齐,上马手持兵器,混杂在安定军之中,跟着崔谅来到了南安城下。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靠着护心栏问道:“是哪里的军马?” 崔谅回答:“是安定的救军到了。” 崔谅先射了一支带着密信的箭上城,密信上写着:“如今诸葛亮先派了两名将领,埋伏在城中,打算里应外合;千万不可惊动,以免泄漏计策。等进入府中再动手。” 杨陵拿到密信后,去见夏侯楙,详细说明了情况。夏侯楙说:“既然诸葛亮中计了,可让一百多名刀斧手埋伏在府中。等那两名将领跟随崔太守到府上下马时,就关闭大门,将他们斩杀;然后在城上举火,把诸葛亮骗进城来。伏兵一齐杀出,就能擒获诸葛亮了。”一切安排妥当后,杨陵回到城上,说道:“既然是安定的军马,就放他们进城吧。” 关兴跟着崔谅走在前面,张苞跟在后面。杨陵下城,在城门口迎接。关兴眼疾手快,手起刀落,将杨陵斩杀于马下。崔谅大惊失色,急忙拨转马头朝着吊桥边奔去。张苞大喝一声:“贼子,休要逃走!你们的诡计,怎么能瞒得过丞相!” 说罢,手起一枪,将崔谅刺死在马下。关兴迅速跑到城上,放起火来。四面的蜀兵见信号已发,立刻一齐涌入城中。夏侯楙措手不及,急忙打开南门,拼尽全力杀出。却被一彪军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大将正是王平。两人刚一交手,王平便将夏侯楙生擒于马上,其余魏军则全部被斩杀。

孔明顺利进入南安城,安抚城中军民,蜀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众将纷纷献上战功。孔明将夏侯楙囚禁在车中。邓芝问道:“丞相是如何知道崔谅有诈的呢?” 孔明说:“我早就知道此人并无真心投降之意,故意让他进城。他一定会把所有情况都告诉夏侯楙,企图将计就计。我看他的来意,就足以知道他有诈,又派关兴、张苞二将与他一同去,是为了稳住他的心。如果他有真心投降,必然会阻拦二将同去;他欣然同意,就是怕我起疑。他心里想着等把二将骗进城后再杀也不迟,又能让我军有所依靠,放心进城。我已经暗中叮嘱二将,到城门口见机行事。城内敌军必然没有防备,我军随后就到,这便是出其不意的计策。” 众将听后,都对孔明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孔明接着说:“骗崔谅的,是我派的心腹假扮成魏将裴绪。我又派人去骗天水郡,至今还没有消息,不知是什么缘故。现在可以乘势夺取天水郡。” 于是,孔明留下吴懿镇守南安,刘琰镇守安定,调回魏延的军马,前去攻打天水郡。

再说天水郡太守马遵,得知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便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说:“夏侯驸马是金枝玉叶,倘若有什么闪失,我们难逃见死不救的罪责。太守为何不倾尽本部兵马前去救援呢?” 马遵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夏侯驸马的心腹将领裴绪到了。裴绪进入府中,取出公文交给马遵,说:“都督请求安定、天水两郡的兵马,星夜前去救援。”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第二天,又有侦察骑兵来报,说:“安定的兵马已经先去了,让太守赶紧前去会合。”

马遵正准备起兵,突然有一人从外面走进来,说:“太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众人一看,此人是天水冀县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姜维的父亲姜囧,曾经担任天水郡功曹,在羌人叛乱时,为国捐躯。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对兵法武艺无一不通,而且极为孝顺母亲,深受郡人敬重;后来担任中郎将,参与本郡军事。当天,姜维对马遵说:“最近听说诸葛亮打败了夏侯楙,将他围困在南安,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有人从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呢?而且裴绪是个无名小将,我们从来都没见过;况且安定的报马,又没有公文,由此可以推断,这个人是蜀将假扮成魏将。他们是想骗太守出城,估计城中没有防备,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了一支军队,打算乘虚夺取天水郡。” 马遵恍然大悟,说:“若不是伯约这番话,我险些中了奸计!” 姜维笑着说:“太守放心。我有一计,不仅可以擒获诸葛亮,还能解除南安之围。” 正是: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不知道姜维究竟有什么计策,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