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郭淮对曹真进言:“西羌各部,自太祖时期起,便年年向我朝进贡,文皇帝在位时,也曾施予诸多恩惠。当下,我们可据守险要之地,派人抄小路直入羌中求援,许以和亲之诺,羌人定会出兵,从背后突袭蜀兵。届时,我军再以主力正面出击,形成首尾夹攻之势,如此一来,何愁不胜?” 曹真深以为然,即刻安排人手,连夜快马加鞭,携带书信奔赴羌中。

西羌国王彻里吉,自曹操时代就与中原保持着朝贡往来。他麾下有一文一武两位得力干将,文臣是雅丹丞相,武将为越吉元帅。魏国使者带着大量金珠财宝以及书信抵达西羌,先行拜见雅丹丞相,献上礼物后,详尽阐述了魏国的求救之意。雅丹丞相遂引领使者前去谒见国王彻里吉,并呈上书信与礼物。彻里吉仔细阅览书信后,召集众人商议对策。雅丹进谏道:“我西羌与魏国一向交往密切,如今曹都督前来求援,还许下和亲之约,于情于理,我们都应答应。” 彻里吉采纳了雅丹的建议,当即下令,命雅丹与越吉元帅点齐十五万羌兵出征。这些羌兵皆擅长使用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各类兵器,军中还有特制的战车,车身用铁叶包裹并加以钉钉,用以装载粮食、军器等各类物资,有的战车由骆驼牵拉,有的则由骡马驾驭,这支队伍号称 “铁车兵”。二人领命后,辞别国王,率领大军直逼西平关。

驻守西平关的蜀将韩祯,得知羌兵来袭,赶忙派人快马加鞭,携带文书向孔明禀报。孔明接到消息后,询问众将:“谁愿前往击退羌兵?” 张苞、关兴齐声应道:“我等愿往!” 孔明微微皱眉,说道:“你们二人虽有此心,奈何路途不熟。” 随后,他看向马岱,说道:“你久居羌地,熟知羌人的习性,可为向导。” 于是,孔明点选五万精兵,命关兴、张苞与马岱一同出征。三人领命,率兵启程。

行军数日后,他们很快便遭遇了羌兵。关兴率先带领百余骑兵登上山坡了望,只见羌兵将铁车首尾相连,随地扎下营寨,车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兵器,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坚固的移动城池。关兴观察许久,却始终想不出破敌之策,只得返回营寨,与张苞、马岱商讨。马岱思忖后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且待明日对阵,看清敌军虚实,再做计较。”

次日清晨,蜀军兵分三路,关兴居中,张苞在左,马岱居右,三路兵马齐头并进。羌兵阵中,越吉元帅手持铁锤,腰间悬挂宝雕弓,一马当先,奋勇冲出。关兴见状,指挥三路兵马径直向前。突然,羌兵向两侧散开,中间涌出铁车,如汹涌潮水般席卷而来,与此同时,弓弩齐发。蜀兵抵挡不住,瞬间大乱,马岱、张苞两军率先败退。关兴所率一军被羌兵重重包围,一路被围至西北角。

关兴被困在包围圈中,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围。铁车层层环绕,密不透风,宛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城池,蜀兵彼此之间难以照应。关兴无奈,只得朝着山谷方向寻找出路。眼看天色渐暗,只见一簇黑色旗帜如乌云般蜂拥而至,一员羌将手提铁锤,大声呼喊:“小将休走!我乃越吉元帅!” 关兴见状,急忙催马向前,拼尽全力狂奔,却迎面遇上一条断涧,无奈之下,只能回身迎战越吉。关兴心中畏惧,抵挡不住越吉的攻势,转身朝涧中逃去。越吉紧追不舍,一铁锤砸下,关兴匆忙躲避,铁锤正中马胯。战马吃痛,朝涧中倒下,关兴也随之落入水中。就在此时,只听一声巨响,越吉连人带马,莫名其妙地坠入水中。关兴在水中挣扎着起身,只见岸上一员大将,正奋力杀退羌兵。关兴提刀欲砍越吉,越吉却跃水逃脱。关兴牵过越吉的战马,来到岸上,整理好鞍辔,手持长刀,重新上马。此时,他看到那员大将仍在前方追杀羌兵。关兴心想,此人救了自己性命,定要当面致谢,于是拍马追去。待逐渐靠近,只见云雾之中,隐隐出现一位大将,面如重枣,眉似卧蚕,身着绿袍金铠,手提青龙刀,骑着赤兔马,手抚美髯,分明正是自己的父亲关羽。关兴又惊又喜。关羽抬手朝东南方向一指,说道:“我儿速速从这条路返回,我会护你回营。” 言罢,便消失不见。关兴依照父亲所指方向,朝东南方疾驰而去。

到了半夜,一彪军赶来,原来是张苞。张苞焦急地问道:“你可见到二伯父了?” 关兴惊讶道:“你如何知晓?” 张苞说道:“我被铁车军追得紧迫,忽见伯父从天而降,吓退羌兵,还指引我说:‘你从这条路去救我儿。’因此,我急忙带兵前来寻你。” 关兴也将自己的遭遇告知张苞,二人皆深感惊奇。随后,二人一同返回营寨。

马岱见他们归来,说道:“这股羌兵来势汹汹,难以击退。我先守住营寨,你们二人速速回营,向丞相禀报,让丞相定计破敌。” 于是,关兴、张苞二人连夜赶回,向孔明详细汇报了此事。孔明听后,随即命令赵云、魏延各率一军设下埋伏;又点齐三万军马,带上姜维、张冀、关兴、张苞,亲自前往马岱营寨驻扎。次日,孔明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只见铁车连绵不绝,人马纵横驰骋,往来穿梭。孔明见状,微微一笑,说道:“破这铁车军,并非难事。” 他唤来马岱、张冀,低声吩咐一番。二人领命而去。孔明又转头问姜维:“伯约,你可知破车之法?” 姜维答道:“羌人只知凭借勇力,怎会料到我军的妙计?” 孔明笑道:“你深知我意。如今彤云密布,朔风呼啸,眼看就要下雪了,我的计策便可施展。” 说罢,他命关兴、张苞二人带兵埋伏;让姜维领兵出战,并叮嘱道:“只要铁车兵一到,便向后撤退;在寨口虚设旌旗,不设伏兵。” 一切安排妥当。时至十二月末,果然天降大雪。姜维率兵出战,越吉率领铁车兵前来迎战。姜维依计,转身便退。羌兵追到寨前,姜维已从寨后撤离。羌兵来到寨外,只听到寨内传来阵阵鼓琴之声,四周却空无一人,唯有旌旗随风飘动,于是急忙回报越吉。越吉心中起疑,不敢贸然前进。雅丹丞相却道:“这定是诸葛亮的诡计,虚设疑兵罢了,不足为惧,可大胆进攻。” 越吉听后,率兵来到寨前,只见孔明带着琴上车,率领几名骑兵进入寨中,朝后而去。羌兵见状,冲进寨栅,一直追到山口,只见孔明的小车缓缓转入林中。雅丹对越吉说道:“即便有伏兵,也不过是些小股部队,不足为虑。” 于是,越吉率领大军继续追赶。又看见姜维的士兵在雪地中四处奔逃。越吉大怒,催促士兵加快速度。山路被大雪覆盖,看似一片平坦。正追赶间,忽有士兵来报,称蜀兵从山后杀出。雅丹不屑地说:“些许伏兵,何足挂齿!” 只顾催促兵马继续前进。突然,一声巨响传来,犹如山崩地裂,羌兵纷纷坠入预先设好的坑堑之中。后面的铁车由于行驶速度过快,来不及刹车,纷纷拥入,自相践踏。后面的士兵见状,想要撤退,此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路兵马杀出,万弩齐发;背后姜维、马岱、张冀三路兵马也杀到。铁车兵顿时大乱。越吉元帅见状,朝着后面的山谷逃窜,恰好遇上关兴。二人交锋,只一个回合,关兴举刀大喝,将越吉砍死在马下。雅丹丞相则被马岱生擒,押解到大寨。羌兵见主帅被杀,丞相被俘,顿时作鸟兽散。

孔明升帐,马岱押着雅丹前来。孔明命武士解开雅丹的绑缚,赐酒给他压惊,并好言抚慰。雅丹深受感动。孔明说道:“我的君主乃是大汉皇帝,如今命我讨伐逆贼,你为何反而帮助叛逆?我今日放你回去,你回去告诉你的君主,我大汉与西羌乃邻邦,理应永结盟好,切勿听信反贼的谗言。” 说罢,孔明将俘获的羌兵以及车马器械,尽数归还雅丹,放他们回国。众人感激涕零,纷纷拜谢离去。孔明率领三军连夜赶回祁山大寨,命令关兴、张苞领兵先行;同时,派人带着捷报上奏朝廷。

曹真连日翘首以盼羌人的消息,忽然有伏路军前来禀报:“蜀兵已拔营,准备启程。” 郭淮大喜,说道:“定是羌兵的攻击起了作用,蜀兵这才撤退。” 于是,分兵两路追赶。前面蜀兵看似慌乱逃窜,魏兵在后面紧紧追袭。先锋曹遵正追赶间,忽然鼓声如雷,一彪军杀出,为首大将正是魏延,他大喝一声:“反贼休走!” 曹遵大惊,匆忙拍马迎战,还未战满三个回合,便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副先锋朱赞见状,继续领兵追赶,不料,又一彪军杀出,为首大将是赵云。朱赞不及防备,被赵云一枪刺死。曹真、郭淮见西路先锋相继战死,正欲收兵回营,此时,背后喊声震天,鼓角齐鸣,关兴、张苞两路兵马杀出,将曹真、郭淮团团围住,一阵痛击。曹真、郭淮二人带着残兵败将,奋力突围逃走。蜀兵大获全胜,一路追到渭水,夺取了魏寨。曹真折损了两名先锋,心中悲痛不已,只得写奏章上报朝廷,请求增派援兵。

魏主曹睿临朝,近臣上奏:“大都督曹真,屡次败于蜀军之手,折了两名先锋,羌兵也伤亡惨重,如今形势危急,特上表求救,请陛下定夺。” 曹睿大惊失色,急忙询问退兵之策。华歆上奏道:“陛下需御驾亲征,大会诸侯,众人齐心协力,方可击退蜀军。否则,长安一旦有失,关中便危在旦夕!” 太傅钟繇进谏道:“但凡为将者,智谋若能超过他人,便能克敌制胜。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臣料想曹真虽久经沙场,但绝非诸葛亮的对手。臣愿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作保,举荐一人,此人定能退蜀兵。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曹睿说道:“你乃朝廷元老重臣,既有贤能之士可退蜀兵,快举荐来为朕分忧。” 钟繇奏道:“此前,诸葛亮欲兴兵犯境,只因惧怕此人,故而散布流言,使陛下对其产生怀疑并将其免职,这才敢长驱直入。如今若重新任用此人,诸葛亮自会退兵。” 曹睿忙问:“此人是谁?” 钟繇答:“乃骠骑大将军司马懿。” 曹睿叹息道:“此事朕亦追悔莫及。如今仲达身在何处?” 钟繇回道:“近日听闻仲达在宛城赋闲。” 曹睿随即降诏,派遣使者持符节,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加封为平西都督,命他即刻调集南阳各路军马,赶赴长安。曹睿还决定御驾亲征,并命令司马懿限期赶到长安会合。使者领命,连夜快马朝着宛城奔去。

自从出师北伐以来,孔明屡战屡胜,心中十分欣喜。此时,他正在祁山寨中召集众将商议军务,忽然接到报告,镇守永安宫的李严派儿子李丰前来求见。孔明以为是东吴侵犯边境,心中颇为惊疑,赶忙将李丰唤入帐中询问。李丰说道:“我是特意来向丞相报喜的。” 孔明问道:“有什么喜事?” 李丰回答:“从前孟达投降魏国,实是迫不得已。当时曹丕赏识他的才能,时常赏赐他骏马、金珠,还曾与他同车出行,封他为散骑常侍,兼任新城太守,让他镇守上庸、金城等地,委以西南方面的重任。曹丕死后,曹睿即位,朝中许多人嫉妒孟达,他日夜感到不安,常常对众将说:‘我本是蜀国将领,只是形势所迫才到了这里。’如今他多次派心腹之人送信给我父亲,让父亲早晚代他向丞相禀报:之前魏国五路大军进攻西川的时候,他就有反正的想法;如今在新城,听说丞相北伐魏国,他打算发动金城、新城、上庸三处的军马,在当地起事,直接进攻洛阳;丞相攻取长安,这样两京就可以平定了。现在我把他派来的人和多次送来的书信呈给丞相。” 孔明听后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李丰等人。这时,侦察兵突然来报:“魏主曹睿,一方面御驾前往长安;另一方面下诏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加封他为平西都督,让他调动当地的兵马,在长安会合。” 孔明听闻,大为震惊。参军马谡说道:“曹睿有什么可惧怕的!他若来长安,我们正好将他擒获。丞相为何如此惊讶?” 孔明说:“我哪里是惧怕曹睿?我所担忧的只有司马懿一人罢了。如今孟达想要举兵起事,如果遇上司马懿,事情必定会失败。孟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一定会被他擒获。孟达若死,想要夺取中原就更难了。” 马谡说:“为何不赶紧写信,让孟达多加提防?” 孔明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写了封信,让来人连夜送回给孟达。

再说孟达在新城,一心盼望着心腹之人带回消息。一天,心腹之人回来了,将孔明的回信呈上。孟达拆开信封阅读,信的大致内容是:“近来收到你的来信,足以知晓你忠义之心,不忘旧情,我感到十分欣慰。倘若能够成就大事,那么你就是汉朝中兴的第一功臣。然而,此事极其需要谨慎保密,不可轻易托付他人。务必小心!千万警戒!最近听说曹睿又下诏让司马懿调动宛城、洛阳的兵马,倘若他得知你举兵起事,必定会率先赶到。你必须做好万全的防备,切不可掉以轻心。” 孟达看完信后,笑着说:“人们都说孔明心思缜密,如今看这件事就知道了。” 于是写了回信,让心腹之人带给孔明。孔明将此人唤入帐中,接过回信。孔明拆开信封查看,信中写道:“刚刚承蒙您的指教,我怎敢有丝毫懈怠。我私下认为司马懿的事情,不必担忧:宛城距离洛阳大约八百里,到新城有一千二百里。如果司马懿得知我举兵起事,必定要上表奏明魏主。一来一回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时我的城池已经坚固,众将和三军都处于深险之地。司马懿即便来了,我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丞相尽管放宽心,只等我的捷报吧!”

孔明看完信后,将信扔在地上,跺脚说道:“孟达必定会死在司马懿的手中!” 马谡问道:“丞相为什么这么说呢?” 孔明解释道:“兵法上说,要攻打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出击。怎么能按照一个月的期限来估量呢?曹睿既然委任了司马懿,一旦遇到贼寇就会让他立即铲除,哪里还会等待奏报呢?如果知道孟达造反,不出十日,司马懿的兵马必定会赶到,孟达哪里还有应对的机会呢?” 众将听后,都对孔明的分析十分佩服。孔明急忙让来人回去转告孟达:“如果还没有起事,千万不要让参与此事的人知道消息;一旦泄露,必定会失败。” 来人拜别孔明,返回新城。

司马懿在宛城赋闲,听说魏**队屡次被蜀军击败,不禁仰天长叹。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字子元;次子司马昭,字子尚,二人向来胸怀大志,精通兵书。当时他们侍立在父亲身旁,看到司马懿长叹,便问道:“父亲为什么叹气呢?” 司马懿说:“你们这些小辈,怎么能知晓大事呢?” 司马师说:“难道是因为感叹魏主不任用您吗?” 司马昭笑着说:“早晚魏主必定会宣召父亲。” 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使者持符节前来。司马懿听完诏书,便开始调动宛城各路军马。这时,又有报告称,金城太守申仪的家人有机密之事求见。司马懿将其唤入密室询问,此人详细地说出了孟达想要造反的事情。还有孟达的心腹李辅以及孟达的外甥邓贤,一同前来告发。司马懿听完,双手合十放在额头说道:“这真是皇上齐天的洪福啊!诸葛亮的军队在祁山,杀得魏国上下人人胆寒;如今天子不得已前往长安,如果一时不任用我,孟达一旦起事,两京就危险了!这个贼子必定与诸葛亮暗中勾结。我先将他擒获,诸葛亮必定会心生寒意,自行退兵。” 长子司马师说:“父亲应该赶紧写表章上奏天子。” 司马懿说:“如果等待圣旨,一来一回要一个月的时间,事情就来不及了。” 于是立即传令,让军队出发,一天要走两天的路程,如有迟缓,立即斩首;同时命令参军梁畿带着檄文连夜前往新城,让孟达等人准备出征,使他们不起疑心。梁畿先行出发,司马懿随后率领大军进发。

行军两天后,山坡下突然转出一支军队,为首的是右将军徐晃。徐晃下马拜见司马懿,问道:“天子驾到长安,亲自抵御蜀兵,如今都督要去哪里?” 司马懿低声说:“现在孟达造反,我去将他擒获。” 徐晃说:“我愿意担任先锋。” 司马懿非常高兴,于是两支军队合为一处。徐晃担任前部,司马懿在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在后面押阵。又行军两天,前军的侦察骑兵捉住了孟达的心腹之人,搜出了孔明的回信,前来拜见司马懿。司马懿说:“我不杀你,你从实详细说来。” 那人只得将孔明与孟达之间往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司马懿看完孔明的回信,大惊道:“世上有才能的人,见解往往相同。我的计划先被孔明识破了。幸好天子有福,得到了这个消息,孟达如今已经无能为力了。” 于是连夜催促军队快速前进。再说孟达在新城,与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约定好了起事的日期。申耽、申仪二人假装答应,每天调练军马,只等魏兵到来,便作为内应;却报告孟达说,军器粮草都还没有准备完备,不敢约定起事的日期。孟达信以为真,没有怀疑。忽然有报告说参军梁畿来了,孟达将他迎入城中。梁畿传达司马懿的命令:“司马都督如今奉天子诏书,调动各路军马去击退蜀兵。太守可以集合本部军马,听候调遣。” 孟达问道:“都督什么时候出发的?” 梁畿说:“此时大概已经离开宛城,朝着长安去了。” 孟达暗自高兴,心想:“我的大事要成功了!” 于是设宴款待梁畿,将他送出城外,立即通知申耽、申仪,明天举兵起事,换上大汉的旗号,发动各路军马,直接进攻洛阳。忽然又有报告:“城外尘土飞扬,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来了。” 孟达登上城楼查看,只见一彪军队打着 “右将军徐晃” 的旗号,飞奔到城下。孟达大惊,急忙拉起吊桥。徐晃坐下的马收不住脚,一直跑到壕沟边,高声喊道:“反贼孟达,早早投降!” 孟达大怒,急忙开弓射箭,正中徐晃的额头,魏将赶忙将他救走。城上乱箭齐发,魏兵这才退去。孟达正要开门追赶,却见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的大军到了。孟达仰天长叹道:“果然没有逃出孔明的预料!” 于是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徐晃被孟达射中额头,众军将他救到寨中,取出箭头,让医生治疗;当晚徐晃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司马懿让人将徐晃的灵柩送回洛阳安葬。第二天,孟达登上城楼四处查看,只见魏兵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孟达坐立不安,惊疑不定,忽然看到两路兵马从城外杀来,军旗上写着 “申耽”“申仪”。孟达以为是救兵到了,急忙带领本部兵马大开城门杀出。申耽、申仪大声喊道:“反贼休走!早早受死!” 孟达见事情突变,拨转马头想要回城,城上乱箭射下。李辅、邓贤二人在城上大骂:“我们已经献了城!” 孟达夺路而逃,申耽紧追不舍。孟达此时人困马乏,来不及防备,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砍下了首级。其余的军队全部投降。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入城。司马懿安抚百姓,犒劳军队完毕后,派人奏知魏主曹睿。曹睿非常高兴,下令将孟达的首级送到洛阳城示众;给申耽、申仪加官进爵,让他们跟随司马懿出征;命令李辅、邓贤镇守新城、上庸。

司马懿率领军队来到长安城外扎下营寨。他入城拜见魏主曹睿。曹睿高兴地说:“朕一时糊涂,误中了反间之计,后悔莫及。如今孟达造反,若不是你们及时制止,两京就危险了!” 司马懿上奏说:“臣听说申仪秘密告发了反情,本想上表奏明陛下,又担心往返耽误时间,所以没有等待圣旨,连夜出兵。如果等待奏报,就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了。” 说完,将孔明给孟达的密信呈上。曹睿看完后,高兴地说:“你的学识,超过了孙武、吴起啊!” 赏赐给他一对金钺斧,以后遇到机密重要的事情,不必奏报,可以自行决断。随即命令司马懿出关攻打蜀军。司马懿上奏说:“臣举荐一位大将,可以担任先锋。” 曹睿问:“你举荐何人?” 司马懿说:“右将军张合,可担此重任。” 曹睿笑着说:“朕正想用他。” 于是任命张合为前部先锋,跟随司马懿离开长安,前去攻打蜀军。正是:既有谋臣能用智,又求猛将助施威。不知道这场战役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