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姜维看到魏延踏灭了主灯,心中愤怒不已,拔出剑就要杀魏延。孔明赶忙制止道:“这是我的命数该绝,并非文长的过错。”姜维这才收起剑。孔明吐了好几口血,卧倒在床上,对魏延说:“这定是司马懿料到我有病在身,所以派人来刺探虚实。你赶紧出去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带兵杀出寨去。夏侯霸看见魏延,慌忙领兵退走,魏延追赶了二十多里才返回。孔明让魏延回本寨把守。

姜维走进营帐,来到孔明的床前问候。孔明说:“我本想竭尽忠诚和力量,恢复中原,复兴汉室,无奈天意如此,我很快就要死了。我平生所学,已经写成书二十四篇,共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个字,里面包含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我看遍了众将,没有人能传授这些知识,只有你可以传承我的书,千万不要轻视忽略!”姜维哭着跪拜接受。

孔明又说:“我有‘连弩’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还没来得及运用。这种弩箭长八寸,一张弩可以发射十支箭,我都画成了图本。你可以依照图纸制作使用。”姜维也跪拜接受。孔明接着说:“蜀中的各个要道,都不必太过担忧,只有阴平这个地方,一定要格外小心。此地虽然地势险峻,但时间长了必定会失守。”

之后,孔明又把马岱叫进营帐,在他耳边低声交代,授予密计,叮嘱道:“我死后,你可以依照这个计策行事。”马岱领命出去。不一会儿,杨仪进来,孔明把他叫到床前,交给他一个锦囊,秘密嘱咐:“我死后,魏延必定会造反。等他造反的时候,你和他对阵,才能打开这个锦囊。到时候自然会有斩杀魏延的人。”孔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便昏昏沉沉地倒下,到了晚上才苏醒过来,于是连夜上表奏明后主。

后主接到奏报,十分震惊,急忙命令尚书李福,星夜赶到军中探望孔明,同时询问他对后事的安排。李福领命,日夜兼程赶到五丈原,见到孔明,传达了后主的命令。问候完毕,孔明流着泪说:“我不幸中途去世,白白荒废了国家大事,有负于天下。我死后,你们应当竭尽忠诚辅佐君主。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能更改,我任用的人,也不可轻易废除。我的兵法都传授给了姜维,他自然能继承我的志向,为国家出力。我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马上就会有遗表上奏天子。”李福记住这些话,匆匆告辞。

孔明勉强支撑着病体,让左右扶他上小车,出寨巡视各个营寨。他感到秋风吹在脸上,刺骨的寒冷,于是长叹道:“再也不能上阵讨伐贼寇了!悠悠苍天,为何对我如此绝情!”叹息了许久。回到营帐后,病情越发沉重,他把杨仪叫来,吩咐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都是忠义之士,久经沙场,劳苦功高,值得委以重任。我死后,所有事情都依照原来的法度进行。退兵的时候要缓缓而行,不能操之过急。你深谙谋略,我就不必多嘱咐了。姜伯约智勇双全,可以负责断后。”杨仪哭着跪拜领命。

孔明让人取来笔墨纸砚,在卧榻上手写遗表,呈给后主。遗表大致内容是:我听闻生死是常理,难以逃脱命运定数。死亡即将来临,我愿竭尽愚忠。臣诸葛亮生性愚笨,遭遇艰难时世,身负重任,掌握军政大权,兴师北伐,却未能成功。没想到如今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不能侍奉陛下到最后,心中遗憾无穷。希望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护百姓;向先皇尽孝道,对天下广施仁恩;提拔被埋没的人才,任用贤良之士;摒弃奸邪小人,以淳厚社会风俗。

我在成都的家中,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子弟们的衣食,足够丰足。至于我在外任职,没有别的经营,随身的衣食,都依靠官府供给,不另外谋求生计来增加财富。我死的时候,不会让家里有多余的布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的信任。

孔明写完后,又叮嘱杨仪说:“我死后,不要发丧。可以做一个大龛,把我的尸体安放在龛中,在我口中放入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明灯,让军中像平常一样安静,千万不要举哀,这样将星就不会坠落。我的阴魂也会起来镇守。司马懿看到将星不坠,一定会心生疑虑。我们的军队可以先让后寨出发,然后一营一营缓缓撤退。如果司马懿来追,你可以布好阵势,把军旗倒过来,擂响战鼓。等他来到,就把我之前雕刻的木像,安置在车上,推到军前,让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看到后一定会惊慌逃走。”杨仪一一答应。

当晚,孔明让人扶他出去,仰望北斗星,遥指着一颗星说:“这就是我的将星。”众人看去,只见那颗星颜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用剑指着它,口中念咒,念完咒语急忙回到营帐时,便昏迷不醒了。众将正慌乱的时候,尚书李福又到了,看到孔明昏死过去,说不出话,大哭道:“我耽误了国家大事啊!”不一会儿,孔明苏醒过来,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见李福站在床前。孔明说:“我知道你又回来的用意。”李福谢罪说:“我奉天子之命,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任,刚才因为匆忙,忘了询问,所以又回来了。”孔明说:“我死后,可以担当大事的,蒋公琰比较合适。”李福问:“蒋公琰之后,谁可以接替他?”孔明说:“费文伟可以接替。”李福又问:“费文伟之后,谁来接替呢?”孔明没有回答。众将走近一看,孔明已经去世了。当时是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孔明享年五十四岁。后来杜工部写诗感叹: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空馀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也有诗写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当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才能和名声都应该成为孔明的副手,常常因为职位清闲,心中怏怏不平,不停地抱怨诽谤。于是孔明把他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等他听说孔明去世,便流着泪说:“我终究要成为被异族统治的人了!”李严听说后,也大哭一场,生病死去。大概是李严曾经指望孔明能重新任用自己,弥补以前的过错,他估计孔明死后,其他人不会重用自己。后来元微之称赞孔明的诗写道: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当晚,天地间仿佛都笼罩着哀愁,月色黯淡无光,孔明溘然长逝。姜维、杨仪遵照孔明的遗命,不敢举哀,按照丧葬礼仪把孔明入殓,安置在龛中,派三百名心腹将士守护,随后秘密传令,让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依次退兵。

司马懿夜观天文,看到一颗大星,呈现赤色,光芒带有棱角,从东北方向流向西南方,坠落在蜀营内,三次坠落又三次升起,隐隐约约还伴有声响。司马懿惊喜地说:“孔明死了!”立即传令出动大军追击。刚出寨门,又疑虑起来:“孔明擅长六丁六甲之术,如今见我长久不出战,所以用这种法术假装死亡,引诱我出击。现在如果追击,必定会中他的计谋。”于是又勒马回到寨中,不再出兵,只让夏侯霸暗中带领几十名骑兵,前往五丈原偏僻的山间打探消息。

魏延在自己的营寨中,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忽然长出两只角,醒来后心中十分疑惑不解。第二天,行军司马赵直来了,魏延把他请进营帐问道:“早就知道你精通《易经》的道理。我昨晚梦见头上长角,不知道是吉是凶?麻烦你帮我分析一下。”赵直想了很久,回答说:“这是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也有角,这是变化飞腾的象征。”魏延非常高兴,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一定会重重感谢你!”赵直告辞离开,走了没几里路,正好遇到尚书费祎。费祎问他从哪里来,赵直说:“刚刚到魏文长的营中,文长梦见头上长角,让我帮他判断吉凶。这本不是好兆头,但我担心说实话会惹他怪罪,就用麒麟、苍龙的说法来解释。”费祎问:“你怎么知道不是吉兆呢?”赵直说:“角这个字,是‘刀’字下面加个‘用’字。现在头上要用刀,那可太凶险了!”费祎说:“你先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赵直便离开了。

费祎来到魏延的营寨,让周围的人退下,然后告诉魏延:“昨夜三更,丞相已经去世了。临终前再三嘱咐,让将军断后抵挡司马懿,缓缓退兵,不要发丧。现在兵符在这里,你可以起兵了。”魏延问:“那由谁来代理丞相的大事呢?”费祎说:“丞相把所有大事都托付给了杨仪,用兵的机密方法都传授给了姜伯约。这兵符是杨仪下达的命令。”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了,但我还在。杨仪不过是一个长史,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他只适合护送丞相的灵柩回川安葬。我自然会率领大军攻打司马懿,一定要取得成功,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去世就荒废国家大事呢?”费祎说:“丞相留下遗令,让我们暂且退兵,不可违背。”魏延生气地说:“丞相当时要是听我的计策,早就夺取长安了!我现在担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怎么肯给一个长史断后!”费祎说:“将军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被敌人耻笑。等我去见杨仪,向他说明利害关系,让他把兵权让给将军,怎么样?”魏延听从了他的建议。

费祎辞别魏延,走出营帐,急忙来到大寨去见杨仪,把魏延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杨仪说:“丞相临终前曾悄悄嘱咐我:‘魏延必定会有叛逆的心思。’现在我拿着兵符去试探他,就是想探探他的心意,如今果然应验了丞相的话。我让伯约负责断后就行了。”于是,杨仪带领士兵护送着孔明的灵柩先行,命令姜维断后,按照孔明的遗令,缓慢地撤退。

魏延在营寨里,一直不见费祎回来回复,心里犯起了嘀咕,就命令马岱带领十几名骑兵去打探消息。马岱回来报告说:“后军由姜维统领,前军大部分已经退入山谷中了。”魏延一听,火冒三丈,怒吼道:“这个迂腐的书生竟敢欺骗我!我一定要杀了他!”接着转头对马岱说:“你肯帮我吗?”马岱说:“我一直都痛恨杨仪,现在愿意帮将军攻打他。”魏延十分高兴,立刻拔营,率领本部兵马往南进发。夏侯霸率领军队来到五丈原查看,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急忙回去向司马懿报告:“蜀兵已经全部退走了。”司马懿一听,顿足说道:“孔明真的死了!得赶紧去追!”夏侯霸劝阻道:“都督不可轻易追击,应当先派偏将前往。”司马懿却坚持:“这次我必须亲自去。”于是,他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杀向五丈原,一路上摇旗呐喊。冲进蜀营后,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赶紧催兵赶来,我先率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面催促大军,司马懿自己一马当先,追到山脚下,远远望见蜀兵就在不远处,于是奋力追赶。

突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震天,只见蜀兵全都掉转军旗,敲响战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中军有几十员上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出来,车上端坐着孔明,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鹤氅,腰系皂绦。司马懿惊恐地叫道:“孔明还活着!我贸然进入重地,中了他的计了!”急忙勒转马头往回跑。背后姜维大声喊道:“贼将别跑!你中了我丞相的计策了!”魏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弃盔甲、兵器,各自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司马懿一口气跑了五十多里,背后两名魏将追了上来,拉住他的马嚼环说道:“都督别惊慌。”司马懿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头,问道:“我还有头吗?”两名将领说:“都督别怕,蜀兵已经跑远了。”司马懿喘息了好一会儿,神色才稳定下来,睁眼一看,原来是夏侯霸和夏侯惠。于是,他缓缓地拉住缰绳,和这两名将领从小路回到自己的营寨,并派众将带兵四处侦察。

过了两天,有乡民跑来报告说:“蜀兵退入山谷的时候,哀哭声震动大地,军中扬起了白旗,孔明真的死了。只留下姜维率领一千士兵断后。前几天车上的孔明,是个木头人。”司马懿长叹一声:“我能料到他活着时的谋划,却料不到他的死。”因此,蜀地流传着一句谚语:“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写诗感叹: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确认孔明的死讯属实后,又带兵去追赶。追到赤岸坡时,发现蜀兵已经远去,这才领兵返回。他对众将说:“孔明已死,我们都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班师回朝。一路上,看到孔明安营扎寨的地方,前后左右都布置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司马懿赞叹道:“这真是天下奇才啊!”随后,他带兵回到长安,分别调遣众将,让他们各自把守险要关口,自己则回洛阳去面见君主。

杨仪和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为孔明换上丧服,发布死讯,高挂招魂幡,全军举哀。蜀军将士们悲痛欲绝,有人甚至痛哭至死。蜀兵前队刚回到栈阁道口,忽然看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有一支军队拦住了去路。众将大为吃惊,急忙报告给杨仪。真是:已见魏营诸将去,不知蜀地甚兵来。不知道来的是哪里的军马,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