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司马懿得知曹爽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以及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率领御林军,跟随魏主曹芳出城拜谒明帝曹睿的陵墓,之后还要去打猎,不禁心中大喜。他立刻赶到尚书省,让司徒高柔持节钺暂代大将军之职,率先占据曹爽的军营;又让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之职,占据曹羲的军营。

安排妥当后,司马懿带着旧日官员进入后宫,向郭太后上奏,称曹爽辜负先帝托孤的恩情,奸邪祸乱国家,罪当被废黜。郭太后大惊失色,问道:“天子现在还在城外,这可怎么办?”司马懿回答:“臣已经准备好奏报天子的表章,也有诛杀奸臣的计策,太后不必担忧。”郭太后心中惧怕,只得听从。

司马懿急忙让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一起写表章,派黄门太监送出城外,直接呈到魏主面前。司马懿自己则率领大军占据武库。很快就有人将此事报告给曹爽家中,曹爽的妻子刘氏急忙来到厅前,叫来守府官问道:“如今主公在城外,司马懿起兵是什么意思?”守门将潘举回答:“夫人不要惊慌,我去探问一下。”于是他带领数十名弓弩手登上门楼观望。正好看到司马懿带兵经过府前,潘举便让人乱箭射下,司马懿无法通过。偏将孙谦在后面阻止道:“太傅是为了国家大事,不要放箭。”孙谦连续阻止了三次,潘举才停止射箭。司马昭护着父亲司马懿通过,然后带兵出城,驻扎在洛河,守住浮桥。

曹爽手下的司马鲁芝,看到城中发生变故,便来找参军辛敞商议:“如今司马懿发动变乱,我们该怎么办?”辛敞说:“可以率领本部兵马出城去见天子。”鲁芝觉得有理。辛敞急忙进入后堂,他的姐姐辛宪英看到他神色慌张,便问道:“你有什么事,如此慌张匆忙?”辛敞告诉姐姐:“天子在城外,太傅关闭了城门,恐怕要谋反。”宪英说:“司马公未必是谋反,他只是想杀掉曹将军罢了。”辛敞惊讶地问:“这件事会怎样发展呢?”宪英说:“曹将军不是司马公的对手,必然会失败。”辛敞又问:“现在鲁司马叫我一起出城,你觉得我能去吗?”宪英说:“恪尽职守,这是做人的大义。当别人处于危难时,尚且要去救助,身为臣子却抛弃职责,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了。”辛敞听从了姐姐的建议,与鲁芝率领几十名骑兵,砍开城门,冲了出去。

有人将此事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担心桓范也会逃走,急忙派人去召他。桓范和儿子商议,儿子说:“皇帝车驾在城外,我们不如往南出城去会合。”桓范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上马来到平昌门,城门已经关闭,守城门的将领是桓范以前的下属司蕃。桓范从袖中取出一块竹版,说道:“太后有诏,立刻开门。”司蕃说:“请出示诏书查验。”桓范呵斥道:“你是我的旧部下,怎么敢这样!”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放他出去。桓范出了城外,招呼司蕃说:“太傅造反了,你可赶紧随我走。”司蕃大惊,想要追他却已经来不及了。

有人将桓范出城的消息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大惊道:“‘智囊’跑了!这可如何是好?”蒋济说:“劣马贪恋马槽里的豆子,曹爽必定不会采用桓范的计策。”司马懿于是召来许允、陈泰,对他们说:“你们去见曹爽,说太傅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要削去你们兄弟的兵权而已。”许允、陈泰二人领命而去。

司马懿又召来殿中校尉尹大目,让蒋济写了一封信给尹大目,让他拿着信去见曹爽。司马懿嘱咐道:“你和曹爽交情深厚,可担此重任。你见到曹爽,就说我和蒋济对着洛水发誓,只是因为兵权的事,没有别的意图。”尹大目依令前往。

曹爽正在纵马驰骋、飞鹰走狗的时候,突然接到城内发生变故、太傅有表章上奏的消息,大惊失色,差点从马上摔下来。黄门官捧着表章跪在天子面前,曹爽接过表章拆开,让近臣宣读。表章大致内容是:

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诚惶诚恐,叩首谨表:臣从前从辽东回朝,先帝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登上御床,握住臣的手臂,深切地把后事托付给臣。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遗命,破坏扰乱国家典章制度,在朝廷内超越本分,在朝廷外独揽大权。他任命黄门张当为都监,专门相互勾结,监视陛下,觊觎皇位,离间太后与陛下,伤害皇室骨肉亲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恐惧。这绝非先帝诏陛下及嘱咐臣的本意。

臣虽然年老体衰,但怎敢忘记先帝的嘱托?太尉臣蒋济、尚书令臣孚等,都认为曹爽有目无君之心,他们兄弟不宜掌管军队、担任宫廷宿卫,于是向永宁宫上奏。皇太后下令,敕令臣按照奏章施行。臣随即敕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罢免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和兵权,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回家,不得逗留,以免延误陛下车驾回朝。若有胆敢稽留之人,便以军法处置。臣勉强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以观察异常情况。谨此上奏,恭请陛下圣裁。魏主曹芳听完,便对曹爽说:“太傅是这么说的,你打算如何处置?”曹爽惊慌失措,回头看着两个弟弟说:“这可怎么办?”曹羲说:“我之前也劝谏过兄长,兄长执迷不悟,才导致今日之祸。司马懿诡诈无比,孔明尚且不能战胜他,何况我们兄弟呢?不如自己绑了去见他,或许能免一死。”话还没说完,参军辛敞、司马鲁芝赶到。曹爽询问情况,二人报告说:“城中防守得像铁桶一般,太傅带兵驻扎在洛水浮桥,我们恐怕回不去了,应当尽早定下大计。”

正说着,司农桓范快马赶到,对曹爽说:“太傅已经发动政变,将军为何不请天子前往许都,调外地兵马讨伐司马懿呢?”曹爽说:“我们全家都在城中,怎么能去别处求援?”桓范说:“普通人面临危难,尚且希望活命!如今主公您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怎么能自投死地呢?”曹爽听后犹豫不决,只是流泪。桓范又说:“这里距离许都,只需中途住宿一晚便可到达。城中粮草,足够支撑数年。如今主公的其他营寨兵马,就在京城南面,一呼即至。大司马的印信,我也带在身上。主公可速速行动,再迟就来不及了!”曹爽说:“诸位不要过于催逼,让我仔细想想。”

过了一会儿,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到了。二人对曹爽说:“太傅只是因为将军权重,不过是要削去兵权,没有别的意思。将军可尽早回城。”曹爽沉默不语。这时,殿中校尉尹大目也到了,他说:“太傅对着洛水发誓,并无他意。这有蒋太尉的书信为证。将军可削去兵权,早日回到相府。”曹爽相信了这些话。桓范又急忙说:“事情紧急,不要听信外面的话而自寻死路!”

当晚,曹爽拿不定主意,他拔剑在手,唉声叹气,苦苦思索,从黄昏一直流泪到天亮,始终犹豫不决。桓范进入营帐催促道:“主公思虑了一昼夜,为何还不能决断?”曹爽扔掉剑,叹息道:“我不起兵反抗,情愿放弃官职,只要能做个富家翁就满足了!”桓范大哭,走出营帐说:“曹子丹(曹真)向来以智谋自夸!如今他的三个儿子,真是愚蠢如猪牛!”说罢痛哭不止。

许允、陈泰让曹爽先把印绶交给司马懿。曹爽让手下把印绶送去,主簿杨综拉住印绶哭着说:“主公今日舍弃兵权,自缚投降,免不了要在东市被斩首啊!”曹爽说:“太傅一定不会失信于我。”于是曹爽把印绶交给许允、陈泰,让他们先送给司马懿。众军见没有了将印,纷纷四散而去。曹爽手下只剩下几名骑马的官员,到达浮桥时,司马懿传令,让曹爽兄弟三人先回私宅,其余人等全部听候圣旨发落。曹爽等人入城时,已经没有一个侍从跟随。桓范来到浮桥边,司马懿在马上用马鞭指着他说:“桓大夫为何如此呢?”桓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

于是司马懿请魏主车驾拔营进入洛阳。曹爽兄弟三人回到家中后,司马懿用大锁锁住他们的家门,命令八百名士兵围住他们的住宅。曹爽心中忧愁烦闷,曹羲对曹爽说:“如今家中缺少粮食,兄长可写信向太傅借粮。如果他肯借粮给我们,就一定没有加害我们的心思。”曹爽便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司马懿看完信后,派人送了一百斛粮食到曹爽府中。曹爽大喜,说:“司马公本来就没有害我之心啊!”于是不再担忧。

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抓进狱中问罪。张当供认:“并非我一人,还有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一同谋划篡逆之事。”司马懿拿到张当的供词后,将何晏等人捉来审问清楚,他们都承认计划在三月间谋反。司马懿给他们戴上长枷。城门守将司蕃报告说:“桓范假传诏书出城,还声称太傅谋反。”司马懿说:“诬陷他人谋反,按反坐之罪论处。”也将桓范等人全部下狱。然后,司马懿将曹爽兄弟三人及一干人犯押到街市斩首,诛灭三族,他们的家产财物,全部抄没入库。

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女,她早早守寡且没有子女。她父亲想让她改嫁,她割下耳朵发誓不嫁。曹爽被诛杀后,她父亲又想让她改嫁,她竟又割掉自己的鼻子。家人又惊又怕,对她说:“人生在世,就像轻尘依附在柔弱的草上,何必如此折磨自己呢?况且夫家已经被司马氏诛杀殆尽,你守着曹家是为了谁呢?”夏侯令女哭泣着说:“我听说‘仁义之人不会因为家族兴衰而改变气节,忠义之人不会因为生死存亡而改变初心’。曹氏兴盛的时候,我尚且想要善始善终;何况如今虽然灭亡,我又怎么忍心抛弃呢?抛弃他们是禽兽的行为,我怎么能这么做呢!”司马懿听说后,认为她很贤德,听任她收养儿子,作为曹家的后人。后人写诗赞叹道: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司马懿斩杀曹爽后,太尉蒋济说:“还有鲁芝、辛敞砍开城门冲出去,杨综抢夺印信不给,这些人都不能放过。”司马懿却说:“他们各为其主,是忠义之人。”于是恢复了他们各自原来的官职。辛敞感叹道:“我要是没问我姐姐,就失去大义了!”后人写诗称赞辛宪英: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司马懿饶恕了辛敞等人,还出榜通告:只要是曹爽门下的所有人,都免予死罪,有官职的照旧恢复原职。军民各自守护好自己的家业,内外安定。何晏、邓飏二人死于非命,果然应验了管辂的预言。后人写诗称赞管辂:

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

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赐九锡,司马懿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曹芳不准,让司马懿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国家大事。司马懿突然想到:“曹爽全家虽然被诛杀,但还有夏侯玄镇守雍州等地,他是曹爽的亲族,倘若突然叛乱,该如何防备?必须加以处置。”于是下诏派使者前往雍州,召征西将军夏侯玄到洛阳议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得知后大惊,便率领本部三千士兵造反。镇守雍州的刺史郭淮,听说夏侯霸造反,立即率领本部兵马前来,与夏侯霸交战。郭淮骑马出阵大骂:“你既然是大魏皇族,天子又没有亏待你,为什么要造反?”夏侯霸也骂道:“我的祖父为国家立下诸多功劳,如今司马懿是什么样的匹夫,灭掉我兄长曹爽的宗族,又要来对付我,他早晚必定会图谋篡位。我是仗义讨伐逆贼,怎么能说是造反?”郭淮大怒,挺枪催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挥刀纵马相迎,没打十个回合,郭淮战败逃走,夏侯霸在后面紧追不舍。忽然听到后军传来呐喊声,夏侯霸急忙回马,只见陈泰带兵杀来。郭淮也再次杀回,两路夹攻。夏侯霸大败而逃,折损了大半兵力,他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于是投奔汉中,投降了后主。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姜维,姜维心里不太相信,派人去核实,确认属实后,才让夏侯霸进城。夏侯霸拜见完毕,哭着诉说了之前的事情。姜维说:“从前微子离开殷商,成就万古美名。您能匡扶汉室,无愧于古人。”于是设宴款待他。姜维在席间问道:“如今司马懿父子掌握重权,他们有图谋我国的想法吗?”夏侯霸说:“老贼正图谋叛逆,还无暇顾及对外。但魏国新有两个人,正处于妙龄,倘若让他们统领兵马,实在是吴、蜀两国的大患。”姜维问:“这两个人是谁?”夏侯霸回答:“一个现任秘书郎,是颍川长社人,姓钟,名会,字士季,是太傅钟繇的儿子,自幼有胆识智谋。钟繇曾经带着两个儿子去见文帝,钟会当时七岁,他的哥哥钟毓八岁。钟毓见到皇帝惶恐不安,汗流满面。皇帝问钟毓:‘你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战战兢兢,汗出如浆。’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皇帝唯独对钟会感到惊奇。等他长大一些,喜欢读兵书,深谙韬略,司马懿和蒋济都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另一个现任掾吏,是义阳人,姓邓,名艾,字士载,幼年丧父,向来有远大志向,只要看到高山大泽,就会暗中揣度、指指画画,哪里可以屯兵,哪里可以积粮,哪里可以埋伏。人们都嘲笑他,唯独司马懿觉得他才能出众,于是让他参与军事谋划。邓艾说话口吃,每次上奏事情必定说‘艾……艾……’。司马懿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应声回答:‘就像“凤兮凤兮”,其实只是一只凤。’他天资聪慧、反应敏捷,大概就是这样。这两个人非常可怕。”姜维笑着说:“这两个毛头小子,何足挂齿!”

于是姜维带着夏侯霸来到成都,拜见后主。姜维上奏说:“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想算计夏侯霸,夏侯霸因此投降。如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岌岌可危。臣在汉中多年,兵精粮足,臣愿意率领王师,就让夏侯霸担任向导官,收复中原,复兴汉室,以报答陛下的恩情,完成丞相的遗志。”尚书令费祎劝谏说:“近来,蒋琬、董允相继去世,朝廷内部缺乏治理人才。伯约你只适宜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姜维说:“并非如此。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像这样拖延时间,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中原呢?”费祎又说:“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们都远远比不上丞相,丞相尚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呢?”姜维说:“我长期在陇上,深知羌人之心。如今如果结交羌人作为后援,虽然未必能攻克收复中原,但从陇地往西,一定可以占领。”后主说:“你既然想要讨伐魏国,就要尽忠竭力,不要丧失锐气,辜负朕的命令。”于是姜维领命辞别朝廷,和夏侯霸直接前往汉中,商议起兵事宜。姜维说:“可以先派使者去羌人那里结盟,然后出兵西平,逼近雍州。先在麴山之下修筑两座城,派兵防守,形成掎角之势。我们把所有粮草都运到川口,按照丞相旧制,依次进兵。”这一年秋八月,先派蜀将句安、李歆一同率领一万五千士兵,前往麴山前接连修筑两座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很快有密探把消息报告给雍州刺史郭淮。郭淮一方面向洛阳申报,一方面派副将陈泰率领五万士兵,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出城迎战,因为兵力少无法抵挡,退回城中。陈泰命令士兵四面围住攻打,又派兵截断他们从汉中运粮的通道,句安、李歆城中粮食短缺。郭淮亲自带兵也赶到了,他观察了地势,很高兴,回到营寨后,和陈泰商议说:“这座城山势高,必然水少,蜀兵必须出城取水,如果截断他们的上游水源,蜀兵都会渴死。”于是命令军士挖土截断上游水流,城中果然没水了。李歆带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得很紧急。李歆拼死作战也冲不出去,只得退回城中。句安城中也没水了,于是和李歆会合,带兵出城,合在一起,大战许久,又战败退回城中。军士们又干又渴。句安对李歆说:“姜都督的援兵,至今还没到,不知是什么原因。”李歆说:“我当舍命杀出重围求救。”于是率领几十名骑兵,打开城门,杀了出去。雍州兵从四面围拢,李歆奋力冲突,才得以脱身,最后只剩下他独自一人,还身负重伤,其余人都死于乱军之中。这天夜里北风大作,阴云密布,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来吃。

李歆杀出重围,沿着西山小路走了两天,正好遇到姜维的人马。李歆下马伏地报告说:“麴山的两座城,都被魏兵围困,水道也被截断。幸好天降大雪,所以靠化雪度日。情况非常危急。”姜维说:“我不是来迟了,是因为聚集羌兵还没到,所以耽误了。”于是派人送李歆回川养病。姜维问夏侯霸:“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麴山很紧急,将军有什么高见?”夏侯霸说:“如果等羌兵到,麴山的两座城都要沦陷了。我料想雍州的兵,一定会全部来麴山攻打,雍州城必然空虚。将军可以带兵直接前往牛头山,抄到雍州后面,郭淮、陈泰一定会回救雍州,那么麴山之围自然就解除了。”姜维大喜,说:“这个计策最好!”于是姜维带兵前往牛头山。

陈泰见李歆杀出了城,就对郭淮说:“李歆如果向姜维告急,姜维料到我们的大军都在麴山,一定会抄小路到牛头山袭击我们后方。将军可以率领一支军队去夺取洮水,断绝蜀兵的粮道;我分一半兵力,直接前往牛头山迎击。他们如果知道粮道已断,必然会自行撤退。”郭淮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率领一支军队暗中夺取洮水。陈泰率领一支军队直奔牛头山而来。

姜维的兵马到了牛头山,忽然听到前军呼喊,报告说魏兵截断了去路,姜维急忙亲自到军前查看。陈泰大声喝道:“你想袭击我的雍州!我已经等候多时了!”姜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陈泰,陈泰挥刀相迎。没打三个回合,陈泰战败逃走,姜维挥兵追杀。雍州兵退回,占据山头。姜维收兵在牛头山下扎营。姜维每天让士兵挑战,双方不分胜负。夏侯霸对姜维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连日交战,不分胜负,这是诱兵之计,他们一定有其他阴谋。不如暂时撤退,再作良策。”正说着,忽然报告说郭淮率领一支军队夺取洮水,断了粮道。姜维大惊,急忙让夏侯霸先退,自己断后。陈泰分兵五路追来。姜维独自在五路总口抵御,与魏兵交战。陈泰带兵上山,箭石像雨一样落下。姜维急忙退到洮水时,郭淮带兵杀来,姜维带兵来回冲突。魏兵挡住去路,密得像铁桶一样。姜维拼死杀出,折损了大半兵力,飞奔向阳平关。前面又有一支军队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长个黑瘤,瘤上长着几十根黑毛,他是司马懿的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姜维大怒道:“你这小子竟敢阻拦我的归路!”拍马挺枪,直刺司马师,司马师挥刀相迎。只三个回合,就杀败了司马师,姜维脱身直奔阳平关。城上的人打开城门,放姜维进去。司马师也来抢关,两边埋伏的弩箭齐发,一弩发十箭,这是武侯临终时留下的“连弩”之法。正是:难支此日三军败,独赖当年十矢传。不知道司马师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