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有诗写道:暑往寒来,四季更迭,夕阳西下,江水向东流去。时运到来,富贵便随之降临,这皆因命运安排;运气离去,陷入贫穷也自有缘由。遇到关键时刻,应果断前行;人在得意之时,也该懂得适时收手。曾经战场上的将军和战马如今都去了哪里呢?只剩下满地的野草闲花,徒增忧愁。

话说当时史进面对眼下的危急情况,焦急地说:“这可如何是好?” 朱武等三位头领立刻跪下说道:“哥哥,你本是清清白白之人,可别因为我们几个受到连累。大郎你用绳索把我们三个绑起来,送官请赏吧,省得让你背负不好的名声。” 史进连忙说道:“那怎么行!要是那样做,就好像我是故意骗你们来,然后抓你们请赏,这会白白惹天下人笑话我。要死,我们就一起死;要活,我们便一同活。你们快起来,放心,总会有办法的。先让我去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进爬上梯子,朝着外面问道:“你们两个都头,为什么半夜三更跑来围我家庄院?” 那两个都头回答说:“大郎,你还想抵赖啊。这里有原告李吉。” 史进怒声喝道:“李吉,你为什么诬告好人?” 李吉回应道:“我本来也不知道,是在林子里捡到了王四的回书,一时好奇,拿到县前看,这才导致事情败露。” 史进叫来王四,质问他:“你说没有回书,怎么现在又冒出来一封?” 王四解释道:“小人当时喝醉了,忘了还有回书这回事。” 史进听后,大声骂道:“你这蠢货,这可怎么办!”

外面的都头和众人忌惮史进武艺高强,不敢贸然冲进庄里抓人。朱武等三位头领用手指了指外面,示意史进先应付着。史进心领神会,在梯子上喊道:“你们两个都头别吵吵,暂且退一步,我自己把他们绑起来,然后出来解官请赏。” 那两个都头忌惮史进,只好回应道:“我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就等你绑了人,一起去请赏。”

史进下了梯子,来到厅前,先把王四叫进后园,一刀将其斩杀。然后喝令众多庄客,把庄里不管有用没用的细软财物,赶紧收拾起来,全部打包整理好,同时点起三四十个火把。庄里,史进和三位头领全身披挂整齐,从枪架上各自取下腰刀,拿起朴刀,扎紧衣服,随后点燃了庄后的草屋。庄客们也各自打好包裹。外面的人看到里面起火,纷纷跑到后面查看。

史进又在中堂放起火来,大开庄门,大喊一声,冲了出去。史进一马当先,朱武、杨春在中间,陈达断后,带着小喽啰和庄客,横冲直撞,忽而向东,忽而往西地拼杀。史进勇猛如虎,谁能抵挡得住!后面火光冲天,他们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去,正好迎面碰上两个都头和李吉。史进见状,怒不可遏,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个都头见势不妙,转身就跑。李吉也想转身逃跑,可史进动作更快,手起一朴刀,将李吉砍成两段。两个都头正准备逃走,陈达、杨春追了上来,一人一朴刀,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县尉吓得骑马逃走了。那些土兵哪里还敢向前,各自逃命,四下散去,不知去向。

史进带着众人且战且走,官兵们不敢追击,纷纷散去。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以及庄客们,都来到少华山上的寨子里坐下,这才喘匀了气。朱武等人一到寨中,急忙吩咐小喽啰杀牛宰马,摆下庆功宴,大家欢饮庆祝,这里暂且不提。

一连过了几天,史进心里琢磨:“当时为了救他们三个,放火烧了庄院,虽然抢出了一些细软,但家中的粗重物件和其他财产全都没了。” 他心中犹豫不决,觉得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口对朱武等人说:“我的师父王教头,在关西经略府任职,我早就想去投奔他,只是因为父亲去世,一直没能成行。如今我的家业和庄院都毁于一旦,我现在必须去寻找他。” 朱武三人劝道:“哥哥别去了,就留在我们寨中住些日子,再从长计议。要是哥哥不想落草为寇,等事情平息了,我们帮哥哥重新修整庄院,你还能继续做良民。” 史进说:“虽然你们的情分我心领了,但我心意已决,去意难留。我想现在家里的东西都没了,再想重整庄院,怕是不太可能了。我如今去寻找师父,也是想在那里谋个出路,求下半辈子的安稳快乐。” 朱武说:“哥哥要是就在这里做寨主,不也很快活嘛。虽然山寨小了点,但也能容身。” 史进坚定地说:“我是个清清白白的好汉,怎么能玷污了父母给我的这身清白。你们别再劝我落草的事了。”

史进住了几天,执意要走,朱武等人苦苦挽留也留不住。史进带来的庄客,都留在了山寨,他自己只收拾了一些零碎银两,打成一个包裹,其余多出来的财物,都寄留在山寨。史进头戴白色范阳毡大帽,上面撒着一撮红缨,帽子下面裹着一顶混青抓角软头巾,脖子上系着明黄色的缕带,身穿一件白丝两上领战袍,腰间系着一条查五指梅红攒线搭膊,青白相间的行缠裹着小腿,脚蹬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腰间挎着一口铜钹磬口雁翎刀,背上背着包裹,手提朴刀,辞别了朱武等三人。众多小喽啰都送他下山,朱武等人洒泪与他告别,然后回到山寨。只说史进提着朴刀,离开了少华山,取道关西五路,朝着延安府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只见:山路崎岖难行,村落寂寞荒凉。夜晚,他在云雾笼罩的荒林中借宿;清晨,伴着晓月攀登险峻的山道。落日时分,他匆匆赶路,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声;严霜的清晨,鸡叫声催促他早早出发。山峦的影子渐渐沉入黑暗,柳荫也慢慢消失不见。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散发出红色的光芒,日暮时分,雾气渐渐升起,笼罩着大地。溪边的渔夫收网回村,野外的樵夫背着柴禾负重而归。

史进在路上,免不了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晚上找地方住宿,天亮就继续赶路。他独自一人走了半个多月,来到了渭州。史进心想:“这里也有经略府,说不定师父王教头就在这里?” 于是史进进城查看,只见城中依旧是六街三市,热闹非凡。在路口处,有一个小小的茶坊。史进走进茶坊,找了个座位坐下。茶博士上前问道:“客官想喝什么茶?” 史进说:“来杯泡茶就行。” 茶博士泡好茶,放在史进面前。史进问道:“这里的经略府在哪里?” 茶博士回答:“就在前面不远。” 史进又问:“请问经略府里有没有一个从东京来的教头,叫王进的?” 茶博士说:“这府里教头很多,有三四个姓王的,不知道哪个是王进。”

话还没说完,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走进茶坊。史进打量他,看模样像是个军官。这人是怎样的打扮呢?只见他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戴着两个太原府的纽丝金环,上身穿着一件鹦哥绿丝战袍,腰间系着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脚蹬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他生得面圆耳大,鼻子挺直,嘴巴方正,腮边长着一部貉胡须。身高八尺,腰宽十围,十分魁梧。

那人走进茶坊坐下,茶博士便对史进说:“客官要找王教头,问问这位提辖,他可能都认识。” 史进连忙起身行礼,说道:“官人请坐,一起喝杯茶。” 那人见史进身材高大魁梧,一副好汉模样,便也起身还礼。两人坐下后,史进说道:“小人斗胆,请问官人贵姓大名?” 那人回答:“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名达。敢问兄弟,你姓什么?” 史进说:“小人是华州华阴县人,姓史名进。请问官人,小人有个师父,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王名进,不知道他在这经略府里吗?” 鲁提辖问道:“兄弟,你莫不是史家村的九纹龙史大郎?” 史进赶忙下拜说道:“小人正是。” 鲁提辖连忙还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啊。你要找的王教头,是不是在东京得罪了高太尉的那个王进?” 史进说:“正是他。” 鲁达说:“俺也听说过他的名字。他不在这里。洒家听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那里任职。我们渭州,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王进不在这里。你既然是史大郎,俺可是久闻你的大名。你且和我上街去喝杯酒。” 鲁提辖挽着史进的手,就走出了茶坊。鲁达回头对茶博士说:“茶钱洒家回头给你。” 茶博士连忙应道:“提辖尽管去,茶钱小事。”

两人挽着胳膊走出茶坊,在街上走了三五十步,只见一群人围在空地上。史进说:“兄长,我们去看看。” 两人分开众人一看,中间有个人拿着十来条杆棒,地上摊着十几个膏药,用一个盘子盛着,上面插着纸标儿,原来是个在江湖上耍枪棒卖药的。史进一看,认出了他,这人正是教自己入门的师父打虎将李忠。史进在人群中喊道:“师父,好久不见了。” 李忠说:“贤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鲁提辖说:“既然是史大郎的师父,那就一起和俺去喝几杯。” 李忠说:“等我卖完膏药,收了钱,再和提辖一起去。” 鲁达不耐烦地说:“谁有闲工夫等你,要去现在就去。” 李忠说:“这是小人的生计,实在没办法。提辖您先请,小人随后就到。贤弟,你和提辖先走一步。” 鲁达脾气上来了,把围观的人一推,骂道:“你们这些家伙,赶紧给我滚蛋,不走的洒家可就动手了。” 众人见是鲁提辖,吓得一哄而散。李忠见鲁达如此凶暴,敢怒不敢言,只好赔着笑脸说:“你这人可真急性子。” 当下收拾好行头药囊,把枪棒寄存好,三个人七拐八弯,来到州桥下面一个有名的潘家酒店。

酒店门前挑着望竿,挂着酒旗,在风中飘扬。这是怎样一座好酒店呢?正是:李白见了会点头畅饮,陶渊明见了也会招手前来。有诗为证:风拂烟笼,酒旗飘扬,太平盛世,白昼渐长。这美酒能增添壮士的英雄气概,也能消解佳人的愁闷心肠。酒旗在三尺长的晓光中低垂在杨柳之外,又斜插在杏花旁边。男儿若未能实现平生志向,暂且高歌畅饮,沉醉在这美酒之乡。

三个人上了潘家酒楼,找了个整洁的包间坐下。鲁提辖坐在主位,李忠坐在对面,史进坐在下首。酒保过来行礼,认得鲁提辖,便问道:“提辖官人,要打多少酒?” 鲁达说:“先打四角酒来。” 酒保一边摆上菜蔬果品和下酒菜,一边又问:“官人,想吃点什么下饭的菜?” 鲁达不耐烦地说:“问那么多干嘛!有什么好吃的,尽管端上来,最后一起算钱给你。你这家伙,别在这啰嗦!” 酒保退下,很快烫好酒送上来,凡是能下饭的肉食,都一股脑端了上来,摆了满满一桌子。三个人喝了几杯酒,正说着闲话,切磋着枪法,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包间里有人哽咽哭泣。鲁达顿时烦躁起来,把碟儿盏儿都扔到了楼板上。酒保听到声响,急忙跑过来查看,只见鲁提辖满脸怒容。酒保拱手说道:“官人想要什么,尽管吩咐,小的这就去办。” 鲁达说:“洒家要什么!你也应该认得洒家,怎么能让什么人在隔壁哭哭啼啼,搅了俺弟兄们喝酒的兴致。洒家可从来没少给过你酒钱。” 酒保解释道:“官人息怒。小的哪敢让人啼哭打扰官人喝酒啊。这哭的是一对在酒座上卖唱的父女,他们不知道官人们在这里喝酒,一时间心里难过,就哭了起来。” 鲁提辖说:“这可奇怪了,你把他们给我叫过来。” 酒保去叫人,不一会儿,只见一老一少两个人来了。前面是一个十**岁的姑娘,后面跟着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手里拿着串拍板,来到他们面前。看那姑娘,虽说没有十分出众的容貌,但也有几分动人的姿色。只见她:头发松松挽起,插着一支青玉簪子;纤细的腰肢轻轻摆动,系着六幅红罗裙子。白色的旧衣衫包裹着如雪的肌肤,淡黄色的软袜衬着小巧的弓鞋。蛾眉紧蹙,泪水汪汪,如同珍珠般落下;粉面低垂,肌肤细腻,仿佛美玉般温润。若不是因为忧愁烦恼,定是心中怀着深深的怨恨。总体来看,她天生丽质,即便不施脂粉,也自有一番风流韵味。

那妇人擦拭着眼泪,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万福礼。那老头也跟着上前见礼。鲁达开口问道:“你们俩是哪里人?为什么在这里哭泣?” 那妇人说道:“官人有所不知,请容奴家细细说来。奴家本是东京人氏,和父母一同来到这渭州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已经搬到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去世,只剩下我们父女二人流落在此,艰难度日。这里有个财主,叫镇关西郑大官人,他见了奴家,便强行通过媒人,硬要奴家做他的妾室。谁料他写了一张三千贯的文书,实际上却一文钱都没给,就把奴家强占了。还不到三个月,他的大娘子十分厉害,把奴家赶了出来,不让我们夫妻团聚。那郑大官人还指使店主人,向我们索要原来的三千贯典身钱。我父亲生性懦弱,和他理论不过,而他又有钱有势。当初我们一文钱都没拿到,如今又到哪里去弄钱还他呢?实在没办法,父亲从小教了奴家一些小曲,我们便到这酒楼上卖唱挣钱。每天挣来的钱,大半都拿去还给他,只留下一点作为我们父女的盘缠。这两天酒客稀少,没能按时还钱,我们怕他来讨要时,遭受他的羞辱。父女俩想到这些苦楚,却又无处诉说,所以忍不住哭泣。没想到打扰了官人,还望官人恕罪,高抬贵手。”

鲁提辖又问:“你姓什么?在哪个客店里住?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住在哪里?” 老头回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小女名叫翠莲。郑大官人就是这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我们父女二人,就住在前面东门里的鲁家客店。” 鲁达听了,啐了一声,说道:“呸!我还以为是哪个郑大官人,原来是个杀猪的郑屠。这个龌龊的家伙,靠着俺小种经略相公的门路,开了个肉铺,竟然如此欺负人。” 他回头看着李忠和史进说:“你们两个先在这里等着,等洒家去把那家伙打死了再来。” 史进和李忠赶忙抱住他,劝道:“哥哥息怒,这事明天再做计较。” 两人再三劝说,才把鲁达劝住。

鲁达又对老头说:“老人家,你过来。洒家给你些盘缠,明天你就回东京去,怎么样?” 父女俩连忙说道:“要是能回乡去,那官人就是我们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娘。只是店主人怎么肯放我们走呢?郑大官人还让他盯着我们要钱呢。” 鲁提辖说:“这事儿不用担心,洒家自有办法。” 说着,他便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说:“洒家今天没带太多钱出来,你要是有银子,借些给洒家,洒家明天就还你。” 史进说:“这算什么,哥哥不用还。” 说着,便从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又看着李忠说:“你也借些出来给洒家。” 李忠在身上摸出二两银子。鲁达看了,嫌少,说道:“你这人也真是不痛快。” 鲁达把这十五两银子都给了金老头,嘱咐道:“你们父女俩拿着这些钱做盘缠,赶紧收拾行李。洒家明天一早就来送你们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们!” 金老头和女儿千恩万谢,拜别而去。

鲁达把那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三人又喝了两角酒,然后下楼,鲁达对店家喊道:“店家,酒钱洒家明天送来还你。” 店家连忙应道:“提辖尽管放心去,酒钱不是问题,就怕提辖不来赊账。” 三个人走出潘家酒肆,在街上分了手,史进和李忠各自回客店去了。

且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的住处,回到房间,晚饭也不吃,气呼呼地倒头就睡。店家见他这副模样,也不敢上前询问。再说金老头得了这十五两银子,回到店里,安置好女儿,先到城外远处雇了一辆车,回来收拾好行李,付清了房钱和柴米钱,只等第二天天明。当夜平安无事。第二天一大早五更时分,父女俩就起来生火做饭,吃完后,收拾停当。天色微微发亮,只见鲁提辖大步走进店里,高声喊道:“店小二,金老头住在哪里?” 店小二说:“金公,提辖来找你了。” 金老头打开房门,说道:“提辖官人,请里面坐。” 鲁达说:“还坐什么!你们赶紧走,还等什么!” 金老头带着女儿,挑着担子,向鲁提辖道谢后,正要出门。店小二拦住他们说:“金公,你们要去哪里?” 鲁达问道:“他们欠你房钱了?” 店小二说:“小人的房钱,他们昨夜都结清了。但他们还欠郑大官人典身钱,郑大官人让小人看管着他们呢。” 鲁提辖说:“郑屠的钱,洒家自会还他。你让这老人家回乡去。” 那店小二哪里肯放。鲁达大怒,张开五指,对着店小二的脸就是一巴掌,打得店小二口中吐血,接着又一拳,打掉了店小二两颗门牙。店小二爬起来,一溜烟跑了。店主人见这阵仗,哪里敢出来阻拦。金老头父女俩赶忙离开了客店,出城去找昨天雇好的车。

鲁达心想,担心店小二会去追赶阻拦他们,于是就从店里搬了条凳子,在门口坐了两个时辰。估计金老头他们已经走远了,这才起身,径直朝着状元桥走去。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店面,摆着两副肉案,上面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坐在门前的柜台里,看着十来个伙计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喊道:“郑屠!” 郑屠一看,见是鲁提辖,急忙从柜台里出来行礼,说道:“提辖恕罪。” 接着就叫副手搬来一条凳子,说:“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后说:“奉经略相公的命令,要十斤精肉,切成臊子,一点肥的都不要有。” 郑屠说:“伙计们,快选好的切十斤送去。” 鲁提辖说:“不要那些腌臜的伙计动手,你自己给我切。” 郑屠说:“好嘞,小人自己切就是。” 于是,郑屠亲自到肉案上挑选了十斤精肉,细细地切成臊子。

这时,那店小二用手帕包着头,正要来给郑屠报信说金老头的事情,却看见鲁提辖坐在肉案旁边,吓得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站在房檐下观望。郑屠整整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把臊子包好,问道:“提辖,让人送去吗?” 鲁达说:“送什么!先别急,再要十斤全是肥的,一点精的都不要,也要切成臊子。” 郑屠说:“刚才那精的,怕是府里要包馄饨用,这肥的臊子有什么用呢?” 鲁达瞪着眼说:“这是经略相公的吩咐,谁敢多问。” 郑屠说:“是是是,该用的东西,小人切就是了。” 于是又选了十斤肥得实在的肉,也细细地切成臊子,用荷叶包好。折腾了一早上,都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那店小二哪里敢过来,就连那些本来要买肉的顾客也不敢靠近。郑屠说:“让人给提辖送去府里吧。” 鲁达说:“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成臊子,一点肉都不要有。” 郑屠笑着说:“提辖这不是特意来消遣我吗?” 鲁达听了,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睁眼看着郑屠说:“洒家就是特意来消遣你的!” 说着,把两包臊子劈头盖脸地朝郑屠扔过去,就好像下了一阵肉雨。

郑屠大怒,一股怒气从脚底直冲脑门,心头那股无名火腾腾地烧起来,怎么也按捺不住。他从肉案上抓起一把剔骨尖刀,猛地跳了下来。鲁提辖早就快步走到当街。周围的邻居和十来个伙计,谁敢上前去劝架。两边过路的人都停下了脚步,就连那店小二也吓得呆住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就来揪鲁达,鲁提辖顺势一把按住他的左手,一脚朝着他的小腹踢去,只听 “腾” 的一声,郑屠被踢倒在当街。鲁提辖再上前一步,踩住郑屠的胸脯,举起醋钵儿大小的拳头,对着郑屠说:“洒家当初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才勉强算得上镇关西。你不过是个卖肉的屠户,像狗一样的人,也敢叫镇关西!你为什么要强骗金翠莲?” 说着,“扑” 的一拳,正好打在郑屠的鼻子上,打得鲜血四溅,鼻子歪到了一边,那感觉就好像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各种味道一起涌了出来。郑屠挣扎着爬不起来,手里的尖刀也丢在了一边,嘴里还喊着:“打得好!” 鲁达骂道:“你这狗娘养的,还敢嘴硬!” 又提起拳头,朝着郑屠的眼眶际眉梢狠狠地砸去,这一拳下去,打得郑屠眼睖缝裂,眼珠都迸了出来,就好像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各种颜色都冒了出来。两边围观的人都惧怕鲁提辖,谁敢上前去劝?郑屠实在受不了,只好讨饶。鲁达喝道:“哼!你这个无赖,要是跟俺硬到底,洒家倒还饶了你。你既然讨饶,洒家却偏不饶你!” 说着,又是一拳,正好打在郑屠的太阳穴上,这一拳下去,就好像做了一场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鲁达一看,只见郑屠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嘴里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动弹不得了。鲁提辖假意说:“你这家伙装死,洒家再打。” 可看着郑屠的面皮渐渐变了颜色,鲁达心里寻思:“俺本来只想狠狠地教训这家伙一顿,没想到三拳真把他打死了。洒家要是吃了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趁早离开。” 于是,他拔腿就走,还回头指着郑屠的尸体说:“你装死,洒家和你慢慢算账。” 一边骂着,一边大步离开了。街坊邻居和郑屠的伙计们,谁敢上前去阻拦他。

鲁提辖回到住处,急忙收拾了些衣服、盘缠和细软银两,那些旧衣服和粗重的东西都不要了。他拿了一条齐眉短棒,跑出南门,一溜烟地跑远了。

且说郑屠家里的人,救了半天也没把他救活,郑屠就这么一命呜呼了。他的家人和邻居们直接到州衙去告状。正好府尹升堂,接过状子看了之后,说:“鲁达是经略府的提辖。” 府尹不敢擅自去捉拿凶手。于是,府尹随即上轿,来到经略府前,下了轿子,守门的军士进去通报。经略听说后,让人把府尹请到厅上,两人施礼完毕。经略问道:“府尹前来,所为何事?” 府尹禀报道:“相公有所不知,府里的提辖鲁达,无缘无故用拳头打死了街上的郑屠。下官不敢擅自捉拿凶手,特来禀报相公。” 经略听了,吃了一惊,心想:“这鲁达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性格鲁莽,这次闹出了人命,我怎么能偏袒他呢?必须让他接受审问。” 经略对府尹说:“鲁达这人,原本是我父亲老经略那里的军官。因为我们这里缺人手,才把他调过来做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以依法捉拿他审问。如果他招供清楚,罪名确定了,也必须让我父亲知道,才能判决,不然日后我父亲在边境上要是需要这个人,可就不好办了。” 府尹禀道:“下官问清情况后,会向老经略相公禀报,得到指示后,才敢判决。” 府尹辞别了经略相公,出了经略府,上了轿子,回到州衙,升堂坐下,随即叫来当日的缉捕使臣,下达文书,捉拿犯人鲁达。

当时,王观察领了官府公文,带着二十来个公差,径直来到鲁提辖的住处。只见房主人说:“他刚刚拖着些包裹,拿着短棒出去了。小人还以为他是奉了公差的命令,也没敢多问。” 王观察听了,让人打开鲁提辖的房门查看,里面只有一些旧衣服、旧被褥。王观察便带着房主人,在东西各个方向四处寻找,从州南找到州北,却怎么也没找到鲁提辖的踪影。王观察又抓了两家邻居和房主人,一起到州衙大堂回话,说:“鲁提辖畏罪潜逃,不知去向。只抓到了房主人和邻居。” 府尹听后,暂且下令把他们监押起来,一面让人召集郑屠家的邻居等人,点了验尸的仵作,又吩咐本地的坊官和坊厢里正,反复进行检验。郑屠家自己准备了棺木将尸体收殓,寄放在寺院里。一面整理案件卷宗,一面派人限时追捕凶手。原告人保释回家;邻居因未能及时救助而受杖刑;房主人和住处的邻居,只落得个办事不力的罪名。鲁达在逃,官府发出了全国通缉的文书,四处追捕。悬赏一千贯钱,写明了鲁达的年龄、籍贯住址,还画了他的画像,张贴在各处。相关人等暂时释放,听候处理。郑屠家的亲人自行料理丧事,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鲁达自从离开了渭州,便开始东奔西逃,就如同:失群的孤雁,趁着月色独自贴着天空飞翔;漏网的活鱼,借着水势翻身冲波跳跃。他顾不得远近,也不管地势高低。心里着急,走路时甚至撞倒了行人,脚步飞快,如同临阵的战马。

这鲁提辖匆匆忙忙,像丧家之犬,慌慌张张,似漏网之鱼,走过了好几个州府。正所谓:逃命的时候顾不上选择道路,走到哪里便在哪里安家。自古就有这么几种情况:饥饿时顾不上挑选食物,寒冷时顾不上挑选衣服,慌张时顾不上选择道路,贫穷时顾不上挑选妻子。鲁达心慌意乱,只顾赶路,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了半个多月,在路上来到了代州雁门县。

他走进城里,只见市井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车马川流不息。各行各业的买卖都有,货物琳琅满目,十分整齐。虽然只是个县城,却比一些州府还要繁华。鲁提辖正走着,不知不觉看到一群人围在十字街口看榜文。只见:人们肩挨着肩,背靠着背,头凑在一起。人群中乱哄哄的,分不清谁是贤能,谁是愚笨,也辨不出谁高贵,谁低贱。张三长得又蠢又胖,不识字,只能摇头;李四身材矮小,看着别人看榜,也跟着凑热闹,用脚比划。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拄着拐杖,捋着胡须;年轻的书生,则拿着纸笔,抄写榜文上的条款。榜文上的每一行字都遵循着法律规定,每一句话都依照着律令书写。

鲁达看见众人在看榜,十字路口挤满了人,他也挤到人群里去听。鲁达不识字,只听到众人念道:“代州雁门县,依照太原府指挥使司转发的渭州公文,追捕打死郑屠的犯人鲁达,此人原是经略府提辖。如有窝藏犯人在家食宿者,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犯人前来,或者向官府告发,可领取赏钱一千贯。” 鲁达正听到这里,只听见背后一个人大喊道:“张大哥,你怎么在这里?” 说着便拦腰抱住他,一直把他拉到县衙附近。

若不是这个人看到了鲁达,把他强行拖走,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变故。这一遭,鲁提辖将剃去头发,刮掉胡须,改换杀人后的姓名,佛门清净之地也将因他而不得安宁。他将用禅杖开辟出一条危险的道路,用戒刀斩杀世间的不平之人。那么,拉住鲁提辖的到底是什么人呢?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