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有诗写道:

红日无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

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

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

奸雄童贯摧心胆,却似当年大会垓。

话说当日在宋江的阵中,前部先锋的三队军马如汹涌浪潮般赶过对阵,他们挥舞着大刀阔斧,奋勇厮杀,将童贯的三军人马打得大败亏输。童贯的军队如星落云散一般,死伤惨重,七零八落。军士们丢盔弃甲,抛金弃鼓,丢戟扔枪,战场上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寻找亲人的呼喊声,他们折损了一万多兵马,不得不后退三十里,在那里扎下营寨。

吴用在阵中见好就收,敲响金锣,收回军队,并传令道:“暂且不要尽情追杀,只需略微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梁山泊的人马于是都撤回山寨,各自献功请赏。

且说童贯吃了这一场败仗,折损了不少人马,赶忙扎下寨栅安歇。他心中忧愁烦闷,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酆美和毕胜两位大将说道:“枢相不必担忧!这伙贼寇得知官军到来,提前精心摆布下这座阵势。官军刚到,对他们的虚实并不了解,所以才中了贼人的奸计。想来这伙草寇,不过是倚仗着山势,多设些军马,虚张声势罢了。这次只是一时失了地利。我们暂且重新整顿训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让大家养足锐气,将息好战马。三日后,把全部军将分成如同长蛇般的阵势,全部由步军冲杀过去。此阵就像常山上的蛇,攻击它的头部,尾部就会回应;攻击它的尾部,头部就会回应;攻击它的中部,头部和尾部都会回应,各部分都要连络不断。用此阵与贼寇决一死战,必定能立大功。” 童贯听后,觉得此计甚妙,正合自己心意,便立即传下将令,整肃三军,加紧训练。

到了第三日五更时分,军中开始做饭,军将们饱餐一顿。马匹披上皮甲,士兵们穿上铁铠,人人手持大刀阔斧,弓弩都上好弦,准备出征。真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大将酆美、毕胜一马当先,引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梁山泊杀去。八路兵马分列左右,前面派出三百铁甲哨马,前去探路。

不一会儿,哨马回来向童贯的中军报告说:“前日的战场上,一个敌军也没见到。” 童贯听后心中生疑,亲自来到前军,问酆美和毕胜:“退兵如何?” 酆美回答道:“万万不可生退心,只管向前冲突。长蛇阵已经摆定,有什么可怕的?” 官军于是继续前行,一直来到水泊边,却依旧不见一个敌军的影子。只见隔水茫茫荡荡,到处都是芦苇,还冒着烟火。远远望去,水浒寨的山顶上,一面杏黄旗在那里随风招展,除此之外,不见任何动静。

童贯与酆美、毕胜勒住马,站在万军之前,远远地看到对岸水面上的芦林中,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倚着船,背对着岸,独自在西边钓鱼。童贯的步军隔着岸大声问那渔人:“贼寇在哪里?” 那渔人却一声不吭。童贯便叫军中擅长射箭的人放箭。两骑马直逼岸边滩头,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兜住马,搭弓上箭,朝着那渔人后心嗖地一箭射去。那枝箭正好射到箬笠上,只听 “当” 的一声响,箭便落入水中。另一个马军也射出一箭,正中蓑衣,同样 “当” 的一声,箭也掉进水里。这两个马军可是童贯军中最擅长射箭的,他们见状大吃一惊,赶忙勒回马,上前欠身向童贯禀报道:“两箭都射中了,可就是射不透,不知他身上穿着什么。”

童贯不信,又拨出三百能射硬弓的哨路马军,在滩头摆开阵势,一齐朝着那渔人放箭。乱箭纷纷射去,那渔人却不慌不忙。很多箭都落入水中,也有一些射中了船。但凡是射在蓑衣和箬笠上的箭,都纷纷掉落水里。童贯见射不死他,便差遣会水的军汉,脱掉衣甲,下水去捉那渔人。立刻有三五十人跳进水里,朝着小船游去。那渔人听到船尾有水声,知道有人来了,却不慌不忙,放下鱼竿,拿起棹竿扛在身边。靠近船的人,他一棹竿一个,有的打在太阳穴上,有的打在脑袋上,有的打在面门上,都被打下水去。后面的人见沉了几个,便赶忙游回岸上,去寻找自己的衣甲。

童贯见此情景,怒不可遏,下令拨五百军汉下水,一定要抓住这个渔人,谁敢回来就一刀两段。五百军人脱掉衣甲,大喊一声,一齐跳下水里,朝着小船游去。那渔人掉转船头,指着岸上的童贯大骂道:“乱国贼臣,害民的禽兽!还敢来这里送死,真是不知死活!” 童贯气得暴跳如雷,喝令马军放箭。那渔人却呵呵大笑,说道:“看啊,那边有军马到了!” 他用手指了指,随后扔掉蓑衣和箬笠,翻身潜入水底。那五百军汉刚游到船边,只听得他们在水中乱叫,接着都沉了下去。原来,这个渔人正是浪里白跳张顺。他头上的箬笠,外面是箬叶包裹,里面却是铜打的;蓑衣里面,是一片熟铜打造而成,穿在身上就像龟壳一样,怪不得箭矢射不进去。张顺潜入水底后,拔出腰刀,只顾朝着那些军汉排头戳去,一时间血水翻滚。有几个机灵的赶忙游开,才捡回了性命。童贯在岸上看得目瞪口呆,身边有一员将领指着山顶说道:“山顶上那把黄旗,正在那里晃动。”童贯定睛看去,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众将也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酆美说:“把三百铁甲哨马分成两队,让他们去两边山后侦察,看看是什么情况。” 两队哨马刚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声轰天雷炮响起,顿时火烟弥漫,一片混乱。两边哨马赶忙回来报告:“有伏兵!” 童贯在马上大惊失色。酆美、毕胜连忙在两边派人传令,让军士们不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拔刀在手。前后飞马来报:“如有擅自逃走的,立即斩首!” 这才勉强稳住了三军人马。

童贯与众将立马观望,只见山背后鼓声震天,喊杀声一片,早有一彪军马如猛虎出山般飞奔而来,都打着黄旗,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这队军马是何等整齐,好似:

黄旗拥出万山中,烁烁金光射碧空。

马似怒涛冲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风。

鼓声震动森罗殿,炮力掀翻泰华宫。

剑队暗藏插翅虎,枪林飞出美髯公。

两匹黄鬃马上,端坐着两员英雄头领,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首是插翅虎雷横,他们带领着五千人马,直朝着官军杀来。童贯连忙命令大将酆美、毕胜上前迎敌。二人领命后,立刻纵马挺枪出阵,大骂道:“你们这些无端草贼,还不赶紧投降,更待何时!” 雷横在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到临头还不自知,竟敢与我决战!” 毕胜勃然大怒,拍马挺枪,直取雷横,雷横也持枪相迎。两匹马交错在一起,兵器相互碰撞,二将大战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酆美见毕胜久战不能取胜,便拍马舞刀,冲过去助战。朱仝见状,大喝一声,飞马轮刀,与酆美战在一处。四匹马,两对儿,在阵前杀得难解难分,童贯在一旁看得不住喝彩。

战到激烈处,只见朱仝、雷横故意卖了个破绽,拨回马头,朝着本阵跑去。酆美、毕胜二将哪里肯舍,拍马紧追。对阵的军队见状,齐声呐喊,朝着山后跑去。童贯大喊着让士兵们尽力追赶,过了山脚。只听得山顶上画角齐鸣,众军抬头望去,只见前后两个炮直飞上天。童贯知道有伏兵,赶忙约束住军马,让大家不要追赶。

这时,只见山顶上那把杏黄旗又出现了,上面绣着 “替天行道” 四字。童贯绕到山那边观看,只见山头上一簇五彩绣旗分开,显出了郓城县的盖世英雄、山东呼保义宋江。宋江背后,是军师吴用、公孙胜,以及花荣、徐宁等众多好汉。童贯见了,怒火中烧,立刻派人马上山去捉拿宋江。大军人马分成两路,正要上山,只听得山顶上鼓乐喧天,众好汉都在大笑。童贯心中的怒火更盛,咬碎了口中牙齿,喝道:“这贼寇竟敢戏弄我!我定要亲自擒住这厮。” 酆美赶忙劝谏道:“枢相,他们必定有计谋,您不可亲临险地。暂且请回军,等明日再打听清楚虚实,方可进兵。” 童贯却道:“胡说!事已至此,怎能退军!传令星夜与贼寇交锋,如今已经见到贼寇,绝不能退。”

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后军传来阵阵呐喊。探子飞马来报:“正西山后,突然冲出一彪军来,把后军冲得七零八落。” 童贯大惊失色,带着酆美、毕胜,急忙回去救应后军。这时,东边山后鼓声响处,又飞出一队人马。一半是红旗,一半是青旗,簇拥着两员大将,带领着五千军马杀了过来。那红旗军跟着红旗,青旗军跟着青旗,队伍十分整齐。但见:

对对红旗间翠袍,争飞战马转山腰。

日烘旗帜青龙见,风摆旌旗朱雀摇。

二队精兵皆勇猛,两员上将最英豪。

秦明手舞狼牙棍,关胜斜横偃月刀。

红旗队里的头领是霹雳火秦明,青旗队里的头领是大刀关胜。二将在马上大声喝道:“童贯,还不早早纳下首级!” 童贯怒不可遏,立刻让酆美去战关胜,毕胜去斗秦明。童贯见后军喊杀声越来越紧,又下令鸣金收军,暂且不要恋战,赶紧撤退。朱仝、雷横率领黄旗军又杀了过来,两下夹攻,童贯的军兵顿时大乱。酆美、毕胜保护着童贯,拼命逃命。

正跑着,斜刺里又飞出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双方立刻厮杀起来。这队军马,一半是白旗,一半是黑旗,黑白旗中,也簇拥着两员虎将,带领着五千军马。这队军同样十分整齐。但见:

炮似轰雷山石裂,绿林深处显戈矛。

素袍兵出银河涌,玄甲军来黑气浮。

两股鞭飞风雨响,一条枪到鬼神愁。

左边大将呼延灼,右手英雄豹子头。

黑旗队里的头领是双鞭呼延灼,白旗队里的头领是豹子头林冲。二将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大声喝道:“奸臣童贯,你还想逃到哪里去?趁早前来受死!” 说罢,一马当先,直接冲入官军阵中。睢州都监段鹏举赶忙上前,迎战呼延灼;洳州都监马万里则拦住林冲厮杀。这马万里与林冲刚交手没几个回合,便感到气力不支,正打算逃走,林冲大喝一声,马万里顿时慌了手脚,被林冲一矛戳中,从马上坠落身亡。段鹏举见马万里被林冲刺死,无心再战,隔开呼延灼的双鞭,猛地拨转马头便逃。呼延灼则奋勇追赶,两军陷入混战。童贯此时只想着赶紧夺路而逃。就在这时,只听得前军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山背后突然冲出一彪步军,径直杀向战场中央。为首的是一个和尚和一个行者,他们率领着军兵,大声呼喊:“休要让童贯跑了!” 那和尚平日里不诵经礼忏,却偏爱舞刀弄棒,单名鲁智深,江湖人称花和尚;这行者曾在景阳冈打虎,在水浒寨中也是赫赫有名的英雄,正是行者武松。鲁智深舞动着一条禅杖,武松挥舞着两口戒刀,气势汹汹地杀入阵中。这二人的勇猛,有《西江月》为证: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钢刀。钢刀飞出火光飘,禅杖来如铁炮。

禅杖打开脑袋,钢刀截断人腰。两般兵器不相饶,百万军中显耀。

童贯的众军被鲁智深和武松引领的步军一阵冲击,顿时阵脚大乱,四分五落。官军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童贯只得带着酆美、毕胜,奋力冲破重围,杀出血路,逃到山背后。他们刚刚喘了口气,又听到炮声震天,战鼓齐鸣,只见两员猛将一马当先,率领着一簇步军拦住了去路。但见这些人:

人人勇欺子路,个个貌若天神。钢刀铁槊乱纷纷,战鼓绣旗相称。

左手解珍出众,右手解宝超群。数千铁甲虎狼军,搅碎长蛇大阵。

原来是步军头领解珍、解宝,他们各自手持五股钢叉,带领步军杀入阵内。童贯的人马根本无法抵挡,只能再次突围逃窜。此时,五面的马军和步军一起追杀过来,官军被打得星落云散。酆美和毕胜全力保护着童贯逃跑。解珍、解宝兄弟二人,挺着钢叉直冲到童贯马前,童贯惊慌失措,急忙拍马向斜刺里逃去。背后酆美、毕胜赶忙追来救应,又有唐州都监韩天麟、邓州都监王义赶来,四人合力杀出了战场中心。

他们刚向前走了一段路,还没来得及喘息,只见前面尘土飞扬,喊杀声连天,绿茸茸的林子里,又飞出一彪人马。当先两员猛将,拦住了去路。这两员猛将是谁呢?但见:

一个开山大斧吞龙口,一个出白银枪蟒吐梢。

一个咬碎银牙冲大阵,一个睁圆怪眼跃天桥。

一个董平紧要拿童贯,一个舍命争先是索超。

原来是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二人二话不说,飞马直取童贯。王义挺枪迎敌,却被索超手起斧落,砍死于马下。韩天麟赶来救援,也被董平一枪刺死。酆美和毕胜拼死保护着童贯,策马逃命。此时,四下里金鼓乱响,童贯根本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杀了过来。

童贯催马上坡查看,只见四面八方,四队军马杀来,两侧还有两队步军,形成了栲栳圈、簸箕掌般的包围之势,梁山泊的大队军马如潮水般汹涌杀来。童贯的军马顿时如风落云散,东零西乱。正看着,山坡下涌出一簇人马,童贯认出旗号,原来是陈州都监吴秉彝、许州都监李明。这两人带着一些断枪折戟的败残军马,躲到琳琅山。看到童贯招呼,正准备上坡,急忙整顿人马。这时,山侧又传来喊声,一彪人马冲了出来,两面认旗迎风招展,马上两员猛将各执兵器,朝着官军飞奔而来。这两人是谁呢?有《临江词》为证:

盔上长缨飘火焰,纷纷乱撒猩红。胸中豪气吐长虹。战袍裁蜀锦,铠甲镀金铜。

两口宝刀如雪练,垓心抖擞威风。左冲右突显英雄。军班青面兽,史进九纹龙。

这两员猛将正是杨志和史进,他们骑着马,挥舞着刀,正好截住吴秉彝和李明厮杀。李明挺枪上前与杨志搏斗,吴秉彝则手持方天戟与史进对战。两对人在山坡下你来我往,盘旋交锋,各自施展平生所学的武艺。童贯在山坡上勒住马,紧张地观看着战局。四个人大约斗了三十多个回合,吴秉彝用戟朝着史进的心坎猛戳过去,史进敏捷一闪,那枝戟从肋窝旁刺了个空。吴秉彝连人带马向前冲来,史进手起刀落,只见一道血光闪过,吴秉彝的脑袋连着头盔一起滚落马边,他当场死于坡下。李明见同伴先折损了一个,正打算拨转马头逃走,杨志大喝一声,吓得李明魂飞魄散,胆战心惊,手中的枪都拿不稳了。杨志趁机将刀从李明头顶劈下,李明一闪,刀砍在了马的后胯上。那马后蹄一软,将李明掀下马来。李明丢了手中的枪,正准备逃跑,杨志眼疾手快,又是一刀,正中李明。可怜李明半生为官,就这样一命呜呼。杨志和史进追杀败军,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童贯和酆美、毕胜在山坡上看到这一幕,吓得不敢下山,一时不知所措。三人商量道:“这样下去,怎么杀得出去?” 酆美说:“枢相您先宽心,小将看到正南方向,还有大队官军驻扎在那里,旗幡不倒,或许可以救援我们。毕都统您保护枢相在山头,我杀开一条血路,去搬那支军马前来,保护枢相出去。” 童贯说:“天色已晚,你要见机行事,快去快回。” 酆美提着大杆刀,飞马冲下山,杀开一条路,直奔南边。到了那队军马处,原来是嵩州都监周信,他把军兵团团摆定,正死命抵抗。周信看到酆美赶来,便将他接入阵内,问道:“枢相在哪里?” 酆美说:“就在前面山坡上,正等着你们这枝军马去救援,赶紧杀出去。事不宜迟,马上出发。” 周信听后,立刻传令,让马步军兵相互照应,不要乱了队伍,齐心协力。两员大将在前,众军呐喊助威,朝着山坡杀来。他们刚走了一箭之地,斜刺里杀出一枝军队,酆美舞刀迎敌,一看原来是睢州都监段鹏举,三人会合后,一起杀到山坡下。毕胜赶忙下坡迎接,见到童贯后,大家一起商议:“今晚就杀出去,还是等到明天再行动?” 酆美说:“我们四人拼死保护枢相,今晚就杀出重围,才能摆脱贼寇。”

眼看着夜色渐深,只听得四周喊声不断,金鼓齐鸣。大约二更时分,星月光亮,酆美一马当先,众军官簇拥着童贯在中间,一起全力冲下山坡。只听到四下里乱喊:“不要让童贯跑了!” 众官军朝着正南路拼命冲杀。混战到四更左右,终于杀出了战场中心,童贯在马上双手合十,对着天地神明行礼道:“谢天谢地!终于逃脱这场大难!” 于是催促军队赶紧离开,向济州方向奔去。

童贯等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只见前面山坡边火把不计其数,背后喊声又起。在火把的光亮中,只见两员好汉手持朴刀,簇拥着一员骑着白马的英雄大将,那大将手持一条点钢枪。此人是谁呢?有《临江仙》词一首为证:

马步军中惟第一,偏他数内为尊。上天降下恶星辰。眼珠如点漆,面部似镌银。

丈二钢枪无敌手,独骑战马侵寻。人材武艺两绝伦。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原来,马上的英雄大将正是玉麒麟卢俊义,马前两个使朴刀的好汉,一个是病关索杨雄,一个是拚命三郎石秀。他们在火把光中,带领着三千多人,精神抖擞地拦住了去路。卢俊义在马上大喝道:“童贯,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童贯听了,对众人说:“前有伏兵,后有追兵,这可如何是好?” 酆美说:“小将舍命一战,以报枢相。你们众官要紧保枢相,夺路向济州逃去,我来挡住这伙贼寇。” 酆美拍马舞刀,直奔卢俊义。两马相交,没斗几个回合,卢俊义用枪轻轻一逼,挡开大刀,趁机抢身过去,一把抓住酆美的腰,一脚蹬开战马,将酆美活捉了过去。杨雄、石秀赶忙上前接应,众军一拥而上,将酆美横拖倒拽地捉走了。毕胜和周信、段鹏举舍命保护童贯,奋力冲杀拦路的军兵,边战边逃。背后卢俊义紧追不舍。童贯的败军就像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匆匆忙忙地逃窜。天亮后,终于摆脱了追兵,朝着济州方向逃去。

他们正走着,前面山坡背后,又冲出一队步军。这些军兵都穿着铁掩心甲,戴着绛红罗头巾,为首的是四员步军头领。这四人究竟是谁呢?但见:

黑旋风持两把大斧,丧门神仗一口龙泉。项充、李衮在傍边,手舞团牌体健。

斩虎须投大穴,诛龙必向深渊。三军威势振青天,恶鬼眼前活见。

李逵双手挥舞着两把板斧,鲍旭手持一口宝剑,项充、李衮则各自舞动蛮牌相互掩护,他们好似一团燃烧的烈火,从地面迅猛滚来,所到之处,官军瞬间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四下奔逃。童贯与众将只能边战边退,一心只求保住性命。李逵径直冲入马军队列之中,瞅准段鹏举的战马,一斧砍向马腿。那马腿被砍断,段鹏举连人带马摔倒在地。李逵顺势补上一斧,劈开了他的脑袋,紧接着又一斧,砍断了他的咽喉,段鹏举当场毙命。

且说那些残败的官军好不容易逃向济州,此时他们的模样十分狼狈,头盔歪歪斜斜地挂在耳边,护项也只能勉强遮住半张脸,马步三军都已精疲力竭,人困马乏。当他们奔到一条溪边时,军马纷纷前去饮水。就在这时,只听对溪传来一声炮响,箭矢如漫天飞蝗般朝着他们射来。官军急忙向溪岸奔去,只见树林边突然转出一彪军马。为首的马上有三位英雄,他们是何等模样?但见:

铜铃奋勇敢争征,飞石飞叉众莫能。

二虎相随没羽箭,东昌骠骑是张清。

原来,这正是没羽箭张清和龚旺、丁得孙,他们带领着三百多骑马军。这一队骁勇的马军,人人都戴着铜铃面具,插着雉尾红缨,手持轻弓短箭,肩扛绣旗花枪,三位将领一马当先,朝着官军迅猛冲来。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的军马人数不多,便上前迎战。毕胜则保护着童贯继续逃窜。周信纵马挺枪,迎面而上。只见张清左手握住长枪,右手做出类似招宝七郎的姿势,口中大喝一声:“着!” 一颗石子朝着周信的鼻凹飞去,正中目标。周信顿时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迅速从旁边飞驰而来,用手中的两条叉戳住周信的咽喉。可怜周信,如同霜打了边地的衰草,雨击了上林的花朵,当场死在马下。童贯只能与毕胜拼命逃命,不敢进入济州城,带着败残的军马,连夜朝着东京逃去。一路上,他们收拢那些逃难的军马,安营扎寨。

原来,宋江为人仁义,一直心怀归顺朝廷的想法,因此并不愿赶尽杀绝。他担心众将不肯罢休,继续追杀童贯,便急忙派戴宗传达命令,告知各位头领,让各路的军马步卒都收兵回山寨请功。于是,各处响起鸣金之声,收军回营。鞍上的将领们纷纷敲响金镫,步行的士卒们齐声高唱凯歌,大家纷纷回到梁山泊,一同返回宛子城。宋江、吴用、公孙胜先回到水浒寨中的忠义堂上坐下,让裴宣查验每个人的功劳和赏赐。卢俊义活捉了酆美,将他押解到山寨,酆美跪在堂前。宋江亲自为他解开绳索,请他进入堂内上座,并亲自捧杯,向他陪话、敬酒,为他压惊。众头领也都来到堂上。这一天,山寨杀牛宰马,重重犒赏三军。宋江留酆美住了两天,为他准备好鞍马,送他下山。酆美十分高兴。宋江向他陪话道:“将军,在阵前阵后多有冒犯,还望您多多恕罪!我们宋江等人本无反意,一心只想归顺朝廷,为国家效力,只是被那些不公不法的人逼迫至此。希望将军回到朝廷后,能为我们美言几句,从中调解。倘若日后我们能重见天日,得到朝廷的恩宠,定当生死不忘将军的大德。” 酆美拜谢宋江不杀之恩,随后启程下山。宋江还派人一直将他送出边界。酆美回到京城的事情,这里暂且不表。

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次与吴用等众头领商议。原来,此次能够成功运用十面埋伏之计,全是吴用精心谋划、巧妙布置的结果,这一战把童贯吓得胆寒心碎,估计梦里都会害怕。童贯带来的大军,三成都折损了两成。吴用说道:“童贯回到京师,必定会向官家奏明此事,官家怎会不再派兵前来?我们必须派一个人,直接前往东京打探虚实,然后回报山寨,以便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宋江道:“军师所言极是,正合我意。只是在众弟兄中,不知谁愿意前往?” 这时,只见坐席之中有一人回应道:“兄弟我愿意前往。” 众人一看,都说道:“此事非得他去不可,他定能办成大事。”

正是这个人前往东京,将会引发一系列事件,使得济州城外打造出数百只艨艟战船,梁山泊中增添万余石军粮米麦。正所谓:冲阵马亡青嶂下,戏波船陷绿蒲中。那么,梁山泊中究竟是谁前去打探消息呢?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