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有古风一首为证:

大鹏久伏北溟里,海运抟风九万里。

丈夫按剑居蓬蒿,时间谈笑鹰扬起。

县官失政群臣妒,天下黎民思乐土。

壮哉一百八英雄,任侠施仁聚山坞。

宋江意气天下稀,学究谋略人中奇。

折馘擒俘俱虎将,披坚执锐尽健儿。

艨艟战舰环湍濑,剑戟短兵布山寨。

三关部伍太森严,万姓闻风俱胆碎。

惟诛国蠹去贪残,替天行道民尽安。

只为忠贞同皎日,遂令天诏降梁山。

东风拂拂征袍舞,朱鹭翩翩动钲鼓。

黄封御酒远相颁,紫泥锦绮仍安抚。

承恩将校舒衷情,焚香再拜朝玉京。

天子龙颜动喜色,诸侯击节歌升平。

汴州城下屯枭骑,一心报国真嘉会。

尽归廊庙佐清朝,万古千秋尚忠义。

话说当年,大辽国王起兵进犯,妄图侵占山后九州边界。辽军兵分四路,一路烧杀抢掠,侵扰山东、山西,劫掠河南、河北。各处州县纷纷上表,奏请朝廷出兵救援。表文先呈至枢密院,而后才能呈到天子御前。然而,枢密使童贯会同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杨戬等人,商议后决定扣下这些表章,不予上奏。他们只是行文给邻近州府,催促各地迅速调派军马前去策应。可这种做法,就如同担雪填井,毫无成效,此事众人皆知,唯独瞒着天子一人。

恰在此时,这四个贼臣又设计,让枢密使童贯启奏天子,企图陷害宋江等人。不料,御屏风后突然转出一位大臣,高声喝止。此人正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宿元景随即向天子启奏道:“陛下!宋江这伙好汉刚刚归降,一百零八人亲如手足,情同骨肉。他们绝不肯轻易被拆散分开,即便赴死也不愿相离。如今怎能又要害他们性命!这些好汉智勇双全,非同小可,倘若在城中发动变故,又该如何解救?又该如何是好?如今辽国兴兵十万,侵占山后九州所属县治,各处纷纷上表求救。朝廷屡次调兵前去征剿,与辽军交锋,却如同以汤泼蚁,收效甚微。贼势浩大,所派遣的官军又无良策退兵,每次都只是折兵损将,只是瞒着陛下不上奏。依微臣愚见,正好派宋江等全体良将,率领所属军将人马,直抵边境,收伏辽国贼寇。让这些好汉建功立业,为国效力,这对国家实在大有裨益。微臣不敢擅自做主,恳请陛下圣裁。”

天子听完宿太尉的奏言,龙颜大悦,又询问众官的意见,众人都称此计有理。天子大骂枢密院童贯等官员:“你们这些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嫉贤妒能,堵塞贤路,巧言令色,矫情做作,把朝廷大事都败坏了!暂且饶恕你们的罪过,不予追究。” 随后,天子亲自书写诏敕,任命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其余将领,待立功后再加官进爵。并派太尉宿元景,亲自携带诏敕,前往宋江军营宣读。天子退朝,百官散去。

且说宿太尉领了圣旨出朝,径直来到宋江行寨军前宣读。宋江等人急忙摆设香案,叩拜谢恩,聆听诏敕宣读:

“制曰:舜拥有天下,任用皋陶,四海皆服;汤拥有天下,任用伊尹,万民皆安。朕自即位以来,求贤若渴,日夜不敢懈怠。近来得宋江等人,顺应天命,护国佑民,秉持忠义,如此大才,不可轻易任用。如今辽兵侵犯边境,逆虏犯我疆土,特敕封宋江为破辽兵马都先锋使,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军将,若能夺得头功,上奏朝廷,酌情加官进爵。即刻统领所部军马,限期出兵,直捣贼寇巢穴,讨伐罪恶,安抚百姓,扫清边界。所过州府,另有敕令供应钱粮。如有各处官吏人等,不遵从将令,可自行酌情处置。特此制示,望知悉。

宣和四年夏月 日。”

当下,宋江、卢俊义等人跪听诏敕完毕,众人皆大喜。宋江等人拜谢宿太尉道:“我等众人,正想为国家出力,立功立业,做个忠臣。如今承蒙太尉恩相竭力保奏,恩同父母。只是梁山泊晁天王的灵位尚未妥善安置,各家老小眷属也还未送还乡,城垣尚未拆毁,战船也未妥当处理。烦请恩相上奏,恳请陛下降旨,宽限旬日,让我们回山处理完这些事,整顿好器具、枪刀、甲马,便会尽忠报国。” 宿太尉听后十分高兴,回朝奏明天子。天子随即降旨,敕令从库中取出黄金一千两,白银五千两,彩缎五千匹,赏赐给众将。并让太尉从库藏中支取,前往行营分发给众将。家中原有老小的,赏赐给老小,以供终身赡养;原无老小的,赏赐给本人,自行收受。宋江奉诏谢恩完毕,将赏赐分发众人收下。宿太尉回朝时,叮嘱宋江道:“将军回山后,要尽快回来,先派人告知下官,切不可延误。” 有诗为证:

兵阵堂堂已受降,佞臣潜地害忠良。

宿公力奏征骄虏,始得孤忠达庙廊。

再说宋江聚众商议,确定带哪些人回山。宋江与军师吴用、公孙胜,以及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宋清、阮家三弟兄,带领马步水军一万余人回山,其余大队人马,都跟随卢先锋在京师驻扎。宋江与吴用、公孙胜等人一路上无话,回到梁山泊忠义堂上坐下,便传下将令,让各家老小眷属收拾行李,准备启程。一面让人宰杀牛羊牲口,备好香烛纸钱,祭祀晁天王;之后焚化灵牌,摆下会众筵席,款待众将。接着,将各家老小分别送回原所在州县,众人或乘车或骑马,陆续离去。然后,宋江让自家的庄客,送老父宋太公及家眷人口,回到郓城县宋家村,重新做良民。随即,宋江让阮家三弟兄挑选合用的船只,其余不堪用的小船,都尽数分发给附近居民使用。山中的屋宇房舍,任凭居民搬拆。三关城垣以及忠义堂等房屋,尽数拆毁。一应事务处理完毕,收拾好人马,火速返回京城。一路无事,很快便到了东京,卢俊义等人将他们接至大寨。宋江先派燕青入城,报知宿太尉,说要辞别天子,引领大兵启程。宿太尉得知后,入宫奏明天子。第二天,带领宋江在武英殿朝见天子。天子见了宋江,龙颜大悦,赐酒过后,温和问道:“卿等莫要推辞路途跋涉、军马劳顿,为寡人征虏破辽,早日凯旋而归,朕定会重加录用。众将校也将按功加爵。卿等切勿懈怠!” 宋江叩头称谢,恭敬启奏道:“臣本是卑微小吏,误触刑典,被流放到江州。醉后口出狂言,临刑时幸得众人搭救,无处可去,便藏身水泊,苟且偷生。所犯罪恶,万死难赎。如今承蒙圣上宽宏大量,赦免臣的罪过。臣愿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皇上的恩情。如今奉诏命,怎敢不竭尽全力,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天子大喜,再次赐下御酒,又让人取来一副描金鹊画弓箭、一匹名马、全副鞍辔以及一口宝刀,赐予宋江。宋江叩首谢恩,辞别天子出殿,将领着天子御赐的宝刀、鞍马、弓箭,带回军营。随即传令诸军将校,准备起程。

且说徽宗天子次日一早,令宿太尉传下圣旨,让中书省派两名官员,前往陈桥驿犒劳宋江先锋的三军。规定每名军士赏赐酒一瓶,肉一斤,要当众分发,不得克扣。中书省领了圣旨,连夜赶办酒肉,派两名官员前去分发。

再说宋江传令诸军,与军师吴用商议,将军马分成两批行进。令五虎八彪将带领前军先行,十骠骑将跟随在后,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统领中军。水军头领三阮、李俊、张横、张顺,带领童威、童猛、孟康、王定六以及水手头目等人,撑驾战船,从蔡河内进入黄河,向北进发。宋江催促三军,沿着陈桥驿大路前进。同时号令军将,不得惊扰乡民。有诗为证:

招摇旌旆出天京,受命专师事远征。

虎视龙骧从此去,区区北虏等闲平。

且说中书省派来的两名厢官,在陈桥驿分发酒肉,犒劳三军。谁料这伙官员贪得无厌,徇私舞弊,克扣酒肉。他们都是些谗佞之徒,只贪图贿赂。御赐的官酒,每瓶被克扣得只剩半瓶,肉一斤被克扣了六两。前队军马都已分发完毕,后军分到一队黑甲军时,这队军士头戴黑盔,身披玄甲,正是项充、李衮所统领的牌手。其中一名军校接过酒肉一看,酒只有半瓶,肉只有十两,不禁指着厢官骂道:“都是你们这些贪图私利的家伙,坏了朝廷的恩赏!” 厢官喝道:“我怎么就是贪图私利的人了?” 那军校道:“皇帝赐给我们一瓶酒、一斤肉,都被你们克扣了。我们不是计较这点东西,只是可恨你们这些人毫无道理,连佛面上的金都敢刮!” 厢官骂道:“你这大胆的贼,剐不尽杀不绝!梁山泊的反性还没改!” 军校大怒,将酒和肉劈头盖脸地朝厢官扔去。厢官喝道:“把这个泼贼抓起来!” 那军校从团牌边抽出刀来。厢官指着他大骂道:“腌臜草寇,拔刀敢杀谁!” 军校道:“我在梁山泊时,比你厉害的好汉都被我杀了无数。就你这样的赃官,何足挂齿!” 厢官喝道:“你敢杀我?” 那军校往前一步,手起刀落,正中厢官脸上,厢官扑地倒了下去。众人见状,齐声呼喊,纷纷逃走。那军汉又追上去,连剁几刀,眼见厢官活不成了。众军汉围拢过来,却都不敢再动。

当下,项充、李衮得知此事,急忙飞报宋江。宋江听闻后大惊失色,赶忙与吴用商议:“这可如何是好?” 吴用沉思片刻后说道:“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本就对我们心怀不满,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正好给了他们可乘之机。眼下只能先将那军校斩首示众,以此号令全军,同时向中书省和枢密院申述此事,勒兵等待治罪。另外,得赶紧让戴宗和燕青悄悄进城,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告知宿太尉。请他在天子面前预先奏明其中的隐情,使中书省和枢密院无法进谗言陷害我们,这样才能确保平安无事。”

宋江觉得此计可行,便骑着快马亲自赶到陈桥驿边。只见那军校站在厢官的尸体旁,一动不动。宋江让人从馆驿中搬出酒肉,犒劳三军,让大家都上前领取。随后,他把那军校叫到馆驿中,询问事情的经过。那军校回答道:“他一口一个梁山泊反贼,骂我们杀剐不尽,我一时气愤,就杀了他,现在就等着将军来治罪。” 宋江皱着眉头说:“他是朝廷命官,我都敬畏他几分,你怎么能把他杀了呢?这肯定会连累我们众人。我们刚刚奉诏去征讨大辽,还没立下半点功劳,就闹出这样的事,这可如何是好?” 那军校听后,叩头请死。宋江痛心疾首地哭着说:“我自从上了梁山泊,大小兄弟从未有过伤亡。如今投身官府,行事身不由己,必须遵守法律。虽说你心中的豪气未灭,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而为了。” 那军校说道:“小人甘愿受死。” 宋江让那军校痛饮一番,直至大醉,然后让他在树下上吊自尽,之后砍下他的头颅示众。同时,宋江让人备下棺椁,将厢官的尸首盛殓起来,接着起草文书,申呈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们也都知晓了此事,暂且按下不表。有诗为证:克减官人不自羞,被人刀砍一身休。

宋江军令多严肃,流泪军前斩卒头。

再说戴宗和燕青悄悄进城,径直来到宿太尉府中,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宿太尉。当晚,宿太尉入宫,将此事奏知天子。第二天,皇上在文德殿上朝,龙楼中鼓声阵阵,凤阁里钟声悠扬,殿下净鞭连响三下,阶前文武两班官员整齐排列。这时,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出班启奏:“新归降的宋江部下兵卒,杀死了省院派去监散酒肉的命官一员,请陛下下旨拿问。” 天子说道:“寡人若不委派你们省院,这差事本就该你们衙门负责!只因用人不当,才惹出这等事端。赏给军士的酒肉,想必是被你们大破小用,梁山军士空有其名,才导致如此后果。” 省院等官员又奏道:“御赐的酒肉,谁敢克扣!” 此时,天子龙颜大怒,喝道:“寡人早已派人暗中察访,事情的详情都已知晓,你们还在这里花言巧语,对朕敷衍搪塞!寡人御赐的酒,一瓶被克扣了半瓶,赐肉一斤,却只有十两,致使壮士一怒,酿成流血事件!” 天子喝问:“主犯在哪里?” 省院官员奏道:“宋江已将主犯斩首示众,并向本院申呈,勒兵等待治罪。” 天子说:“他既然已斩了主犯军士,等待奏报治罪。宋江禁治不严的罪责,暂且记录下来,等破辽归来,再根据功劳一并论处。” 省院官员无言以对,默默退下。天子当即传旨,派官员前去催促宋江带兵出征。被斩杀的军校,就在陈桥驿枭首示众。

却说宋江正在陈桥驿勒兵等待治罪,只见皇上派来的官员赶到,传令让宋江等人进兵征讨辽国,将违犯军纪的军校枭首示众。宋江谢恩完毕,将军校的首级挂在陈桥驿示众,又将尸体掩埋。宋江痛哭一场,含着泪上马,带领兵马向北进发。他们每日行军六十里,便扎营下寨。所过州县,秋毫无犯。一路上无话。

眼看快要接近大辽境界,宋江便请军师吴用商议:“如今辽兵分作四路,侵犯大宋州郡。我们是分兵前去征讨,还是只攻打他们的城池呢?” 吴用思索片刻后说:“若是分兵前去,无奈此地地广人稀,首尾难以相互救应,不如集中兵力攻打几个城池,再做打算。如果进攻得紧,他们自然会收兵。” 宋江点头称赞:“军师此计甚妙。” 随即唤来段景住,吩咐道:“你对北路十分熟悉,你可引领军马前进。前面最近的是哪个州县?” 段景住禀报道:“前面便是檀州,那是辽国的紧要隘口。有条水路,港汊极深,叫做潞水,环绕着城池。这潞水直通渭河,必须用战船才能征讨。应该先催促水军头领带着船只赶到,然后水陆并进,船骑相连,方可夺取檀州。” 宋江听罢,便让戴宗催促水军头领李俊等人,日夜兼程,尽快将船只赶到潞水会合。

却说宋江整顿好人马和水军船只,约定好日期,水陆并行,向着檀州进发。且说檀州城内负责守城的番官,是辽国的洞仙侍郎孛堇相公。他手下有四员猛将,一个叫阿里奇,一个叫咬儿惟康,一个叫楚明玉,一个叫曹明济。这四员战将,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得知宋朝派宋江全伙前来,一面写表申奏辽国郎主,一面通报邻近的蓟州、霸州、涿州、雄州求救,一面调兵出城迎敌。洞仙侍郎派阿里奇、楚明玉二人,率领三万兵马,辞别了总兵侍郎,出城迎战。

且说大刀关胜作为前部先锋,带领军队杀向檀州所属的密云县。县官得知消息,急忙飞报给两个番将,说:“宋朝军马大张旗鼓,正是梁山泊刚刚受招安的宋江一伙。” 阿里奇听后,冷笑道:“不过是一伙草寇,何足挂齿!” 他传令让番兵做好准备,第二天出城与宋江交锋。

第二天,宋江得知辽兵前来,立即传令诸军将士:“初次交锋,一定要谨慎行事,注意彼此配合,不要出现脱节的情况。” 众将领命,欣然披挂上马。宋江、卢俊义也都身着戎装,亲自在军前督战。远远望去,只见辽兵铺天盖地而来,黑洞洞的一片,全是皂雕旗。双方都用弓弩射住阵脚。只见对阵中皂旗分开,正中间簇拥出一员番将,骑着一匹骏马,身姿矫健。宋江看那番将,只见他头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着两根雉尾;身穿一领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着三个凤凰;身披一副连环镔铁铠,系着一条嵌宝狮蛮带;脚蹬一对云根鹰爪靴,挂着一条护项销金帕;带着一张雀画铁胎弓,悬着一壶雕翎鈚子箭;手中握着梨花点钢枪,骑着银色拳花马。这员番官面白唇红,胡须金黄,眼睛碧绿,身材高大,力敌万人。他的旗号上写得清清楚楚:“大辽战将阿里奇”。

宋江看了,对诸将说:“此番将不可轻视。” 话还没说完,金枪手徐宁便纵马出战,横着钩镰枪,直逼阵前。番将阿里奇见了,大骂道:“宋朝该败,竟让草寇为将!还敢侵犯我大国,简直不知死活!” 徐宁怒喝道:“辱国的小将,竟敢口出秽言!” 两军呐喊助威,徐宁与阿里奇在阵前交锋。两马相逢,手中兵器并举。二人战了不到三十回合,徐宁便抵挡不住番将,朝着本阵败逃。花荣急忙取弓箭在手。那番将正追赶过来,张清也早已按住鞍鞒,伸手从锦袋内取出一个石子,看准番将,照面门就是一石子。那石子如同流星飞坠,弩箭离弦,正中阿里奇左眼。阿里奇惨叫一声,翻身落马。这时,花荣、林冲、秦明、索超四将齐出,先抢了那匹好马,又活捉了阿里奇回阵。副将楚明玉见折了阿里奇,急忙向前去救,却被宋江大队军马前后掩杀过来,只好放弃密云县,大败而逃,奔回檀州。宋江没有追赶,就在密云县屯扎下营。众人查看番将阿里奇,只见他眉梢被打破,一只眼睛受伤,因伤势过重,很快便死去了。宋江传令,将番官的尸骸火化,在功绩簿上标写张清立下第一功。同时,将阿里奇的连环镔铁铠、出白梨花枪、嵌宝狮蛮带、银色拳花马,以及靴袍弓箭,都赏赐给了张清。当天,众人就在密云县中庆贺,设宴饮酒,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大辽闰位非天命,累纵狼狐寇北疆。

阿里可怜无勇略,交锋时下一身亡。

第二天,宋江升帐,传令起兵,调兵遣将,离开密云县,直逼檀州。却说檀州的洞仙侍郎,得知折了一员主将,便紧闭城门,不敢出城迎敌。又听说有水军战船来到城下,于是带领众番将上城观看。只见宋江阵中的猛将们摇旗呐喊,耀武扬威,挑战厮杀。洞仙侍郎见了,说道:“照这样,难怪小将军阿里奇会输!” 这时,副将楚明玉回答道:“小将军哪里是输给那厮!是前面的蛮兵先败了,小将军追赶过去,被对方一个穿绿衣服的蛮子用石子打下马。那厮队里四个蛮子拿着四条枪,便把小将军围住了。我们这边措手不及,所以才输了。” 洞仙侍郎问道:“那个打石子的蛮子长什么样?” 左右有认得的,指着城下说:“城下那个戴着青包巾,现在披着小将军衣甲,骑着小将军马的,就是他。” 洞仙侍郎攀着女墙边向下看,张清早已看到他,驱马向前,一颗石子飞了过来。左右齐喊一声 “躲”,那石子早从洞仙侍郎耳根边擦过,擦去了一片耳轮的皮。洞仙侍郎疼得叫了起来:“这个蛮子太厉害了!” 他下城后,一面写表申奏大辽郎主,一面通报外境各州做好防备。

且说宋江领兵在檀州城下,连续攻打了三五天,却始终未能取胜,只好再次率领军马回到密云县驻扎。他在帐中坐下,与众人商议破城的良策。这时,戴宗前来报告,说水军头领已经率领战船,全部抵达潞水。宋江随即传令,让李俊等人到中军帐中商议,并让戴宗传达指令。李俊等人来到密云县的营帐前,拜见宋江。宋江说道:“此次作战,与在梁山泊时大不相同,必须先探明水势的深浅,然后才能进兵。我观察这条潞水,水流十分湍急,一旦有所闪失,很难救援。你们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大意。要把船只伪装好,扮成运粮船的模样。各位头领各自携带暗器,潜伏在船内。每只船上只安排三五人撑船摇橹,岸上安排两人牵拽,一步步靠近城下,将船停泊在两岸。等我这边进兵,城中得知消息,必定会打开水门来抢夺粮船,届时你们的伏兵便趁机而起,夺取水门,大功便可告成。” 李俊等人领命而去。

这时,探水的小校前来报告:“西北方向有一支军马,气势汹汹地杀来,他们都打着皂雕旗,大约有一万多人,正朝着檀州而来。” 吴用说道:“这必定是辽国调来的救兵。我们得先派几员将领前去拦截厮杀,若能将他们打散,就可避免城中守军得到支援而士气大振。” 宋江于是派张清、董平、关胜、林冲,各自带领十几个小头领和五千军马,迅速飞奔而去。

原来,大辽郎主听说梁山泊宋江这伙好汉领兵杀到檀州,包围了城池,特地派遣他的两个皇侄前来救援。一个叫耶律国珍,一个叫耶律国宝。这两人都是辽国的上将,又是皇侄,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率领着一万番军,前来救援檀州。当他们快要到达时,与宋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两位番将一同出马,他们的打扮如出一辙。只见他们头戴妆金嵌宝三叉紫金冠,身披锦边珠嵌锁子黄金铠;身上穿着被猩猩血染就的战红袍,袍上绣着斑斑金色的翅雕;腰间系着白玉带,背后插着虎头牌;左边的袋子里插着雕弓,右手的箭壶中装满硬箭;手中握着丈二绿沉枪,胯下骑着九尺银鬃马。

这两位番将是兄弟俩,不仅打扮相同,使用的兵器也都是长枪。宋军摆好阵势,双枪将董平纵马而出,厉声高喊道:“来的是哪里的番官?” 耶律国珍勃然大怒,喝道:“水洼里的草寇,竟敢侵犯我大国,还敢反问我从哪里来!” 董平不再多问,跃马挺枪,直取耶律国珍。耶律国珍身为年轻气盛的将军,怎肯轻易饶人,挺起钢枪,迎面而上。两匹马交错在一起,三条枪你来我往。两位将领在征尘弥漫、杀气腾腾的战场上,使双枪的董平施展着独特的枪法,使单枪的耶律国珍也各有神机。两人大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

耶律国宝见哥哥已经战斗了许久,担心他体力不支,便在中军敲响了锣。耶律国珍正战斗到激烈处,听到鸣锣声,急于脱身,却被董平的两条枪紧紧缠住,无法挣脱。此时的耶律国珍心中慌乱,枪法也慢了几分。董平趁机用右手逼开耶律国珍的绿沉枪,使出左手枪,朝着番将的项根处狠狠刺去,正中要害。可怜耶律国珍,金冠倒转,两脚悬空,从马上坠落。弟弟耶律国宝见哥哥落马,立刻抢出阵来,骑着一匹马,手持一条枪,前来救援。宋兵阵中,没羽箭张清见他冲过来,哪肯放过,在马上稳住梨花枪,伸手从锦袋中拈出一个石子。张清的石子百发百中,他一拍马,冲出阵前。说时迟那时快,耶律国宝飞速奔来,张清迎面扑去,两匹马相距不到十来丈远。番将毫无防备,以为张清是来交战的。只见张清手起,大喝一声:“着!” 那石子正中耶律国宝的面部,耶律国宝翻身落马。关胜、林冲趁机率兵掩杀,辽兵失去主帅,顿时乱作一团,四处逃窜。宋军一阵冲杀,将一万多辽兵杀得七零八落。他们缴获了两位番官的全副鞍马、两面金牌,收起宝冠袍甲,还割下了两颗首级。当时,宋军还夺得战马一千多匹,押解到密云县,向宋江献纳。宋江十分高兴,犒赏三军,将董平、张清的功劳记为第二等,等攻破檀州后一并奏报朝廷。

宋江与吴用商议,到了晚上,写下军令,调派林冲、关胜率领一支军马,从西北方向进攻檀州;又调呼延灼、董平率领一支军马,从东北方向进发;同时让卢俊义率领一支军马,从西南方向进军。宋江说:“我们中军从东南方向进发。只要听到炮响,就一起发动攻击。” 接着,宋江派炮手凌振,以及黑旋风李逵、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还有牌手项充、李衮,带领一千多名滚牌军,来到城下,准备施放号炮。约定二更时分,水陆并进,各路军兵相互呼应。号令下达后,各路军马各自准备攻城。

且说洞仙侍郎正在檀州坚守,一心盼着救兵到来。这时,有皇侄的残兵败将逃入城中,详细报告说:“两位皇侄大王,耶律国珍被一个使双枪的人杀害了,耶律国宝被一个戴青包巾的人用石子打下马抓走了。” 洞仙侍郎气得跺脚大骂:“又是这些蛮子!偏偏折损了二位皇侄,叫我有何面目去见郎主!等抓住那个戴青包巾的蛮子,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到了晚上,番兵向洞仙侍郎报告:“潞水河内有五六百只粮船停泊在两岸,远处又有军马赶来。” 洞仙侍郎听后说道:“这些蛮子不熟悉我们的水路,错把粮船开到了这里。岸上的人马肯定是来寻找粮船的。” 于是,他派楚明玉、曹明济、咬儿惟康三位番将前来,吩咐道:“宋江等蛮子今晚又调了许多人马来,而且有不少粮船在我们的河里。可让咬儿惟康带领一千军马出城冲杀,再让楚明玉、曹明济打开水门,顺着水流迅速放出船只,能截住三分之二的粮船,就是你们的大功。” 不知此次行动成败如何,有诗为证:

妙算从来迥不同,檀州城下列艨艟。

侍郎不识兵家意,反自开门把路通。

再说宋江的人马,在当晚黄昏时分,李逵、樊瑞带头,率领步兵在城下大骂番人。洞仙侍郎命令咬儿惟康催促军马出城冲杀。城门打开,放下吊桥,辽兵出城。却说李逵、樊瑞、鲍旭、项充、李衮五个好汉,带领一千步军,全是勇猛的刀牌手,在吊桥边挡住了辽兵,番军人马根本无法出城。凌振在军中搭起炮架,准备放炮,只等时机一到。任凭城上放箭,自有牌手在左右遮挡。鲍旭在后面呐喊助威,虽然只有一千多人,但气势却如同有一万多人。

洞仙侍郎在城中见军马无法冲出,急忙命令楚明玉、曹明济打开水门抢夺粮船。此时,宋江水军的头领们早已事先潜伏在船中,按兵不动。见水门打开,一片片闸板被绞起,战船纷纷驶出。凌振得到消息,立刻点燃了一个风火炮。炮声响起,两边的战船迅速相向而行,与番船展开激战。左边李俊、张横、张顺驾驶战船,奋勇杀来;右边阮家三兄弟也驾驶战船,冲入番船队中。番将楚明玉、曹明济见战船汹涌而来,抵挡不住,料到有埋伏的军兵,急忙想要回船,却早被宋军的水手们跳到船上,他们只好弃船上岸逃走。宋江水军的六个头领,率先夺取了水门。管门的番将,有的被杀,有的逃走,楚明玉、曹明济也各自逃命去了。水门上预先燃起大火,凌振又放了一个车箱炮,那炮声响彻半天。

洞仙侍郎听到火炮连天响,吓得魂飞魄散。李逵、樊瑞、鲍旭带领牌手项充、李衮等人,一路杀入城去。洞仙侍郎和咬儿惟康在城中看到城门已被夺走,又看到四路宋军一齐杀来,只好上马,弃城而出,从北门逃走。还没跑出二里地,正好撞上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两员上将拦住去路。洞仙侍郎无计可施,只得让咬儿惟康上前迎战。正是:天罗密布难移步,地网高张怎脱身。那么,洞仙侍郎究竟如何脱身呢?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