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诗曰:

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

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殄灭渠魁如拉朽,解令伪国便称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义公明志已伸。

话说当下关胜等四位将领,骑着快马,率领军队迅速杀到乌龙岭上,正好与石宝的军马相遇。关胜在马上大声怒喝:“贼将,怎敢杀害我的弟兄!” 石宝见是关胜,心中胆怯,无心恋战,连忙退上岭去。此时,指挥白钦却上前迎战关胜,两匹马交错,兵器并举。两人激战不到十个回合,乌龙岭上突然又响起鸣锣收军的声音。关胜见状,没有继续追赶。岭上的军兵顿时乱作一团。原来,石宝一直只顾在岭东厮杀,却没料到岭西童枢密已率领大队人马,奋力杀上岭来。宋军中的大将王禀,立刻与南兵指挥景德展开激战。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十多个回合,王禀瞅准时机,将景德斩于马下。

紧接着,吕方、郭盛率先朝着山上冲去,想要夺取岭隘。然而,他们还没跑到岭边,山头上突然飞下一块大石头,郭盛连人带马被砸死在岭边。在岭东的关胜,远远望见岭上大乱,心知岭西已有宋兵杀上,急忙召集众将,一起杀上山去。宋军两面夹攻,岭上顿时陷入混战。吕方恰好遇到白钦,两人立刻展开厮杀。他们交手不到三个回合,白钦一枪刺来,吕方敏捷地一闪,白钦的枪从吕方肋下刺了个空。而吕方的戟也被白钦拨得倒横。两人在马上都无法充分施展兵器,索性都扔掉手中武器,在马上相互揪住。偏偏此时他们身处山岭险峻之处,马匹根本站立不稳。两人用力过猛,结果连人带马都滚下了岭去,这两位将领就这样死在了岭下。

这边关胜等众将弃马步行,全都杀上岭来。此时两面都是宋兵,已经成功杀到岭上。石宝见两边都无路可逃,担心被活捉受辱,便抽出劈风刀自刎而死。宋江的众将成功夺取了乌龙岭关隘,关胜急忙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宋先锋。

睦州上游方向,又有军马杀来,与关胜等人上下夹攻。江里水寨中的四个水军总管,见乌龙岭已失,睦州也已沦陷,纷纷弃船,逃到江对岸。结果被隔岸的百姓生擒了成贵和谢福,并将他们押送到睦州献给宋军。翟源和乔正则趁乱逃走,不知去向。宋兵大队人马回到睦州,宋江得知消息后,出城迎接童枢密和刘都督入城。众人屯驻安营完毕,宋江出榜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投降的南兵不计其数。宋江将仓库里的粮米全部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归本业,重新成为良民。之后,宋江下令将水军总管成贵、谢福剖腹取心,用来祭祀兄弟阮小二、孟康,以及在乌龙岭阵亡的所有将佐,让这些死去的英灵都能得到祭奠。接着,宋江又让李俊等水军将佐,带领众多船只,把俘获的贼首和伪官,押送到张招讨的军中。

宋江又见折损了吕方、郭盛,心中惆怅不已,于是按兵不动,等待卢先锋的兵马,准备一同攻取清溪。有诗为证:

古睦封疆悉已平,行宫滚滚火烟生。

几多贼将俱诛戮,准拟清溪大进兵。

且不说宋江在睦州屯驻的情况,再说副先锋卢俊义,自从在杭州分兵之后,统领三万人马,本部下有正偏将佐二十八员,带领军队取山路朝着杭州进发。他们经过临安镇钱王故都,来到了昱岭关前。把守昱岭关的,是方腊手下的一员大将,绰号小养由基的庞万春,他是江南方腊国里箭术最为高超的人。庞万春还带着两员副将,一个叫雷炯,一个叫计稷。这两个副将都能拉开七八百斤劲弩,而且各自擅长使用一枝蒺藜骨朵。他们手下共有五千人马。三人牢牢守住昱岭关隘,得知宋兵分拨副先锋卢俊义率领军队前来,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的器械,只等宋军靠近。

且说卢先锋的军马渐渐靠近昱岭关前。当日,卢俊义先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军,前去侦察。当时,史进等六将都骑着战马,其余的都是步军,他们一路缓缓哨探到关下,却一个敌军都没撞见。史进在马上心中起疑,便和众将商议。话还没说完,他们已经来到关前。抬头一看,只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白旗,旗下站着小养由基庞万春。庞万春看到史进等人,大笑起来,骂道:“你们这伙草贼,只配在梁山泊里待着,靠着宋朝招安的诰命过日子,怎么敢跑到我这国土里来逞强!你们可曾听说过我小养由基的名字?我听说你们这伙人里有个叫小李广花荣的,叫他出来,和我比比箭法。先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神箭!”

话刚说完,“嗖” 的一箭射出,正中史进,史进当即落马。其他五将急忙一起上前救起史进,上马就往回跑。这时,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的松树林里,万箭齐发。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拼命逃命。转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弩箭像雨点般射来。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躲避这般密集的箭矢。可怜梁山的六员将佐,就这样命丧于此。史进、石秀等六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都被射死在关下。三千步卒,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小军逃了回来,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大惊失色,如痴如醉,愣了半晌。神机军师朱武赶忙劝谏道:“如今先锋如此烦恼,恐怕会耽误大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一个计策,去夺取关隘,斩杀贼将,报此仇恨。” 卢俊义说:“宋公明兄长特意分给我这么多将校,可如今还没打赢一场,却先折损了六员大将,而且三千军卒,只剩下一百多人回来。这样下去,我有何颜面去歙州与兄长相见!”

朱武回答道:“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都是中原山东、河北一带的人,不擅长水战,所以失了地利。必须找到当地的乡民给我们指引路径,才能了解这里山路的曲折情况。” 卢先锋说:“军师说得极是。那派谁去侦察路径比较好呢?” 朱武道:“依我看,可以派鼓上蚤时迁去。他擅长飞檐走壁,适合去山中探路。” 卢俊义随即让人叫来时迁。时迁领命后,带上干粮,佩上腰刀,离开营地出发了。有诗为证:

六位统军俱射死,三千步卒尽销亡。

欲施妙计勍强寇,先使时迁去探详。

且说时迁朝着山的深处走去,一心寻找路径。走了半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来到一个地方,远远望见有一点明亮的灯光。时迁心想:“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 于是趁着夜色,摸到灯光处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小的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时迁来到庵前,悄悄钻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个老和尚正在坐着诵经。时迁便敲响了老和尚的房门,老和尚让一个小行者来开门。时迁进到里面,立刻向老和尚行礼。

老和尚说道:“客官不必行礼。如今正是万马千军厮杀的地方,你怎么会走到这里?” 时迁回答道:“实不相瞒,师父,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偏将时迁。如今奉圣旨前来剿收方腊,没想到昨晚被昱岭关上的守将用乱箭射死了我们六员首将,我们没办法过关,所以特意派我来寻找道路,探听有没有小路可以过关。我从深山旷野一路寻到这里,还望师父能指点迷津,若有小路能偷偷越过关去,我一定重重报答。”

老和尚说:“这里的百姓都被方腊残害,没有一个不怨恨他的。老僧也是靠村里的百姓施主施舍斋粮维持生计。如今村里的人都逃散了,老僧无处可去,只能在这里等死。今日幸好天兵降临,百姓有福了。将军来剿灭这些贼人,为民除害,老僧原本不敢多嘴,就怕被贼人知道。但既然是天兵派来的头目,我多说几句也无妨。这里并没有路可以直接过关,要一直走到西山岭边,才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关上,只是恐怕最近也被贼人用石块堵住了,过不去。”

时迁问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能通到关上,那不知道能不能直接通到贼人的寨子里?” 老和尚说:“这条小路一直能通到庞万春的寨后,下了岭就是过关的路。只是恐怕贼人已经用大石块把路堵住了,很难过去。” 时迁说:“没关系。既然有路径,不怕他们堵住,我自有办法。既然如此,我已经知道路的方向了,小人回去报告主将,到时再来酬谢师父。” 老和尚说:“将军见到外人时,可别说老僧多嘴。” 时迁说:“小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不会说出师父的。” 有诗为证:

破庵深院草萧萧,老衲幽栖更寂寥。

指引时迁知向导,剪除方腊若刍荛。

当日,时迁告别老和尚,径直回到营地,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非常高兴,马上请军师商议夺取关隘的计策。朱武说:“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径,那就太好了,拿下这昱岭关简直易如反掌。再派一个人和时迁一起去,完成这件大事。” 时迁问:“军师要办什么大事?” 朱武说:“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需要你们带上火炮、火刀、火石,到贼人的寨后放起号炮,这就是你要做的大事。”

时迁说:“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没有别的事,那就不用再派别人和我一起去了,就我自己去就行。就算再派一个人,也跟不上我飞檐走壁的速度,反而会耽误时间。而且我去那边行事,你们这边怎么及时赶到关边呢?” 朱武说:“这倒容易。贼人的埋伏只能用一次。我如今不管他们有没有埋伏,只要在路上遇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就放火烧,任他们设伏也不怕。” 时迁说:“军师的见解真是高明。” 当下,时迁收拾好火刀、火石和引火煤筒,用包袱背着火炮,来向卢先锋告辞后便出发了。卢俊义让时迁带上二十两银子和一石米,送给老和尚,还派了一个军校挑着一同前往。

当日午后,时迁带着那个挑米的军校,沿着原来的路径,再次来到庵堂。见到老和尚后,时迁恭敬地说:“主将先锋向您多多拜谢,送上这些微薄的礼物。” 说着,便把银子和米粮都交给了老和尚。老僧欣然收下。时迁吩咐小军自行回营,然后再次向老和尚请求:“希望您能指引我路径,让小行者带我去吧。” 老和尚说道:“将军稍等,夜深了再去,白天去恐怕会被关上的人察觉。” 说完,便准备了晚饭款待时迁。到了夜里,老和尚让小行者带路:“送将军到那边后,你就立刻回来,千万别让人察觉到。”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开了草庵,朝着深山之中的小路走去。他们穿越树林,翻过山岭,一路上攀爬藤葛,行走在数里长的山间小径和野坡之上。此时月色微明,天气有些昏暗。来到一处山岭,这里险峻异常,石壁高耸。远远望去,有一个小小的路口,岭岩上堆满了大石,被砌成高高的墙壁,将道路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小行者说:“将军,已经能看到关隘了,那堆着石块的墙壁那边就是。翻过那石壁,就有大路了。” 时迁说:“小行者,你回去吧,我已经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小行者便转身回去了。

时迁施展起他飞檐走壁、跳篱越墙的高超本领,那些石壁对他来说,轻松便攀爬了过去。朝着东边前行时,只见林木之中,半边天都被映得通红。原来是卢先锋和朱武等人拔营起寨,一路上放火烧林,朝着关隘赶来。他们先派了三五百军人,在路上清理尸首,沿着山边放火开路,让敌军的埋伏军兵无处藏身。昱岭关上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得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说道:“这是他们的进兵之法,想让我们的伏兵无法施展。我们只需牢牢守住此关,任他们有多大能耐,也别想过去!” 他望见宋兵渐渐靠近关下,便带着雷炯、计稷,一同来到关前守护。

却说时迁一步步悄悄摸到关上,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伏在枝叶茂密的地方。他看到庞万春、雷炯、计稷等人都手持弓箭、踏弩,埋伏在关前,只等宋兵到来。只见宋兵一路放着火冲了过来。中间林冲、呼延灼骑在马上,在关下大骂:“贼将,怎敢抗拒天兵!” 南军的庞万春等人正要放箭射击,却没料到,时迁早已在关上。时迁悄悄地从树上溜下来,转到关后,看到有两堆柴草。他立刻摸进柴草堆里,取出火刀、火石,点燃火种,把火炮放在柴堆上。他先用一些硫黄、焰硝点燃那边的草堆,接着又点燃了这边的柴堆。随后,他点燃火炮,带着火种,直接爬上关隘的屋脊。此时,两边柴草堆里的火同时燃烧起来,火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关上的众将顿时大乱,士兵们大喊大叫,只顾四处奔逃,哪里还有心思迎敌。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忙跑到关后救火,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火炮的威力巨大,震得关屋都摇晃起来,吓得南兵纷纷扔掉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全都朝着关后逃窜。时迁在屋上大声喊道:“已经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你们还不赶紧投降,免你们一死!” 庞万春听了,吓得魂飞魄散,只是跺脚。雷炯、计稷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动弹不得。林冲、呼延灼率先冲上山顶,很快就赶到了关顶。众将都争着抢在前面,一起追过关去三十多里,追上了南兵。孙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国活捉了计稷,唯独庞万春逃脱了。宋兵还擒获了大半南军士兵。至此,宋兵成功占领了昱岭关,在关上屯驻了人马。

卢先锋拿下昱岭关后,重重地奖赏了时迁。他下令将雷炯、计稷在关上剖腹取心,用来祭奠史进、石秀等六人,并收拾他们的尸骸,葬在关上。其余敌军的尸首,则全部火化。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披挂上马。一方面行文向张招讨申报收复昱岭关的消息;另一方面,率领军队继续前进,沿着山路追赶,顺利通过关隘,一直来到歙州城边安营扎寨。

原来,歙州的守御由皇叔大王方垕负责,他是方腊的亲叔叔。与他一同守城的,还有两位大将,他们都被封为文职,共同守护歙州。一位是尚书王寅,一位是侍郎高玉。他们统领着十数员战将,屯驻两万军队,坚守着歙州城。王尚书原本是本州山里的石匠出身,擅长使用一条钢枪,坐下骑着一匹名叫转山飞的好马。这匹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高侍郎则是本州士人的后代,会使一条鞭枪。因为这两人颇通文墨,方腊便加封他们为文职官爵,掌管兵权之事。小养由基庞万春兵败回到歙州,径直来到行宫,向皇叔面奏道:“由于当地百姓泄密,引诱宋兵从小路偷越过关,导致我军士卒离散,难以抵挡。” 皇叔方垕听后勃然大怒,喝骂庞万春道:“这昱岭关是歙州最为要紧的屏障,如今被宋兵突破,他们早晚就会打到歙州,我们该如何迎敌?” 王尚书上奏道:“主上暂且息怒。自古道:非干征战罪,天赐不全功。如今殿下可暂且免去庞将军的罪责,让他立下军令状,保证必胜,然后派他领军先行出战,击退宋兵。如果不能取胜,就将两罪并罚。” 方垕觉得有理,便拨给他五千军马,让庞万春出城迎敌,并要求得胜后回来复命。有诗为证:

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

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且说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催兵迅速赶到歙州城下。当日,他与诸将一起,从上下两个方向攻打歙州。城门打开,庞万春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挑战。宋军队里欧鹏骑马而出,手持一根铁枪,与庞万春展开交战。两人交手不到五个回合,庞万春佯装败走,欧鹏一心想要立头功,纵马追赶。庞万春突然转过身,背对着欧鹏射出一箭。宋将欧鹏武艺高强,伸手便将箭接住。原来,欧鹏没想到庞万春会放连珠箭。欧鹏接住一箭后,放心大胆地继续追赶。这时,弓弦声响,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支箭,欧鹏躲避不及,中箭落马。城上的王尚书、高侍郎见庞万春射中欧鹏,使其落马,庞万春得胜,便率领城中军马,一同冲杀出来。宋军抵挡不住,大败而回,退回三十里下寨,安营扎寨。在清点兵将时,混乱之中又折损了菜园子张青。孙二娘见丈夫战死,命令手下军人寻得尸首火化,痛哭了一场。卢先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思考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和朱武商议道:“今日进兵,又折损了两员大将,这可如何是好?” 朱武道:“输赢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生死交锋,也是人之常情。今日贼兵见我们退回军马,必定会自恃其能,料想他们今晚肯定会乘势来劫营。我们可以将军马和众将分调开,四下埋伏,在中军绑几只羊,如此这般安排。” 于是,朱武让呼延灼率领一支军队在左边埋伏,林冲率领一支军队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率领一支军队在背后埋伏,其余偏将则分别埋伏在四散的小路里。朱武叮嘱,夜间贼兵来时,以中军火起为信号,四下里各自捉人。卢先锋将这些安排都布置妥当,众将各自前去守备。

且说南国王尚书、高侍郎二人颇有些谋略,他们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后,向皇叔方垕建议道:“今日宋兵败退,退到三十多里外屯驻。他们营寨空虚,军马必然疲惫。我们何不顺势去劫营,必定能大获全胜。” 方垕说:“你们众官仔细商议,可行就去做。” 高侍郎说:“我和庞将军领兵去劫营,尚书与殿下则要紧守城池。” 当夜,二将披挂上马,率领军兵出发。行军途中,马摘下銮铃,军士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疾行,来到宋军寨栅前。他们看到营门没有关闭,南兵不敢贸然进去。起初,还能听到清晰的更点声,可过了一会儿,更鼓便敲得杂乱无章。高侍郎勒住马说:“不能进去。” 庞万春问道:“相公为何不进兵?” 高侍郎回答:“听他们营里更点混乱,其中必然有诈。” 庞万春说:“相公错了。今日他们兵败胆寒,肯定疲惫不堪,睡梦中打更,哪里能敲得清楚,所以才会混乱。相公何必多疑,只管杀进去就是。” 高侍郎说:“你说得也有道理。” 当下,他们催促军兵劫营,众人手持大刀阔斧,杀进营中。

二将进入寨门,一直冲到中军,却一个军将都没看到,只见柳树上绑着几只羊,羊蹄上拴着鼓槌,敲打着鼓,所以更点才会混乱。两将意识到劫了个空寨,心中顿时慌乱起来,急忙大喊:“中计了!” 转身便往外跑。此时,中军内突然火起。只见山头上炮声响起,又燃起大火,四下里伏兵纷纷杀出,一起围拢过来。两将冲开寨门拼命逃窜,正好迎面遇上呼延灼。呼延灼大喝:“贼将,还不快快下马受降,饶你不死!” 高侍郎心慌意乱,只想脱身,无心恋战。呼延灼赶上前去,双手挥动双鞭,重重地打在高侍郎头上,打碎了他半个天灵盖。庞万春则拼命冲破重围,得以逃脱性命。他正拼命逃跑时,没料到汤隆埋伏在路边,汤隆用钩镰枪一钩,将庞万春的马脚拖倒,把他活捉了。众将早已在山路里追杀南兵。到了天明,众人都回到寨中,卢先锋早已坐在中军帐内,随即对众人进行赏赐,这且按下不表。有诗为证:

贼寇乘虚夜劫营,岂知埋伏有强兵。

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卢先锋下令清点本部将佐时,发现丁得孙在山路草丛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侵入腹中,不幸身亡。卢先锋下令将庞万春剖腹剜心,用来祭奠欧鹏以及史进等人,并将庞万春的首级解送到张招讨的军中。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再次进兵到歙州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城上没有旌旗飘扬,城楼上也不见军士。单廷圭、魏定国两人一心想要夺取头功,率领军队便杀进城去。后面中军的卢先锋赶到时,不禁叫苦,那二将已经冲进城门了。原来,王尚书见劫营的人马失利,便假装弃城而逃,在城门里挖了陷坑。单廷圭、魏定国二人勇猛有余,却少了些谋略,毫无防备地率先冲了进去,没想到连人带马都陷入了坑里。陷坑两边埋伏着长枪手和弓箭军士,他们一起上前,将两人戳杀,单廷圭和魏定国就这样死在了坑中。可怜圣水将军单廷圭和神火将军魏定国,今日竟命丧于土坑之中!卢先锋又见折损了两员大将,心中愤怒不已,急忙下令前部军兵,每人兜着土块进城,一面填平陷坑,一面与敌军激战。宋兵奋勇厮杀,将南兵人马杀倒,都填在了坑中。当下,卢先锋一马当先,跃马杀入城中,正好遇上皇叔方垕。两人交马只一回合,卢俊义因心中愤怒,施展平生威风,挥动朴刀,将方垕斩于马下。城中的军马打开城西门,突围而逃。宋兵众将齐心协力,向前剿捕南兵。

话说王尚书在败逃途中,恰好撞上李云,两人二话不说,当即展开厮杀。王尚书端起长枪,催马向前,而李云则徒步迎战。王尚书枪锋凌厉,战马飞驰,眨眼间便将李云撞倒在地。石勇见李云被冲翻,心急如焚,立刻冲上前去,想要救援。然而,王尚书手中的长枪犹如灵蛇出洞,神出鬼没,石勇哪里抵挡得住。两人交手几个回合后,王尚书瞅准时机,一枪刺出,结果了石勇的性命,石勇当场身亡。此时,城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位将领及时赶到,拦住王尚书厮杀。王寅毫无惧色,奋勇抵抗四位战将的围攻。激战正酣时,林冲也赶了过来。林冲可是沙场猛将,这一下,王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五员虎将的合力攻击。众人一拥而上,乱枪将王寅戳杀。可怜南国尚书王寅,空有一身本领,今日却壮志难酬。五位将领砍下王寅的首级,飞马献给卢先锋。

卢俊义此时已在歙州城内的行宫安顿下来,安抚好百姓,张贴安民告示后,便将军马驻扎在城里。同时,他派人带着捷报去呈给张招讨,并修书一封,将消息传达给宋先锋,告知己方已进兵至此。

且说宋江等人率领的兵将在睦州屯驻,等待各路军马集齐,一同进攻贼人的巢穴。收到卢俊义的书信,得知歙州已被收复,军马已在城中驻扎,正等待进军,共同夺取贼巢。然而,宋江又听闻折损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这一十三员将佐,心中悲痛万分,哀伤不已。

军师吴用劝慰道:“生死有命,皆是天数。主将不必过于伤心,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是要以国家大事为重。” 宋江道:“道理虽如此,可怎能不让人伤感。想当初石碣天文上记载的一百零八人,谁能料到如今竟渐渐凋零,痛失这么多手足兄弟。” 吴用见宋江如此烦恼,又劝道:“可回书给卢先锋,约定日期,起兵攻打清溪县。”

暂且不说宋江给卢俊义回书约定进兵之事。且说方腊在清溪帮源洞中大设朝堂,与文武百官商议应对宋江用兵之策。这时,西州战败的残军回来禀报:“歙州已经沦陷,皇叔、尚书、侍郎都已阵亡。如今宋兵分两路杀来,攻打清溪。” 方腊听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两班大臣商议对策。

方腊说道:“你们各位爱卿,都受了官爵,共同占据州郡城池,享受荣华富贵。岂料如今宋江的军马如狂风席卷而来,州城纷纷沦陷,如今只剩下清溪大内。现在听说宋兵分两路杀来,我们该如何迎敌?”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道:“如今宋兵已经逼近神州内苑,宫廷恐怕也难以保全。无奈我军兵微将寡,陛下若不御驾亲征,恐怕兵将们不肯尽心竭力向前杀敌。” 方腊道:“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方腊传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台官、枢密院、都督府护驾,二营金吾、龙虎,以及大小官僚,都跟随寡人御驾亲征,与宋江决一死战。” 娄丞相又奏道:“派哪位将帅担任前部先锋合适呢?” 方腊道:“任命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皇侄方杰为正先锋,马步亲军都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为副先锋,率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人,战将三十余员,先行进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招军出征。”

原来,方杰是方腊的亲侄儿,正是歙州皇叔方垕的长孙。他听闻宋兵卢先锋杀了自己的祖父,正一心想要报仇,所以主动请缨担任前部先锋。方杰平日里勤奋习武,擅长使用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而杜微原本是歙州山中的铁匠,擅长打造军器,也是方腊的心腹之人,他能使用六口飞刀,且擅长步战。方腊又另外下了一道圣旨,派御林护驾都教师贺从龙,调拨一万御林军,总督兵马,去抵挡歙州卢俊义的军马。有诗为证:

八郡山川已败倾,便驰黄屋特亲征。

宋江兵势无人敌,国破身亡是此行。

且不说方腊调兵遣将,分两处迎敌。先说宋江大队军马拔营起程,水陆并进,离开睦州,朝着清溪县进发。水军头领李俊等人,率领水军船只,沿着溪滩向上游行驶。

吴用与宋江并马而行,两人一边走一边商议。吴用说道:“此次前去攻打清溪帮源,恐怕贼首方腊察觉到风声,逃窜到深山旷野之中,到时候就难以擒获了。若想生擒方腊,押解到京师,面见天子,必须里应外合,还要有人认得方腊本人,才能将他擒获,同时也得知道方腊的行踪,不能让他逃脱。”

宋江道:“若要如此,必须使用诈降之计,将计就计,才能实现里应外合。之前柴进和燕青去做卧底,至今没有消息。这次派谁去合适呢?得找个擅长诈降的人。” 吴用道:“依我之见,不如让水军头领李俊等人,带着船里的粮米去诈降,这样他们才不会起疑。方腊那厮是山里的粗人,看到这么多粮米船只,怎会不收留呢!” 宋江道:“军师所言极是,见解高明。”

于是,宋江立刻叫来戴宗,传令他沿着水路前往李俊处,告知:“如此这般,让你们众将依计行事。” 李俊等人领了计策,戴宗便返回中军。

李俊让阮小五、阮小七扮作船家,童威、童猛扮作随行水手,驾驶着六十只粮船,船上都插着新换的献粮旗号,从大溪向上游驶去。快要到达清溪县时,只见上游早有南国战船迎面驶来,敌军一齐放箭。李俊在船上大声喊道:“别放箭,听我说话!我们都是前来投诚的,特地将粮米献给大国,接济军士,恳请收留。” 对面船上的头目见李俊等人的船上没有兵器,便停止放箭。派人上船询问详细情况,查看了船内的粮米后,便去禀报娄丞相,说李俊等人前来献粮投降。娄敏中听后,传李俊上岸。李俊登岸后拜见娄丞相,行礼完毕,娄敏中问道:“你是宋江手下什么人?担任何种职务?此番为何来献粮投诚?” 李俊答道:“小人姓李名俊,原本是浔阳江上好汉,曾在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性命。他如今受了朝廷招安,做了先锋,却忘了我们从前的恩情,多次羞辱小人。如今宋江虽然占领了大国的州郡,但手下弟兄逐渐折损,所剩无几,他却还不知进退,威逼我们水军向前。因此,小人气不过,特地带着他的粮米船只,私自前来献给大国,投诚归附。”

娄丞相见李俊说得情真意切,便信以为真,带着李俊进宫朝见方腊,详细说明了献粮投诚之事。李俊见到方腊,再次行礼请安,奏明前事。方腊毫无疑虑,加封李俊为水军都总管,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都封为水寨副总管,让他们暂且在清溪管理水寨、看守船只,并说道:“等寡人击退宋江的军马,回朝之时,另有赏赐。” 李俊拜谢后出宫,自去搬运粮米上岸,进仓交收,这暂且不提。有诗为证:

神谋妙算擒方腊,先遣行人假献粮。

指日宋军平大内,清溪花鸟亦凄凉。

再说宋江与吴用调兵遣将,派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位正将作为前队,率领军队直入清溪县界,正好遇上南国皇侄方杰。双方军兵各自摆开阵势。

南军阵上,方杰手持方天画戟,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杜微则步行跟在后面。杜微全身披挂铠甲,背后藏着五把飞刀,手中握着一口七星宝剑。两人来到阵前,宋江阵上,秦明率先出马,舞动狼牙大棍,直取方杰。方杰二话不说,两人便战在一处。

方杰年轻气盛,精神抖擞,手中的方天画戟使得精妙娴熟。他与秦明连斗了三十多个回合,难分胜负。方杰见秦明武艺高强,也使出浑身解数,丝毫不敢懈怠。两人斗得难解难分之时,秦明也全力以赴,不给方杰丝毫喘息之机。

然而,谁也没料到,杜微那厮在马后见方杰与秦明僵持不下,便从马后悄悄闪了出来,抽出飞刀,朝着秦明的脸上飞速掷去。秦明急忙躲避飞刀,却被方杰趁机用方天戟将他挑落马下,秦明当场死于非命。可怜霹雳火秦明,竟落得如此横死的下场。

方杰一戟刺死秦明后,却不敢贸然追过对阵。宋兵小将急忙用挠钩将秦明的尸首钩了回来。宋江得知折损了秦明,众人皆大惊失色。宋江一面让人准备棺椁收殓秦明的尸首,一面重新调遣军将出战。

且说方杰大获全胜,在阵前得意洋洋地高声叫嚷:“宋兵还有哪位好汉,快出来与我厮杀!” 宋江在中军听闻,急忙来到阵前。只见对阵方杰背后,便是方腊的御驾,也已来到军前摆开阵势。但见: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旗旄旌节,一攒攒绿舞红飞;玉镫雕鞍,一簇簇珠围翠绕。飞龙伞散青云紫雾,飞虎旗盘瑞霭祥烟。左侍下一带文官,右侍下满排武将。虽是诈称天子位,也须直列宰臣班。苟非啸聚山林,且自图王霸业。

南国阵中,只见九曲黄罗伞下,一匹玉辔逍遥马上,端坐着那个草头王子方腊。他是怎样的打扮呢?但见:

头戴一顶冲天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根朝靴。

方腊骑着一匹银鬃白马,威风凛凛地来到阵前亲自督战。他瞧见宋江就在对面马上,当即下令方杰出战,目标直指宋江,企图将其擒获。这边宋兵众将也早已严阵以待,准备迎敌,一心想要拿下方腊。南军方杰正要出阵,突然,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高声报道:“御林都教师贺从龙总督军马前往歙州救援,却被宋兵卢先锋活捉,敌军兵马四散逃窜,宋兵已经杀到山后了!”

方腊听闻此消息,大惊失色,急忙传下圣旨,命令收军,先保住大内要紧。当下,方杰让杜微压住阵脚,准备让方腊御驾先行,自己和杜微随后撤退。方腊的御驾回到清溪州界,便听到大内城中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显然正在激烈交战。原来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趁机放起火来。方腊见状,赶忙率领大批御林军马来救援城中,双方陷入混战。宋江的军马见南兵退去,立刻随后追杀。追到清溪时,看到城中起火,知道是李俊等人依计行事,宋江急忙命令众将召集军马,分头杀入城中。此时,卢先锋的军马也已经过山,两下相互接应,配合得恰到好处。四面的宋兵一起夹攻清溪大内。宋江等诸位将领从四面八方杀入,各自奋力搜捕南军,很快便攻破了清溪城郭。好在有方杰率领军队保驾,方腊才得以被护送着逃向帮源洞。

宋江等大队军马全部进入清溪县。众将杀入方腊宫中,收缴了违禁的武器和大量金银宝物,仔细搜查了内里的库藏。随后,他们在殿上放起火来,将方腊的内外宫殿全部烧毁,府库中的钱粮也被搜刮一空。宋江会合卢俊义军马,屯驻在清溪县内,召集众将前来请功受赏。清点两处将佐时,发现长汉郁保四、女将孙二娘都被杜微的飞刀所伤,不幸身亡;邹渊、杜迁在马军中被踩踏而死;李立、汤隆、蔡福身受重伤,医治无效也相继离世;阮小五之前在清溪县已被娄丞相杀害。众将擒获了南国伪官九十二员,论功行赏完毕,只是娄丞相和杜微下落不明。宋江一面张贴榜文安抚百姓,一面将活捉的伪官押送到张招讨军前,斩首示众。后来有百姓来报:“娄丞相因为杀了阮小五,见大兵攻破清溪县,自知大势已去,在松林里上吊自杀了。” 而杜微那家伙,躲在他平日里相好的娼妓王娇娇家,被当地的社老发现后献给了宋军。宋江奖赏了社老,随后令人先取了娄丞相的首级,又让蔡庆将杜微剖腹剜心,用他的血来祭奠秦明、阮小五、郁保四、孙二娘,以及在攻打清溪过程中阵亡的众位将领。宋江亲自拈香祭祀完毕,第二天,与卢俊义一起率领军队,直抵帮源洞口,将其团团围住。且说方腊在方杰的保驾下,退到帮源洞口的大内,屯驻人马,坚守洞口,拒不出战。宋江、卢俊义将军马围绕帮源洞团团围住,却一时想不出攻入的办法。此时的方腊在帮源洞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坐立不安,同样无计可施。两军就这样僵持了数日。方腊正在忧愁烦闷之际,忽然看见殿下有一位身着锦衣绣袄的大臣,俯伏在地,在金阶殿下启奏道:“我王,臣虽然才能有限,但深受主上您的圣恩,一直想报答却苦于无门。我平日里研习兵法,练就了一身武功,六韬三略略知一二,七纵七擒之法也有所学习。愿借主上一支军马,定能击退宋兵,复兴我邦国。不知圣意如何,恭请我王下诏旨定夺。” 方腊听后大喜,立即传下敕令,将山洞内府的兵马全部清点出来,让这位将领率领军队出洞,与宋江的军队对峙。此人尚未出战,已先显露出不凡的威风。

若不是方腊国中又冒出这个人来领兵,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金阶殿下人头滚落,玉砌朝门鲜血飞溅。这一番争斗,最终扫清了贼人的巢穴,擒获了方腊,彰显了宋江等人的赫赫战功。究竟方腊国中出来领兵的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二十四员将佐:

吕方郭盛史进石秀陈达

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

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

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

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