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美猴王得了“孙悟空”这个名字后,满心欢喜,兴奋不已,对着菩提祖师恭敬行礼,表达谢意。祖师随即让众仙带着悟空出了二门外,教他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周旋这些基本礼仪。众仙领命,带着悟空出去了。悟空到了门外,又向各位师兄行礼参拜,之后便在廊庑处安排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一早,悟空就跟着师兄们学习言语礼貌、探讨经论道义、练习书法、焚香敬神,每天都是如此。闲暇时,他就扫地锄园、养花修树、砍柴生火、挑水制浆,凡是日常所需之事,他都认真去做。在洞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六七年。

有一天,祖师登上高台,端坐着召集众仙,开始讲解大道。场面十分精彩,只见天花纷纷坠落,地面涌出金莲。祖师精妙地阐释三乘教义,将万千法门的精髓都展现出来。他缓缓摇动拂尘,口中吐出的话语如珠玉般动听,声音洪亮,震动九天。一会儿讲道,一会儿说禅,将儒、释、道三家的道理融会贯通,自然和谐。他开启智慧,讲解皈依的道理,指引众人领悟无生的真谛,探究心性的玄奥。

孙悟空在一旁聆听,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祖师忽然看见了,便叫孙悟空:“你在班中,为何如此颠狂跳跃、手舞足蹈,不听我讲道?”悟空连忙说道:“弟子是诚心听讲,只是听到师父您讲得太妙了,喜不自胜,所以不知不觉就做出这副雀跃的样子。还望师父恕罪!”祖师问道:“你既知晓这妙处,我且问你,你来洞中多久了?”悟空说:“弟子生性懵懂,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只记得灶下没柴时,我常去山后打柴,看见一座山上有很多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祖师说:“那座山叫烂桃山。你既然吃了七次,想来是七年了。如今你打算跟我学些什么道呢?”悟空回答:“全凭祖师教诲,只要是有些道的意味,弟子都愿意学。”

祖师说:“‘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每个旁门都能修成正果。不知你想学哪一门?”悟空说:“全听尊师的意思,弟子一心一意听从安排。”祖师说:“我教你‘术’字门中的道,怎么样?”悟空问:“‘术’字门的道是指什么?”祖师解释道:“‘术’字门中,主要是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这类法术,能知晓趋吉避凶的道理。”悟空又问:“学了这个能长生不老吗?”祖师回答:“不能!不能!”悟空立刻说:“不学!不学!”

祖师接着说:“教你‘流’字门中的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什么义理呢?”祖师说:“‘流’字门中,包含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者看经、念佛,以及朝真降圣之类的事。”悟空问:“学这个能长生不老吗?”祖师说:“若想靠这个长生,就如同‘壁里安柱’。”悟空说:“师父,我是个实在人,不懂您说的行话。什么叫‘壁里安柱’呢?”祖师解释道:“就好比人家盖房子,想要房子坚固,就在墙壁中立一根顶柱,可等到有一天大厦将倾,这根柱子也必定腐朽。”悟空听了说:“这么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又问:“教你‘静’字门中的道,如何?”悟空问:“‘静’字门中,能修成什么正果?”祖师说:“这一门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者练睡功、立功,以及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问:“这样能长生不老吗?”祖师说:“也如同‘窑头土坯’。”悟空笑着说:“师父,您说得真有意思。您刚说我不懂行话,那什么叫‘窑头土坯’呢?”祖师解释道:“就像窑头上制成的砖瓦坯子,虽然已经有了形状,但还没有经过水火的煅烧,一旦遇到大雨倾盆,就会被冲坏。”悟空说:“看来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再问:“教你‘动’字门中的道,如何?”悟空问:“‘动’字门的道,又是怎样的?”祖师说:“这一门是讲有为有作,比如采阴补阳、拉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服用红铅、炼制秋石,还有服用妇人乳汁之类的。”悟空问:“学这个能长生不老吗?”祖师说:“想靠这个长生,就如同‘水中捞月’。”悟空说:“师父,您又说行话了!什么叫‘水中捞月’?”祖师说:“月亮在天空,水中有它的影子,虽然能看见,却无法捞取,最终只是一场空。”悟空说:“也不学!不学!”

祖师听了,“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里拿着戒尺,指着悟空说:“你这猴子,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到底想怎样?”说着走上前,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然后倒背着手,走进里面,关上了中门,把众人都撇下走了。这可把一同听讲的众人吓得不轻,大家都埋怨悟空:“你这泼猴,太不像话了!师父要传你道法,你怎么不学,还跟师父顶嘴?这下冲撞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来!”此时众人都在抱怨他,还对他十分嫌弃。可悟空一点儿也不生气,只是满脸赔笑。原来,猴王已经破解了祖师打的哑谜,心中暗自明白,所以不跟众人争论,只是默默忍耐。祖师打他三下,是让他三更时分留心;倒背着手,走进里面,关上中门,是让他从后门进去,到隐秘的地方传他道法。当天,悟空和众人在三星仙洞前,满心欢喜地盼着天色快点变黑,急得都等不及了。到了黄昏,他和众人一起就寝,假装合眼,实际上在定息存神。山中没有打更报时的,不知道具体时间,他就自己调整鼻孔呼吸的节奏。大约到了子时前后,他轻轻起身,穿好衣服,偷偷打开前门,避开众人,走了出去,抬头观看。此时: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

他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后门外,只见门半开半掩。悟空高兴地想:“老师父果然有意要传我道法,所以把门开着。”他轻轻迈步上前,侧身进了门,一直走到祖师的寝榻前。只见祖师蜷缩着身子,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就跪在榻前。过了一会儿,祖师醒来,舒展双腿,口中自言自语地吟诵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悟空赶忙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了。”祖师听出是悟空的声音,立刻起身披上衣服,盘坐在床上喝道:“你这猴子!不在前边睡觉,到我后边来干什么?”悟空说:“师父昨天在坛前答应众人,说三更时候,让弟子从后门进来传我道法,所以弟子斗胆,直接来拜在师父榻下。”祖师听了,十分高兴,暗自心想:“这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不然,怎么能破解我打的暗谜呢?”悟空说:“这里没有别人,只有弟子一人,还望师父大发慈悲,传我长生之道,弟子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祖师说:“你如今有缘,我也乐意传授。既然你能识破我打的暗谜,你靠近前来,仔细听好,我这就传你长生的绝妙道法。”悟空磕头谢过,洗耳恭听,用心牢记,跪在榻下。祖师说: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祖师将道法的根源说破,悟空心领神会,福至心灵,牢牢记住了口诀,向祖师拜谢大恩后,就从后门出去。只见东方天色微微泛白,西方金光闪耀。他顺着原路,回到前门,轻轻推开进去,坐在原来睡觉的地方,故意把床铺摇得作响,喊道:“天亮了!天亮了!起床啦!”此时众人还在熟睡,根本不知道悟空已经得了天大的好处。从那以后,悟空每天都照常生活,暗中修炼,子时之前、午后时分,自己调整气息。

就这样,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祖师再次登上宝座,给众人说法。这次讲的是公案比喻,探讨的是外在表象。忽然,祖师问道:“悟空在哪里?”悟空赶忙上前跪下说:“弟子在这儿。”祖师问:“你这段时间都修了些什么道?”悟空说:“弟子近来对法性已经颇为精通,根基也渐渐稳固了。”祖师说:“你既然通了法性,明白了根源,已经注入神体,不过还要防备‘三灾利害’。”悟空听了,沉思了许久说:“师父,您这话可就不对了。我常听说,道高德隆之人,能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怎么会有三灾利害呢?”祖师说:“这是非常高深的道法:夺取天地的造化,参透日月的玄机;丹药炼成之后,连鬼神都难以容忍。虽然能容颜永驻、延年益寿,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来击打你,你必须见性明心,提前躲避。躲得过,就能寿与天齐,躲不过,就会性命不保。再过五百年,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也不是凡火,叫做‘阴火’。它从你本身的涌泉穴烧起,一直透到泥垣宫,把你的五脏烧成灰烬,四肢全部腐朽,让你千年的苦行都化为泡影。又过五百年,会有一场风灾来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也不是花柳松竹风,叫做‘赑风’。它从你的囟门吹入六腑,经过丹田,穿过九窍,让你的骨肉消散,身体解体。所以这些灾劫都要躲过。”悟空听了,吓得毛骨悚然,连忙叩头礼拜说:“恳请老爷怜悯,传授给我躲避三灾的方法,弟子永远不敢忘恩。”祖师说:“这也不难,只是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不能随便传。”悟空问:“我也是头圆顶天,足方踏地,一样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了?”祖师说:“你虽然长得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猴子脸瘦,凹脸尖嘴。悟空伸手摸了摸,笑着说:“师父,您这可没算准!我虽然少腮,却比人多了这个嗉袋,也能抵得过了。”祖师说:“也罢,有两种法术,一种是天罡数,有三十六般变化;一种是地煞数,有七十二般变化。你要学哪种?”悟空说:“弟子想多学一些,就学地煞变化吧。”祖师说:“既然如此,上前来,我传你口诀。”于是,祖师附在悟空耳边,低声说了些奇妙的法术。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就记住了口诀,自己修炼,最终把七十二般变化都学会了。有一天,祖师和众多门人在三星洞前欣赏傍晚的景色,悠然戏耍。祖师向悟空问道:“悟空,你的修行有成了吗?” 悟空回答:“多亏师父的悉心教导,弟子我功果已经完备,现在已经能够凭借云霞飞升了。” 祖师说:“那你飞起来让我看看。” 悟空当即施展本事,身子往上一耸,接连翻了好几个跟头,一下子跳离地面五六丈高,踏着云霞飘了出去。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他往返还没走出三里路,就落在了祖师面前,双手叉手说道:“师父,这就是我飞举腾云的本事了。” 祖师微笑着说:“这可算不上腾云,顶多只能算是爬云罢了。自古就有说法:‘神仙早上在北海游玩,傍晚就到了苍梧。’像你这样,半天时间连三里路都走不到,就算是爬云也不合格啊!” 悟空疑惑地问:“什么叫‘朝游北海暮苍梧’呢?” 祖师解释道:“凡是能够腾云的仙人,早晨从北海出发,游历过东海、西海、南海,再转回苍梧,苍梧就是北海零陵一带的说法。能够在一天之内把四海之外都游遍,这才称得上是腾云。” 悟空不禁感叹:“这可太难了!太难了!” 祖师鼓励道:“世上没有办不成的难事,只怕用心不够坚定的人。” 悟空听了这话,赶忙叩头礼拜,诚恳地说:“师父,常言道‘为人做事要做到底’,您就大发慈悲,索性把这腾云的法术全都传授给我吧,我绝对不会忘记您的大恩。” 祖师说:“一般仙人腾云,都是跺脚就飞起来,你却不是这样。我刚才看你,连翻跟头才跳上去。我就根据你的这个特点,传你一个‘筋斗云’的法术吧。” 悟空再次虔诚地礼拜恳求,祖师于是传授给他一个口诀:“驾驭这朵云,要捻着诀,念动真言,握紧拳头,对自己的身体使劲一抖,跳起来,一个筋斗就能翻出十万八千里的路程!” 众人听了,都嘻嘻哈哈地笑着说:“悟空真是有造化!要是学会了这个法术,给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了!” 师徒们一直玩到天色渐暗,才各自回到洞府。当天夜里,悟空就运用精神修炼法术,很快就掌握了筋斗云。从此,他每天都无拘无束,自在逍遥,享受着这长生带来的美好。

一天,春天过去,夏天到来,众人在松树下聚会讲道已有多时。大家对悟空说:“悟空,你是前世修了多大的缘分啊?前几日师父在你耳边低声传授的躲避三灾变化的法术,你都学会了吗?” 悟空笑着回答:“不瞒各位师兄,一来有师父的悉心传授,二来我日夜勤奋练习,那几种变化之术都已经学会了。” 众人说:“趁现在正好有空,你就给我们演练一下,让我们见识见识。” 悟空听后,抖擞精神,想要卖弄一番手段,说道:“各位师兄出个题目吧。看要我变化成什么?” 众人说:“就变一棵松树吧。” 悟空捻起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瞬间就变成了一棵松树。这棵松树:郁郁含烟,四季常青,高耸入云,姿态挺拔。完全没有了一点妖猴的模样,全是经霜耐雪的坚韧枝丫。众人见了,纷纷鼓掌,高声大笑。都喊道:“好猴儿!好猴儿!” 他们的喧闹声不知不觉惊动了祖师。祖师急忙拄着拐杖出门问道:“是谁在这里大声喧哗?” 众人听到祖师的呼喊,慌忙收敛,整理好衣服,走上前去。悟空也变回了本相,混在众人当中说:“禀告尊师,我们在这里聚会讲道,并没有外人喧哗。” 祖师生气地喝道:“你们大呼小叫的,完全没有一点修行之人的样子!修行的人,一旦开口神气就会消散,舌头一动是非就会产生。怎么能在这里叫嚷嬉笑呢?” 众人说:“不敢瞒着师父,刚才是孙悟空在演练变化之术,我们让他变一棵松树,他果然变成了松树,我们都称赞叫好,所以声音大了些,惊扰了尊师,还望您恕罪。” 祖师说:“你们都起来吧。” 接着又对悟空说:“悟空,你过来!我问你,你卖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种本领,能随便在人面前炫耀吗?假如你看到别人有好东西,难道不想向他求取?别人看到你有,也必然会向你求取。你要是害怕惹祸,就得传给他;要是不传,他肯定会加害于你,到时候你的性命就难保了。” 悟空赶忙叩头说:“只求师父饶恕我的罪过!” 祖师说:“我也不怪罪你,但你必须离开这里。” 悟空听了这话,满眼含泪问道:“师父,您让我去哪里呢?” 祖师说:“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悟空顿时醒悟过来,说道:“我是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 祖师说:“你赶快回去,这样才能保全你的性命,要是留在这里,肯定不行!” 悟空认罪,说道:“禀告尊师,我离家已经二十年了,虽然很想回去看看旧日的儿孙,但想到师父的厚恩还没有报答,实在不敢离去。” 祖师说:“哪里有什么恩义?你只要不惹祸,不连累我就行了!”悟空见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拜别祖师,与众人告别。祖师叮嘱道:“你这一去,肯定会惹出不少事端。不管你怎么惹祸行凶,都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要是敢说出半个字,我立刻就会知道,到时候把你这猴子剥皮锉骨,将你的神魂贬到九幽地狱,让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说:“我绝对不敢提起师父您一个字,只说是我自己学会的就是了。”

悟空谢过祖师后,立刻转身,捻着诀,连翻筋斗,纵身驾起筋斗云,径直向东海飞去。还不到一个时辰,就远远看到了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心中暗自欢喜,不禁自言自语道:“去的时候凡骨凡胎,身体沉重;如今得道,身体轻盈自在。世上没人愿意立志修行,可一旦立志修玄,玄理自然就会明晰。当初过海艰难无比,今日回来却如此轻松。祖师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没想到转眼间就看到了东海。” 悟空按下云头,直接来到花果山。他沿着山路前行,忽然听到鹤唳猿啼,鹤的叫声直冲云霄,猿的啼鸣充满悲伤。他开口喊道:“孩儿们,我回来了!” 只见山崖下的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大大小小的猴子,一下子跳出千千万万只,把美猴王围在中间,纷纷叩头说道:“大王,您好狠心啊!怎么一去这么久?把我们都丢在这里,我们盼您就像盼着饥渴时的饮食一样!近来有一个妖魔在这里欺负我们,还强行要霸占我们的水帘洞府,我们拼死和他争斗。这段时间,那妖怪抢走了我们的家当,捉走了很多子侄,让我们日夜不得安宁,只能守着家业。幸好大王您回来了!大王要是再晚几年回来,我们连山洞都要归别人了!” 悟空听了,心中大怒,问道:“是什么妖魔,竟然如此放肆!你们详细说来,我这就去找他报仇。” 众猴叩头说:“禀告大王,那妖怪自称混世魔王,住在正北方。” 悟空问:“从这里到他那里,有多远的路程?” 众猴说:“他来的时候驾着云,去的时候带着雾,有时伴着风雨,有时带着雷电,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远。” 悟空说:“既然如此,你们不要害怕,先自己玩耍,我这就去找他算账!”

好一个猴王,纵身一跃,一路翻着筋斗,径直向北而去。到了那里,只见一座高山,山势十分险峻。这座山:笔峰高耸挺立,曲涧幽深沉缓。笔峰直插云霄,曲涧通到地府。两岸花木争奇斗艳,几处松竹翠绿欲滴。左边的龙,温顺驯服;右边的虎,安静伏卧。常常能看到铁牛耕地,时常能发现金钱种植。幽禽啼鸣婉转,丹凤朝阳而立。石头嶙峋,水波平静,景象古怪又险恶。世上的名山数不胜数,花开花落,繁荣过后又归于众多。可哪里比得上这里的景色永远长存,一年四季都不会改变。这里确实是三界的坎源山,滋养五行的水脏洞!美猴王正默默地欣赏着景致,忽然听到有人说话。他顺着声音下山寻找,原来在那陡峭的山崖之前,就是水脏洞。洞门外有几个小妖正在跳舞,看到悟空转身就跑。悟空喊道:“别跑!借你们的嘴,传达我心里的话。我是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的洞主。你们家那个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负我的儿孙,我特地来找他,要和他一决高下!”

那小妖听了,急忙跑回洞里报告:“大王!不好了!” 魔王问:“有什么祸事?” 小妖说:“洞外有个猴头,自称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说您屡次欺负他的儿孙,特地来找您,要和您见个高低。” 魔王笑着说:“我常听那些猴精说他们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了,想来就是今天回来了。你们看他是怎么打扮的,带了什么兵器?” 小妖说:“他没带什么兵器,光着脑袋,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系着一条黄色的腰带,脚下蹬着一双黑色的靴子,既不像和尚,也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地在门外叫阵呢。” 魔王听了,说道:“把我的披挂兵器拿来!” 小妖立刻取来。魔王穿上甲胄,手持大刀,带着众妖走出洞门,高声喊道:“哪个是水帘洞洞主?” 悟空急忙瞪大眼睛观看,只见那魔王:头戴乌金盔,在日光下闪耀着明亮的光芒;身穿皂罗袍,迎着风轻轻飘荡。下身穿着黑色的铁甲,皮条紧紧勒着;脚上踏着花褶靴,威风凛凛像一员上将。他腰围十围,身高三丈,手里拿着一口刀,刀刃锋利明亮。他就是号称混世魔的家伙,模样凶狠,气势不凡。

猴王大声喝道:“你这泼魔,眼睛这么大,竟然看不见老孙!” 魔王见了,笑着说:“你身高不满四尺,年龄不过三十,手里又没有兵器,怎么还这么大胆狂妄,要找我一决高下?” 悟空骂道:“你这泼魔,真是有眼无珠!你嫌我矮小,想要变大对我来说轻而易举。你觉得我没兵器,我两只手能摸着天边的月亮呢!你别害怕,先吃老孙我一拳!” 说着,他往上一跳,对着魔王的脸就打过去。那魔王伸手挡住说:“你这么矮小,我这么高大,你要使拳,我要使刀,我用刀杀了你,别人会笑话我。这样吧,我放下刀,和你比划比划拳脚。” 悟空说:“说得好。好汉子!过来吧!” 那魔王摆开架势就打,悟空则钻进去和他正面交锋。他们两个拳来脚往,你冲我撞。原来长拳虽然看似威力大,但招式松散,而短簇拳则紧凑有力。那魔王被悟空击中短肋,撞了裆部,几下就被打得不轻。他赶紧闪到一边,拿起那又宽又大的钢刀,朝着悟空的头就砍过去。悟空急忙撤身,魔王砍了个空。悟空见他来势凶猛,立刻使出了身外身法,拔下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碎,朝着空中喷去,大喊一声 “变!”,瞬间就变成了三二百个小猴,把魔王团团围住。自从猴王得了仙体,学会出神变化之术,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身上八万四千根毛羽,每一根都能随心变化,顺应外物。那些由他毫毛变化出的小猴,机灵敏捷、上蹿下跳,刀砍不着,枪刺不伤。只见它们前蹦后跳,一拥而上,将魔王团团围住。有的抱住魔王的身体,有的使劲拉扯他的胳膊,有的钻到他裆下,有的扳住他的脚,又踢又打,揪扯毛发,抠眼睛、捏鼻子,各种折腾,把魔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

就在这时,悟空瞅准时机,夺过魔王手中的大刀,分开小猴,照着魔王的头顶狠狠砍去,魔王瞬间被劈成两段。接着,悟空带领众猴杀进洞中,将大小妖精全部剿灭。随后,他一抖身子,那些由毫毛变化出的小猴便纷纷回到他身上。然而,还有一些小猴收不回来,仔细一看,竟是之前被魔王抓到水帘洞的自家猴儿。悟空问道:“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大约有三五十只小猴,都满含泪水地说:“大王您去修仙后,这两年来,我们被这个魔王抢夺骚扰,都被抓到了这里。您看,那些不都是咱们洞中的家当吗?石盆、石碗都被这妖怪抢来了。”悟空说:“既然是我们的东西,你们都搬到洞外去。”紧接着,他在洞里放了一把火,将水脏洞烧得一干二净,所有东西都化为灰烬。之后,悟空对众猴说:“你们都跟我回去。”众猴却犯愁地说:“大王,我们来的时候,只感觉耳边风声呼呼,稀里糊涂就被带到了这里,根本不认识回去的路,现在怎么才能回到家乡呢?”悟空安慰道:“这不过是那魔王施展的法术罢了,有什么难的!我现在一通百通,也会施展这法术。你们都闭上眼睛,别怕!”

只见悟空口中念念有词,施展咒语,瞬间刮起一阵狂风,带着云头缓缓落下。他喊道:“孩儿们,睁开眼吧。”众猴脚踩在熟悉的土地上,认出这就是家乡,个个欢呼雀跃,纷纷朝着洞门的老路奔去。留在洞里的众猴,也都簇拥过来,和他们一同进入洞中。大家按照年龄大小依次站好,向猴王行礼。随后,众猴准备了酒果,为猴王接风洗尘,庆贺胜利,同时询问猴王降魔救子的经过。悟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众猴纷纷称赞:“大王去了那么远的地方,没想到竟学到了如此厉害的本事!”

悟空又接着说:“当年我离开你们后,随着海浪漂流,越过东洋大海,来到南赡部洲。在那里,我学习人类的模样,穿上衣服和鞋子,四处云游了**年,却始终没有寻到修仙之道。后来,我又渡过西洋大海,来到西牛贺洲。经过长时间的寻访,终于有幸遇到一位老祖,他传授给我与天同寿的真功夫,还有不死长生的绝妙法门。”众猴听后,纷纷向他祝贺,都说:“这可是万年难遇的机缘啊!”悟空又笑着说:“小的们,还有一件喜事,如今我们这一门都有了姓氏。”众猴好奇地问:“大王,您姓什么?”悟空回答:“我现在姓孙,法名悟空。”众猴听了,高兴地鼓掌欢呼:“大王是老孙,那我们就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国之孙,一窝子的孙啊!”大家都围过来讨好老孙,端出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摆上仙花、仙果,整个花果山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真是合家欢乐!

这正是: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箓名。至于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猴王在这花果山又将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